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画圣

时间:2017-05-10 07: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生平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中国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他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曾达300余堵,并且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其《地狱变相》名振一时。

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吴道子的真迹,宋代已难见到,流传至今的重要摹本《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人摹,一般认为比较接近吴道子风格。这幅长卷表现悉达太子(以后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生后,他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本应为异国人,但都被描绘成唐朝贵族阶层的形象。其他摹本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还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迭经翻摹。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亦可见他的风格。

自开元以后,寺观壁画多流行“吴家样”。至五代两宋,吴道子的继承者代不乏人,如高益、高文进、武宗元。同代人学吴道子者,以卢楞伽著称。卢楞伽为中唐道释画家,又作卢棱伽,长安人,画风似吴道子,善作佛画经变。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乾元年间(758~760),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僧图,将长安

画风带入蜀地。同代的杨庭光,善道释、鬼神、人物,旁工杂画、山水,皆极其妙,开元中与吴道子齐名,颇得其体,而笔力不减吴生。

篇二:画圣∶吴道子 A.酒圣∶杜康B.茶圣∶陆游C.武圣∶张飞D.医圣∶华佗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 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 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 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姓名:吴道子

别名: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680年(庚辰年)

逝世日期:公元759年

职业:艺术,画家

主要成就: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尊称画圣

代表作品:《明皇教授箓图》、《十指钟馗图》、《金桥图》、《朱云析槛图》 籍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吴道子画圣故事

吴道子故事之一

唐朝时,有个叫吴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一天傍晚,吴道子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 柏林寺”,便走了进去。 吴道子迈进院内,他从大殿虚掩的门缝里,看见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很好奇,悄悄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问吴道子:“孩子,你喜欢这幅画吗?”吴道子点了点头。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抚摸着他的头说:“你要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吧。”吴道子听了忙磕头拜师。

这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雪白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再画它。”次

日一大早,吴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着老和尚出发了。走到哪里,老和尚都叫吴道子练习画水,开头他还认真,时间一长,吴道子就觉得有些腻烦了,画起来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边说:“吴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腾的气势画出来,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个水珠、一朵浪花地画。”说罢,老和尚打开随身带的木箱,吴道子一瞅怔住了:这满满一箱画稿,没一张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个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层水波!这时,吴道子才知道自己错了。从此,他每天早起晚归学画水珠浪花,风天雨天,也打着伞到海边观望水波浪涛的变化。

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了。吴道子画水很有长进,得到师父的赞赏。万没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吴道子跪在床前真诚地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十五六岁的吴道子,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当下就答应了。于是,吴道子便走进后殿画起《江海奔腾图》来。整整九个月,他不出殿堂,吃喝睡全在里边,精心构思壁画。

深秋的一天,吴道子高兴地跑出后殿,跪在老和尚面前激动地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后,病竟然全好了!他沐浴更衣,领着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后殿观赏。吴道子把后殿大门轻轻打开,只见波涛汹涌,迎面扑来!一位和尚大声惊呼道:“不好啦,天河开口了!”众和尚吓得你挤我撞,争着逃命。老和尚心里有底,站在殿门口,看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仰天大笑,冲着吴道子说:“孩子,你画的这幅《江海奔腾图》成功啦!”从那以后,来柏林寺观赏临摹《江海奔腾图》的文人画师络绎不绝。但吴道子并不骄傲,他更加刻苦地学画,终于成为中国盛唐时期的“画圣”。为了帮助徒弟积极进取,吴道子采用师傅的方法,将徒弟与自己归为而一......

吴道子故事之二

《卢氏杂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吴道子去访问某僧人,欲讨杯茶喝,但此僧对他不太礼貌。他很气愤,即请来笔砚,迅即在僧房墙壁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恼怒异常,满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给践踏得乱七八糟,十分狼藉。这僧人知道是吴道子所画的驴在作怪,只好去恳求他,请他把壁上画涂抹掉。以后则相安无事了。画上的驴变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却反映了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

