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棚改工作经验

时间:2017-05-17 07: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棚户区改造工作经验与目标

统筹兼顾,多措并举

全面推进天桥区棚改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自2007年起,我区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区13个棚户片区实施改造,此次改造占地面积约2439亩,涉及拆迁户数约16576户。天桥区旧城改造指挥部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大提升,三年一个大台阶,五年实现大变样”的奋斗目标,把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使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消灭城中棚户区。

一、从全局出发,全盘统筹、连片规划,推动我区棚改工作大踏步前进

我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执政为民、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天桥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比较密集,普遍存在房屋破旧、低矮潮湿、拥挤不堪、排水不畅等诸多问题,而且在棚户区居住地大部分是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改善问题的贫困家庭,居民改造愿望迫切。实施棚改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直接的关键问题,是

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天桥区棚改工作自2007年启动以来,指挥部不断完善制度、健全机构,在工作开展的同时不断调节、整合,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团队。按照区委、区政府“一年一个大提升,三年一个大台阶,五年实现大变样”的奋斗目标,指挥部立足全区的棚改实际,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原则,细化、量化工作,制定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方略。

(一) 分头推进,创新实干,实现零八大提升

作为济南市“迎和谐全运,建美丽泉城”的重点项目的天桥区棚改工程,在时间和工程总量上,08年都是关键一年。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创新工作模式,一是以片区为单位,明确各自任务,多片区分头推进;二是划分工作司职,统筹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十指弹琴,多头并举。根据每个片区的具体情况,指挥部统筹规划,统一调度,以各片区项目组为主体,充分利用所在办事处和属地部门的区位优势,部门联动,多方配合。馆驿街西片区要进一步加快回迁安置房的建设进度,汽车厂东路南片区和明湖西(北)路茂新、顺河、聚贤三片区国有土地收储尽快收尾,将安置房建设提上日程。明湖西(北)路角楼、北关、经一顺河三角地、济安街、北刘五片区确保拆除按时完成,加快土地熟化。官扎营、宝华片区加快进度,为动迁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仁丰片区进一步优化规划,争取尽早实施动迁。

根据08年的总体目标,区旧城改造指挥部提出了必须立足

区情,彰显大胸怀、大手笔、大思路、大气魄;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区域统筹;必须创新思想观念,健全体制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四个必须的要求,努力实现08年度天桥区棚改工作实现一个大提升。

(二) 完善配套,保障回迁,实现三年大台阶

“棚户区改造” 是城市发展中极具历史意义的大事件,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城市建设不能像穿衣服,可以随换随新,如果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科学规划,只能使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的“改造”。我们进行旧城改造要本着为人民负责,从长远考虑的原则。眼光要远,眼界要宽,要制定高标准的规划方案,遵循高标准的行为准则,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特定历史时期我们棚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桥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自2007年三月正式启动,总体规划在三年之内完成,共涉及13个片区,总占地面积约2439亩。棚户区改造是整个天桥区提升形象、改善区貌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创建和谐新天桥的关键之举。按照整体规划进度,2009年9月十一届全运会召开之前完成所有片区的拆迁工作,2010年13个棚户区的拆迁安置要求全部完成。预计建设回迁安置房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去向应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严格执行补偿安置各项政策,努力使困难群众迁得出、安的下、买得起。统筹调剂、配套建设

相关基础设施,统筹考虑被拆迁居民的居住周转、日常生活、子女上学、交通出行等一系列周边问题。三年后,让如今这些散落在现代都市边缘的、生活在高楼大厦以外的棚户区居民都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能生活在便捷、和谐的社区内,能拥有蓝天碧水、林荫绿地,能享受更舒适的空间、更清新的空气。不断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我们绝不能辜负群众对我们棚户区改造寄予的厚望,尽一切努力实现人民迫切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有一个大的改善和提升。

(三) 科学衔接,和谐发展,实现五年大变样

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层意义尤其体现在天桥区的棚改特情。我们改造的13个棚户片区中,有很多人家是世代居住在落后简陋的斗室中,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谈何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谈何发展城市经济,共建和谐社会?我们旧城改造首要任务是让这些居民告别棚户区,住进楼房,但棚改的意义目的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要以此为契机、为开端,各片区科学衔接,整体拉动,全面辐射,带动提升全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实力,为进一步建设和谐新天桥,为天桥区更加强有力的向前发展提供一个坚固的平台。

