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辣椒病害图谱及防治

时间:2017-05-17 07: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辣椒病害大全(高清详解)

辣椒疫病

图片:辣椒疫病.jpg

图片:辣椒疫病5.jpg

图片:辣椒疫病1.jpg

图片:辣椒疫病2.jpg

图片:辣椒疫病3.jpg

篇二: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全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辣椒青枯病———————————————————2 辣椒褐斑病———————————————————3 辣椒病毒病———————————————————5 辣椒立枯病———————————————————12 辣椒根肿病———————————————————13 辣椒白粉病———————————————————13 辣椒疫病————————————————————14 辣椒根腐病———————————————————16 辣椒炭疽病———————————————————17 辣椒猝倒病———————————————————23 辣椒叶枯病———————————————————25 辣椒褐腐病———————————————————26 辣椒绵腐病———————————————————27 辣椒黑斑病———————————————————32 辣椒白星病———————————————————32 辣椒疫病————————————————————35 辣椒灰霉病———————————————————37 辣椒菌核病———————————————————38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40 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 42 辣椒冻害————————————————————42 辣椒热害————————————————————43 辣椒寒害————————————————————43 辣椒肥害————————————————————43 烟青虫危害辣椒—————————————————44 棉铃虫危害辣椒—————————————————45 甜菜夜蛾危害辣椒————————————————46 辣椒紫斑病———————————————————49 辣椒幼苗带帽出土————————————————49 辣椒白斑病———————————————————50 辣椒脐腐病———————————————————51 辣椒软腐病———————————————————56 辣椒辣椒芽枝霉果腐病——————————————58 辣椒叶霉病———————————————————58 辣椒疮痂病———————————————————60 辣椒黑霉病———————————————————61 辣椒黑腐病———————————————————63 辣椒白绢病———————————————————66 辣椒茎基腐病——————————————————67 辣椒裂果————————————————————68

1、辣椒青枯病

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座果后遇有适宜条件,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细胞组织,致茎叶变褐萎蔫,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此外,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发病。

2、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条萎蔫,表现为中午阳光强烈时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有臭味。

3、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实行轮作,避免连茬或重茬,尽可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整地时亩施草木石灰或石灰等碱性肥料100—150公斤,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青枯菌的繁殖和发展。(2)改良栽培技术,提倡用营养钵育苗,做到少伤根,培育壮苗提高寄主抗病力。(3)辣(甜)椒进入发病阶段,预防性喷淋50%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毒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或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15天1次,连续灌2—3次。

2、辣椒褐斑病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中心渐变为灰褐色或深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染病部位直径可扩至1cm或更大,但有时又可愈合。茎蔓、叶柄、梗节染病部位边缘黑色,中心浅灰色。均为近圆形病斑。如果摘除侵染病叶,通常植株叶色不再变黄,病害严重时,可产生大量落叶,但果实不受侵染。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生长发育适温为20--25℃,若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该病发展迅速。防治方法:

A.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作。种子消毒。控制湿度,防止植株过密,灌水过多,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B.结合中耕管理,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再浸染和越冬菌源

C.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病害英文名:Pepper brown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 辣椒枝孢

病原学名: Cladosporium capsici (Marchal et Steyaert) Kovacevski、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辣椒枝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多根簇生 , 直立 , 上部曲膝状 , 孢痕明显 , 平滑,2~5 个隔膜 ,40~120 × 4~5.4 μ m; 分生孢子单生或链生 , 圆柱形 , 椭圆形 ,寄主中文名: 辣椒

寄主英文名: capsicum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初为褐色 , 后渐变为灰褐色 , 表面稍隆起 , 周缘有黄色的晕圈 , 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 , 四周黑褐色 , 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 , 症状类似。

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种于上越冬 , 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始于苗床。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 , 有利于该病扩展。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 , 集中烧毁。 (2) 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3) 发病初期喷洒 80% 代森锰锌 ( 大生、山德生 ) 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1:1:200 倍式波尔多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3.8% 可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10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3、辣椒病毒病

篇三:辣椒主要病害

一: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辣(甜)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在美国、印度、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辣(甜)椒病毒病的发生常给辣(甜)椒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1932年我国广东报道该病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报道了病毒病的毒源种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辣(甜)椒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发病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成为辣(甜)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危害症状:

