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京剧旦角后台化妆

时间:2017-05-16 07: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京剧旦角服饰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04:58

回复

2。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06:17

回复

3。 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27:58

回复

4.观音帔

观世音菩萨专用。白色。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图为《鲤鱼仙子》之观世音菩萨

作者:直钩钓客 回复日期:2004-6-16

12:29:48

回复

好帖!顶!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30:24

回复

5.女皇帔

皇后、贵妃专用。明黄色。绒绣团凤。下身内系百折裙。 图为《打金砖》之郭妃

篇二:京剧化妆的研究报告

京剧化妆的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

班级姓名

学号

年 月日论文封面

目录

目录

一.序论

1 研究的需要性和目的

二. 中国京剧的理解

1 京剧历史

2 京剧组成

三. 中国传统美

1乌发蝉鬓

2云髻雾鬟

3蛾眉青黛

4明眸流眄

5朱唇皓齿

6玉指素臂

7细腰雪肤

8红妆粉饰

9肌香配薰

3.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杨贵妃

2王昭君

3西施

4貂蝉

四.京剧style analysis

1京剧化妆

2京剧发型

3京剧服装

五. 参考文献

【1】赵少华 中国京剧服饰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2】中国广播网 古代人物: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2010

【3】京剧 中华文化标志城官网 2014

【4】京剧为何要申遗 新浪 2012-09-24

【5】傅谨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 2007

【6】马静 传统京剧旦角化妆技法 2013

【7】刘琦 京剧行头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01

序论

一 研究的需要性和目的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所以我们通过介绍京剧带领大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各种媒体层出不穷,使我们的眼睛有了不够用的感觉。京剧诞生于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荣的时期,鼎盛于艺术门类有限的时期,从未经历过如此冲击,现在流行经典重拾,很多的京剧音乐元素被应用在流行音乐中,这说明京剧的艺术魅力在今天依然没有减退。年青人依然会喜欢上京剧,只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了解京剧,体味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可能大家觉得现在不流行了,年青人都不喜欢京剧。但是京剧毕竟是中国流传了几百年的东西,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喜欢、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个数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如京津一带,仍有很多家庭会把喜欢京剧作为一种传统传承下去。中国人是不会轻易丢弃传统的。

正文

二中国京剧的理解

中国京剧的历史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中国京剧的组成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t喜、怒、哀、乐、惊、恐、悲"t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为文丑与武丑。

三.中国传统美

孙武在《孙子 九地》中对中国男人的人体美描述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提炼出女子人体美的标准:身材线条——“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肌肤颜色——“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腰围纤细,明眸皓齿,笑容妩媚。古时女子形容俊美标准有:乌发蝉鬓、云髻雾鬟、蛾眉青黛、明眸流眄、朱唇皓齿、玉指素臂、细腰雪肤、红妆粉饰、肌香配薰。

一、乌发蝉鬓

“乌”就是说要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蝉鬓”则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薄如蝉翼的头发。“乌”这个词早在《左氏春秋》中便已出现,“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是魏国王宫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显而易见,发质是古代男性对女性审美的一项标准。

二、云髻雾鬟

“鬟”,就是环髻的意思,髻则是指束在头顶的那个结。云髻雾鬟,就是说女性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可见,发式也是古代男子对女性审美很在意的一个方面。

三、娥眉青黛

“娥眉”这个词被用来专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说把眉毛剃掉,然后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化妆手法,在西周时期就流行开来。这说明了眉黛素来是女性的一项审美指标。

四、明眸流盼

“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当然是美女的一条标准。

五、朱唇皓齿

朱唇是红唇,皓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显现牙齿的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衬托樱口朱唇,相得益彰。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手指与手臂非常重视。手指必须纤细柔软,手臂必须白皙,还要圆润充满弹性。其实就像现代人喜欢美腿美女一样,“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

七、细腰雪肤

细腰指的是腰肢纤细,走起路来好向拂风的杨柳。雪肤指的是肌肤雪白。细腰雪肤,这一点和现代人的审美倒是极为相似。

八、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也就是说会化妆也是评定一个女性美不美的标准。

九、肌香配薰

据说著名的香妃和西施都是浑身散发着香气的美女。这是男人的极致幻想,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被列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上述的九大标准配合着“莲足至上”的审美观念,基本上构成了古代人选美比赛的各项指标。

