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时间:2017-05-15 07: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象棋与中国思维

象棋与中国文化

谈起象棋,国人一定不会陌生,这个与茶道、诗赋相齐名的文艺竞技游戏,现已深入人心。会玩者数不胜数,大师者十步芳草。那为什么国人喜欢玩象棋,且象棋的历史起源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谈象棋的起源。象棋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约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六、英人威廉.琼斯在本世纪初曾说,中国不是产象国,印度是产象国,认为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近代学者胡适也持此论。 但是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

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竞还是一种推论。总之,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其次,在了解了象棋的起源后,我们再来探讨象棋的文化内涵,同茶道,诗赋,绘画等文艺活动一样,象棋作为一种文艺竞技活动,也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1. 棋品即是人品,棋品高人品好。 2. 下棋是君子之争,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3. 输气学功夫,贏棋长志气。 4. 比赛双方对奕前,点头示意或是握手,互相说"请多多指教"。 5. 下棋时需体态端正,宜专心思考。 6. 拿棋时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拿起棋子,轻轻拿起轻轻放下。 7. 谋定而后动,先想好棋步,再移动棋子。 比赛时,仪容端庄,衣著整洁,保持风度。

象棋的意义。战略意义:中国象棋就像一个战场,因此而充满的厮杀气,它的每一个棋子都是在军队部署中可以找到的。下象棋就像打一次战役,目的是为了战胜对方的老将。而在中国的战役中,也正符合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理念,一旦战胜了老将,那么这场战役就算赢了,因此象棋给人很强的厮杀气。 文化意义:象棋棋盘为古代中国传统的方格,但是也有个别区域,将帅活动的区域为九宫格,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意义。楚河、汉界也来源于“楚汉之争”,正体现了刘邦、项羽那种帝王战争的豪气。 思想意义:象棋规则复杂,走起来需要智慧作理论指导。“马走日,象走田,车走一条线”,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却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可以说下象棋的人就是一个居室指挥官,他要以他的智慧来统帅部队,以他的思维来克敌制胜,因此下象棋也正能体现一种战略艺术思想的伟大意义。

下面,让我们通过与国际象棋的对比,来阐述象棋的特殊中国文化内涵。

棋盘上。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当时西边为汉王城,东边为楚王城,诸侯割据,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8×8方格的棋盘,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

从棋子上看。两个棋种都是三十二个棋子,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种类上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中有“炮”这个兵种,而国际象棋上没有。

(1) 炮。《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没有炮的,有了炮后,才和现代象棋相近。 而国际象棋里是没有这个棋子的。有人认为象棋可能定型于炮战(北宋为开端)流行之后,而国际象棋定型于出现炮以前。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含糊,而且在时间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从两棋历史可以看出,象棋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定型的时间明显早于国际象棋。问题在于中西方对于火药的使用时间上是不同的。中国古代自从发明“火药”,便发展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时便被用于军事。而火药在西方则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大约15世纪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时的国际象棋已基本定型。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不断增添与人文社会更接近的东西。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认为战争成败的因素,决定于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所以有车、马、炮这样物的因素。而古西方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战争的成败更主要取决于各级将士的素质和表现,所以在国际象棋中更体现人的因素。

(2) 将(帅)King。中国象棋里的将(帅)等同于国际象棋里的王,虽然威力都不大,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着一个朝廷的灭亡。所以对它两个棋种都有严密的防卫。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相来守卫,而国际象棋里特定了一种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从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转为安全的侧翼。

国际特级大师古菲尔德曾经说过:“在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王是一个小孩;在残局阶段,王则是一个成年

人。”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在残局中人员所剩无几的时候,它可以四处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这与中国象棋的将(帅)不能走出“宫”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区别。而且将、帅还不能见面,这一点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古国情,在古中国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外,几乎所有皇帝都是闭门不出的。

(3) 后Queen。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们上面提到过,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横、竖、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战场。性别也变了,成了王的妻子。意大利称它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古西方的历史上,女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王的统治屡见不鲜,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国女王、丹麦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尽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说到底仍没有王重要。而中国象棋里是没有“后”这个棋子的,可以说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部“父权

的历史”。将(帅)旁边是两个士,喻意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

(4) 车Rook。两个棋种中,唯一一个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国际象棋里的车也是“战车”的意思,与中国象棋一样。后来才被确认为城堡。

