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推敲文言文翻译

时间:2017-05-29 11: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方法,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培养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方法,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培养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导语:

我们前面系统复习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把这些知识用于实践了,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除去必要的省略和一些无实在意义的词语,要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应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不该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考试说明》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具体来说,主要考查: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主要分为四步:

审 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对(对译法)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 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换(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3.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例: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4.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5、补(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若 舍郑 以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道主。

例: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 为上卿。

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 做上卿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6、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音节、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色彩变化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今词义变化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④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作状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为动用法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省略句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

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4、注意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例如: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全句可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5、意译法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①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③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举起马鞭子驾御天下。(直译)

——用武力来统绐各国.(意译)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6、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婉指长辈去世

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7、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

五、实例分析

1、翻译下面这段话: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修,指培养),不研讨学问(研:研究,讨论。),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马上去做(徙:迁移。);有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是:指示代词,在判断句中充当主语)。

2、(2004年福建卷)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

他日,董祁愬②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 ,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 ,又何请焉?”

[注]

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愬:抱怨

③纺:系。

(1)范氏富,盍已乎?

(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解析】今年福建省文言翻译采用的是文段选句翻译形式,所给语段出自 《国语》。这个语段叙事性强,对话较多,句式灵活,翻译时必须充分把握整体

语境。

第(1)小题“范氏富,盍已乎?”

翻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 事呢?

翻译此句要注意三点:①疑问副词“盍”及固定结构“盍……乎”。“盍

”是“何不”的合音。“盍……乎”应该翻译为“为什么不……呢?”②实词“

已”的意思,“已”,本义是停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有:“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学不可以已”(《劝学》)在这 一句中可以译做“停止”或“结束”、“取消”。③谓语动词“已”后省略宾语 现象。根据文段语境及文后注解中对“系援”的解释,“已”字后应补出省略的 宾语“婚事”、“亲事”。

第(2)小题“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篇二:文言文翻译知识清单语文

知识清单

高考文言文翻译要领

文言文翻译要领:一意识 二原则 三标准 四步骤 六方法

一种意识 得分点意识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1、抓句中的关键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2、抓特殊句式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3、译出的句意要确保通顺完整。

(要抓住翻译的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三是句子要通顺。)

二个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贯”等方法。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直译与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如句子中用了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就要意译。

三字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高考不作要求。

六个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1、留(保留法):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朝代、年号、国号、帝号、器物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和古今通用词语,保留不译。

2、删(删除法):删除那些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无需译出的词:①句首发语词;②句末音节助词或语气词;③句中作停顿的词;④偏义复词中陪衬的字;⑤作标志不译的词,如宾语前

置的标志“之”、“是”;⑥同义副词,两字同义,只译一次。

3、换(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结合语境,选择正确义项);②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③古今异义译出古今区别;④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从句顺——调补贯

4、调(调序法):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及其他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再作翻译。

5、补(增补法):按现代汉语习惯补出文言句中省略成分。

6、贯:贯通,通顺之意。古文中有些专有词语,委婉说法,或使用了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修辞,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译出。

四步骤 审 译 连 誊

第一步:审:审上下文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审关键词句,标注得分点;

第二步:译:运用六种翻译法 :留、换 、删、补、调、贯,一一对译,字字落实免遗漏; 第三步: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对译出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顺畅;

第四步:誊:带回原文细致推敲,检查语法现象是否落实,意思语气是否顺畅,检查修改好

后,将译文誊抄到答卷上。

誊写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篇三:2016年最全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2016年最全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解析】

(1)夫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在对话中,译成第二人称。易错点是“豫”,我们记住的是“犹豫”,其实“快乐”是它的第一个义项。参考译文:您似乎不快乐。

(2)易错点是“平治”。平:平定,治理。治:治理。“平治”同义。参考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实战演习

1.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①,

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南史·列传第五十九》)

(1)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战国策·燕一》)

[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注]辟:偏颇,偏向,偏爱。

(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参考答案

1.(1)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2)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3)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

2.(1)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书记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工作)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2)陈武帝曾经赞许沈炯,(说他)应居辅佐大臣的职位,军队、国家的大事,(应该)多多参预筹划(谋划)。(3)陈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干,想使他受到宠幸,使他显贵。

3.(1)我自己没有一点功劳,但您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显赫。(2)一定是有人说我不讲信用,在大王面前伤害我。

4.(1)所以,能喜欢某人又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的人,天下少有啊。(2)“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管不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语文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推敲文言文翻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28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