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

时间:2017-05-12 07: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1)恶苗病

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苗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壮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②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常用的药剂与方法有:25%施保克乳油25mg,加0.15%天然芸薹素20mL,加100L水混配,可浸100kg水稻种子,温度10~15℃,浸种7~5d,温度16~20℃,浸种4~3d,温度20~25℃,浸种3~2d,每天要搅拌3次,取出直接催芽;、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cm,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种子消毒还可用25%使百克10g或20%菌威10g或25%恶苗克星10g,5000倍液浸种40kg,浸种7d,防治效果也很好。

③拔除病株: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深埋,病稻草及早烧掉,防止传播蔓延。 防止种子和稻苗根部受害,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种子催芽不能过长,以免播种时伤根,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增加病菌浸染机会。

(2)立枯病

症状识别: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茎腐 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有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叶枯 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防治方法:

该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①床土配制与土壤消毒:选地势高和地面平坦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选有机质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土壤酸度不够,可采取调酸措施。防止播种过密,覆土过深为了消灭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应用如下药剂进行土壤消毒,3%育苗灵水剂,每平方米用15~20mL,加水3L喷雾;30%土菌消水剂,每平方米3~4mL加水3L喷雾;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1.3g,加水3L喷雾无论用那种药剂,配成药液后,用喷壶反复均匀浇洒床土2~3次,方可达到彻底消毒灭菌的目的。

②育苗床要浇透水,做到见绿即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控制苗床温度在25~28 ℃,提

高幼苗抗病力,防止或减轻立枯病及恶菌病的发生。

③用3.2%克枯星200~300倍液或3%育苗灵200倍液在发病初期,每平方米喷洒药液

2.5~3kg,1.8%移栽灵每平方米1~2mL。

④选择壮秧苗剂:杜丰壮秧剂,葵花壮秧剂每袋施用15~20㎡苗床,0.1%恶甲壮秧剂425g/㎡,40㎡苗床用沃必达壮秧剂1袋。

(3)稻瘟病

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苗瘟 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 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和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急性型病斑 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 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节瘟 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穗颈瘟 发生于颈部、穗抽、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谷粒瘟 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防治方法:

稻瘟病系气流传染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①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注意稻瘟病生理小种变化,以防品种丧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

②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梗或入水口。

③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防止氮肥使用过多,要在平整土地的前提下,实行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稻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 防止徒长,水稻栽培要合理密植,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能力。

④田间调查与药剂防治: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应进行田间调查,观擦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试药后10d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试药一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1次,为了控制稻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1次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25%施保克乳油,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或40%富士达一号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1125~12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早稻为14d, 晚稻为18d。 2%春雷霉素水剂,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为了增加药剂渗透性极传导性,减少飘移,挥发损失,可在药液中加入0.5%植物油型助剂信得保、药笑宝等,在干旱条件下可获得稳定药效,并可减少30%用药量,最多使用3次,安全

间隔期为21d。

(4)纹枯病

症状识别: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较重。主要发生于叶鞘和叶片上,有时也可发生于穗部和茎秆上。 叶鞘 最初发生于近水面的叶鞘上,初呈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央草灰色至灰白色,病斑多时,常多斑融合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云纹状大斑。叶片 病斑与叶鞘上基本相似。 茎秆 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秆一小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病重时可折倒。 穗部 受害部呈湿润壮,青黑色,重者全穗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集结成团,最后在其中形成褐色像萝卜籽样的小形菌核。

防治方法:

此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防治重点应以杜绝与减少菌源(菌核)为主。 ①对于无病田应杜绝菌源。种子清选,防止菌核和病残体混杂在种子间,应通过风选或机选将病菌淘汰出去,如用清水清选亦可;严禁病残体进入新稻田或与苗床接触,坚决不用有病稻田土壤育苗;禁用用病稻田水灌溉无病稻田;田间作业时,亦应先在无病田进行,然后再进入用病田作业。

②对于重病田应减少菌源,对于已发病稻田,采取减少菌源措施是防止此病的主要手段。减少菌源,在春季泡田时菌核随水潭移可采用打捞办法清降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掉,潜水灌溉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处理掉病稻草;

③合理施肥增加抗病力,最好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N、P、K搭配使用,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强茎秆坚硬度,提高抗病性。

