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番茄常见病害及防治

时间:2017-05-11 07: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西红柿常见病害

西红柿常见病害番茄缺钾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番茄生长初期,缺钾症状先由叶缘开始,叶缘失绿并干枯,严重的叶脉间的叶肉 失绿。在果实膨大期,果穗附近的叶片最容易表现缺钾症状,先表现为叶缘失绿,然后干枯, 似烧焦状。缺钾植株所结的果实着色不良,如果在缺钾的同时氮素过多还容易出现绿背果。 在浇水量大和氮素过剩的情况下,如果钾素供应不足,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并柔软,容易感 染各种病菌,而在干旱条件下缺钾,叶片呈深绿色,且较僵硬,耐旱能力明显降低,伴随有 落花和落果现象,果实小,有棱角,着色不良。

病因 土壤缺钾现象容易发生在砂土和老龄保护地土壤上。在有的砂土上虽然速效钾含 量水平并不低,生育前期并不表现缺钾现象,但是,由于土壤速效钾储量不足,在需钾量较 大的果实膨大期容易出现缺钾症。此外,经多年栽培的保护地土壤的缺钾原因往往是由于长 期忽视了钾肥的施用,土壤钾元素长期处于被消耗状态,土壤钾元素含量降低,出现缺钾。 番茄出现缺钾症的另一种原因是在土壤铵态氮积累的条件下,由于铵离子与钾离子的拮 抗作用,影响了番茄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而使番茄缺钾。这种缺钾现象多发生在一次性追施 铵态氮肥料和尿素量较大的条件下,干旱和高温能使缺钾症状加重。

防治方法 番茄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在生产上应注意钾肥的施用。首先应多施有机肥。 在化肥施用上,应保证钾肥的用量不低于氮肥用量的1/2。改变露地栽培一次性施用钾肥的 习惯,提倡分次施用,尤其是在砂土地上。

番茄低温障碍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特征】:幼苗遇低温,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缘受冻部位逐渐枯干或个别叶片萎蔫干枯;低温持续时间长,叶片暗绿无光,或顶芽生长点受冻,根系生长受阻或形成畸形花,造成低温落花或畸形果;果实不易着色成熟或着色浅影响品质,严重的茎叶干枯而死。

【发病原因】:番茄起源于热带,气温低于13℃时不能正常座果,夜温低于15℃造成落花落果,气温在10℃或低于10℃易发生冷害,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死亡。番茄果实遇-1℃会发生冻害。

番茄在气温高于 10℃时就能生长, 13℃以上能正常坐果,生产上白天温度达 到24~26℃,夜温13℃可充分发育。但生产中气温低于13℃生长发育迟缓,低于10℃茎叶 生长停滞,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会因冷害死亡,-l~ -3℃受冻,植株迅速死亡,如植株 生长势弱或养分消耗过多,2℃时也会受冻。

【防治方法】:(1)低温锻炼。(2)选择晴天定植,以利根系恢复生长。(3)采用地面覆盖。

(4)必要时临时加温。(5)选用耐低温品种,如津粉65抗寒性较好。(6)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根系尚未冻坏,虽可长出侧枝但产量大减;建议改种其他蔬菜。

番茄氨气危害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番茄受氨气危害一般先在中部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接着叶片边缘变成黄褐色,叶片下垂,最后枯死。一般早春通风不利时易发生。

【发生原因】: 在连年种植番茄的老温室里,大量施用化肥或牲畜粪肥后,土壤由碱性变为酸性,土壤盐渍化严重,硝酸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致使亚硝酸不能正常、及时地转变成硝酸态氮,从而产生大量亚硝酸气体,部分亚硝酸气体会从土壤中逸出,造成亚硝酸气体为害。过量施用氮肥是发生氨气危害的主要原因。尤其保护地栽培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肥和尿素,遇高温就易分解而逸出氨气,当氨气积累达到一定浓度,番茄就会中毒。

