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台式电脑介绍

时间:2017-05-16 07: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电脑主机内部结构介绍

电脑主机内部结构介绍:

电源:航嘉HK350-55BP S1电源带12V4A,250W额定功率

内存条:是

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内存条在个人电脑历史

上曾经是主内存的扩展。随着电脑软、硬件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内存条已成为读写内存的整体。我们通常所说电脑内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内存条的总容量。

主板: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是电脑结构的基本构成骨架。

CPU

:简称处理器!CPU

分单核、多核处理。相当于人滴脑,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家用机平台就

AMD和

Inter两类 。电脑速度快不快CPU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硬盘:储存数据的一个载体,主要起存储数据的作用。

光驱:读取光盘数据必用的设备 它的作用不仅只读光盘的数据,如果带刻录功能的,还可将数据写入光盘。 读取光盘数据,刻录光盘等!

显卡:分集成、独立 显示卡。是计算机图像运行或输出滴缓存区。

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 drive”,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

机箱风扇:普通的风扇,用于机箱散热

篇二:主要电脑硬件简介

电脑硬件的介绍

肖荣

一:CPU(中央处理器)

CPU是电脑的心脏,是计算机的头脑,工作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整部电脑的运行速度。CPU集成上万个晶体管

主频

CPU内部的时钟频率,是CPU进行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同一核心,主频越高的CPU处理速度越快,如i3 380M的性能要高于I3 350M,

外频

即系统总线,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 倍频

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缓存(Cache)分为一级缓存、二级缓存甚至三级缓存。

CPU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多是从内存中调取的,但CPU的运算速度要比内存快得多,为此在此传输过程中放置一存储器,存储CPU经常使用的数据和指令。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一级缓存集成在CPU内部中,可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运算效率。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二级缓存是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工作主频比较灵活,CPU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硬盘等)。

三级缓存的作用与二级缓存相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

目前常见的CPU主要是由2个厂家生产,一个是AMD公司的,高端产品是羿龙系列,低端主流是速龙系列,另外就是INTER公司

,高端产品是酷睿i系列,低端是奔腾、赛扬系列.这两年开始流行的双核乃至多核CPU在2个公司的低、中、高端产品中都有相应的型号。

。 二、内存

由于内存的速度比硬盘快,当CPU开始工作后,会将部分常用的信息写入内存,需要使用时再从内存中读取,而不是从硬盘中读取。这样读取速度明显快去硬盘的读取速度,提高了效率。 内存分为DDR(1代)、DDR2(2代)、DDR3(3代),性能对比,3代性能>2代的>1代的。

至于类似于DDR2 800 这里的800指的就是内存总线频率,内存总线频率决定主板前端总线频率,如DDR2 800内存,主板的前端总线也只能达到800MHZ的速度。

目前所有内存的颗粒都是国外制造的,主要是韩国制造.国内不过是生产PCB板和封装的过程.内存主要有3

种,一种是DDR内存(已淘汰),一种是DDR2内存(即将淘汰) ,一种是DDR 3代内存(市场主流)

.

一款台式机内存

三、主板(一般用其芯片组命名。)

主板就是所有硬件工作的物理媒介,CPU是主板上最大的一颗芯片,还有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等等

北桥芯片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存,通常情况,主板上离CPU最近的芯片就是北桥芯片了。南桥芯片的功能是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现在主流的主板已经不存在南桥芯片了。

BIOS:全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颗芯片。内部含有硬件的各个参数,可以在开机的时候进入bios对各项参数进行修改,比如装系统,需要调为“从光盘启动”(默认为硬盘)。

目前的主板的主芯片都是国外制造的,芯片厂家主要有NVIDIA、INTEL、AMD,等等,各大主板厂家(如华硕、映泰)自己研发PCB板来进行主板的设计,分别来满足2个CPU厂家的CPU需要.

主板构造图

01、CPU插槽02、供电回路03、供电回路04、北桥05、南桥06、内存插槽07、PCI-E插槽

14、DEBUG监测灯15、SATA接口16、SATA2.0芯片17、IDE接口18、SATA3.0芯片19、数字供电芯片

20、主板24Pin供电接口21、PS/2鼠标接口22、S/PDIF同轴光纤音频接23、CMOS清除按钮

24、USB2.0接口25、e-SATA接口26、USB3.0接口27、音频接口28、NF SLI芯片29、晶振

30、网卡芯片31、声卡芯片32、I/O芯片33、USB3.0芯片 08、FDD接口09、IEEE 1394接口10、主板电池11、USB接口12、USB接口13、电源、重启键接口

四.显卡

1、GPU

GPU是显卡的核心,相当于显卡的CPU。,负责大部分图形设计工作,直接决定了显卡的整体性能水平。说它是显卡灵魂,一点都不过分。现在酷睿等的CPU还集成了GPU(她们两个的笔记本CPU内都集成了一颗GPU,不过因为定位原因屏蔽了,有的笔记本支持双显卡切换,其实就是在CPU内部的显卡和独立显卡之间的交换。)

2、显存

显存是衡量显卡重要的指标(不是唯一指标,特别的显存容量!!!)