(5) 象Bishop,马Knight。国际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战象”,然后改为“传令官”,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随着教会势力的增大,变为“教士”。它与中国象棋中的相(象)的区别是没有河界的阻隔。“相”是个文官,所以在中国象棋里它是不出门打仗的。

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中的马最大的区别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马脚。在走法上,国际象棋的要求比中国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当时的社会制度比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要宽松许多的缘故吧。中国的封建社会,朝廷忠奸难辨,官场腐败,勾心斗角,常常使用“绊马脚”的伎俩,纵使你是一匹良驹俊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坏“绊了马脚”就动弹不得,只得老骥伏枥,无可奈何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6) 兵Pawn。无疑这在两个棋种中都是人数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体保卫王朝,而且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的,在这点上中西方对士兵的要求都一样。

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小兵永远都只是一只小兵,最多在过河之后变得稍微厉害了一点。但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勇敢地冲到底线将升格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这个

规定也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才确定的。最初人们不愿接受一方有两个甚至多个后,这不就变成了一夫多妻了吗?但游戏毕竟是游戏,还要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兵的区别恰恰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与西方“论功行赏”的传统。

综上所述,两种棋完全反映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具体点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它们的思维方式是富于实践的、具体的。它们的每个棋子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功能,各有分工、各尽其职,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来得以在民间或是宫廷广为流传。棋的发明与每一次演变无不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但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思想影响,棋的发明、变革和发展最终体现的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了解了文化差异,确定了文化自身的内涵,那么象棋是如何做到老少通吃,长久不衰的呢??

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 仁 、义 、智、 礼 、信、 忠。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 ,于是有了 “升变” 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 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 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 “和平”而且中国象棋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传统的仁 、义、 智 、礼、 信、 忠。

首先是“仁”--中国象棋不同于国际象棋 ,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 不需要将 、仕、象都出动。 战斗到一兵一卒,也不需要兵力殆尽,只要一方大势已去就胜负明了, 也体现了象棋中的“礼”。

其次是“义”--象棋中的 “兵”勇往直前、不畏生死,明知 冲到底线是“老兵”不像国际象棋和日本将棋的升级制度,明知老兵不能升级也义无反顾的冲杀,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 但是宁死不出九宫 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 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

最后是“智”--中国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 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

篇二:中国象棋是怎么来的

中国象棋是怎么来的

中国象棋的起源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国际上一般认为,约公元 6 世纪出现在印度的“恰图兰卡”(chaturanga)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将棋等象棋类游戏的共同起源,其中王、士、象、马、车、兵这几种棋子的布局和走法均已成型,后来的象棋游戏系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

恰图兰卡

传入波斯的恰图兰卡变体

这个观点并不被中国学界认可,他们长期坚持认为,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唐朝”宝应象戏“被视为中国象棋的雏形,与之相应的有三处文献证据:

其中最为详细的记载出自唐传奇《玄怪录·岑顺》,小说的时间点在宝应元年。其中“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步卒横行一尺“的表述与后世象棋相当接近。不过,《玄怪录》一书的原本久佚,后人搜辑的版本较杂乱。其中《岑顺》一篇,实际上出自宋代《太平广记》卷三六九,注释标明“出《玄怪录》。“而清朝康熙年间《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卷三一八引录了这篇小说,却没有题目。

与《玄怪录》大约同时期的白居易组诗《和春深》第十七首中,有”兵冲象戏车“一句,钱钟书认为两者说的就是同一种“象戏”。

另外,元代释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中,有“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儒用车、马、将、士、卒加砲”的记载。

综合文献来看,唐代象戏应至少有马、将、车、卒四种棋子,可能还有“砲”。因无实物出土,更多细节无法确知。

一枚宋代铜质棋子,其背面(右图)刻着一头象,可见象棋的”象“确实是大象,而非很多人认为的八卦五行之“象”

“宝应象戏”起源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的“象戏”、“象棋”并不是唐代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很久,中国就有了这两个名词,但要么词义、玩法或构造与后世象棋大相径庭,要么细节不可考。至于为什么公元 8 世纪突然出现的“宝应象戏”会和之前印度的“恰图兰卡”如此接近,中国学界似乎并无答案。

国内对“印度起源说”的严肃回应,只见于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 1989 年初版的《中国象棋史》一书。作者自始至终都把印度的这种棋称作“四角棋”,一种四人互弈、需要掷骰子来着棋的“博戏”,并论证道,如果这样本质不同的