吴道子故事之三

唐朝时候,画圣吴道子来朝鸡足山。他在金顶寺住宿的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他与跃治禅师对月饮酒,闲话古今,谈得非常投机。禅师说 :“久闻大师是丹青高手,乘此良宵,敢请大师即兴作画,一来让贫僧开开眼界,二来也给寒寺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不知意下如何?”吴道子连连点头。禅师便命小和尚侍侯。画师略微想想,就拿起笔来,作了一幅《立马图》,那马画得真是活龙活现。刚要画最后一笔——马尾,画师觉得胸闷恶心,十分难过,就把画笔一搁,快步走到院里,呕吐起来。执事和尚忙端茶水请画师洗漱,又搀回禅室安歇。第二天醒来,画师精神好些了,但没有记起画马之事,吃过饭便辞别众僧,下山去了。

过了几天,禅师细看《立马图》,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十分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禅师每天要在画前烧一炉香,一来怀念大师,二来观赏马图。看那马,越看越觉得活灵灵的,好象嘶鸣着要跳下来。

有一次,山下十来个农人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来,怒冲冲地对禅师说:“你们寺里的秃尾巴马,天天晚上来吃我们的庄稼,这次被我们追着,它一直跑进你们这个寺去了,你们得赔还我们庄稼。”

禅师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佛家养什么马?不信请你们遍寺搜一搜。”

农人们到处去找,却连马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们想一定是禅师藏了,便和他纠缠不休。禅师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便对农人们说:“众位乡邻,老僧确实无马,倒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进屋来看看。”

庄稼汉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这秃尾马竟跟他们尾追而来的秃尾马一模一样,看它嘴里,还衔着几根青麦苗呢!于是,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天天夜里偷吃我们的庄稼。” 禅师大怒,指着秃尾画马骂道:“畜生,留着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里去。”

一说这话,只见那马跪了下来,两眼流着泪。庄稼汉看着真是惊奇,觉得把它烧了也可惜,就说:“算了,只要它诚心改悔,不再糟蹋庄稼就行了。”

从这以后,人们经常看见有匹秃尾马从鸡足山下来,去帮庄稼户干活,驮柴,驮麦,驮稻子。许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可那十多个庄稼汉心里明白:它就是吴道子画了留下的秃尾神马。 吴道子故事之四

听说“画圣”吴道子一天傍晚,从新政离堆山观景回来,路过一座茅草房侧,里面传出纺棉花的声音,但不见屋里有灯光,感到奇怪。

第二天一早,吴来到这茅草房前。一个白发老太婆走出来,请他进屋坐,请吴道子《天王图》 他喝茶。吴接过茶问:“老人家你认得我吗?”老太婆说:“认得,认得,我到街上卖线子,听人说你是吴画匠,还说你为人好,不巴结发财人和官府。”吴点了点头,又问:“你家有几个人?”老太婆伤心地说:“丈夫死得早,前几年儿子害病死了,剩下我这孤老婆子,就靠纺棉花卖线子糊嘴巴”。吴道子叹了叹气,又问:“你晚上纺棉花,为啥不点灯?”老太婆含泪说:“吴先生呐,我白天夜晚不停地纺,赚的钱还供不住吃饭穿衣,哪有钱买油点灯啰!从儿子死后,已经三年没点灯了。”吴道子想了想,说:“老人家,你的日子很苦,我也帮不了你啥忙,给你画幅画吧。”老太婆很高兴。

吴道子研磨铺纸,开始作画。先把蘸饱墨汁的笔往纸上一甩,纸上立刻出现许多亮晶晶的小点点,又用笔在小点点上轻轻涂几下,最后在空白处画了一个圆圈儿就算画成了。他对老太婆说:“你把这画贴在屋里,会有用的。”老太婆虽看不出画的是啥,可是深信吴道子是个好人,不会骗她,她高兴的接过画,随即从床头边取出一把挽好的线子对吴说:“操劳你了吴先生,我不晓得咋个报答你,就把线子送你去换笔墨吧!”吴道子说:“我给画画,不是为了钱。要是为钱,你就是出一千两银子我也不会画的。你还是留着线子换米吧!”说完收拾画具出门走了。老太婆小心地把画帖在纺车前面的墙壁上。天黑了,老太婆发现,那幅画竟是一片蓝天,上面有数不清的星星在闪光,一个圆圆的月亮把屋里照得和白天一样亮。从那以后,一到夜晚,画上的星星和月亮就发出光来,老太婆对着星月纺线比以前方便多了。 吴道子故事之五

