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

时间:2017-05-23 05: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经验交流会:辅导员如何更高效的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以资助工作为例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辅导员经验交流材料

辅导员:吴晓明

2009年11月20日

辅导员如何更高效的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

——以学生资助工作为例

一、当前资助工作的现状

1、我国当前学生资助政策

从2006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到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再到2007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组织管理等相关规定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全国正式开始实行。

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顺利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诸多经济问题、保证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而且能够保持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拥护党和社会主义、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的高级人才的重要措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业已形成了“奖、贷、勤、助、补、减”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绿色通道”、各类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等。

我校的资助工作正是对国家资助政策执行和实施,不管是资助形式上,还是资助安排上都有严格遵循国家制定标准和程序,它是实现国家资助目标的践行过程。

2、学生资助工作的特点

首先,持续时间长。资助工作基本上贯穿于每一个学年,从上学年的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生资助工作到下学年的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特色活动工作,基本上每一个月都会有十分具体的工作安排,而不像其他分块工作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基本上长期都在忙碌中。

其次,工作量大,具体程序多,重复性强。资助工作是从贫困生认定开始,后期的主要工作在于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和管理,随着国家资助体系的完善,近几年对贫困生的资助无论从种类上和金额上都十分庞大,基本上可以覆盖到全院学生的1/3人数以上。如此庞大群体的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传递,政策的落实,工作量可想而知。

再次,责任重大,很难出成绩,但出错几率较高。资助工作是国家政策保障性工作,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只是对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一种实现,很难有其他的成绩

考核。但是,资助工作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只要具体工作出现任何的纰漏或者是和政策要求有偏离,就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最后,时间观念要求高,具体工作周期短,且前后工作重叠性强。资助工作一般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工作,而且时间、格式要求严格,如果中间环节出现信息不畅,往往会大规模返工,同时,不同的资助工作会在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很多时候自能盲目应付,很难有时间去梳理办法。

二、建工学院资工作状况

1、建工学院资助工作的难点

首先,学生规模大。我院现有本专科生1998人,2009学年参加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有912人,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782人,其中特困203人,一般困难579人。享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4人,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58人,享受国家助学金共计1213000元,共计700人。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我院的资助工作与其他兄弟学院相比工作量要大得多。

其次,专业跨度大。目前我院共有5个专业,且几个专业之间学生差异性较大,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过程中要考虑不同专业的特征,采取不同的细化准则。同时,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料收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院资助工作需要更大的精力。

第三,学制层次多。目前,建工学院有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1个,而且本科专业有四年制专业2个,五年制专业2个。学制的多层次性,给资助工作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建筑学五年级学生最后一年常年在外实习,而且该专业最后一年的辅导员老师一般都会出现变动,这就使学院的资助政策和工作安排难以落到实处,这往往会影响学院整体的资助工作。

最后,辅导员流动较快,学院辅导员带班任务较重。建工学院近几年来每年都会有辅导员的工作流动,这使每个辅导员平均带班数在10个以上,有些多的辅导员带班达到15个,甚至是17个,如此大的带班任务,使各辅导员工作压力增加,有时难以按时间兼顾资助工作。

2、出现问题

由于资助工作的上述特点和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使我作为学院资助联络员的工作增加很多,直接产生的结果是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了日常的大量时间,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思想政治辅导员核心的本质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二、我们学院资助工作的经验——设立学生资助工作小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

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高效的完成日常工作,进而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资助工作,我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此与大家分享。

1、建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概况

1)建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成立于2008年9月,其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学院资助联络员

和各年级辅导员老师做好学院的资助工作,促进学院资助目标高效、准确的实现。

2)组织结构组成和成员要求

在资助工作小组中,学院资助联

络员作为小组的负责老师和责任人,

资助小组的工作有学院资助联络员

安排,小组向资助联络员负责。

组长设1名,也就是学院的资

助工作助理。主要职责是作为小组的

负责人安排小组成员完成学院各项

资助工作。在选拔中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必须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

主要目的是保证小组各项安排在低

年级顺利实施;其次,必须是贫困生,

因为自身是贫困生的学生对资助工作较为热心,并且关注每一项资助政策的要求和时间安排;第三,一般从上一学年的组员中挑选,这样比较熟悉资助工作流程和细节问题,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最后,组长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担任,一般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享受者, 这样一方面可以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对其他贫困生也是榜样作用。