【防治措施】:①控制氮肥用量,选用缓释性肥料和有机肥,是防止氨气中毒的关键措施。如:硝酸钾(全硝态氮,没有挥发性,且氮、钾同补)②早春保护地栽培,应及时通风换气,驱除积累的有害气体。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直接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对产量很大。此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黄瓜、大椒、茄子、韭菜、生菜、西葫芦等。+

+症状 该病在苗期、成株期都有发生,且对叶、茎、花、果均可为害。苗期染病,多从苗的上部或曾经受伤害(包括机械伤、冻伤等)部位开始。病部灰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染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向叶内呈“V”字形发展。初为水渍状坏死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快速发展成不规则形,有深浅颜色相间如轮纹的大病斑,表面生灰霉。花期,病由开败的花萼处或花托部位侵入,渐向果实发展,使果实蒂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并产生灰色霉层。果实膨大时,病菌沿残留柱头或从脐部侵染,初为凹陷的小黑点,渐水渍状发展、扩大、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导致病果脱落。花染病,多从花托始,致花枯萎,病部长出灰色霉层。++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孢子梗丛生,具隔,梗顶1~2个分枝,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图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该菌有较强的抗逆力。0~42℃范围内均可存活。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发病特点+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田间有6小时以上的结露,病害流行。当田间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25时就会发病。当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灰霉病严重发生。因此,田间植株种植过密、生长茂盛、荫蔽、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时间长,病害严重。++防治方法+应抓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生育期防治,省药省工效果好。+++(1)农业防治。所以增温、控水、放风、降湿为主。不可大水漫灌,减少田间结露。同时摘除病叶、病果,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番茄蘸花时加0.3%速克灵或扑海因,预防灰霉效果好。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40%25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果实膨大期,以保果为主,重点喷果实。药剂有5%25多霉灵或甲霉灵、扑海因以及灭克粉尘每亩1千克。

番茄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露地番茄也时有发生。++症状 叶霉可为害番茄的叶、茎、果各部位,以叶片受害最常见。发病之初多在叶背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淡黄色斑,正面褪绿。叶背病部有浅白色霉层,随病情发展呈棕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时,互连成片,叶片褪绿发黄,导致枯死,严重时叶正面也会出现棕褐色霉层。果实染病,形成黑褐色小斑块,病部凹陷、硬化,失去商品价值。++病原Fuluin+fulua+(Cooke)Cif+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圆柱形成椭圆形,淡褐色,有0~3个隔膜,隔处稍缢缩。++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随残体或以分生孢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传播。气温20~25℃,相对湿度90%25以上,病菌繁殖迅速,病情发生严重。湿度是其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种植过密、地势低洼、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湿度过大以及连续阴雨等,是导致该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以双抗系列品种为宜;选用无病种子或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轮作;高温闷棚,即发病后采用30~35℃高温,闷棚30~40分钟,对叶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控水、降湿,既可使植株健壮又可控制叶霉病的发生。++(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好力克43%25悬浮剂3000—4000倍液,农抗BO-10+200~25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1:1)1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篇二:番茄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病害防治措施

一、番茄灰霉病

1.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 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②沾花药。定植后结合沾花施药,即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近几年来单用“保果灵1号”可湿性粉剂效果良好,即每克兑热水0.5升充分搅拌,冷却后沾花。

③催果药。在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时施药。

④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⑤烟雾施药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3%噻菌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

⑥粉尘施药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粉,每7~10天用一次,连施2~3次。

二、番茄晚疫病

1.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是否发病与流行,决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5号、强丰、佳粉、中杂4号等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晴天浇水并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浇灌后适时通风,施足底肥,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

件;及时清除中心病株。

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良好。

①喷雾施药.可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②粉尘施药。可选用5%霜脲锰锌粉尘剂每亩每1公斤、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于傍晚棚室封棚前施药,过夜即可。7~8天一次,连续3~4次。