据说,吴道子刚刚学画时,曾拜一位普通的画匠为师,这位在历史上甚至没有留下名字的老画匠虽然自己在绘画上没有取得什么突出成就,但是却很懂得教育艺术。他循循善诱,毫无

保留地将自己全部画技传授给了学生吴道子。当他发现弟子的画技已经超过了自己时,又胸怀坦荡地建议吴道子另择高师,继续深造。更为可贵的是,他用自己一生总结的经验教训,教育弟子要想取得突出成就,必须破除常规,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当吴道子即将拜离师傅出外游学时,老画匠对他讲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道子,师傅苟活一生,只是个村野画匠,如今你的技法,确实已经在我之上,凭你这身本领,自然可以出去闯荡了。不过,你要记住我的一句话: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不拘成法,另辟蹊径?。” “不拘成法,另辟蹊径”八个字,正是老画匠半生的心血的结晶。他多年辛苦作画、庸庸碌碌,但是却从自己的教训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不循陈规、大胆创造。他把这个心血凝成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弟子,表现出他的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不拘成法,另辟蹊径”这句话成为吴道子一生学习奋斗的座右铭,他正是遵循着老师的道路不断地有所创新,不断地前进的。

吴道子在离开蒙师以后,按照“不拘成法,另辟蹊径”的指示,首先在学习上打破旧有框框,他一反传统学画的老路,不是拜画家为师,而是拜书法家张旭为师,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张旭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大师,他向以不拘一格、敢于创造的精神为人称道,人们颂扬他为“狂”,正是对他的创造精神的肯定。吴道子跟张旭学习书法,一方面从他笔走龙蛇的草书艺术中吸取营养,一方面学习张旭的创造精神。经过刻苦努力,终于熔书法绘画为一体,首创“兰叶描”技法,当他完成了这段学习任务,准备拜离张旭时,对张旭讲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弟子本习丹青绘画,可惜现今画坛技法俱已陈旧。弟子志在创新。幸得偶见恩师书法,笔走龙蛇,大气磅礴,猛悟得若能以书法绘画,便可一改前代画风,于是拜在恩师门下。现在弟子就此告辞,还要去云游山川、庙宇,再创山水画技!”吴道子的大胆创造精神使得一向不师古法勇于创造的张旭也深为叹服。他不得不承认:“绝顶聪颖绝顶狂,天生道子世无双!”

以后,吴道子又遵照蒙师“不拘成法,另辟蹊径”的教导,云游祖国壮丽河山,师法自然。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受到启发和陶冶,创造出不用勾勒放笔挥洒的“泼墨写意山水画”,终于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开创精神的著名画家。 吴道子著名作品

概述

唐 张彦远: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历代名画记》)

唐 张彦远: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宾,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当有口诀,人莫得知。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状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繇矣。(《历代名画记》)

五代 荆浩: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笔法记》)

宋 郭若虚: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图画见闻志叙论》)

宋 苏轼: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书吴道子画后》)

宋 赵希鹄: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蓴菜条,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尚时省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矣。(《洞天清禄集古画辨》)

元 汤垕: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蓴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画鉴》)

明 李日华:每见梁楷诸人写佛道诸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谨,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气耳。至吴道子以描笔画首面肘腕,而衣纹战掣奇纵,亦此意也。(《紫桃轩又缀》)

明 周履靖:吴之人物,似灯取影,逆来顺往,意见叠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而来,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明 何良俊:夫画家各有传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资流通其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也。(《四友斋画论》)

清 方薰:衣褶纹如吴生之兰叶纹,卫洽之颤笔纹,周昉之铁线纹,李公麟之游丝纹,各极其致。(《山静居画论》)

清 沈宗骞:规矩尽而变化生,一旦机神凑会,发现于笔酣墨饱之余,非其时弗得也,过其时弗再也。一时之所会即千古之奇迹也。吴道子写地狱变相,亦因无藉发意,即借裴将军之舞剑以触其机,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芥舟学画编》)

清 沈宗骞: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先培养其气。(《芥舟学画编》)

吴道子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付很丰富,有宣传教义的,有《梁武帝》、《郗后》等人物。


画圣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56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