二、从细节入手,创新措施、优化方法,突破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棚改工作

为了保障棚户区改造顺利完成,使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低矮破旧的住房,为居民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型小区,让更多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同时依托棚户区改造为提升济南市、天桥区城市形象提供良好的平台。天桥区旧城改造指挥部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提高效率、扎实工作、紧密配合,毫不动摇地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前进。在工作中,区指挥部深入领会、落实张辉书记关于“反对和克服一般化”讲话的精神实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方案,将工程细化,各个阶段实现突破。

一是从片区规划设计上突破,尊重民意、合理布局。棚户区改造工作旨在关注民生、改善民居,片区规划既要符合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的要求,更要从实用出发、以民意为本,区指挥部采取设计方案公示、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居民代表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棚户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的让百姓参与户型设计,真正体现民心工程。

二是在拆迁上突破,加快进度、确保安全。明湖西(北)路五片区是今年天桥区棚改工作的重点,片区动迁工作开始以来,从前期摸底到片区规划再到现场选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五片区进入签订回迁安置协议、交验和拆除空房阶段,时值汛期和奥运特殊时期,我区指挥部协同区拆迁办与中标拆除队伍签署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到户,一是强调安全意识,二是确保拆除进度,做到安全拆迁、和谐拆迁。

篇二:参加棚改的心得体会

参加棚改的心得体会

——棚改工作日志

我叫xxx、xx岁、女、x族、xxxx年x月毕业后,就职于xx,任xx。xx年x月x日抽调到xx棚改三组开始了棚改工作。

到今天我参加棚改工作已经44天了,可谓感悟良多。 首先,时间紧任务重。我刚去时正好赶上选房下放街道,选房排名排序以腾空房屋证明的时间为准,因此居民都特别着急,希望能尽早办完手续腾房。然在这之前需要办理的手续还很多。为了不耽误居民的时间我只有一周时间熟悉业务,做到准且快。

但是由于我们不是脱产工作,还必须按时完成社区的工作,刚好9月还是计生年度报表月,还需完成入户调查以及全员人口信息库的核对。因此我只能上下午工作时间学习棚改业务,中午和晚上加班入户。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没有休息、以确保两边的工作都不耽误。

其次,心要细。完成一户居民的房屋置换要协同多个部门,填写归档12项资料,其中包括多个计算项,一项出错都得重新来过。每一项都关系到棚改居民的切身利益,且包含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不容有误,我们一定得细问、细看、细查、细对,尽量做到无错误。记得我办理的第一户,是办理分户置换。都准备签协议了,但在组长审

核时出了错。评估公司出了两份补项报告,却写了同一个名字,我由于没仔细核对,把补项计算错了,导致信息表、审核表、协议内容全部出错。虽说是评估公司出错在先,但是我在计算前却没能发现这个错误,这就是不细心的表现。最后错误改过来了,但却多耽误了居民的时间。因此我们一定要心细、少出错就是为居民省时间。

第三,心要热。参与棚改的居民里有很多上了年纪,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或不会操作电子设备的中年叔叔阿姨。遇到这些人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并且热心帮助他们。我接待的户子里有一对老姨姨老叔叔,子女远在北京工作,无法回来帮他们办理手续。纸质版材料他们都能准备,但是到拍摄房屋图象影像资料,上传电子材料时,他们由于完全不会操作电子设备而干着急。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二话没说到老姨家帮他们拍摄影像资料,并帮他们整理了全部的电子资料。事后我得到了老姨的夸赞,心里满满地成就感。换位思考,我的父母年纪也大了,而且也不大识字,我也工作忙不能事事都去替他们办理。我看到他们就想到我的父母,希望我的父母在外办事时也能遇到热心帮助他们的工作人员。

第四,心要正。棚户区改造,房屋置换所有的手续都是有严格标准的,政策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所有手续都要严格按政策规定来办理。我们不能搞特殊,不能差别对待。