副组长设2名,一般要求不能和组长是同一专业,主要从二年级主干专业或近似专业中选拔, 这样保证各相似专业都有了解资助工作的学生干部,有利于资助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副组长的筛选中,要保持两人之间的差异性,一个是工作细致认真的,那另外一个应该是组织能力较强,善于交往,这样搭配可以保证不同工作的合理安排。

组员一般有5—8人,以贫困生为主,主要从一年级学生中选拔,选择时要求具有专业代表性,基本上涵盖各专业。一般为小专业1人,大专业2人。

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聘用和更新分两个阶段:每年的6月份对组长和副组长进行改聘,主要是根据上面的条件从组员中产生;而组员则放到每年的9月份,和院分团委学生会一起招新。

2、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能

第一,资助政策的宣传者、解释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院的统一安排,就某些主要的资助政策进行宣讲;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小组成员是学生中的一员,他们会就自己了解的情况对班级和宿舍同学进行解释。

第二,年级资助工作的指导者。资助工作工作量大,涉及到每个年级,每年在资助工作开展的时候,小组成员就成为指导专家帮助各个年级规范资料、解答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相关资助资料的收集者和整理者。资助工作每年有大量的资料需要收集和整理,资助小组通过每年的传承,他们对各项工作的要求了如指掌,有他们的整理大大减轻了各年级辅导员和资助联络员的工作压力。

第四,公益劳动的组织者。我院每年的公益劳动大都是有助学小组策划、实施和总结,这既可以顺利完成计划,减轻辅导员的压力,又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第五,贫困生日常表现的监督者。学生资助工作小组作为贫困生后期教育管理的主体之一,使学院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贫困生的生活状况,有效的保证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第六,同学意见的反馈者。作为学生的一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对于资助问题的意见,这既保持了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中问题,同时又有利于资助工作的完善。

4、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工作效果

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成立几年来,其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于学院辅导员,减轻了工作压力,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管理的其他工作;对于学生,锻炼了学生工作能力,促进他们更为全面的发展。最后,对于学院,促进了学院资助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5、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具体工作表现:见后面附的流程图

篇二:我眼中的辅导员-感想

我眼中的辅导员

游来红

“万金油”、“高级保姆”、“消防员”等等,提到这些词汇,我想在教育行业首先便能想到“万能”的辅导员。一年的辅导员工作,说来不长,但却让我深深体会了这些词汇的含义,它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但同时它也带来了辅导员职业上的重重困惑。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形象地描述了辅导员繁忙于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的境况。我们除了要准备应对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还要疲于应付上级领导交代的各种工作安排。虽然我们坚持写周计划、月计划等,可是很多计划是不能如期完成的,工作时间有时也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一个电话:学生的?家长的?领导的?随时都有可能打乱你的计划。而我们最痛苦的时候便是每次写总结的时候,回顾一下这一天、这一周、这一个月,似乎都在忙,可是到底忙了些什么,突然脑袋一片空白,更谈不上什么工作成果。也有人将我们这种状况描述为“婆婆”多,辅导员的人事编制和日常工作在各系里,同时接受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而各个部门有关学生的工作最终总是压在辅导员身上,这不是刻意。事实上,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服务和教育的对象也是学生,所有的工作都是基于学生之上的,这样又多少工作与学生无关,又有多少工作与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无关呢?久而久之,各个部门都会将工作顺其自然的交给处

于最基层的辅导员。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拒绝,是因为我们身上那份责任心。他们通知或不通知,后果就在那儿,与他们无关;我们通知或不通知,良心就在那儿,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他们最信任的人。

“边缘人”是辅导员千奇百怪的绰号之一。它形象地描述了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所体现出的多元性。政策里面提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什么都是等于什么都不是,始终游离与政策之外。教师与行政的待遇掺杂在一起,若隐若现,时有时无。导致越来越多的辅导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这份工作持以怀疑的态度,视之为择业的“跳板”或者说“垫脚石”。曾看到一位资深的辅导员这样形容:“想升职,没希望;想辞职,没勇气;想考研,没信心;想转岗,没机会”。而这种“边缘人”所处的中间位置,更是将我们推向两难的境地。学生出勤情况不乐观,老师向我们投诉,说我们没教好学生;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按时或按量完成,说我们工作不积极不配合;学生奖助贷的三金评定,一不小心,也会被学生说我们不公平。对于这些责备与埋怨,我们笑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股莫名的无奈与心酸涌上心头。

“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描述了现实中辅导员们对职业发展的一种令人堪忧的境况。虽然我刚接触辅导员工作只有一年多,体会不太深。不过从一些资深辅导员的口中,不难得知,眼看着同一批毕业的同学升职的升职,下海的下海,几年后生活都上了一个台阶,

而自己却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复着这看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辅导员工作。展望未来,似乎根本看不到路在何方......

