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网

时间:2017-06-16 05: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各地新闻媒体和网站单位名单

中国各地新闻媒体和网站单位名单

中央及媒体 部委 网站刊物

中央新闻网站(14家):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网络、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中青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台湾网、中工网、党建网

中央新闻单位(61家):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新华社每日电讯、瞭望、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解放军报、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半月谈、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环球时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政协报、人民中国、人民画报、今日中国、健康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工商报、中国电力报、中国民航报、中国铁道报、人民邮电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医药报、中国质量报、中国税务报、中国体育报、中国财经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中国水利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审计报、金融时报、国际商报、中国商报、中国经济周刊、中华儿女

部委网站(5家):外交部网站、卫生部网站、商务部网站、财政部网站、国家发改委网站

省级新闻单位

北京:千龙新闻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

天津:北方网、天津日报、今晚报、滨海时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

河北:长城在线、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河北电视台、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石家庄电视台、河北新闻网

山西:黄河新闻网、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晚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太原人民广播电台、太原电视台

内蒙古: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市日报、呼和浩特晚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呼和浩特市人民广播电台、呼和浩特市电视台

辽宁(11家):东北新闻网、辽宁日报、沈阳晚报、大连日报、沈阳日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大连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沈阳电视台 吉林: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长春晚报、长春日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长春人民广播电台、长春电视台

黑龙江:东北网、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晨报、生活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电视台

上海:东方网、新民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 江苏: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南京电视台

浙江(12家):浙江在线、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宁波日报、今日早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电视台、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杭州电视台、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宁波电视台、中国宁波网

安徽:中国安徽在线、安徽日报、合肥晚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合肥电视台

福建(11家):东南新闻网、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州电视台、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厦门电视台 江西:中国江西网、大江网、今视网、江西日报、南昌日报、南昌晚报、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南昌电视台

山东(13家):大众网、齐鲁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青岛日报、山东商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

视台、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济南电视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

河南:大河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 湖北: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 湖南:红网、华声在线、金鹰网、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长沙人民广播电台、长沙电视台

广东(14家):南方新闻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广州电视台、深圳人民广播电台、深圳电视台

广西:广西新闻网(桂龙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南方科技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南宁人民广播电台、南宁电视台

海南:南海网(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特区报、海南广播电视台、海口广播电视台

重庆:华龙网、视界网(华龙网-宽频频道)、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重庆电视台

四川: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成都电视台

贵州:金黔在线、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贵阳晚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电视台、贵阳人民广播电台、贵阳电视台 云南:云南网(云网)、云南日报、昆明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昆明人民广播电台、昆明电视台 西藏:西藏日报、拉萨晚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中国西藏网

陕西:西部网、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 甘肃: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兰州电视台、中国甘肃网

青海: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西宁晚报、西海都市报、青海人民广播电台、青海电视台、西宁人民广播、西宁电视台 宁夏:宁夏新闻网、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宁夏广播电视总台、银川人民广播电台、银川电视台

新疆:天山网、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兵团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乌鲁木齐电视台

篇二:网络试听名单

篇三:广播电视 资料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一节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一、中国早期的广播事业(P7-11)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由美国人奥斯邦于1922年底在上海创办的。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为了推销无线电器材,在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司”,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年1月开始播音,播送音乐和上海《大陆报》上刊登的新闻。由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此电台只开办了三个月。

此后不久,美商开孚洋行于1923年5月在上海又开办了一座广播电台,内容以播送音乐为主,也仅维持了半年。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在上海建造了开洛电台(呼号KRC,发射功率100瓦)。该台与《申报》、《晚报》合作,在报馆安装广播室,报告新闻。这座广播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直至1929年10月底才停止播音,前后播出历时五年。

此后,外国人相继在中国办广播,其中一部分是单纯为推销无线电器材服务的;但也有不少是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作宣传的,是思想文化渗透的工具。

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该台在1926年10月1日开播,是在奉系当局的支持下建立的,这也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办的私营广播电台,是上海的“新新公司广播电台”。该台于1927年3月18日正式播音,主要内容是播送商业行情、时事新闻和中国音乐。“新新广播电台”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装配、安装及施工,并且由中国人自己独立经营。

在“新新广播电台”开播后不久,天津、北京等地的广播电台也相继建立。如1927年5月1日,天津无线电报局创办的“天津无线电台”开始广播;同年9月1日,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也开始播音.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事业

广播作为一项事业,是从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的。1928年8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开始播音。这是国民党在办起《中央日报》之后,建立的又一个中央宣传机构。这座电台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后来国民党为了扩大宣传,在1932年11月将“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充为75千瓦,使其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在1928年,国民党政府还成立了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据1937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统治区内已有广播电台78座,其中官办的有20多座,其余大多是商办的。

抗战爆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受到很大摧残,一批广播电台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或破坏。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在1937年11月23日中止播音,由汉口、长沙两地的电台接替播音任务,成为抗日宣传的喉舌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广播电台随国民党政府迁往陪都重庆,1938年3月10日在重庆恢复播音,发射功率减为10千瓦。

