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白描手法写人200

时间:2018-11-09 10: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写人作文之人物描写手法

写人作文 之人物描写的手法

对人物描写,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一、白描

文字朴素,又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

通过描写,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白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篇二:写人技法

写人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是以写人物为主,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内容的文章。在这类文章的写作中,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写人要写出人的“个性”,要让所写的人物个性鲜明、丰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人记叙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了解的人。只有对一个人熟悉、了解后,才有可能写出他(她)的经历、思想特点及外貌特征。

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人。生活中,人和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精神总是在具体的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写人离不开叙事,事不在大小,只要典型、新鲜,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人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皆可成文。

在矛盾冲突中写人。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处在矛盾冲突中的人来写,容易把人写得生动、活泼,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用多种描写手法去写人。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绘形传神

绘形传神是通过人物容貌、神态、身材、服饰、声音乃至举手投足等外在形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方法。这一写法,一般称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绘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绘形传神,可以采用工笔细描法、白描法、速写简笔勾勒法和漫画法来对外貌特征作直观的描写,也可以间接地进行个性烘托;可以作静态的描绘,也可以在记叙文中作动态描写;可以写人物轮廓,也可以专写眼睛、手、脚、服饰、神态等。不管怎么描写,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个性。

【例文】

欧也妮·葛朗台(节选)

巴尔扎克

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的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掺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促狭的玩意儿。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惟一真正关切的独生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

【点评】

体格“臃肿,横阔”,脸“圆的,乌油油的”,眼睛“吃人”,头发“金子里掺白银”;装束“始终是那副模样”,笨重、厚实、深色,活脱脱的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脸相,揭示了他专横冷酷、吝啬贪婪的性格特征。

细节刻画

细节刻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神情、行为、动作、语言、服饰、爱好等那些细致而

富有表现力的细小环节的描写来写人的方法。细节刻画,能给人以具体、生动、传神、深刻的印象。运用此法,能以小见大,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运用细节刻画法,要注意细节必须真实。所谓“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会有的事实;细节要具有典型性,要选择最能凸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能照出人物灵魂的细节,才能有利于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细节的描写要细腻生动,具体传神。

【例文】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4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点评】

母亲勤劳,善良,更有对子女的疼爱有加。爱得深却不善用语言表达,“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这样的细节描写,真是“无声胜有声”。女儿出嫁,母亲“手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咬着嘴唇”,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但细致入微的描写更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痛苦、挚爱。这里的细节描写,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表现了母爱伟大的主题。

画眼传神

画眼传神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写人的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

画眼睛,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的年龄、个性;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

【例文】

我的母亲

丰子恺

看着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我四岁时,??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人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德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

【点评】

文中对眼睛的刻画仅一句“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却散步其中,贯穿全文。母亲兼理内外一切,既当严父又任慈母,“严肃的光辉”透射出母亲的坚毅、刚强,又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勉励、教育和永久的期待。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母亲伟大!

闻声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写出人物的个性的方法。鲁迅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成功的语言描写,让人物神情俱现,栩栩如生。

要写好人物语言,平时多加观察、积累。人物的语言要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能千人一腔,有言必录。

【例文】

生命的爆裂

安徽考生

“啪,”轻轻的一声爆裂,打破了这小院子的寂静。梧桐树的一块老皮随着一声爆裂轻缓地顺着树干滑下地面,在老皮处,一块娇嫩嫩的新皮又开始接受这月光的洗礼。

女儿正在仰首欣赏着明月,这一声爆裂把她多情的双眸吸引了过去。女儿惊喜地说:“父亲,你看——一块老皮剥落了!它多么壮烈,多么辉煌,多么荣耀。它为了哺育下一代,不惜牺牲一切。它用生命的最后一息保护着新的希望。而当它该走的时候,它毫无怨言,心安理得地悄悄走开!”

儿子兴奋地跑过去,他看到了这鲜嫩的树皮,轻托着树皮对老父和妹妹说:“看,新的生命,新的希望又出现了!为不负老皮的苦心和遗志,它壮着胆子,坚强地,自信地走下去,为了整个树的成长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父亲听着,看着,想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俩所说的那样,该走的就走,该来的就来,但应献出或留下些什么,不能枉活一生。”

【点评】

这是1993年的高考作文。文中的对话描写切合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女儿“多情”,“惊喜”,儿子“兴奋”,对“老皮、嫩皮”赞叹不已,而老一辈面对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泰然处之:“该走的就走,该来的就来”。

行动表现

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运用行动表现法,一要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二要精心选择好动词,力求生动,准确。

【例文】

游子吟(节选)

和谷

母亲则搬了纺车来,给弦上涂了蜡,给锭子抹了油,便盘腿吱咛咛地纺起线来。左手指那么轻巧地绕动了纺车,右手衔着我卷好的花筒,直侧着身子扯到背后去,又回一下纺车轮,将抽开的细丝缠在旋动的锭子上,线穗渐渐胖了,花筒渐渐廋了,节奏和音响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音乐。