辣(甜)椒病毒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引起花叶、黄化、坏死、矮化、畸形等症状。①花叶型。田间常见的花叶型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轻型花叶病叶初期为明脉和轻微褪绿,后呈现浓淡绿色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和矮化;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多凹凸不平,叶片皱缩畸形,或形成线状叶, 植株生长缓慢,果形变小,严重矮化。②黄化型。病叶明显变黄,

出现落叶现象。③坏死型: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果柄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出现系统坏死条斑,维管束变褐,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嫩枝、生长点甚至整株枯死。④畸形:植株受害后,幼叶狭窄或呈线状,植株上部明显矮化,丛枝、丛生。重病果果面有深绿、浅绿相间的花斑和疱状突起。有时几种症状同时或先后在同一株上出现。由于病毒可以复合侵染,因此症状复杂。一般生长前期症状较单一,后期则多种多样。 病原:

辣(甜)椒病毒病毒源世界已报道有10多种病毒。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报道的侵染辣(甜)椒的主要毒源种类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以及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各种病毒所占比例因地区而有差异。中国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性状、寄主范围及症状分为辣椒黄色花叶型株系及辣椒枯斑株系。 黄瓜花叶病毒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及带状株系。上述两种病毒分布广、寄主广泛、占辣(甜)椒病株的比率最大。此外,国内报道的还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 BBWV)、辣椒叶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 mottle virus, PeVMV)。 发病规律:

TMV和CMV的越冬越夏场所、侵染来源、传播媒介和传媒方式,以及发病的环境因素与番茄病毒病基本相似。辣椒各种病毒都能

在寄主的活体内越冬,但TMV具有极强的抗逆力,在干燥的烟叶(含烟丝)和尚未腐烂分解的根部组织内仍有传染能力。TMV主要是汁液摩接触传染,CMV由昆虫或汁液接触传染,PVX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其他病毒大多通过昆虫介体传染。气温与病毒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温度不仅对传毒昆虫有影响,而且直接影响病毒侵入寄主后的显症。如将TMV接种到湖南21号牛角椒上,温度15℃,潜育期3~5d,20~25℃时为2~3d,35℃以上只表现少量局部症状,20d后成为隐症。如遇高温干旱天气,不仅可促进蚜虫传毒,还会降低寄主的抗病性。氮肥施用过多或过少均使病情加重。中耕除草,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都会增加烟草花叶病毒的接触传染机会。定植晚、连作、低洼及缺肥易引起该病流行。此外,栽植密度过稀,如遇高温,地表干燥,影响植株根系发育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

防治方法:

辣(甜)椒病毒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种较晚熟无辣味品种抗病,各地区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毒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用55℃温水间隔浸种10min处理,或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min,然后洗净、催芽播种。分苗定植前,或花前分别喷洒0.1%-0.2%硫酸锌。

3.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辣椒地周围的寄主杂草,辣椒苗床及大田周围不种或少种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植物;选地

势高、能灌能排的沙壤土种植辣椒;合理密植和畦面盖草,促进封垄,减轻高温干旱的危害;及早消灭蚜虫,切断传毒媒介,田间农事操作,减少接触传毒,从而减轻病毒病发生。

4.实行轮作:与非茄科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和邻茬减少病毒来源和传染。

5.生物防治:利用烟草花叶病毒的弱毒株系N14和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制剂S52等进行生物防治已获成功。

6.药剂防治:定植后现蕾前,用20%病毒灵、20%病毒A 等喷施,间隔7~10d一次,连续2~3次,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喷施0.1%硫酸锌也可以减轻发病。

二:辣椒疫病

简介:

英文名: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 Leoni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西瓜、白兰瓜、甜瓜、黄瓜、菜瓜等。

危害:辣椒毁灭性病害。田块株发病率20%~30%,发病田块达70%以上,严重地影响辣椒产量,甚至绝收。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危害症状:

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

(1)叶片:叶片发病多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病斑,水渍状,边缘为黄绿色,多雨高湿条件下发展迅速,常造成叶片腐烂,干燥条件下病斑干枯易破碎。

(2)茎基部和茎节:茎基部和茎节分杈处发生成段暗绿色病斑,水渍状。茎部多在近地面处发病,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部以上茎梗也易凋萎死亡。

(3)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到全果实,引起腐烂,潮湿时病部覆盖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病原物:


辣椒病害图谱及防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98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