百度一下,对辅导员的称谓数不胜数,对辅导员的描述也是五花八门。可是,难道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不过是大家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换来的只有大家的不屑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心有不甘。有位智者听了他的遭遇,随即把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说:“请把它找出来”,“这怎么可能。”年轻人回答。接着智者又把一颗珍珠扔到沙滩上,“那现在呢?”智者说:“如果你只是沙滩中的一粒沙,那你就不能苛求别人注意你,认可你。如果要别人认可你,那你就得想办法让自己变成一颗珍珠。”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工作其实不分高低贵贱,我们的工作表面上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可是要干好、干出成绩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不过前提是不做一个好士兵,只想当将军是万万不可能的。我既然选择了这一份工作,就应该毅然坚定地走下去。其实,从我身边的人来看,无论工作轻松与否,薪酬高低与否,环境舒适与否等等,每一个人都在抱怨现有的工作状态。是的,就像我们所有人曾在学生时代抱怨自己的母校一样。唯有调整心态,适当地发泄后回归到工作中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从平庸走向出色,从平凡中做出不平凡。

我承认,辅导员扮演的双重角色的确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方向感模糊。但是我也确实看到了教育部近年来颁发的一系列关于关注辅导员发展的号令,体制的缺陷是必然存在的,从理论到实践

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那么这一段漫长的路,就需要我们这帮奋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给予支持,给以信心给我们自己。在长期的繁忙而琐碎的工作中,或许我们都会呈现出一些职业倦怠,例如:情绪低落,易烦躁,易发脾气,易迁怒与他们;价值低落,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下降,从而消极怠工。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辅导员本身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适当地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留一些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和释放压力,多和同事接触,加强体育锻炼和安排一些令人愉悦的娱乐活动等等。

其实,在城建工作的这一年多,一些小牢骚、小抱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更庆幸我在这儿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的友好善良、他们的乐于助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认识了一群可爱里透着一丝成熟的90后,他们的激情,他们的热情,他们对我这个姐姐一般的老师的热爱,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在这里,哪怕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我也愿意这样平凡着,愿意陪着他们笑,陪着他们哭。当我青春不再的那一天,至少还有一群孩子在为我演绎青春的舞曲,描绘青春的色彩。说到这儿,我该是有多么自豪啊!就让这个小故事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吧。一只小狮子问母亲:“妈妈,福祉在哪里?”母亲说:“福祉就在你的尾巴上啊”。于是,小狮子转起了圈,追着自己的尾巴。母亲笑着说:“孩子,福祉不是那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福祉就会一只跟着你。”

篇三:浅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角色定位

浅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角色定位 ——兼及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

王祎敏

(兰州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兼及学

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双重性质要求辅导员必须同时胜任多种角色,这使得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客观上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外部环境的改善和辅导员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着手,争取使得辅导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校 政治辅导员 角色 工作性质

1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式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同志建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首开我国高校施行至今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之先河。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再造等高校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工作重点事实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工作性质也从最初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转向了以学生日常管理为主。尽管如此,但无论是最初的辅导员制度,还是经过了五十多年发展演变的辅导员制度,其工作性质的双重性总是明确的。

1.1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

首先,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青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决定者共产主义事业的成败,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老师,

1

ii

i

也是“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对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换言之,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其次,辅导员是天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不论是七十多年前首见于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后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政治指导员制度,还是开创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先河的清华大学,其在1953年4月3日向高教部、人事部请示设立大学生辅导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拟选学习成绩优良,觉悟较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培养辅导员成为比一般学生具有更高政治质量及业务水平的干部”,还是今天的辅导员制度,均将思想政治工作摆放第一位,可以说,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会有中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产生。

1.2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起初,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从“政治上、业务上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中选任,因此,他们身兼“学长”和政治辅导员双重身份。“学长”身份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体现使得他们事实上在搞好业务的同时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换言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具备了老师身份的学生,其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iii

的作用不但不应忽视,而且较之今天完全以学生身份出现的协助学校管理部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学生干部队伍而言,具有职权、地位等各方面的相对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事务性、应急性、随机性工作量急剧增加,以至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事务型”辅导员。扩招使在校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对发达造成的在校学生生活方式的极端多样化、大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带来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失灵”、家庭教育相对弱化造成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建立的相对滞后等因素造成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几乎构成了辅导员工作、生活的全部。

