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礼尚往来的意思

时间:2017-05-08 07: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意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什么意思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为“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有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作答,只好交白卷回国。

外国人都说汉语难学,一是方块字难认难写。二是词的含义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义,有的还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中国文字的难懂难学在此,中国文字的奥妙和魅力也在此。就拿“意思”一词而言,《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名词的解释就有五种:1.意义、内容;2.意见、愿望;3.心意;4.某种趋势或苗头;5.情趣、趣味。作为动词的解释有一种:表示一点心意。你叫老外如何去套,有的还根本套不上去。老外交白卷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对于生活在中国的普通大众,无论是读过书的还是没读过

书的,对上述对话中“意思”的意思定是心知肚明。有的也许还经历过类似的场景。若一定要用文字来解释,反失去了原来风趣、幽默、含蓄、狡黠的韵味。暧昧变成了赤裸,诙谐变成了生硬,礼尚往来变成了行贿受贿。倘若不信,让我试着帮老外解释一下:

当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领导保持着警觉,一脸严肃:“你这是什么意思(送礼干什么,求我办事,还是来要官)?”阿呆歉躬着身:“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图、要求),意思意思(只是向领导表表心意)。”领导的态度开始缓和:“你这就不够意思了(见外了,送什么礼啊)。”阿呆忙接口:“小意思,小意思(一点点心意)。”这时领导已带着欣赏的口气了:“你这个人真有意思(懂事,讨人喜欢)。”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领导能记住我,喜欢我)。”领导在“那我就不好意思了”的话语中将红包揣进了腰包。聪明的阿呆仍不忘说上一句:“是我不好意思(礼送迟了、送少了)。”一场中国式的“礼尚往来”结束了。

我写到这里,妻子凑了过来,当面泼了一盆冷水:“短信是网络写手瞎编出来的,有什么意思。你把它当作一回事,瞎写一气,是什么意思?”我答:“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那短信蛮有意思,因此也意思意思。”

篇二:利.赠 含义解析?

利.赠含义解析?

利(lì)是指好处;使顺利、得到好处;与愿望相符合;分得利益;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赠(zèng)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与。赠礼。赠就是送,给予的意思;“贝”指财物,“曾”意为“重复使用的”,“贝”与“曾”联合起来表示“把自己最好的有价值的财物无偿送与他人”。

利者得利于天下:为天下苍生而谋;为千城万店而计;

即为利:利民、利家、利国;

利天下:“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典籍出处与本义:

“行大道”:是“大道之行”的倒装句。“大道之行”语出:礼记。礼运篇。原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民众公有的。选择贤者和能人,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因此人们不仅是亲爱自己的双亲,不仅是抚养自己的子女,而且使老年人能得到善终,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能得以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疾人都能得到照顾和赡养;男子有自己的职业,女子能适时婚嫁。嫌恶财物被糟蹋浪费,但并不一定为己所有;嫌恶力气不是从自己身上使出来,但并不一定为己服务。因此阴谋诡计被遏制而得不到施展,盗窃和乱臣贼子不会产生。所以大门不用关闭。“大道”:原义是指原始社会被理想化了的一些制度。“行”:实行。“大道”,也解释为是“理想的治国之道”;

“民为本”:语出:尚书。五子之歌。原句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为,乃是。五子之歌主要是表达夏王太康的五个兄弟对太康不重德行、游乐不已,因而失去帝位的指责及怨恨之情。文中表达了浓厚的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段,是“五子”的祖父----大禹的训诫之词,大概意思是:民众只可亲近,不可以看轻。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会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都可以超过我。一个君主有许多过失民众就会怨恨他,哪能要等到怨恨明显的时候才去考虑?我君临百万民众,恐惧的就像用腐烂的绳子驾驭着六匹马一样,在民众之上的君王,为什么不谨慎呢?

“利天下”:语出:周易。乾卦。原句是“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美利”:最大的好处。意思是:天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天一开始就能将美好的利益带给天下,而天又不说出来究竟是谁和什么事物得到了他的利益。

利者,义之和也>意:利:利益;义:道义;之:的;和:统一。要得到利益,就要讲求与道义的统一。

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清朝商人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对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

赠者福祉于万民:赠万民福祉同业;千溪活水盈沧海;

即为赠:赠福、赠俸、赠寿;

赠福祉:福祉民生、泽沁民心;

福祉民生,泽沁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既惠及全民的“大事”上,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之上。来源:西藏日报;

着力改善民生 增进百姓福祉—-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们幸福感、归属感。来源:洛阳日报。

赠万民福祉同业;千溪活水盈沧海;

赠与万众创新之方,同心同力创业造福,济世安民;集星星之火可燎原。 济世安民: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隋朝末年,李渊带着4岁的儿子到歧州,歧州书生拜谒李渊。他会相面术,仔细观察李渊之后认为他是贵人,观看

他的儿子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觉得有理,就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赠:赠与、赠送、赠礼;

典籍出处与本义:

赠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释义: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尚:重在;

解析: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作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礼节已被人们所曲解。例如,有的人因为要面子,送礼不堪重负。有的人出于哥们义气,帮助别人出头,最后走上违法路。更有甚者,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之实。凡此种种,都是基于对“赠礼”的曲解。以“礼”交往,重在交流彼此的感情,传送祝福,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赠与: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无私则无畏,无所求则无所惧”;

出自:《水浒传》第七一回:“平明,斋众道士,各赠与金帛之物。”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至于版,则当然仍然赠与耳。”叶剑英《草原纪游》诗之九:“人人采得花盈把,赠与阿谁任你猜。”

赠送:无代价地将财物或称号等给予别人。《后汉书·周景传》:“赠送什物,无不充备。”

出自: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景字仲飨。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

