免费论文网 首页

河北衡水二中

时间:2017-06-19 05:5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doc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一(上)第二次调研化学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4秋?甘肃校级期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2S B.Cl2 C.NaHCO3 D.CO2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必须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说明有电解质,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则必须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后反应生成了电解质.

【解答】解:A、Na2S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

B、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

C、NaHCO3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则NaHCO3属于电解质,故C不符合;

D、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NH3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离子而导电,即发生电离不是NH3本身,故NH3属于非电解质,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生应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并明确判断电解质时发生电离的为化合物本身来分析解答即可.

2.(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 ﹣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盐酸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反应:H++OH═H2O ﹣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稀硫酸和银不反应;

B.二者反应还生成弱电解质水;

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时,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写离子.

【解答】解:A.稀硫酸和银不反应,所以没有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二者反应还生成弱电解质水,离子方程式为2H++2OH+SO42+Ba2+=BaSO4↓+2H2O,故﹣﹣

B错误;

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时,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H2↑+2Na+,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写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离子反应实质、离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哪些物质写化学式、哪些物质写离子,注意澄清石灰水写离子、石灰乳写化学式,为易错点.

3.(1分)(2014秋?扬州期末)关于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的速率:Na2CO3>NaHCO3

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NaHCO3与Na2CO3相比较,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常温时,Na2CO3溶解度较大,与盐酸反应时,NaHCO3反应剧烈,都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常温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可知常温时水溶解性:Na2CO3>NaHCO3,故A错误;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

故B错误;

C.分别滴加H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HCO3+H+═H2O+CO2↑,﹣﹣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稳定,

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C错误;

D.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生成CaCO3,发生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Ca(OH)2+NaHCO3═CaCO3↓+NaOH+H2O或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4.(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

D.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能和水反应只生成碱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B.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不发生反应;

C.钠的性质特别活泼,常温下能被空气氧化;

D.Na2O2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显碱性,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

【解答】解:A.Na2O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是碱性氧化物,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Na2CO3溶液与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CaCO3白色沉淀,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沉淀生成,故B错误;

C.钠在常温下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钠,故C错误;

D.Na2O2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显碱性,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所以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注意把握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特点,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1分)(2015?广州校级模拟)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HCO3 ﹣﹣B.Cu2+、K+、SO42、NO3 ﹣﹣

C.Na+、K+、Cl、NO3 ﹣﹣D.Fe3+、K+、SO42、Cl ﹣﹣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酸性溶液里含有大量H+离子,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溶液呈无色透明,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解答】解:A.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

误;

B.Cu2+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B错误;

C.四种离子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Fe3+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题目酸性、无色的要求,注意常见有颜色的离子以及离子之间反应的类型.

6.(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C.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和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做导电性实验,两种溶液的导电性不同

D.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B.胶体不带电;

C.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等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硫酸钠溶液较强;

D.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

【解答】解:A.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错误;

B.胶体不带电,胶粒带有电荷,故B错误;

C.1mol?L﹣1的硫酸钠溶液和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所以两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故C正确;

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故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电解质的判断以及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的比较,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7.(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D.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有钾元素,一定不含有钠元素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A、也可能为HCO3;

B、根据氯化银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来分析;

C、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一定含有Cl;

D、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

【解答】解:A、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应为二氧化碳,该溶液中可能为HCO3或CO32,故A错误; ﹣﹣﹣﹣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氯化银难溶于盐酸,故B错误;

C、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一定含有Cl,故C正确;

D、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钠离子,故D错误; ﹣

篇二: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doc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一(上)第二次调研化学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4秋?甘肃校级期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2S B.Cl2 C.NaHCO3 D.CO2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必须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说明有电解质,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则必须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后反应生成了电解质.

【解答】解:A、Na2S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

B、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

C、NaHCO3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则NaHCO3属于电解质,故C不符合;

D、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NH3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离子而导电,即发生电离不是NH3本身,故NH3属于非电解质,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生应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并明确判断电解质时发生电离的为化合物本身来分析解答即可.

2.(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 ﹣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盐酸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反应:H++OH═H2O ﹣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稀硫酸和银不反应;

B.二者反应还生成弱电解质水;

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时,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写离子.

【解答】解:A.稀硫酸和银不反应,所以没有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二者反应还生成弱电解质水,离子方程式为2H++2OH+SO42+Ba2+=BaSO4↓+2H2O,故﹣﹣

B错误;

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时,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H2↑+2Na+,故C错误;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写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离子反应实质、离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哪些物质写化学式、哪些物质写离子,注意澄清石灰水写离子、石灰乳写化学式,为易错点.