第五,心要齐。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棚

改是一项团队工作,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互相督促、和谐相处很重要。就像我从什么业务政策都不懂到能向居民详细解说,从计算相差五块钱、两块钱到分厘不差,这都得益于组员的帮助。团队的作用就是是让平凡的队员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棚改三组一定能很好的完成这次棚改任务,让辖区居民安居。

这44天来虽说我过的非常辛苦忙绿,却得到了很多认可和夸赞、学到了很多,提升了很多。目前我包的户子里,有5户完成了房屋移交,准备选房。有5户签完协议等待审核,准备腾房。有4户手续办理中。十月真可谓是收获的季节。

篇三:棚户区改造经验材料

加快棚户区改造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

武绍平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两年内基本完成105.4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任务,共将惠及3.21万户,9.62万人。纳入今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的61万平方米,

涉及居民1.52万户,3.5万人。拆迁过程中,市区3000干部下到棚户区包户拆迁,于7月

下旬完成了拆迁工作。为了使广大动迁户早日住上新居,回迁楼建设者夜以继日工作,短短

3个月时间完成了10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棚户区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

实现今年棚户区改造回迁,也在铁岭的城市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我市有史以来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体现了市委、市

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拳拳之心,同时是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改善人

居环境方面的一个巨大贡献。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棚户区现状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我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按地域划分为十趟房、啤酒厂北、铜钟、

铁西百货西(精工)、龙翔、橡胶厂6块,占地15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

居民3.21万户,人口9.62万人。

我市棚户区历史久远,上述区域的棚户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建于解放

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陆续在这些区域的空地上建房。后来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

房日见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几乎各家各房都在建房,大房接小房,小房再接窝棚。久而

久之棚户区就形成了规模。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多数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屋里小半间,

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成为棚户区绝大部分人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棚

户区内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棚户区没有排水设施,棚户房又普遍低矮、下

窖,有的屋内地面比巷道路面竟低半米左右。下雨天和开春雪化时,水流倒灌,屋内长年阴

暗潮湿。这里垃圾点少,公厕又都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春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肆

虐,冬天积雪成山。居住在这里的人无奈地自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爬冰山,

雨季把水掏。"棚户区内居住人员成份复杂,生活水平较低。这里出租房屋比比皆是,众多

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棚户区,使得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和房产部

门房屋管理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棚户区的居民却

始终多年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居住水平反差极

大。同时棚户区的存在,与城市整体形象、文明档次极不协调,使大的城市人居环境大打折

扣,并且也不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招商引资。所以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二、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和成果

(一)棚户区改造的决策

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的问题,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受

地方财政、就业压力等现实条件制约的原因,但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问题。我市棚

户区问题尤其如此。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

户区改造任务,把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全省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大事

之一,市委、市政府更把改造棚户区这件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承诺"改造

连片棚户区,让老百姓告别低矮、简陋、潮湿的平房,住上了楼房。"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

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

城市村庄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棚户区改造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之广、政策性之强、人口之多、工程量之大,在我

市都是史无前例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制定了此次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一是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

标出让,对有条件的地块可以毛地出让。二是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动迁安置,统一政策标准。

三是依法运作,严格依照土地、规划、房产、建筑、拆迁、税务等法律法规。四是坚持好事

办好的原则。

(二)棚户区改造的规划设计

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在铁岭城市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这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大

工程,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又是政府开发利用土地、经营城市的极好机会。市委、市政

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力争达到规划标准高、小区配套齐全、环境和谐优美,使棚户

区居民花最少的钱住较好的房。同时,要完善棚户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对医疗、教育、商贸、

交通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力争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生活。

规划部门十分重视回迁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多次研究了棚户区改造安置小

区的规划,科学的确定了回迁楼建设区域和小区位置,包括原址回迁和部分异地回迁新址。

在回迁楼户型设计上,建筑设计单位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经济条件,涉及了

35、45、55、65、75平方米的五种户型。35平方米户型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决策者以人为