③烟雾施药。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次,傍晚施药,封闭棚室。

④灌根施药。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株灌药液300克左右即可。

三、番茄叶霉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果、花。 叶片被害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划或椭圆形淡黄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初生白色霉层,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叶片正面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而死亡。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从蒂部向四周扩展,果面形成黑色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花黄枝孢菌属真菌侵染所致。一般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但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的因素。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

3.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①合理安排轮作。安排与瓜类或其他蔬菜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

②温室消毒。栽苗前按每110平方米用硫磺粉0.25公斤的剂量和0.50公斤的锯末混合,用点燃薰闷一夜的办法进行杀菌处理,过一天以后再进行栽苗,或用45%百菌清烟剂按每110平方米用0.25公斤的剂量薰闷一昼夜的办法进行室内和表土消毒。

③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两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生态防治。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连阴雨天和发病后控制灌水。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以利通风透光。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

(3)药剂防治。

①喷雾施药。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药液全面防治,要注意叶背面的防治。可用2%Bo-10(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8天一次,连喷2~3次。

②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傍晚时喷撒粉尘剂或释放烟雾剂防治。常用的有5%加瑞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7%叶面净粉尘剂、10%敌托粉尘剂等,每亩每次1公斤,7~8天一次;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300克。

四、番茄早疫病

1.症状 苗期生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茎部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茄链格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表皮直接侵入发病。病菌生长适温26~28℃,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发病流行速度快。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灌水追肥要及时。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

生态防治。调整好棚室内温湿度,特别是早春番茄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药剂防治。粉尘施药,于发病初期喷撒5%百菌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9天一次,连喷3~4次;烟雾施药,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200~250克;喷雾施药,可选用50%农利灵湿性粉剂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五、番茄病毒病

1.症状

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 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巨花”。植株不同程度矮化。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 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棚室昼夜温差小,播期早,定植苗龄大,均可加重病毒病的为害。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生长势弱,重茬等,均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传播途径是通过摩擦、打杈、绑架等作业时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冬春茬可行选用佳粉1号、苏抗5、8、9号、西粉3号、早丰等。

秋延后栽培可选用强丰、中蔬4、5号、毛粉802、佳粉10、15号等。

②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种子应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处理可在播前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后放入10%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再捞出用清水冲冼干净后催芽播种。

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培育无病壮苗、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

及时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2500倍液、0.4%杀蚜素水剂200~400倍液。

(2)生物制剂防治。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或1:20~40的豆浆或豆奶粉,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增强番茄耐病性,又可提高产量。同时还可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六、番茄生理性病害

(一)番茄脐腐病

1.症状

青果最易发病。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病部在潮湿条件下,往往被腐生菌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

2.发病条件

番茄的幼果和未成熟绿果容易发病,果实成熟后一般不发病。在多雨季节过后接着干旱,或前期灌水过多、后期不灌水,植株骤然遭受干旱的情况下常严重发病。番茄根系发育不良,或根部受伤,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也易诱发脐腐病。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浓引起烧根,从而影响水分的正常吸收,发病常严重。砂质土壤或粘重土壤,会使土壤中水分变化过大,土壤碱性过重,影响根系吸水能力,均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保证植株水分的均匀供应,特别在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须注意掌握水分的供应,田间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选择保肥水力强、土层深厚的砂壤土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砂过多,应结合深耕多施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其保肥水能力。

合理施肥。避免使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用肥料浓度过高,烧伤根系。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勿过多偏施氮肥。在番茄开始座果后30天内,适当增施钙素肥料,可用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进行根外追肥,

从初花期开始喷1次,隔15天再喷1次,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番茄筋腐病番茄筋腐病,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常发生的生理病害,病果率可达20%~35%。

1.症状

番茄筋腐病是一种危害果实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虽没有变化,但维管束变褐部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果实表面呈明显的红绿不均,严重时发病部位呈淡褐色,表面变硬。除轻微发病的果实外,均无商品价值。发病植株的茎、叶没有明显症状。