尔后,择个响晴天,母亲便坐在了织布机前,抛着梭子,踏着脚板经经纬纬地交织

着生活的希冀。等下,窗前,百八十天才能织得完它。而我,这阵儿是帮不上母亲一点忙的。我觉得母亲为了儿女们,实在是太劳累太疲倦了。

【点评】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洁质朴的语言,却充满了诗意,塑造了一个慈爱、勤劳的母亲形象。这关键在于作者准确运用了一系列动词,纺线时“涂、抹、纺、绕、衔”,织布时“抛、踏、织”等,轻巧自如,表现了母亲勤劳、热爱生活、挚爱子女的性格特征。

个性凸现

通过抓住人物个性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只有抓住人物的个性来描写,才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个性凸现”法,要善于发掘人物在个性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能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这些特征。

【例文】

微笑

北京考生

红红的脸颊上有两个小酒窝,见人总是微笑。她就是我的表妹苗苗。她一直住在河北农村,这次是来北京玩的。

苗苗有着乡下人的朴实、憨厚。她虽然比我小两岁吗,可看起来却很懂事,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早熟吧!苗苗不太爱打扮,却总是穿得干干净净,也不爱买东西。为此,我总觉得她太土气,太小气了。一天下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我和苗苗去菜市场买菜。路上我对她说:“苗苗,咱们去买杯酸奶吧,天太热了!”“我不喝,在乡下种地经常在太阳底下烤着,我习惯了,你去喝吧。”说完她冲我微微一笑。我瞥了她一眼,心想:真是乡下人,这么小气!菜场人真多,我们在一个卖西红柿的摊前停住了。“大爷,这西红柿怎么卖呀?”“一块钱6斤。”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苗苗,苗苗对我说:“不贵,买吧。”于是我们挑了6斤,交钱时我给了那位大爷两元,可那位大爷错找我一张5元的。我一见立刻把钱放进了兜,拉着苗苗快步走出了菜场。在回家的路上,我得意地向她说着这件事,原以为她会和我一样有占便宜的喜悦,可她却一反常态吗,对我严厉地说:“你怎么能这样?乡下人种菜不容易,要付出多少劳动,你知道吗?我回去把钱还了。”说完她转身又朝菜场跑去。我呆呆地站在那儿,脸上火辣辣的。此时一种愧疚的感觉,使我喘不过气来。苗苗回来了,她脸上又荡起了坦然的微笑。

【点评】

读完文章,“表妹”的形象呼之即出,关键在于作者运用了“个性凸现”法,在小女孩的共性中挖掘出表妹朴实、憨厚、坦荡的个性,并通过朴素的穿着、质朴的语言、严厉的神态、准确的行动描写来表现出“表妹”的个性。

内心独白

通过人物的自言自语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方法。

在小说中,尤其在戏剧中,内心独白是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内心独白的写法多运用第一人称,也用在第三人称叙述的故事中。内心独白要符合人物的处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另外,内心独白要选在最关键的时候来写。

【例文】

还我一个纯真的我(节选)

王珠

同学们都早走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天,很闷。

妈妈,说实话,我真不想回家。我的心不愿接受您那审讯似的目光的检阅。

那晚,爸爸的朋友来我们家玩,你们慨叹党风不正,我正在一旁插了句先哲的名言:“人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往往忘了自己的责任。”爸爸碍于脸面瞪我一眼:“小孩子懂什么。”您却用一种我完全陌生的冰冷的目光盯着我。我逃进自己的房间,好久好久,那目光还闪现在我的眼睛。

那目光是当父母的所惯用的。那目光不是欣喜的、理解的,而是惊异的、不满的。妈妈,我曾经试着把心事告诉您,可那两束目光常常使我把已到口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我不知那目光的后面隐藏者什么,却沉重地感到一种莫名的威压,它像丈量距离的尺子,每出现一次,我们之间的距离就远一截。

【点评】

成长中的中学生敏感,自尊,却又特别需要爸妈的关怀、理解,而妈妈的“冰冷的目光”拉开了彼此的距离,产生了可怕的隔阂,小作者忧愁、苦闷、渴望理解的心情通过内心独白的写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亲切而感动。

环境衬托

通过环境描写来写人的方法。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反映的是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选择的环境要与人物的心境相一致,起到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文】

那一束伴地莲(节选)

丁丁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递给我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临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地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苦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点评】

篇三:以《湖心亭看雪》学习白描

以《湖心亭看雪》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好《湖心亭看雪》,认识白描:

读《湖心亭看雪》,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说一说,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描绘和刻画。

描写,从繁简的角度分类,可分为: 1细描 2白

? 所谓白描,就本义而言,是指美术上的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 比较两幅图

? 文学上的白描,也叫素描,是指文句简略、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过渡:学上的白描它有特点可以抓吗?

