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负荆请罪的意思

时间:2017-05-26 06: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负荆请罪

5.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 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负:背 /荆条,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分)

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

为什么请罪?

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补充资料: 缪贤举荐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惠文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蔺相如邮票

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派去。”赵惠文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里去。?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惠文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逃出赵国奔到燕国,燕国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

于是赵惠文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说:“秦昭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惠文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惠文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惠文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完璧归赵 [3][2]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完璧归赵

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蔺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昭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昭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蔺相如估计秦昭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昭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惠文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如今凭您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昭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侍从有人要把蔺相如拉下去,秦昭王趁机说:“如今杀了蔺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惠文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蔺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和氏璧。

渑池会盟 [6][5][4]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

廉颇与蔺相如

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惠文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惠文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惠文王同意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昭王会见。

秦昭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瑟吧!”赵惠文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为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昭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娱乐。”秦昭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递上瓦缶,并跪下请秦昭王演奏。秦昭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侍从们想要杀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侍从们都吓得倒退。

当时秦昭王不大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缶。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向秦昭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惠文王献礼。”秦昭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也未能压倒赵国。赵国原来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将相和 [9][8][7]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 [9]

负荆请罪

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10]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11]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注意“荆”的读音。和书上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成语。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寸步不让:比喻面对矛盾,不做任何妥协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意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谁向谁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收集廉颇、蔺相如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篇二:5.负荆请罪

命题:王抒芳 审核:

篇三:负荆请罪前的故事

负荆请罪前的故事

文化路第一小学 六一班 顿若琳

在这一个学期,我们在课本上学了《负荆请罪》的故事。殊不知,在负荆请罪前,还有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之会。让我来讲给你听听吧!

话说公元前283年,赵王得到了一块名叫“和氏璧”的宝玉。秦王听后,心里痒痒的,想把它据为己有。于是,他派了一位使者携带者一封信去见赵王,说愿意拿十五个城池换“和氏璧”。

赵王很为难,虽然他很舍不得玉璧,但要是不答应秦王的请求,赵国势力弱,秦国可能会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最后,他和大臣们商量,又经缪贤推荐,决定让蔺相如出使秦国。临走前,蔺相如对赵王说:“若秦王真把15个城池给我们,我就把玉璧给他们;若他们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定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就这样,蔺相如带着玉璧来到了秦国。秦王听说赵国派蔺相如将玉璧送来了非常高兴,赶紧召集大臣,会见蔺相如。

蔺相如将玉璧捧到了秦王面前,秦王大喜,接过来左看看右看看,爱不释手。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欣赏。蔺相如发现秦王虽喜欢这块玉,但他丝毫没有割让城池给赵国的意思。于是,蔺相如就使了个计策,上前对秦王说玉上有瑕疵,从而拿回了玉璧。蔺相如拿回玉璧后,靠着柱子,对秦王说:“您虽然喜欢这块玉璧,但您毫无诚意如果您一定要逼我,我就和玉一起撞到柱子上。

秦王听了,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他赔不是,又假惺惺地

拿出地图指出15座城池。蔺相如见状,又要求秦王斋戒5日。秦王无奈答应了。到了宾馆,蔺相如便让随从装成老百姓把玉璧送回赵国。5日之后,秦王集中大臣来举行受璧仪式。这时蔺相如从容的走到了秦王面前,对秦王说:“和氏璧已被我派人送回赵国,您先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不然休想得到和氏璧。”最后,秦王怕杀了蔺相如会惹来别人耻笑,只得让蔺相如回赵国了。

又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见面,蔺相如和廉颇商量后,决定让蔺相如陪赵王一起去渑池,廉颇则在秦国外守着。到了渑池,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席间,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虽不满意,却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于是秦王命人把这记了下来

蔺相如见此不悦,就对秦王说请秦王敲缶为大家助兴。秦王听了,大怒,不答应。蔺相如又走过去,把缶献给秦王,说:“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

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又叫来赵国的御史将这事记了下来。这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大城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最后,秦国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回国后,赵王升蔺相如为上卿。于是蔺相如和廉颇有了矛盾,有了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意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25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