2.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四大美人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沉鱼的传说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

落雁的传说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

篇三: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提到京剧中的行当,最为人津津乐道便是那些表现女性形象的旦角。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稔,主要原因便是旦角常常由男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反串,而这些反串角色往往将女性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经典。接下来我就会从分类,流派,知名表演艺术家等方面来谈谈旦角这一个行当。

旦角的主要分类

旦角主要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这几大类别。

正旦又称“青衣”,是指戏曲里那些稳重端庄中年妇女形象。之所以被称为“青衣”,是因为这些角色常常穿着青色褶。这类角色的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比较著名的正旦角色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及《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花旦主要是指戏曲里用来表现年轻活泼、俏丽可人形象的哪一类角色。这类角色诸如由小家碧玉的姑娘,以及一些活泼可爱的丫鬟。花旦的表演特点是以做功和念白见长。比较著名的花旦角色有人们所熟知的《西厢记》中的红娘。

刀马旦多指戏曲中女将、女元帅之类的角色。刀马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做并重。虽也有打的戏份,但是不如武旦激烈。最重要的是刀马旦比较重身段,着重需要表现出人物稳重威武的气质。知名的刀马旦角色由《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武旦是指那些身怀武艺的江湖女子或者神怪精灵一类的角色。表演时长长穿着紧身衣,侧重翻打。典型的角色有《白蛇传》中的青蛇。

老旦顾名思义是指一些老年女性角色,表演时用本嗓常年,多重唱功。《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就是典型之一。

彩旦又称“丑婆子”,亦是用本嗓唱念,重说白。表演、化妆很夸张。与丑角类似,表演滑稽诙谐。多是喜剧性角色。诸如《西施》里的东施。《拾玉镯》里的刘媒婆。

除此之外,还发展出了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新的一类旦角——花衫,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旦角的主要流派

京剧旦角中主要有八大流派。它们分别是: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张派、王派、赵派,以及黄派。这八大派系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传奇式的人物,当真称得上真正的宗师。

梅派的创始人物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级人物梅兰芳。梅兰芳精心专研京剧表演艺术,勇于创新,发展了很多优秀曲目,并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梅兰芳大师的努力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梅派”。“梅派”在无论是在

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享有崇高的荣誉。著名的“梅派”传人由言慧珠、杜近芳等人。

尚派的创始人是尚小云,是一位极具天分的表演艺术大师,称其天纵之才一点也不为过。比较著名的尚派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等人。其弟子张君秋在日后更是自创了“张派”。

程派创始人乃程砚秋。程派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唱腔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程派”擅长表演悲剧,大多表现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荀令香、陈丽芳、赵荣琛都是其得意门生。

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荀大师在腔、念白、身段、化妆等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早就日后独树一格的“荀派”艺术。荀慧生大师还善为人师,一生收徒无数。徒弟吴纪敏,长子荀令香,女儿荀令莱都是其得意传人。

张派创始人张君秋专供青衣。王派创始人王耀卿除了表演聊的之外,更是戏曲教育方面的一代宗师。赵派创始人赵燕侠综合了王派、荀派、梅派的特点自成一派。黄派的创始人是黄桂秋。

知名旦角表演艺术家

提起旦角这个行当,人们最先想起,也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定是京剧四大名旦。他们分别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的创始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以及荀慧生四位大师。

四大名旦的成为石油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的。后来,《顺天时报》更是将梅兰芳评为“伶界大王”,后又奉其为“四大名旦”之首,从此定下了梅派的百年江山。

后来王瑶卿大师风别各用一个字来评价四大名旦的个人特色。梅兰芳是“样”,尚小云是“棒”,程砚秋是“唱”,慧生是“浪”。

“四大名旦”的人生经历可谓精彩纷呈,传奇轶事更是数不胜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如上,就是我从分类,流派,知名艺术家这三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了谈旦角这一京剧行当。京剧博大精深,再大篇幅的论文也不足以表现其特有的魅力。我们还需要从日常的京剧观影中学会欣赏京剧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领略其贯穿不同时代的艺术价值。


京剧旦角后台化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89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