④药剂防治:对于中病型田块,第一次喷药可挑治,喷药部位为中下部叶鞘,第二次喷药应全田喷药。对于重病型田块,第一次喷药应就应全田喷药,每公顷用1.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250g加水喷雾,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mL加水喷雾,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00~7200g加水喷雾,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0d。

(5)叶鞘腐败病

症状识别:主要发生于剑叶叶鞘上,初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形、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病斑可扩展到全部剑叶鞘。抽穗早的全部颖壳均为绿色,抽穗迟的稻穗上部颖壳仍为绿色,而下部颖壳变褐以至全穗颖壳变褐。

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共生产之用。

③消灭菌源。一定要将病稻草及残体烧掉。

④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前10d向水稻中、下部叶鞘喷雾,喷雾时放浅水层,每公顷用25%施保克乳油1125g,加水喷雾,或25%敌力脱600mL,加水喷雾。

(6)稻曲病

症状识别:稻曲病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发生在穗部单个谷粒上,一般一个穗上几个粒受害,也有多达几十个粒受害。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病粒内部的组织被破坏。以后菌丝块逐渐长大,使谷粒颖壳稍稍裂开,露出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孢子座),以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颜色有黄-黄绿-墨绿色,表面最初平滑,以后龟裂外表密生墨绿色粉状物。有的病粒在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基部两侧生出1~4个黑色菌核。

此病病菌在田间土壤中的菌核越冬,来年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可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植物检疫,建立无病种子基地,调种时严格进行种子检疫检验,防止病菌引进新区。

②加强栽培管理,发现稻曲病的田块在收获前,干净彻底的拔净稻曲病病穗,发病田的稻穗堆放时要选在远离稻田,村屯的地方单独设立场院,脱粒时单独用脱粒机,严防稻曲病传播蔓延。在肥水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N、P、K要适当配合。水层管理要干干湿湿,防止长期深灌,要单排单灌禁止污水灌溉。

③在水稻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用20%福美双200倍液个喷雾1次,或水稻破口期(7

2月20日左右)喷施50%DT可湿性粉剂125~250g/667m。

(7)胡麻斑病

症状识别: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分发病,但以叶片发病为主,其次为穗部。叶片最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椭圆形病斑,似芝麻粒状,病斑中部黄褐色或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环,两端钝原形,但无叶缘延伸的坏死线,此为小斑型病斑。在每片叶片上病斑很多时,常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当稻株缺钾时,病斑较大,略呈梭形,病斑上轮纹明显。此类病斑则称为大斑型病斑。

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多循环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消灭菌源:种子应消毒,稻草应烧毁火深埋沤肥,以减少与消灭菌源,减轻发病。 ②稻田应及时灌水: 防止过分缺水而造成土壤干旱,但也要避免田中积水减轻病情。

2③药剂防治,在水稻发病期用25%使百克或25%施保克30~40g/667m叶面喷施。

篇二: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黄枯病)

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

病的药。

三、烧苗

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

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

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

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

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六、顶盖苗

覆盖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时苗出现顶盖现象,稻苗出现顶盖时,等到顶盖的土干后,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再浇透水,让苗露出地面即可,不要等到稻苗长大后再处理。防止顶盖苗可采用上面

覆盖河砂或出苗前浇一次水。

七、细菌性褐斑病

育苗过程中不注意通风,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这种病害是苗床通风时,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后有细菌侵入产生的病害。此时一般不用打药应加强通风管

理。

八、药害

由于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很难说清楚。但目前有点眉目的药害有以下几种,如封闭一号打多的情况下,从第1叶片的叶尖开始往上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出现药害时在不影响稻苗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水份,减少秧苗对药的吸

收。有些育苗用的调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药的含量大时往往出现秧苗长势缓慢,有时还出现秧苗叶短,株高矮等畸形苗现象。这样的苗只能采取适当保温保湿的办法促进秧苗的生长。有些农户打封闭药时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往往出现秧苗叶对生,畸形等苗,这样的苗目前还没有特殊的解决办法,希望农户做到水稻苗田喷壶专用。

九、多磷症

在苗床上施用磷肥多时,秧苗的第1叶片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

苗生长影响不大。这样的苗床应减少磷肥的施用量。

水稻病虫害防治

二化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杆中越冬。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二化螟发生在我县呈逐渐加重趋势。