国民党政府最早的对外广播电台是设在南京的短波广播电台,于1936年2月23日开播。1938年汉口短波电台开播。1939年初,位于重庆的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开播,每天用多种外语(英、

德、法、俄等)和中文向世界广播。1940年1月5日,该台改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Voice of China”(中国之声),简称VOC.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广播电台迅速恢复发展,但主要是国民党控制的官方台。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广播电台1946年5月迁回南京,又于1949年迁往台湾。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P10-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延安。1940年春,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负责筹建工作。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开始试验播出,呼号为XNCR, 这是共产党领导建立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当时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该社的语言广播部。

由于处在战争坏境,广播设备简陋,经常发生故障,因此广播播出时断时续,在1943年被迫彻底停止,直到1945年,经过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并于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当时播出的主要内容有国内外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解放区建设情况、文艺节目等等。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延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3月14日停播,当天由设在瓦窑堡的战备电台接替播音,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随着日本的投降,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各地陆续接管和新建了许多地方人民广播电台,一般称为“某地新闻广播电台”。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着党中央迁往北平,并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6月5日,党中央决定把语言广播部与新华总社分开,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和领导全国的广播事业。从此,广播电台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由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然是我国广播宣传的中心。随后,各地的新华广播电台也先后改为“某地人民广播电台”。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由不完善、不发达的传播网发展成为以无线广播电台、无线电视台、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种类、多功能的较完善的传播网。截至2002年底,我国共有广播电台30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21%;全国现有电视台36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到达94.54%。

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文革”前的广播电视事业(1949-1966)

这一阶段接管了国民党的电台,修复、改造了民营广播电台,重点建设了新中国的中央电台和省市电台,建立起中国大陆第一座电视台,调整、巩固了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新中国广播网的形成与发展

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为共和国广播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截至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各解放区坚持播音的各级广播电台共有39座。到1952年12月,全国地方电台增加到70座。除西藏外,各大行政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了广播电台,一个无线广播网在全国初步建立起来。到1960年,全国各级地方电台发展到135座。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一批电台在调整中下马。1964年前后,地方台逐步恢复和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广播电台是在原有各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级地方广播电台除了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节目外,还根据当地的特点和情况,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节目。一些民族自治区除开办汉语普通话广播外,还开办了适合本地听众的民族语言广播。

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地方电台84座。这个规模稳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以上我们说的是无线广播的发展情况,我国的有线广播,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发展逐步兴盛起来的,以农村的有线广播网为主。同时,一些没有无线电台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区也陆续建成了有线广播站。据统计,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有线广播站2365座,广播喇叭872万只。

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广播。建国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政府的重视,我国的对外广播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50年4月10日,为了加强对国外的广播,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了国际广播编辑部。从这一天起,对外的外语广播开始使用“北京广播电台”(英文名Radio Beijing )的呼号开始播音。

到1965年底,“北京广播电台”的对外广播语言达到27种,每天累计播音100多小时,覆盖了除南极与北极外的大部分地区。当时,中国对外广播的规模、语种和播音时数,在世界上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名列第三位。

至此,中国已初步建成了无线与有线相补充、对国内与对国外相结合的广播网,并且日益完善。

(二)中国第一座电视台的诞生与早期的中国电视

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电视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到1958年底,已有67个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其他国家的援助开办了电视。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开始了创办电视的准备。但真正促使中央广播事业局下决心尽快上马的是一件偶然事件:

“1957年下半年,我们得到台湾将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电视台,并定于1958年?双十节?开播的消息。我们坐不住了,下决心要争这口气,一定要走在他们的前头。”

——梅益《荧屏岁月记》

这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诞生的国内背景。虽然台湾直到1962年10月10日才借助日本的力量开办了第一座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但是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紧迫性却加速了中国电视的诞生。

思考一下:创办一座电视台需要作那些准备?

1957年,北京广播器材厂开始试制电视发射机和播送系统设备。1958年4月,北京广播器材厂试制成功1000瓦图像发射机一部,500瓦伴音发射机一部,播控室低周波控制设备一套,摄像机七台,这些为我国建立电视台作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广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第一天试播从晚上7点开始,持续了1个小时左右,播出的内容有:先进生产者的谈话、纪录片《到农村去》、诗朗诵《工厂里来的三个姑娘》、《大跃进的号角》,舞蹈《四小天鹅舞》、《牧童和村姑》、《春江花月夜》。同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当时北京市内只有30多台黑白电视接收机,接收的范围也仅限于北京市区几十平方公里。

1958年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播,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播出。

从1958年-1960年,在“大跃进”的鼓舞下,天津、黑龙江、吉林、广东、陕西、辽宁、山西、山东等地先后建立起电视台或实验电视台。到1960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试播台和转播台29座。

我国的电视事业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当时的中国,电视还没有社会性的需求。在社会上能看到电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当时我国电视的固定观众是一批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包括中央领导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技术条件外,关键的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经济相当落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普遍贫困,我们可以在很简陋的条件下建造一座电视台,但却无力提供维持这些庞大机器运转的高额费用,同时