番茄筋腐病的发病时期,由于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所差别。越冬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二、第三穗果大量发生,冬春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一、第二穗果大量发生。病果在转红期暴露病症。

2.发病原因和条件

主要是日照不足、低温、多肥、过湿、缺钾、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的。

3.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西粉三号”和“早丰”病果率较低,可作为重发地区的主栽品种,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注意轮作换茬。大棚栽培作物种类较少,轮作换茬比较困难,对于轮作换茬一般也不重视。重发病大棚实行轮作换茬尤为必要,以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状态。

②提高管理水平。

保护地蕃茄栽培,要避免光照不足、多肥、土壤供氧不足等现象。要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增加保护地覆盖材料的透光率。

幼苗定植不要过密和生长不要过于繁茂,冬春茬栽培苗龄不小于60天。适量施用化肥,氮、磷、钾肥配合适当,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氨态氮肥。增施钾肥,多施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水、排水能力和通透性。适当灌水,一次不要灌水过多,保持土壤适宜湿度。雨后注意排水。

果实坐果后,15~2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复合微肥,连施2~3次。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最大限度提高光合作用。

(三)番茄空洞果

1.症状

在果肉部与果腔部之间出现空隙。程度轻的空洞果尚可有商品性,程度重的无商品价值。

2.防治方法

要尽可能地多供应同化养分,使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花蕾易脱落的苗,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根的数量也少,同化作用较弱,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容易产生空洞果。如果减少坐果数,空洞果的发生将会减少。

植株具有好的花芽,由于移植时受伤,形成老化苗,在大田定植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叶的老化,同化作用减弱。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按比例地坐果,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供给充足的养分,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叶面积少的时候,第一花序大量坐果,植株底部的果实,所需的同化养分是由全株供给的,空洞果较少。但上部果实得到的同化养分就少了,就会形成空洞果。同化养分不足时,果实就不能很好地膨大,养分极少时就根本不能坐果。在同一花序中,从第一朵花到第五、六朵花的开花时间不集中,就会引起果实间对同化养分的争夺, 迟开花的果就会形成空洞果,因此在同一花序上,要所同时开花的3~4朵花一起用生长刺激素处理。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开花日期容易不齐。相反,在土壤稍微干燥、夜间温度又低时,开花较整齐。夜间温度高,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要增大叶面积,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以使同化养分增加,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用生长调节剂。在保证一定坐果数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次数,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的量,最好不用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来处理未成熟的花朵。

(四)番茄裂果

1.症状

成熟时,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状的裂痕,为放射性裂果。在果肩部出现同心状的龟裂,为同心状裂果,很多裂果是两种裂果现象同时出现的混合型裂果,从栽培类型来说,夏天露地栽培的番茄和秋季塑料薄膜温室栽培的番茄裂果发生较多。高温干燥时期也易发生。

2.防治方法

预防裂果的方法,主要是防止果实的老化,以及由于降雨造成土壤水分含量的急剧增加。避免雨水与果面的直接接触也是很重要的。

果皮的老化是由日光直射果皮引起的。番茄坐果后的叶片可对果实起到遮荫保护的作用。如果阳光很强,也可在花序上用报纸做成纸筒套在花序上。在果实的上方如能有大的叶片把果实遮住,防病效果较好。在摘心栽培中,对一些上部果实和叶片较小的品种要多加注意,及时采取防止裂果的措施。

土壤中钙和硼含量少也易引起果皮的老化。应充分供应钙肥和钾肥,并使植株很好 吸收。

在干燥情况下,钙的吸收变差,在多肥多钾的情况下,钙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要注意土壤深耕并施上适当数量的基肥,使根能充分地生长,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另外,要注意经济灌水,避免干旱后下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增加。加强土壤管理,使根能向深部扩伸。