译文:周景最初被大将军梁冀征辟为掾属。后出任豫州刺史,当时陈国相羊昌贪赃枉法、暴虐不堪,因此当周景带领官署巡行到梁国时,当地县功曹乔玄前往拜见周景,请求任命自己为陈国从事,以终究羊昌的罪恶,周景认为他意气豪迈,于是同意了。乔玄到任后,逮捕羊昌的宾客,仔细核实羊昌的罪行。但羊昌一向依附梁冀,于是梁冀派人传话给周景,要求他召回乔玄,周景碍于梁冀是自己的前任上司,加上当时梁氏权势熏天,他开罪不起,于是只好照办,

不料乔玄只交还文书而自己不出发,核查羊昌的罪名更加急切,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而乔玄也因此闻名。后来迁任河内太守,但不管是在豫州刺史还

是河内太守任上,周景都爱才好士,他提拔有才的人、举荐善人,都唯恐有所疏漏。每到节岁的时候,总是邀请所举的官吏前往后堂,与他们共同欢宴,如此多次,才让他们就任。赠送的财物,没有不齐全的。既而选用父兄子弟,都特别厚待。经常说道:“儿女犹一体,怎么不能厚待他们!”之前司徒韩演任河内太守时,志在无私,举荐的官吏将要出发,不过一辞而已,有恩惠也不对待他家。说:“我举荐他们就够了,怎么还能让他们一门富贵!”于是当时人以此议论二人的优劣。

利赠合一:利*潤^贈+送;

利者得利于天下:为天下苍生而谋;为千城万店而计; 赠者福祉于万民:赠万民福祉同业;千溪活水盈沧海;

爱民恤物

解释: 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做官爱民恤物,今特佑汝。”

秉政劳民

解释: 秉:掌握;劳:抚慰。掌握政治,抚慰百姓。旧时指统治者执政亲民。 出处: 清·章炳麟《秦政记》:“天子以秉政劳民贵。”

济世安民

解释: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开国济民

解释: 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出处: 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解释: 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视民如子

解释: 把百姓看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形容爱民。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篇三:《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

礼记·曲礼

【原文】

《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安民哉!

【注释】

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

《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

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

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

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

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临财毋苟

得,临难毋苟免。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

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

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

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

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原文】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①人,不辞费。礼,不逾节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④,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

①说:与"悦"通假,让人高兴的意思。

②节:有节制,有限度。

③狎:不恭敬的样子。

④取于人:向……请教的意思。

【译文】

礼是用来区分人与人关系上的亲疏,判断事情之嫌疑,分辨物类的同异,分明道理之是非的。依礼而说:不可以随便讨人喜欢,不可以说些做不到的话。依礼则行为不越轨,有节制,不侵犯侮慢别人,也不随便不恭敬别人。自己时常警惕振作,实践自己说过的话,这可称为完美的品行。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这就是礼的实质。依礼而言,听说它是被人取法的,没听说它主动去向人取法什么。所以礼只听说愿学者来学,没听说知礼的人去别人那里传授。

【原文】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①,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②,非礼不亲;班③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④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⑤。是故,圣人作⑥,为⑦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注释】

①正俗:使动用法,使风俗端正的意思。

②宦学事师:"宦"是做官后的学习,"学"是未做官之前的学习。这两个时期的学习都要跟从老师,即是"事师",故"宦"、"学"两字连用。

③班:分层次等级之意。

④撙:有意克制的意思。

⑤麀:与"优"同音,原指雌鹿,在这里通指雌性兽类。

⑥作:产生之意。

⑦为:产生并使用之意。

【译文】

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得到体现;教育训导,使风俗端正,没有礼就不能完备地推行;分辨事理,判明诉讼,没有礼就不能正确地裁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没有礼就不能确定关系地位;做官求学,没有礼就不能使师长弟子关系亲敬;朝廷的职位,军队的组织,就官任职,执行法令,没有礼就不能确立威严,使人服从;祈求福禄,常行的祭祀,供奉鬼神,没有礼,就不能表现出诚意庄重。所以,君子做到恭敬合度,退让有法以明确礼的意义。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现在的人如果不讲求礼,虽能说话,不是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只有禽兽没有礼可言,所以才会父子共妻。所以才有圣人产生礼仪来教诲人们,使人们有了礼,知道用礼把自己同禽兽区别开来。

【原文】

太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②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③。

【注释】

①太上:指的是古代的三皇五帝。

②负贩者:用肩挑着东西做买卖的人,通常认为他们道德水平低下,利欲熏心。事实并不尽然。 ③慑:胆小之意。

【译文】

上古时代,人心非常淳朴,凡事想做就做,只重老实,没有什么准则。到了文明进步时代,就讲究行为效果,凡是得到别人的恩惠,就要报答别人的恩惠。因此行为准则中就含"施"与"报"的作用,凡是受别人恩惠而不报答,则不合乎礼;受人报答而没有恩惠给人,也是不合于礼。有了这种礼,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平衡安定,反之,就要发生危险。所以说:礼不可以不学习。礼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虽然是微贱之辈,犹有可尊重的人,更不要说富贵的人们了。唯是,富贵的人懂得爱好礼,才不至于骄傲而淫侈;贫贱的人懂得礼,则其居心也不至于卑怯而无所措其手足。

【原文】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①,冠②。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③,服④官政。六十曰耆⑤,指使。七十曰老,而传⑥。八十、九十曰耄⑦,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⑧。

【注释】

①弱:身体还未完全成熟。

②冠:古人中,二十岁的男子要行加冠之礼,从这时起,意味着已经长大成人。

③艾:指艾草,形容人年纪大了,头发发白的颜色如艾草。

④服:担任,掌管之意。

⑤耆:与"齐"同音,年老之意。

⑥传:分配家产,交代家事。


礼尚往来的意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35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