可见,不论从辅导员制度建立之初,还是今天,辅导员的工作的另一方面便是大学生的日常管理。

综上,不难看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高校辅导员也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对学生“授课”时间最长的教师,也是受到多重领导且己身并不任何领导职能的“干部”。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应当立足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时,其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执行者角色,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琐碎的,同时又是极端重要的;是理论性的,同时又是极具实践性的;是可能被忽视的,同时又是实实在在的;是经常被鄙视的,同时又是高尚的,因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高校管理的顺利进行。

2

2 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多重角色

辅导员工作的“政治性”决定了他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入党介绍人,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同时,辅导员工作的“事务性”决定了他同时又应当是一个尽职的小保姆、一个品学兼优兄长或姊姊、一个忠实的联络员和一个可资信赖的倾诉对象和不穿工作服的心理医生。

2.1 辅导员角色之一——人生导师和入党介绍人

2.1.1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称“三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而“三观”的形成不但依赖于课堂,依赖于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依赖于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和潜移默化。因此,辅导员应当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感悟教育和引导学生,作大学生名副其实的“辅导”老师。同时,一个人的“三观”决定他的一生,在此意义上,辅导员事实上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2.1.2辅导员是思想上追求进步的大学生的“入党介绍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天然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掌握正确的政治观点,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面对大学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热情,辅导员唯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理直气壮,因势利导,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及时的引导、教育思想上追求进步、且立志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可见,是否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是衡量高校辅导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

iv

2.2 辅导员角色之二——尽职的小保姆、兄姊、联络员和倾诉对象

2.2.1辅导员应当是尽职的小保姆

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一般情况下,常规性工作主要是日常管理、综合测评及评奖评优、社会奖助学金的评定以及学生党员的考察发展等,其中包括为了落实日常管理而建立的一些专门制度的实施监督,如早操、晚自习、宿舍卫生制度等。可以说,以上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辅导员工作的全部,体现在召开年级大会、班长例会、学生干部例会、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聊天等日常工作行为当中。在这些常规工作的实施中,辅导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个“婆婆”,她必须“琐碎而爱唠叨”,或者准确地说,就像个尽职的“小保姆”,她需要扮演一个忠实的提醒者,因为“主人”虽明事理但却“善忘”。

2.2.2辅导员应当是品学兼优的大哥哥、大姐姐

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创设良好的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育学生热爱集体,搞好团结,则自己首先要做到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总之,事不分大小,标准都是一个,“己所不能,勿施于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正如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从这个意义上讲,辅导员事实上是个大哥哥、大姐姐,由于年龄、身份和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同学们——这些弟弟、妹妹效法、模仿的对象。

3

2.2.3辅导员角应当是忠实的联络员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也离不开家长,前者是对学生形成的外在约束力,而后者则会在学生心灵上形成必要的影响,二者一道分别扮演着学生进步的外因和内因。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尤其是对学习上、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辅导员必须通过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在联系中获得了双向交流,在交流中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感化和教育,同时,结合同学自身的特殊情况,必要是也应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应该说,这种方式是重要而有效的。在此意义上,辅导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联络员”——学校、学院和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常常不受欢迎的“联络员”。 2.2.4辅导员还是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和没有工作服的“心理医生”

自古以来,交流或曰“察言观色”在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离开语言的交流和真诚的沟通,则是不可能的。人们常常注意到,学生和老师的谈话是一门艺术,但在具体实施中,静态的形式常常会适得其反,老师常常坐在办公桌后,学生站立一旁,由于环境的原因,这种做法事实上有些“盛气凌人”,于是学生便“畏而不言”,其直接结果是谈话、交流沦为了“走过场”,耗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却难以产生一点实效,老师“恨铁不成钢”,学生“顾左右而言他”且“怨声载道”。因此,辅导员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静态工作方法,通过经常下宿舍,找生活上或者学习上有明显困难或者心理上有问题的个别同学展开各种形式的谈话等多种方式努力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实际状况,从思想深处引导、帮助他们。总之,辅导员就应当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每一位同学,

让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在各方面都能够不断有进步。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必须善于倾听,因为,当学生敢于且愿意向你倾诉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内心深处接受了你,你的鼓励、引导、甚至批评才会同样被从内心深处接受而产生预期的实效。