本、贴近实际的思想。按照省里的指导性意见,当初确定回迁安置房的设计最小户型是45

平方米。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棚户区居民中有一部分居民仍承担不起。考虑这部分居民的利

益,最后确定设计35平方米的最小户型,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省领导的肯定。在规划设计

过程中,小区规划设计和户型设计都向市民公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棚户区改造回迁楼的规划和设计中,坚持了环境优良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原则,每个小区

都设有物业管理办公室、社区办公室,有的小区甚至还有街道办公场所、幼儿园。小区内还

建有公厕、自行车棚及车库。住户的电话线配有铁通和网通的两套供选用。小区的中心广场

设计成葵花型,暗含"阳光园"的主题,周围配有休闲、健身场地。小区的绿地覆盖率在35%

以上,高于一般开发商建的商品住宅小区。小区四周的围墙采用绿化先进城市应用的比较普

遍的树墙,美观、现代,在银州区为首次应用。

(三)棚户区的拆迁

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实现1.52万户、近5

万人的拆迁工作,同时又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情拆迁"的理念,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抓

好、抓实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

施。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攻坚战。市区各单位抽调三千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到棚户区当中,

做动迁户的拆迁工作。广大动迁户通过包户干部的实际行动,看到了政府做好这项民心工程

的决心,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主动搬迁,同时,还与广大干部结下深厚的友谊。终于在三

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一、二期拆迁任务。

机关干部包户拆迁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迁工作的一个创举。承担包户任务的领导和机关

干部,认真负责,动真情、使真劲、办实事,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了一个又

一个矛盾,不仅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而且实现了"和谐拆迁",收到了"百姓得实惠,干部

受教育"的双重效果。省领导对铁岭的干部包户拆迁作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批转各市学

习借鉴。

(三)棚户区改造回迁工程建设

"回迁将会住上什么样的新楼?"这是每一位棚户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在回迁楼建设工作

中,为真正让市民满意,采取了一系列公开透明措施,建设这项"阳光工程"。用有限的资金

办更多更好的实事。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通过项目

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采购,选用优秀施工企业、优质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

本。回迁建设工程开工前,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召开了建筑工程招标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

10位动迁户代表到会监督,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建设工程开工后,全部建筑工程及市政基

础设置工程均实行了公开招标。由于整个投招标过程运行规范严谨,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平、

公正。施工队伍确定后,为了确保及时向其提供优质价廉的建设用料,对工程所需主要材料

全部实行政府采购,仅水泥、空心砖、电子对讲门等18个主要项目就节省资金800万元。

为了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针对回迁楼建设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

创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邀请回迁户代表介入监督。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

调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高标准建设,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为此,首先建立了严

密的管理制度,改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承建单位、监理单

位、质检人员、甲方代表、回迁户代表、规划设计单位共同组成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其中,

对承建单位要求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做好自检工作;对监理单位,要求监理人员实行

全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作业程序及时跟踪到位;对质检人员,要求严格检查、巡

查,对工程质量有问题的,要曝光、处罚;工程建设还特别聘请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负责

人和业务骨干作为甲方代表,实施质量监管,这一作法得到了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查组的肯定,

并建议在全省推广。

为了尽早完成回迁楼的建设工作,减少回迁户生活上的不便,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强有力

的建设指挥系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实现了超常规的建设

速度。今年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6万平方米回迁楼,分为8片,统称为阳光园一至八区,

以保证第一批动迁的棚户区居民在明年的7月1日前全部入住新楼。8月初,就有7片共22.5

万平方米回迁楼开始施工建设,此后,其余的也陆续开工。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回迁

楼的建设速度。常规的六层住宅楼建设,一般需要5-6个月时间,小区的外网建设需要一个

半月时间,而在回迁楼建设过程中,两项工程加一起仅用三个半月时间,工期差不多缩短了

一半。棚户区首期回迁楼原计划交付使用时间是2006年6月,后来提前到2005年10月25

日,提前了至少8个月,创造了铁岭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作用的几点启示

棚户区改造对我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

的启示。

(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保证

铁岭城区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棚户区,对如此大规模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在我市历

史上是空前的。不言而喻,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临诸多

困难。但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此举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不仅是城市改造工