博戏都能成为象棋的起源,那么把中国上古时期就风靡的各种带棋盘、棋子的“博戏”视作象棋起源也并无不妥。

但实际上,“四角棋”并不是恰图兰卡,而是其在印度本土的变体——“恰

图兰加”(chaturaji);况且就算是恰图兰加,其棋子、布局、走法与象棋的相似性,也远超中国上古诸如六博、弹棋、北周象戏之类的游戏。

恰图兰加

如今,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印度棋类游戏传入中国早有先例。北宋初年晏殊的《类要》即指出,波罗塞戏(双陆棋)就是三国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据说曹植很爱玩。

相比起源,中国象棋的定型阶段争议不大。北宋程颢、梅尧臣均有《象戏》诗,前者据朱南铣先生考证约成于 1055 至 1075 年间,其中可以推断出有将、

车、马、卒、偏、裨(后两者为汉朝武官名)等子;应当有河界,卒过河界后可斜进一步吃子,与国际象棋类似;有九宫,开局前“将”在中央,可在九宫的八个方向移动。

而梅尧臣的诗约在 1059 年,其中可以看出有“猛兽”一类的棋子,可能是“象”。同时代且为程颢友人的司马光则有《七国象戏》一书,其中可以确认“砲”的走法和打法已经与现制中国象棋无异。

宋代瓷胎象棋,洛阳市博物馆藏

后来,偏、裨这两个分别在“将”两边的棋子合为“士”,取裨的走法:九宫内斜行一格。至于“象”能否过河,两“将”能否照面,不能确定。11 世纪中期,中国象棋棋子总数从 34 子变成了宋徽宗时期的 32 子,即双方均少一卒。

篇三: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经典教程

一、认识国际象棋

(一)国际象棋的起源

国际象棋在世界上非常流行,每隔几天就有一场重大比赛举行,全世界的国际象棋爱好者已达上亿人。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有种种传说。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是这样的:

传说二千年前的印度,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人们热衷于战争,互相残杀,情景惨不忍睹。为了消灭战争,维持和平,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想出一个好主意:发明一种类似两军打仗的游戏,将人们的精力吸引到棋盘上来,借以消灭战争,保持和平。这种游戏就是早期的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发明以后,正如达依尔所期待的那样,这种走子别致、棋路新颖的棋戏果真具有那样大的魔力,很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于是,好战的狂热情绪逐渐被切磋棋艺的热情所代替,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人们非常感谢达依尔,国王舍罕答应他提出一个要求作为发明国际象棋的奖赏。聪明的达依尔灵机一动:“我的要求很简单,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的第一格子上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二粒,第三个格子上放四粒,以后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我就感恩不尽了。”国王想:“这么点麦子有多少!”当即答应了宰相的要求。但是,当国王让人扛来一袋小麦后,不一会儿就用完了,再来几袋,很快又没有了。国王十分纳闷,连忙请来研究数学的人计算,好长时间才得到结果。原来这是个很大的天文数字,就是拿出当时全印度的所有粮食也不够这个数字。

后来,这种魔力极大的棋戏又很快地传到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国际象棋已成为世界流行的竞赛项目。

常下国际象棋可以培养我们机智勇敢的品质和谦虚乐观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敏锐观察力和有意注意能力,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

下国际象棋实际上就是模仿两军对阵,一方执白棋,叫做白方;另一方执黑棋,叫做黑方。你走一步,我走一步,谁能够将死对方的王,谁就取得了棋局的胜利。

(二)国际象棋的棋盘和棋子

国际象棋的棋盘非常有趣,是一个正方形,看

上去有点像自己家里的地板格。国际象棋的棋盘由

八八六十四个大小相等的小方格组成,小方格的颜

色由深浅两种颜色交错排列,深色的方格叫做黑格,

浅色的格子叫做白格。需要提醒小朋友的是,在摆

放国际象棋棋盘时,必须使每一方的右下角是白格,

不能摆错。

棋盘上有八条竖线、八条横线以及二十六条由

同色格子组成的斜线。

国际象棋的棋子是立体型的,黑白双方各有16

个棋子,分为6个兵种:王、后、车、马、象和兵,也就是说双方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马、两个象和八个兵。

一般情况下,白棋放在下面而将黑棋放在上面,棋子的摆法是:以白方为例:从左下角开始是车、马、象、后、王、象、马、车,前面是一排小兵。显然进攻时,小兵们就是部队的先锋了。