3.(1分)(2014秋?扬州期末)关于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的速率:Na2CO3>NaHCO3

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NaHCO3与Na2CO3相比较,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常温时,Na2CO3溶解度较大,与盐酸反应时,NaHCO3反应剧烈,都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常温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可知常温时水溶解性:Na2CO3>NaHCO3,故A错误;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

故B错误;

C.分别滴加H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HCO3+H+═H2O+CO2↑,﹣﹣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稳定,

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C错误;

D.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生成CaCO3,发生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Ca(OH)2+NaHCO3═CaCO3↓+NaOH+H2O或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4.(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

D.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能和水反应只生成碱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B.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不发生反应;

C.钠的性质特别活泼,常温下能被空气氧化;

D.Na2O2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显碱性,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

【解答】解:A.Na2O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是碱性氧化物,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Na2CO3溶液与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CaCO3白色沉淀,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沉淀生成,故B错误;

C.钠在常温下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钠,故C错误;

D.Na2O2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显碱性,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所以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注意把握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特点,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1分)(2015?广州校级模拟)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HCO3 ﹣﹣B.Cu2+、K+、SO42、NO3 ﹣﹣

C.Na+、K+、Cl、NO3 ﹣﹣D.Fe3+、K+、SO42、Cl ﹣﹣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酸性溶液里含有大量H+离子,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溶液呈无色透明,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解答】解:A.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

误;

B.Cu2+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B错误;

C.四种离子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Fe3+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题目酸性、无色的要求,注意常见有颜色的离子以及离子之间反应的类型.

6.(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C.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和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做导电性实验,两种溶液的导电性不同

D.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B.胶体不带电;

C.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等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硫酸钠溶液较强;

D.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

【解答】解:A.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错误;

B.胶体不带电,胶粒带有电荷,故B错误;

C.1mol?L﹣1的硫酸钠溶液和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所以两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故C正确;

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故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电解质的判断以及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的比较,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7.(1分)(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D.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有钾元素,一定不含有钠元素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A、也可能为HCO3;

B、根据氯化银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来分析;

C、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一定含有Cl;

D、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

【解答】解:A、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应为二氧化碳,该溶液中可能为HCO3或CO32,故A错误; ﹣﹣﹣﹣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氯化银难溶于盐酸,故B错误;

C、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一定含有Cl,故C正确;

D、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钠离子,故D错误; ﹣

篇三: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含答案优质版

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吟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诸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④③②①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

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

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

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

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窃戒属毋涕泣窃:私下 .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 .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 .

5.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 “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①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以

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 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

?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

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5日,14 版,有删改)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我”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B.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C.小说善用伏笔照应手法,如“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既与开头“一家一家网吧??”照应,也为后文老人砸坏网吧玻璃窗埋下伏笔。

D.“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作者将网吧那两扇被老人打碎的玻璃窗比喻为“宇宙的黑洞”,形象地写出了网吧对青少年的巨大引力和毒害。

⑵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中的立子沉迷网络,以致于坑蒙拐骗,那么,你认为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⑷小说的标题很特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泽厚访谈录

①新京报:李老师,国内现在关于《论语》的争论很大,但是现在我想暂时抛开这场争论,和您单纯地探讨一下《论语》。

李泽厚:争论是抛不开的,今天要谈《论语》,自然就会牵扯到这争论。我们如何来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不是凭考证就能读通,都跟现在的争论有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读《论语》背后的复杂因素。一些人正在大搞复古主义。结合各种民间迷信,花大量钱财建庙宇,立巨像,搞祭拜。大倡立孔教,办国学;主三纲,穿汉服;贬五四,骂鲁迅。要用七夕代替情人节,用孟母节代替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形形色色,热闹得很。我说干脆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要过了,那也是基督教的嘛。所以,我以为这场争论要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来看,它不只是如何读《论语》的问题。

②新京报: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现在的《论语》热,我觉得,不是因为于丹出现了,《论语》热了;也不是因为李零出现了,《论语》才热了。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规律让《论语》热了起来。这也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这两种热潮虽然不相干,但是热度很相近。《论语》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热了?不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李泽厚:?《论语》热?当然不是因为于丹或者李零,恰恰相反,大家想回归传统,他们才被推了出来。?《论语》热?说起来原因也简单,在革命时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


河北衡水二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57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