(五)番茄日烧病

1.症状

田间多见日烧病发生于果实上,形成日烧果。多是膨大期绿果出现日烧。果实的向阳面出现大块褪绿变白的病斑,与周围健全组织界限比较明显,病斑部后期变干、革质状、变薄、组织坏死。有时叶片也可出现日烧,初期叶的一部分褪绿,以后变成漂白状,最后变黄枯死。

2.防治方法

注意合理密植,适时、适度整枝打杈,使茎叶相互掩蔽,果实不受阳光直射。 注意作物行向,一般南北行向日烧病发病较轻。

温室、大棚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促使叶面果面温度下降,或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 阳光过强时,可隔畦覆盖帘子或覆盖遮阳网。喷施85%比久 (B9) 可溶性水剂2000~3000ppm,或0.1%硫酸锌或者硫酸铜,增加番茄抗日烧能力。

(六)番茄2,4-D药害

1.症状

2,4-D药害可表现在叶片和果实上。叶片药害表现为叶片下弯、僵硬、细长,小叶不能展开,纵向皱缩,叶缘扭曲畸形。似病毒病症状。果实药害表现为果实畸形,最常见的为乳突脐果。

2.防治方法

严格掌握2,4-D合理使用浓度。随气温增高,使用的深度要随之变化。以日光温室春番茄为例,通常第一花序采用2,4-D合理使用浓度。随气温增高,使用的浓度是20PPm,第二花序为15ppm,第三花序为10ppm。

蘸花要做好标记,杜绝重复蘸花,以免浓度过高造成药害。 蘸花时应精心操作,防止2,4-D蘸、滴

到嫩枝或嫩叶上。严禁喷洒。

田间花数量较大时,可改用防落素25~40ppm喷花。

篇三: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真菌性病害预防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在生态防治上,要把握好棚室温度,注意通风,切记长时间闷棚:彻底清园以减少病残体组织,有条件的可实行五年以上轮作。以下每种病害只介绍化学药剂防治。

番茄是深受我们喜爱的蔬菜之一,保护地栽培模式所占比重较大。番茄病害较多,现介绍几种番茄较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早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染叶、茎、果实,一般叶片受害最重。典性症状是形成具有同心轮纹的不规则的轮纹型病斑,初象针尖似的小黑点,不断扩展成轮纹状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有褐色的同心轮纹。茎杆秆病多在分叉处,果实感病多在花萼附近,初期为椭圆形或不规则褐黑色凹陷病斑,后期病部变硬,生有黑色霉层。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优士达8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4500倍液。也可用其它有效药剂。喷药要尽量把植株各部位都喷到,不要落死角。

晚疫病

大棚温室中一般从前端开始发病, 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先侵染叶片和幼果,逐渐蔓延至茎杆使之变黑褐色,重症植株的病叶枯干垂挂在叶柄上,植株易萎蔫、折断。病果坚硬,凹凸不平,初期呈油渍

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一般病果不变软和腐烂,湿度大时,叶正面和背面的病健交界处都可以看到白色霉状物。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灰霉病:

一般从叶缘尖端开始发病,呈典型V字形病斑向内扩展,同时危害花、果。感病的青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国外硬国型果实感染特点是霉菌从果皮直接感染,形成外缘白色、中间绿色、直径3-8毫米的俗称"鬼脸斑"的病果,国内品种少见。

药剂防治:带药蘸花(现在一般改为专用小喷雾气喷花)。喷施药剂可选用迅靓90%多菌灵500-600倍液,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蓝菱王1000-1500倍液

叶霉病

主要侵染叶片,叶片受害先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为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发展叶片反拧卷曲,植株表现卷叶干枯症状。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蓝菱王1000-1500倍液

枯萎病

是一种维管束侵染病害,一般在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以后萎蔫干枯下垂而死。有时出现半边发病,半边正常;拔起植株观察可发现根部变褐色,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病株基部出现粉红色霉。

药剂防治:发病前用迅靓9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翠网50%烯酰吗啉1000-1500倍液灌根,每株0.25千克药液,10天一次连续灌2-3次。


番茄常见病害及防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67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