也不可能大批量的供应电视机。到1963年2月,电视台(包括转播台)由36座减为8座。

二、“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967-1976)

在文革的十年中,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冲击,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一)、文革中的广播事业

在文革初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控制舆论,“统一口径”,曾经一度停止了地方电台的自办节目,命令它们全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照播报纸和新华社的稿件,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在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严重损害了广播在群众中的声誉。

并且由于文革的干扰,导致我国广播发展极不平衡。在文革中,中央广播有一定的发展,地方无线广播完全陷入停滞状态,有线广播则得到较大的发展。到1976年,,全国农村基本上建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公社广播放大站为基础、连接千村万户的农村有线广播网。农村广播喇叭入户率达到60%。全国97%的人民公社都有了有线广播。

(二)、文革中的电视事业

1967年1月2日,北京电视台向观众播放了一个通知:从1月3日起,除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节目仍将转播和播出外,在一定时期内将暂时停止一般性的电视播出。从1月6日开始,北京电视台停播将近一个月,直到2月4日才恢复播出。与此同时,十多家地方电视台也都停播了。不久,各地的电视台陆续恢复播出,但这时的电视节目已经面目全非了,新闻节目变成了说假话、大话、空话的工具,知识性、欣赏性的节目全部被批判被撤销,文艺节目处于萧条状态。

文革中的电视事业也取得一定发展,主要体现为技术的进步:

1、录像设备的使用。1966年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采用电视录像设备,但使用的范围极其有限。到70年中期,全台只有17台磁头录像机,所使用的录像带也只有几百盘。

2、微波网的扩大。

我国远距离微波传送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是在北京和天津之间进行的试验。1970年,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能够通过微波干线转播北京电视台的节目,1975年又扩大为26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很多省、市可以通过微波线路向北京回传部分节目,初步形成全国电视广播网。

3、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过渡。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同年10月正式播出;1978年,开始播出两套彩色电视节目。

三、 “文革”后的广播电视事业

(1977年至今)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提出要以新闻改革为重点,推动广播宣传的全面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行中央、省(市)、地区(市)、县(市)“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台,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适当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步伐。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全面开始了以新闻改革为主体的广播电视宣传改革。

(一)竞争中改革发展的广播事业

第一个阶段: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诞生为标志。

改革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广播在国内媒体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到80年代中期,电视的飞跃发展和普及使广播面临激烈的竞争,广播一度处于发展的低谷。因而广播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整体上、根本上进行改革。

改革情况: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它进行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大胆创新:1、广播内容专门化;2、节目设置板块化;3、栏目主持人固定化;4、栏目播出直播化;5、开通热线,鼓励听众参与。

改变了过去广播“我播你听”的单一化方式,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的传播和交流。主持人的播音方式拉近了听众和电台的距离,热线电话的参与性更让听众感觉到广播的平易和贴近。这种方式在业内被称为“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不仅壮大了广东广播电台的实力,而且推动了中国广播的全面改革。上海首先实践了“珠江模式”,在1987年6月推出新体制,广播电视按新闻、文艺、教育、经济分类,率先实现了系列台的构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1987年、1988年、1992年对节目进行了三次大调整,开办了一批综合专题板块节目和文艺版块节目。在广东台、中央台、上海台之后,系列台和板块节目在全国纷纷出现。板块热、主持人热、直播热与听众参与热汇集成了第一次“广播热”。

第二个阶段:1992年,以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为标志。

改革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加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为广播事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坏境和机遇。对于上海来说,中央作出开放浦东的决策,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了竞争的态势。

改革情况: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倡导的是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性改革思路:

(1)新闻编排上打破了先本地、后国内、国际的陈旧模式,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排座次”;

(2)“不画地为牢”,而是“请各方代表人物进直播室,将各方面新闻媒介的最新消息尽快的提供给听众”;

(3)努力开发节目资源和频率潜力,实现24小时直播。

东方广播电台的做法,深化了大板块直播节目的内涵,实现了广播节目与社会活动的内外联动,以媒体活动和品牌主持人来树立电台的品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触动了体制方面的某些问题,使广播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拓。人们把东方广播电台的做法称为“东广模式”。

第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建设为广播第三次改革的标志。

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的受众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的核心受众群由乡村转向城市;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先后建立了专业化频率如文艺频率、新闻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我国广播开始进入“窄播”和频道专业化的探索实践。 目前,我国城乡共有收音机5亿台,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3.34%,全国听众接近12亿。全国广播的广告营业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甚至超过了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增长速度。如2002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为22.69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率为19.8%。

(二)飞跃发展的电视事业

从1977年开始,我国的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并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一批在“文革”中停办的专栏节目得到了恢复,同时又创办了一些新栏目。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同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外,西藏和北京市也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台。至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1983年我国又提出了中央、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一起办电视,混合覆盖的方针,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得到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52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