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领略风采

时间:2017-05-15 07:3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领略大师风采

领略大师风采,感受教育魅力

——观第五届华东三省小学语文协作交流暨优质课评比活动感受

环峰第三小学 赵小娟

在这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的金秋向我们款款步来之际,我有幸和同事来到古老而富现代气息的苏州,两年前初次来到苏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古老而富现代气息的苏州城中,古典别致的建筑中小桥流水贯穿其中,给这个天堂般的城市增添了如许的灵性。这次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更加加深了我对苏州的好感,因为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不仅亲自领略到沧浪新城二实小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更聆听到了来自皖鲁苏三省9位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及孙双金老师给我带来的精彩的示范课及令人深思的讲座,此次苏州之行,我憧憬而来,满载而归,亲自品尝了一场精神的盛宴!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与收获:

一、触人灵魂的校园文化

苏州市姑苏区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这是一所以“水”的精神为核心的学校,其环境建设与沧浪之水一脉相承,推崇水的美德。走进校园,蓝与白的主色调及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中处处透出水的印记,让你处处感受到沧浪水的细腻、灵动、包容和洁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着水文化的气息。

“上善若水 创造第一”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沧浪二实小的校训,希望师生能学习水的谦逊、包容、合作、真诚,学习水的无所不能、敢于拼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创造

的人。

漫步校园,翠竹掩映中的老聃园、屈子园、舜钦园、从文园四个园子不仅给学校增添了几分古朴的典雅,也是对学校对水文化内涵解读的丰富。

老聃园——老子,第一个完美的解释了水的智者

屈子园——屈原,第一个唱出“沧浪之水”的诗人

舜钦园——苏舜钦,第一个把“沧浪之水”写到苏州的士人 从文园——沈从文,苏州的女婿,现代文学史上“水”的化身 智者乐水。“一小点,一大点 一点点,无数点”的教育理念,引领师生化身为无数的“小水滴”,共同奏响百舸争流的雄壮的“交响曲”。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东道主的沧浪新城实验二小师生带来一首《水世界和我们》,师生同台诵读,对话校本阅读,集中诠释了该校水文化理念。其意蕴深刻,洋洋盈耳。

二、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本次参赛的九节课堂教学中,九位做课的老师执教的学段和课时内容各不相同,各位执教者全面落实了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他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都让我连连称赞,自叹不如,感情的波涛起伏,澎湃不已,幸福之感充溢于心。回顾这九节课,结合自己平日教学中不足,总结为一下几点收获:

(一)课堂气氛的宽松和谐

这些课几乎每节课前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

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有的还能很好地做到语文课前的热身。如宿迁市的刘玉凤老师执教的《识字7》,课前,教师非常亲切地跟孩子们交流:和老师做个猜字游戏好吗?孩子马上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然后老师出了象形字的图片及字(月、山、鸟),会意字的图片及字(笔、尖、看)。孩子们很容易地猜出了这几个象形字和会意字,学习的热情顿时饱满了,感觉识字很容易,很好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识字的王国,让孩子们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得当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所有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好几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具有独到之处,其中王琪老师的教学科学严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行如流水,滴水不漏,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了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识字、写字指导扎实有效

2011版新课标强调,不管是低段还是高段都要扎扎实实地进行

识字、写字的训练。在这九节课中,出口语交际外,五一不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包洁老师的《青蛙看海》对“苍”、“登”两个关键字的教学一丝不苟,出示了“登”字古代时的写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构字特点及字义;找出字的主笔,指导学生书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书写的效率。刘玉凤老师执教的《识字7》在教学认识“亭”、“停”两个字时,从“亭”的构字规律出发,利用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既记住了这个字,有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重视语言实践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说”和“写”的能力。这些课中都安排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话、写话,读写结合,如《学会鼓励》中结合视频中的情境,让学生说鼓励的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教师出示了送别段落中,指名读,并说说读后的感受等,这些语言实践内容的安排,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值得学习。

(五)指导朗读扎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开了“读”这个环节,理解课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选手们大多数都非常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切实做到以读代讲。杨雪老师富有诗书气息、饱含深情的引读,以及为了让学生体会离别之情所设计的扩展延伸似的读,都让我赞叹不已。

三、名师引领的诗意课堂

孙双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儿童诗创作指导课,这节课简约而深刻,智慧且灵动,乍看平淡无奇,细细品味,顿觉清香入脾。在教学《阳光》时,孙老师先出示四句诗歌内容,知道朗读;接着,改动诗句,让学生品味拟人句式赋予物体生命,并告诉学生这就是诗的语言;然后让学生自己改动,学做诗人。他用他风趣亲切的语言、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循循善诱,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感受,把学习自主权真正给了学生,为学生插上了一双双充满想象的翅膀,当上了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小诗人。大师的课堂就是不一样!

精彩的课堂展示后,孙老师又做了一场专题讲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语文应该教什么?他说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桌菜,有白话文菜, 有儿童文学菜,有古典诗菜,而当下语文教学缺钙,营养不良,重白话文,缺乏文化底蕴。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根的语文,种子的语文,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学的是枝叶的语文,枝叶繁多却抵不住种子一颗,因为种子的语文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经典让人深刻,让人走向深邃。当孙老师因为《红楼梦》被排在最不受欢迎的古典书籍而痛心疾首时,我也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阅读了多少经典文学?我领悟了多少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是否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了语文的根?这一个个问号就像一记记重锤敲打在我心间,警示并引领着我走向真正的语文教学的光辉大道上!