需要注意的是:白后的位置对着黑后,白王的位置对着黑王,也就是说白后摆在白格里,黑后摆在黑格里。为了更好地熟悉国际象棋棋盘的特点和棋子的摆法,向小朋友介绍一首“棋盘歌”。

小兵二排在一起,

车马两边象对齐,

白后放在白格里,

黑后黑格别忘记,

留下一格给皇帝。

二、棋子的走法

(一)一般走法

1、车的走法

在国际象棋中,车的走法是最简单的,也最容

易记住(和中国象棋中车的走法是完全一样的),

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车沿棋竖直线行,不限格数任

纵横。也就是说前后左右都行,不限步数,但不可

斜走,也不能跳过其它棋子走棋。

车吃子的方法与走子的方法是一样的。

2、象的走法

象的走法也很简单,只能斜飞,格数不限,但不能越子走棋。在对局开始的时候,每一方都有两只象,一只在黑格里,另一只在白格里,在黑格里的象只能在黑色的斜线上走动,称为黑格象;在白格里的象只能在白色的斜线上走动,称为白格象。白格象永远不会走到黑格中去,而黑格象也永远不会走到白格中去。请记住下面两句话:大象斜行对角线,白格黑格永不变。

象吃子的方法与走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3、后的走法

后的走法是既可以当车用,又可以当象用,也就是说,可直可斜,格数不限,但同样也不能越子走棋,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棋子。后的走法可概括为四句话:后在军中最威风,横竖斜线任驰骋,弈者须知身价重,动静进退不可轻。

后吃子的方法与走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4、王的走法

王的走法与后相似,前后左右和斜行都可以,但每步只能走一格。王不能送给对方吃。王的走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国王不住紫禁城,一步一格缓缓行,六军之中最尊贵,一旦杀王定输赢。

王吃子的方法与走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5、马的走法

马的走法是非常特殊的,它既不能走直线、横线,也不能走对角斜线。马的每步棋是先横走或者竖走一格,然后再斜走一格,换句话说就是两横一竖或两竖一横。这里和中国象棋里的马的走法有些区别,没有“蹩马腿”的限制。马的走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马立中央,“丁步”踏八方,如在棋盘角,威力大损伤。

马吃子的方法和走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6、兵的走法

兵的走法是只能向前直走,不能横走,也不能后退,在原始位置的兵,第一步可以走一格,也可以走两格,但以后每步就只能走一格了。

但要注意的是,兵在第一次走两格时不能越过前面一格上的棋子的。

棋子在走动时,如果路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它吃掉而占领那个格子。这一吃子的规定适用于王、后、车、象、马,只有兵例外。兵的吃子与本身先进的方向不一致,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直进斜吃”。

(二)特殊走法

1、王车易位

在每一局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王和一个车,作为一步棋,叫做王车易位。具体的走法是:先把王朝一侧车的方向横走两格,然后再把车越过王放在紧挨着王的一格上。

王车易位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用自己的车保护王,使它尽快转移到安全的位置,就像筑起一个堡垒一样;第二是同时把自己的车动员出来,尽快投入战斗。

王车易位是一种兼守带攻的着法。

王车易位时,如果王向后翼移动,称为长距离易位(长易位);如果王向王翼移动,称为短距离易位(短易位)。

王车易位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王车易位是暂时不能进行的。

A、王正被对方将军。

B、王和车之间还有别的棋子。

C、在王车易位过程中,王经过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

D、在王车易位后,王到达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

如果王或者参加易位的车已经走动过,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就不能进行王车易位了。

作业:

1、假设白方的王、双车,黑方的王,双车都没动过,白方能不能易位?黑方呢?为什么?

2、吃过路兵

当任何一个兵从原始位置走第一步时向前走了两格,在它的格子两边或一边已经有对方的兵存在,那么对方在走棋时,可以用兵斜进一格吃掉它,这就叫做吃过路兵。

需要注意的是,吃过路兵只能在对方进兵以后马上行使这一权利(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吃),如果隔一着棋以后,吃过路兵的权利就没有了。

例1:1.c4+?(如果不懂“吃过路兵”的规则,可能会认为应该走这一着),1...bc(如果走1?Kc5?,则失去“吃过路兵”机会)。

例2:在1?b5+?之后,白方应该如何结束对局?

作业:

1、在黑方走e7-e5之后结果会怎样?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86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