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时间:2017-05-09 06: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 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习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 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出自:范文先生网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

篇二: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三: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乔亚东)

授课教师:孙进京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 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

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孙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孙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陈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孙老师让学生到教室

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45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