显存对显卡性能发挥很大影响。MHZ是显存频率的单位。显存种类分为DDR、 GDDR2、GDDR3、GDDR5几种。显存位宽越大传输数据量越大。

显存相当于显卡的内存,所以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GPU性能高,那么搭配大容量显存是必要的,笔记本显卡一款GT310M显卡定位中低端,搭配1G显存的性能只比512MB显存版的性能高10%,所以不能盲目追求大显存,要看核心。

3、核心频率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核心芯片的工作频率。频率越高越好,不过一般笔记本的显卡核心频率大都按照出厂设定,所以无很大差异)

4、显卡接口

显卡的接口类型分AGP和PCI-Express两种。PCI-Express的速度比AGP的速度快,AGP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5、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

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在于后者需要共享系统的内存作为显存,前者则单独配置显存。性能上,集成显卡一般不如独立显卡,当然,用十年前的独立显卡肯定是不能和现在最好的集成显卡相比的,在同一时期,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根本就是两个档次!但是集成显卡的好处是能满足一般上网、娱乐应用,所以可以和独立显卡搭配使用,比如有些笔记本支持双显卡切换(宏基4745G系列就是)

目前的显卡分为独立和集成显卡,生产独立的显卡芯片主要有2个厂家垄断

,NVIDIA

和ATI 公司,其中ATI公司已被CPU厂商AMD收购。生产集成显卡芯

片有INTER,NVIDIA,ATI,等等.各大显卡厂家利用显卡芯片提供的显卡GPU来进行显卡的设计和组装.

6、显卡构造

五.硬盘

1. 接口:IDE、SATA

家庭用的硬盘的接口类型分为IDE、SATA,IDE接口已经退出市场了,目前SATA的接口是硬盘的主流。 笔记本硬盘接口就是SATA接口。

2. 硬盘的容量

目前来说,硬盘主流容量都是320GB、500GB、1TB等。

容量不是决定性能的,假如说买一款640G的硬盘,其实内部是两片320G的磁片组合,所以在性能上和320G硬盘差距不大,但是500G的硬盘性能就要比320G的好了,因为里面是一个碟,同一面积,容量大的密度高,磁头移动相同距离,读取数据量大。明显是单碟容量大的硬盘性能好,所以买笔记本不用过于考虑大硬盘)

3. 硬盘的寻道时间

顾名思义,寻道时间就是指硬盘从电脑接受指令后到数据被找到所需的时间。是硬盘比较重要的参数

4. 硬盘的高速缓存(相当硬盘的内存)

所谓硬盘的高速缓存,就是在读取时,硬盘数据先被存入高速缓存中,当CPU需要数据时,再将高速缓存的数据调入内存。主流硬盘的缓存在8MB-64MB之间

5. 硬盘的转速(单位RPM,就是转每分)

相当重要,硬盘的转速就是硬盘内电机转速,是决定硬盘速度快慢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硬盘的转速主要是5400rpm、7200rpm。7200rpm的硬盘性能比5400rpm的硬盘好。目前大多数主流笔记本的硬盘转速是5400转的,因为考虑到功耗问题。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不少7200转的笔记本硬盘,价格较高。 常见的硬盘有三星、西部数据、日立和希捷,今年日立被西数收购,三星又被希捷收购,现在硬盘市场基本被希捷、西数垄断。目前台式机硬盘主流容量在500G以上,基本上都是7200转的,笔记本硬盘主流容量在320G-640G之间,一般都是5400转的,转速越高,硬盘读些数据的速度越快.

篇三:电脑发展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简介

1.个人计算机

2.类别

3.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Intel 4004是一种4位微处理器,可进行4位二进制的并行运算,它有45条指令,速度0.05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每秒百万条指令)。Intel 4004的功能有限,主要用于计算器、电动打字机、照相机、台秤、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上,使这些电器设备具有智能化,从而提高它们的性能。Intel 8008是世界上第一种8位的微处理器。采用PMOS工艺。基本特点是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低(4000个晶体管/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20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μs,用于简单的控制场合。

第二阶段:(1971—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

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提高约4倍,运算速度提高约10~15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1~2μs),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DMA等控制功能。它们均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约9000只晶体管,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1μS~2μS,采用汇编语言、BASIC、Fortran编程,使用单用户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HMOS工艺,集成度(20000~70000晶体管/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0.5μs)都比第2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

第四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4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其特点是采用HMOS或CMOS工艺,集成度高达100万个晶体管/片,具有32位地址线和32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600万条指令(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AMD、TEXAS等)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的芯片。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到4GB内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第五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5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MMX(Multi Media eXtended)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第六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酷睿2:英文名称为Core 2 Duo,是英特尔在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2010年6月,Intel再次发布革命性的处理器——第二代Core i3/i5/i7。第二代Core i3/i5/i7隶属于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于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构,相比第一代产品主要带来五点重要革新:1、采用全新32nm的Sandy Bridge微架构,更低功耗、更强性能。2、内置高性能GPU(核芯显卡),视频编码、图形性能更强。 3、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能。4、引入全新环形架构,带来更高带宽与更低延迟。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强浮点运算与加密解密运算。


台式电脑介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96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