性,且多数聘用之后立马上岗,这对于适应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十分不利。因此,当前应当首先从辅导员的队伍的来源上严格把关,造就一批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具体来说,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首先必须明确,“专业是一种职业,一种特殊的与学科(科学分支)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确立有五个关键标准,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对从事该项活动有典型的伦理规范;”其次,应当做好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防止岗前培训庸俗化和过场化。因为,学生专职辅导员是从高校中从事过学生工作实践、思想和健康状况良好、工作细心、负责、责任心强的毕业生中选拔任用的,因此,他们在“上任”之初,首先面临着自身角色的转变。实践证明,这一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辅导员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成效。在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新上任的辅导员,他们心里总是存有很多顾虑,怕学生不接受自己,怕学生出事,怕领导安排的工作没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总之,真可谓瞻前顾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要成功地完成这一角色转变,除了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外,严格的、制度化的岗前培训工作十分重要。一句话,作为适应新形势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健全选拔任用制度,强化岗前培训,以弥补辅导员的“先天不足”。 3.1.2从事务性到职业性——让辅导员“有活头”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宏观布局上走向“一校多区”,在微观管理模式再造中普遍实施“管理下放”,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分制”等都使得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几乎构成了辅导员工作、生活的全部,

4

vi

3 健全制度、强化素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对辅导员工作新要求

前已述及,新形势赋予了辅导员新的历史使命,也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尽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选拔任用条件相对较低、岗前培训层次不够;应急特征明显、职业化保障缺失;工具作用彰显、归属感、成就感缺乏;事务性工作繁重、政治性导向性差,等等。

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新的情势,解决辅导员制度面临的新问题,应当从外部制度的健全和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着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造就一支“有激情、能战斗”、“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3.1 健全改善辅导员队伍现状的外部制度 3.1.1从多元化到专业化——让辅导员“有来头”

客观的说,辅导员岗位已经不是一个令择业者十分钟爱的选择,加之无法否认的普遍存在于学校管理部门、社会中的关于辅导员的偏见,使得现如今的辅导员构成落入了一种“假象过剩”、“相对短缺”的圈套,一方面,多数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达标,另一方面,应聘者“望而生畏”,且高强度的“事务性”、“吃力不讨好”等造成现有辅导员“流动性过剩”。这样一来,客观上造就了辅导员队伍来源和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

v

其思想政治工作身份不断弱化、淡化,而且不知不觉的陷入了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分工中“辅导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安”的偏见;进而陷入了人才选拔任用中“随时召之随时来”的偏见;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选择中视辅导员职位为“最后的被迫选择”的偏见。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前应着力解决辅导员的职业保障问题,一方面明确辅导员职业的非过渡性,另一方面明确和落实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协作性质,而不是最终的责任承担者,防止将辅导员变成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唯一管理对象的不当做法,真正做到职业留人。换言之,应当健全职业保障和激励机制,彻底解决辅导员的“后天少奶”问题。

3.1.3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让辅导员“有去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政治辅导员实现了从“政治性”为主到“事务性”支配的、被动的第一次转型,辅导员的“双优”、“双肩挑”优越身份开始让位于“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成为高校新的、真正的“弱势群体”。进而导致辅导员普遍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忧虑,从而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现实威胁。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并于2005年前后先后多次专门发文,教育部更于2006年4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会议,高度肯定了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历史贡献,并就其工作性质、队伍建设等做了部署。我们以为,当前应首先重审辅导员的教师或干部地位,即重审辅导员的“正规军”身份,同时健全考核、职务晋升体制,从制度建设上保障辅导员与其他教师、干部的平等性,确保辅导员能够向任课教师岗位一样,是一个值得一生去做的岗

5

vii

位,以充分、及时地化解辅导员中普遍存在的成就感、归属感缺失等严重心里问题,使得辅导员真正“有去处”——“发展有空间”。 3.2 大力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

3.2.1提高上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

这主要是针对新上任的辅导员来说。首先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因为,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只要有一丝马虎或疏漏,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开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如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一贯表现等。离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学习,这些材料的取得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再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学生工作方法,如以老师的身份与学生谈话的技巧等,这则需要从资料中学习、向领导请教、向同行学习,哪怕你曾经是一个受老师“宠爱”的佼佼者,也决不可忽视圣人之“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教诲。最后,在自身角色转变阶段,务必形成自己对辅导员工作的初步认识。正确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也是检验行动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的一把钥匙,因此,只有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才可能展开有实效的工作。从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网络,这个网络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把握住这些核心要素、并予以正确地处理,工作才能做得出色而更有实效。比如学风建设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它们就是典型的两个相关要素,必须牢牢抓住,学风问题是学生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则是整个辅导员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支良好的队伍,可以弥补辅导员个人在精力上的不足,而一支不得力的“摆设”队伍,则无形中会令本就相对有限的个人精力雪上加霜,还会因为他们在同学当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19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