程,更是扶贫帮困工程;不仅是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实际举措,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集中体现。市委明确要求"不求政绩求民心,不图形式图满意",把棚户区改造办成一项德

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任重而道远,市委、市政府坚持"情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尽快实现优美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保证和希望所在。

(二)科学规划、阳光操作是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保证

面对浩大的为民造福工程,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棚户区改造回迁工

作上,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眼光谋划回迁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兼

顾回迁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确保其住得起、住得上。小区配套设施齐全,除户型外与商品住

宅小区没有标准上的差异。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到房间的功能,小到灯具的采买,力

求经济合理、环境优化,让动迁户住得舒心、称心,传递着对回迁户的深切关爱。此外,棚

户区改造整个过程的阳光操作,也使这个全市瞩目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动迁补偿标准在阳

光下公开,拆迁程序在阳光下操作,建筑工程在阳光下施工,回迁安置在阳光下进行,被拆

迁居民在阳光下受益。动迁者与被拆迁者的和谐互动,证明一个道理:办事透明,才能有服

力;决策公正,才能民心畅通。这对于今后创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的实践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经验。

(三)全社会关注、建设者奉献是棚户区改造的根本保证

棚户区改造全市关注,也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为了改尽快完成拆迁任务,市委、市政

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的决策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打胜

拆迁攻坚战。在广大干部共同努力下,包户拆迁创造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奇迹。给予我们的

启示,一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高度重视新时期群众工作充分调动

全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

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破解复杂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四是面对大事难事,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

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五是必须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关于回迁楼

从建设到回迁的速度,可以说是铁岭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来自包括决策者、

指挥者和施工人员在内无数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方面

是指挥系统的科学高效指挥,再有就是施工人员夜以继日的顽强奋战。这一切形成了无坚不

摧的强大力量,保证了回迁工程建设优质快速完成。

在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活动中,在创造良好城市人居环境的实践中,我们迫

切需要发扬棚户区改造的精神,实现铁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铁岭市房产局

二00五年十一月一日

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 2006年07月13日 来源:振兴东北办

按:近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深入辽宁阜新,考察了棚户区改造工作,形成了《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现印发,供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年以来,建设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在2004年下发的《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做好冬季供热采暖的组织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等工作。2005年在两次赴辽宁调研的基础上,建设部又下发了《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2004年底,省委全委会决定自2005年起,用二至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推动和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对全省棚户区改造进行了统一部署。辽宁省

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好评。

为总结辽宁省特别是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经验,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路,2006年6月6-9日建设部调研组对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阜新市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棚户区改造已成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阜新市棚户区在整个辽宁省具有典型性。全市棚户区总面积为387万平方米。其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连片棚户区283万平方米。阜新市列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房屋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的27%。涉及居民81820户、 22.66万人。2005年初,阜新市启动了城南、高德、平西、新邱四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到2006年5月底,已完成221万平方米的拆除任务,回迁楼开工面积230万平方米,占计划的82%;竣工35万平方米,安置拆迁居民8372户;预计2006年底,约有85%的被拆迁居民可以顺利回迁。

从入户访谈和现场调研的情况看,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正。阜新市棚户区户数占市区总户数的28.68%,人口占市区总人口的28.98%。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占棚户区总户数的比例高达75%。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反而因下岗失业而被日益边缘化。棚户区改造前,棚户区居民户均住房建筑面积27平方米,人均9.7平方米,其中,低保户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2.2平方米,人均7.4平方米;改造后,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到50多平方米,人均达16.7平方米,已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的居住水平。在对棚户居民进行回迁住房安置时,阜新市规定原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20元结算结构差价,合理超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650元购买,超过合理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100元购买,从而使绝大多数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众,经过棚户区改造之后,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拥有了价值数万元的房屋资产,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以在棚户区改造前住房面积为20平方米的三口之家为例,按照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160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这户居民只需支付2.32万元,就可以获得一套价值8.32万元、面积为52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这户居民支付3.64万元后,就可以获得一套价值10.24万元、面积为64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

(二)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国家支持辽宁省"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的26


棚改工作经验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99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