(再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这么丰富的内容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加以渲染或用了许多陪衬之类的语言?可见语言表达上的(简练)

这么丰厚的内涵是否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词汇?(委屈一下同学,假如把大家变成小学生,你可能有什么字不会读?丰厚的内涵却没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词汇进行细致描绘,其字面意思几乎连小学生都读得懂,这可见它的什么特点?(朴素) 以上体现白描:简练、朴素

过渡:是不是只要具备了简洁、朴素的特点就是白描呢?

出示: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比较品析:1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叠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的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更能衬托出上下一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和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而且浑然天成,衔接更自然,语气更连贯,有一种音韵之美。如果去掉这三个“与”字,“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读起来也一顿一顿的,语气生硬,不如原句读起来顺畅。可见,这三个“与”字并不多余。并不是字越少就越简练,要考虑是否得体传神。 比较品析: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在“更定”时分“雾凇沆砀”的“湖上影子”自然是模糊的,此种场景似有若无,依稀恍惚,将人带到一个梦幻世界。而改句景物过于清楚,画面过于清晰,不符合西湖夜雪的实际情景。“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能突出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人生体悟。而改了之后则显得意境散乱,了无新意,读来平淡无味。而且,最主要的,原句那种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进苍茫天地的味道也没有了。看来作者十分有匠心,用语十分传神。

以上体现白描:传神

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者用字实在是奇妙,我们丝毫撼动不得。可是,这样的语言华丽吗?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小结白描特点:

1、用语简洁,不加渲染;

2、用语朴素,不崇尚华丽;

3、求传神。

小结:描写,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不仅仅可以用于写景,也可以用来写事,写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利用课内外句子,分辨白描。

辨一辨:

试一试,你能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哪些不是吗?(当学生判断有错时,用白描的三个特点指正)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是)

?②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不是)

?③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是) ?④她的眼睛间或一轮,才表明是一个活物。(是) 三,利用古诗词课内材料,分析白描。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感觉肝肠寸断。没有一处过多的

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之中又见神奇,豪华落尽见真淳,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四,利用现代文材料,分析白描。

她(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活橡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分析(仅仅针对以上句子,不能结合原文环境,毕竟八年级学生《故乡》还没学过)

岁月不等人,她(杨二嫂)年轻时或许漂亮,但如今是“嘴唇薄”,脸相却迅速衰老下来,只留下一个“颧骨凸”,肯定没有了当年的风韵。

她的站姿是不自然的,“张着两脚,活橡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或许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失去了做女人的骄傲,但她可能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尊重她。笔触简洁而朴素生动传神。

小结:白描深受我国艺术大家的喜爱。有人称它为“审美的描写”,因为它“最能表现事物的生命和内在性格的动态特征”“来引发和规定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感受和把握事物内部的性格和神韵,从而获得美感享受”。我们中国文人受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比较大, 儒家道家均崇尚简约淡泊的审美理念,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是白描的讲传神,讲词约意丰,讲感情的节制含蓄讲风格的自然平淡的美学特征的思想渊源。

五, 白描小练笔:白描班上的一位同学或在场的一位老师(练习,评析)

附:1备用拓展材料:

备用拓展材料之一: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塞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

分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这首诗宏大开阔且整体相融,诗体清迥,不雕不饰,读来却形象生动,宛若图画展现眼前。诗作把形象、色彩、音响交织融汇,而且所写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又十分巧妙和谐。夜泊旅人的心情也与诗景融成一体,天衣无缝。从景物层次上看,远处是秋夜的霜天,

无边的残月,啼叫的栖鸦;近处是江畔的枫树,渔舟的火光,桥下夜泊的客船。远与近,宏观与微观交融和谐。从景物色彩上看,有霜天残月,有江枫渔火,冷色与暖色分别交织在树、桥、舟、寺的阴影之中,使色彩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景观。这夜泊的特有气氛,已使旅客产生孤寂之感,而震荡天宇的“夜半钟声”,更给旅客增添了满怀愁绪。诗作用纯然无饰的白描手法把景物、色彩、音响与游人的心情,揉合为一体,足见诗人艺术造诣之高超。

备用拓展材料之二:

唐人宋之问有首

《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简析: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后两句简笔勾勒归家路上的心情和神态。怯什么呢?长时间与家乡隔绝,又久不通音讯,亲人还好吗?会不会因自己而受牵连?一方面深深牵挂亲人,一方面又时刻担心他们的命运,这种牵挂和担心越接近家乡就越强烈,进而形成既急切想见到亲人,又怕见到亲人的矛盾心理。正是因为害怕亲人有什么不测,所以就“不敢问来人”,生怕自己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详预感因“问”而得到证实。“情怯”的心理和“不敢问”的神态不仅仅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担心,还写出了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样的语言是真切传神、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用词简练朴素,而含义却极为丰富。

用拓展材料之三(动作白描):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用素描的方法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虽然乍一看很平淡,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简练朴素传神得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也很平常,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咂,却情真意浓,蕴藏着家道中落时的特定情境中的父爱之深情,令人难忘。我们不能认为是味如嚼蜡似的“记流水账”,而是言简义丰,简约而并不简单。平淡中见神奇,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这就是白描的力量,这就是白描的魅力。


白描手法写人200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6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