为害症状: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在虫道出口常有大量排泄物。

发生特点: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场所不同,一代蛾发生不整齐。螟蛾有趋光性和喜欢在叶宽、杆粗以及生长嫩绿的稻田产卵,苗期多产在叶片上,圆杆拔节后大多产在叶鞘上。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杆,造成枯心、

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集中为害;在大的水稻植株上,则集中在叶鞘上为害,到3龄后才转株为害。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越冬死亡率低。

防治方法:防治二化螟要抓消灭越冬虫源,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及时冬耕或春耕,使稻桩外露,灌水浸田,淹没稻桩7-10天。对冬作田和绿肥田灌跑马水,有利作物生长,又能促使稻桩霉烂。及时烧光有二化螟的稻草或将稻草沤肥或在草堆上喷药消灭害虫。冬春季铲除田边杂草,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2、栽培治螟:

2.1、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二化螟为害期。

2.2、深水灌溉。二化螟卵盛孵前,稻田排水,降低蚁螟为害的叶鞘部位,盛孵高峰后及盛孵末期,灌深水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死大量蚁螟;始蛹前降低水位,盛蛹以后灌深水,也可杀死大量虫蛹。

2.3、夏收灭茬。双季连作早稻收获时,二化螟羽化前,翻耕灌水,消灭稻茬中二化螟幼虫,降低后期虫源基数,控制二化螟为害。

3、科学管理,提高水稻螟害能力。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稻田农事操作,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水稻自身抵抗二化螟侵害的能力。

4、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螟害能力。稻田二化螟各类寄生、捕食性天敌较多,螟卵有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幼虫有寄生蜂、线虫等天敌,另外,还有蜘蛛、青蛙、蜻蜓等捕食性天敌。在防治二化螟的同时,减轻对天敌的伤害,提高天敌控制作用。

5、化学防治: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防治指标为田间调查亩卵块达100块或枯鞘团达200个时即可用药防治。亩用30-40毫升5%锐劲特、20%三唑磷乳油150毫升、20%阿维·三唑乳油80-100毫升、18%杀虫双水剂250-500克、48%乐斯本48乳油70毫升、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水稻三化螟

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钻心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三化螟为寡食性害虫,仅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随着近年我县耕作制度变化,尤其是双季稻大面积减少,由于缺乏桥梁田,三化螟发生呈迅速下降趋势,基本不造成危害。

为害症状: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水稻分蘖期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或"白穗"。 苗期、分蘖期幼虫啃食心叶,心叶受害或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管,称做假枯心,把卷缩的心叶抽出,可见断面整齐,多可见到幼虫,生长点遭破坏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这时其他叶片仍为青绿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有别于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发生特点: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内越冬。翌年春,发育化蛹,再羽化为成虫。螟蛾白天多潜伏于稻株下部或叶背,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生长茂盛嫩绿的稻株上产卵。秧田期卵多产在叶片正面近叶尖处,本田期多产在叶片背面中上部,每头雌蛾产卵2-3块,卵块似半粒霉黄豆。孵化后蚁螟就在卵块附近的植株上蛀茎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团"。幼虫能转移为害,为害孕穗的水稻时,先在穗苞里咬食嫩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茎节造成白穗。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易受害,圆秆期和齐穗后蚁螟不易侵入。常年我地三化螟第一代为害较轻,主要以二代和三代为害较重。二代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左右,在中稻分孽期和晚稻秧田期为害,造成枯心苗,三代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在山区中稻及平原区晚稻的破口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

防治方法:防治三化螟要狠抓消灭虫源,视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等技术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 越冬螟虫羽化前,全面处理虫源田稻茬。晚稻收割前对翌年有效虫源田内的白穗群撒白灰标记,冬春两季及时挖除白穗稻茬。春季,掌握在越冬幼虫化蛹初期(即在"惊蛰"前后),及时春耕灌水浸田5-7天,淹死幼虫和蛹。不能及时灌水的冬作田,经过耕翻整地的,要拾毁外露稻桩。

2、栽培治螟: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混栽。品种合理搭配,尽量减少混栽区域,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三化螟发生为害期。

3、健身栽培,提高水稻螟害能力: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稻田农事操作,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其本身抵抗三化螟侵害的能力。

篇三: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 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 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 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 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 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 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 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 洒。 (4)负泥虫 负泥虫又称“背 屎虫”,负泥虫的成 虫、幼虫都可以危害 水稻,但以幼虫为, 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 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