难忘而短暂的赴苏学习结束了,没有结束的是我对苏州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更没有结束的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深思和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一 领略思想的风采

一 领略思想的风采

按照任课老师的要求,阅读与所学课程相关参考书籍,并写下阅读笔记。

书名:作者:

出版(社):

摘要内容:

二 来自社会的观察与分析

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现象的观察,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三五人一组集体进行,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并提交调查过程相关资料(如调研照片或问卷样本)。(可以另附纸)

三 屏幕上下的交流

要求: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观看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记录参与情况与心得体会。(可以另附纸)。

四 谈笑间万里江山

记录下你与同学,教师讨论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交流。(可以另附纸)

五 提出你的改革新丝路

篇三:领略名师风采

领略名师风采 品味经典课堂 在这秋高气爽的10月,我与同事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心情自是无比的激动与渴盼。因为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就在这里举行。

会场里座无虚席,台上,大师们展示着自己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和各具风格的教学技巧,台下,我竖起耳朵、目光逡巡,手不停笔,生怕错过了一句话,一个课堂细节。

两天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风,精神舒畅,目彻心明。感慨之余,赶快记下我的听课心得,以便吸取宝贵经验,有助自我提升。 这些年,教改如日中天,先进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专家们的课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褚向阳老师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载体,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做引,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从本词的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学生的反复情感诵读中分别抓住一“笑”、一“愁”,结合当时各自写作背景,来体会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然后,诸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微课程《梅花三弄》,分别为: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三个模块,带领学生一起深情地、忘我地吟诵这些流传千古美词佳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我国古典诗词文化;让看似会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变得灵动亲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古典诗词文化嵌入了孩子们的心中。储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的魅力妙不

可言。储老师还为我们做了讲座,鼓励我们要有课程意识,要敢于尝试从课文走向课程。

还有张祖庆老师带来的习作教学《微电影.微辩论.创意写作》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习作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却是很少有人愿意去上一节观摩课的。张老师却另辟蹊径,没有选材于课本,没有选材于小说,没有选材于游戏,而是选材于“电影”,课伊始,他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电影里一段画面,是关于两个父亲怎样对待争执,看后让学生就两个父亲的表现进行正反方辩论, 然后写出观点及原因。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的研究课《陪伴—温暖与需要》,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二年级学生在一课时中学习了八篇短小精悍的童话,赖老师并没有拘泥于字词的学习,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她只是俯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亲情,温暖,朴实无华却扣人心弦。从她的报告里,我明白了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群文阅读中,我们要摒弃按部就班的学习、面面俱到的学习、思想感情至上的学习,我们要真语文,真阅读。一组文章,就抓住那一个切入点学习。

国学经典吟诵也是如今阅读教学的热点。吟诵专家邓锦芸给我们带来一堂全新的国学经典吟诵课,她把文言文,古诗当做歌来诵读,

吟唱,一节课不仅把所教的文言文《马说》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会读、会意,甚至会背,而且还带着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和文章,感谢这位“草根”又富有博学的邓老师。

孙双金、赵志祥、管建刚等老师的课毋庸置疑是经典课堂了,他们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又有突破,对于我来说同样是受益匪浅,望尘莫及的。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春联》,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春联的特点,还通过讲故事对对联,让孩子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爱上了春联这一种语言形式。孙老师轻松幽默的课堂,真实展现了孩子的智慧力无穷,当然正是因为孙老师的文化底蕴丰厚,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管老师的《黄山奇松》是节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他使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准与巧妙,从而给以写作典范。我觉得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赵志祥执教的是《赵州桥》一课,初观摩,觉得跟我们平时教学无异,一般的流程。但是我们越听越上瘾,他的课是由浅入深,平淡中见高潮。他的第一大高招是听写。小小的听写居然让学生喜爱上听写,当然他的听写可不是一般的听写,而是老师讲述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要根据意思写出这个词语。老师描述词语的意思并不简单地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而是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在解释这些词语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课文的内容讲解了一遍。这个讲解学生还真得认真听,因为他们要听清楚了然后写出这个词语。 “设

置悬念”是赵老师教授课文的第二大高招 。比如让学生猜猜老师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于是,赵老师就水到渠成地跟学生讲了“中心句”和“过渡句”的知识。通过欣赏各种美丽而雄伟的现代大桥,对比古老朴素的赵州桥,及时出示一些名家对赵州桥的赞美之言辞。赵老师带着学生尽情地诵读这些诗文,甚至背诵。赵老师顺势把话题一转:“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的赵州桥,作家赞它,诗人诵它,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答案: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因为赵州桥坚固美观,因为赵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最后,赵老师带给我们课后分享,他说:“我就这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对课文的处理我更主张要有课程观而不是课文观,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语文。语文就该姓‘小’,比如要坚持积累字词,??”

南京之行给我留下的收获不是笔墨就能表达得完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的脑海中还在回荡着会场上播放的歌曲“我要飞得更高??”我希冀自己尽可能克服一切惰性,坚忍在我的岗位,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开出自己的一片“小语”乐园。


领略风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81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