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叫花脚杆、烂脚瘟。该病初发时,在稻株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病斑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绿色或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呈褐色。

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O.2— 0.25千克对水75千克喷洒。

(4)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 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水稻四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一、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二、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防治方法:1.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2.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3.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三、稻苞虫

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成虫为赤褐色的蝴蝶,幼虫危害水稻,稻叶被害后,残缺断落,严重时仅留叶脉,稻丛象刷锅帚一样。特别是水稻孕穗期被害后,幼虫吐丝把稻叶缀合在一起,形成稻穗卷曲,无法出穗,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1.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2.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

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象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常见水稻虫害化防技术

稻纵卷叶螟:

每亩用40%搏乐(毒死蜱)80毫升,或25%虫除净80毫升,或21%山瑞乳油60毫升。 使用方法:田间灌水3~5厘米,每亩兑水50公斤在傍晚均匀喷雾。

螟虫(二化螟、大螟、三化螟)

(1) 21%山瑞乳剂100毫升/亩;(2) 25%虫除净或20%雷螟(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亩。

使用方法:以上药剂均兑水50公斤喷雾。隔10天左右再防治一次。

施药时田间灌水3-5厘米,并保持3天以上,以提高防效。

稻飞虱(褐稻虱、白背稻虱、灰稻虱)

每亩用40%搏乐乳油100克,或25%汇丰速扑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施药时田间灌水3-5厘米,并保持3天以上。

稻象甲

40%搏乐(毒死蜱)乳油每亩80毫升,或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30~40毫升。每亩兑水40公斤喷雾。喷药应在傍晚进行,田间杂草也要喷到。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

1、稻瘟病

(1)为害特点: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2)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③加强栽培管理。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亩用25~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2、白叶枯病

(1)为害特点:水稻白叶枯病又叫火烧苗。白叶病,是一种传播很快的病害,目前许多稻区还没有这个病,所以它被定为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

稻株感染白叶枯病后,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绿色或暗绿色斑,病斑沿中脉或叶缘扩展,形成界限分明的病斑。病斑沿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因此叫白叶枯病。一般在水稻中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蔓延到上部叶片。这种病从苗期发生,在分蘖期普遍发展,到孕穗期,特别抽穗后达到高峰。如果发病早,叶片枯死,不能抽穗;如果发病较迟,影响扬花灌浆,秕粒增加,病株茎秆软弱易倒伏。

白叶枯病容易和其他病害混淆,辨认不清。可把病叶剪下一小段,放在有水的玻璃片上,再用一块小玻璃压在上面,大约1分钟以后,放在光线稍暗的地方,如果切口处有浓浊状或乳白色液体流出,这就是白叶枯病的病菌。

(2)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稻种。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过滤浸种,在温度为25℃时,可浸种3~4天。所浸稻种经常保持在水面下10~12厘来,水面不能搅动,以免弄破石灰水膜,降低消毒效果。②选用抗白叶枯病的品种。③分蘖肥和穗肥不宜过多。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3、纹枯病

(1)为害特点: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鞘和叶片枯死,分蘖死亡,严重时稻株不能抽穗或虽抽穗而不能结实,或引起早期倒伏,发病轻的增加空秕粒和降低粒重。

(2)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看苗施肥,促使水稻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降低稻田湿度,通风透光,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染,从而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②消灭菌核,结合秋冬深翻、深埋菌核。灌水整田,插秧前,捞出藏有大量菌核的浮渣。③药效防治,(A)每亩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配制成1500倍液喷雾或用150克加水500~1000千克泼浇;也可用150~200克加细土20千克撒施。(B)每亩用井冈霉素500克加50千克水,喷雾或拨浇。施药时,稻田要灌2~3厘米深的水层。

二、水稻虫害

造成水稻虫害的害虫有外源性害虫和内源性害虫两类,外源性害虫即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内源性害虫即本地虫源,在本地繁殖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飞虱、稻蓟马等。

1、稻螟虫:①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②防治措施:亩用0.2%高渗甲维盐40~60毫升或5%锐劲特30毫升或20%三唑磷80~100毫升。

2、稻飞虱、叶蝉:①稻飞虱、叶蝉体形小,常常混合发生,一般年份减产一成以上,大发生年减产二到三成,有的甚至基本无效。②防治措施:亩用22%蚜虱灵1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对水60千克喷雾。


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77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