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喊魂阅读

时间:2017-05-07 07: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喊魂灵

喊魂灵

在我们苏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一种治病的方法喊魂灵。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尤为突出。

我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帮我喊魂灵,凡是我伤风感冒、头痛、身体不适,她就开始帮我喊魂灵。

在民间喊魂灵的办法很多:“有用二只筷子在一碗水中竖筷叫魂收魂的;有用一个硬币在玻璃镜子上一边叫一边竖硬币,直到硬币竖在镜面上,即是魂灵叫回来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一个煮熟的鸡蛋,中间插一根缝衣针,看针生绣,即魂归。也有用生鸡蛋在灶面砖上一边叫一边竖立鸡蛋,直到鸡蛋竖直,即魂喊回来了。”民间喊魂灵招魂术的方法,最盛大的就是扯天灯,招河神。我记得我奶奶用的方法与从不同,凡是我家小孩和大人生病,失魂落魄之后,她在家中门口傍晚时分,点上一盏油灯,在门堂石中间放上二个碗,一个碗上盖上一张黄裱纸,一个碗里有盆清水,清水上面浮着七粒米,用一只筷子一边叫喊患者姓名,一边用筷子醮着水洒在黄裱纸上。具体操作我记得是:“小时候我头痛发热叫我躺在床上,她用一刀黄裱纸在我头上掀三下,口里唸唸有词:“XX囝,不要怕,你奶帮你叫归家,一边走一边唸,把手中黄裱纸一张盖在碗上,用筷子一边醮水,一边洒水,在门堂的土地堂停下,土地公公,XX囝,吓在九曲十八弯,你把他同归家,XX囝,你不怕,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你家来吧。土地公公、灶家老爷,你同他家来吧。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发出委婉凄惨,毛骨悚然的声音,听得我心中委曲,心惊害怕,有种神秘幽灵出现的

感觉,直到奶奶把水洒到裱心纸上,碗中有水裱心纸下面挂着水珠。奶奶说:“土地公公、灶家老爷、XX囝,家来了”,一边说一边端着碗来我床边说道:别怕囝呀,你家来了。然后叫我把碗里的水喝一口,把湿湿的裱心纸藏在我的枕头下,在我身上拍了拍,安慰地说:囝呀,睡吧睡吧,醒来就好了。”我随着她的安慰,自然盖上被子,睡着出了一身汗,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我真的不头痛了,身体也有力了,小时候真顽皮,又去和小朋友“打仗”去了。

这种喊魂灵招魂的办法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成为我们世家不可缺少的习俗,直到现在我有时也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别人或家人施治,每每都管用。

自从我开始研究易学之后,一直在思考民间各种叫魂灵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我总结和分析,所有叫魂方术的方法不同,但实际所有信息传递都离不开三点:一是心里暗示疗法、其次是次声波刺激人体的自律神经、第三是信物的信息安慰加以人体应急量的发挥。

首先我们弄清为什么人会失魂,所谓叫“吓着”。其实是人体生物磁场遇到外力刺激人体生物场紊乱。人的生物磁场主要靠任督二脉作为自律神经。人的生物磁场是从人的丹田发出以抛物线的形式向百会、劳宫、涌泉发出生物场的磁力线是以匀衡的正负电子排列,由丹田输送,而由百会、劳宫、涌泉接收。周而复始从不间断,生物电流源源不断的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在运行:生物电的强弱、身体体质的好坏,处决于细胞中的钾、钙、纳离子从树突和树轴一进一出中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生物电流,人体一旦钾、钙、钠离子缺少,生物电流就下降,也就是我们人们所说的这个人“火轮头低了”,火轮头低

了的人容易生病。同时,人体生物磁场的运转,往往会受自然界中的风、火、湿、热、燥、寒“六邪”侵袭。大自然是一个强微电场,受宇宙辐射背景微波的,源源不断地影响。大自然的环境和气候十分复杂,一旦微波的风速随着环境和气候的骤然袭击,微波形成强烈的电子激光钟,侵袭打断或者置换着人体的正负连接的生物场。使人体生物磁线不能按照正常的正负排列匀速运动,人体就会出现,生物场紊乱,一般这种情况导致人感觉头痛、头晕、感冒的感觉,严重的人,某个人体器官天生脆弱,那就会出现不可预想的所谓中风或突然之间出现病灶。现在医药认为这就是人已经生病,而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就说失魂落魄或者叫魂灵出窍,人叫“吓着力”

现代医学把人体按照七大系统,中医按照经脉系统学说“明确强调了十二经络,奇经八脉,重点突出任督二脉为中枢神经,具体从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中,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有意识调整,植物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是由潜意识控制。无法用有意识去调控,这就给过去科学不发达的人们以灵魂、鬼神、神化。尤其是我们在小时候说到生病就是鬼神缠身,而民间更加神化的三魂七魄、鬼神附体,有些高温发烧的病人说话含糊不清、失去知觉,人们就说鬼附体了,魂灵被鬼偷去了。佛家、道家、阴阳家对植物神经无法让有意识控制这一现象,大肆地在宣染三魂七魄、失魂落魄。“三魂”阴阳家认为尸魂、灵魂、游魂,道家认为叫胎元、爽灵、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魄为人身中的浊鬼。而佛道认为人的精神分为魂魄,其三魂为天魂、地魂、命魂。七魄“天冲、灵慧、为气、为力、中枢、为精、为英。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

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二个天魄二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印度瑜伽也划分为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的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控,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叫色魂,人类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现在科学也就是人体七大系统,神经系统、呼吸、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魄为人的肉身,所有人死忘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即精神的东西永远留在人们认识和熟悉的环境中,死了几千年的人,他的命魂也存在,这就是我们所查的历史记载关于他人的资料,这就是精神的传播,也就是命魂的存在。

当我们弄清楚失魂和落魄是怎么回事时,我们的老祖先就创造了一系列的追魂、叫魄的办法来消除灾难。凡是风邪、湿热之人都以为失魂落魄都用各种招魂叫魂收魄的方术数。不管是什么方法,不过是叫魂手段方法不同而已,其真正运用的原理是心理暗示,运用次声波刺激人体自律神经,释放应急量的。即肾状腺素,产生自身强磁场脉冲电流,置换出原来自然界中侵蚀的不正常的正电子或负电子,让人的生物磁场运转正常。

道然易经 名誉会长 邱顺超(智能大师著)

2012年7月2日晚二点

篇二:在诗里喊魂

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朗诵中)

[评: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恰切的语言创设情境,是本课导入的第一大亮点;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先声夺人,深深打动学生,是本课导入的第二大亮点。]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里感受?

生: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学生报以掌声)

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的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评: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深情,整体感知诗歌,总结朗读技巧,为下一步深入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生: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小时候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

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相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读这一节时,我们一定要把那种“哀”读出来。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新娘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那么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让我们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每一诗节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来。

(学生齐读。朗读效果有明显进步。)

[评:强调让学生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导得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常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朗读才越来越精彩。]

师: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还是让我们从诗人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吧!

(课件出示)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余光中说:“对这块土地讲来,曾经缺席了四十年,回来已经很晚了,早就应该回来看看了。”“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得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生:我感觉,我们没有诗人那样的漂泊经历和文化体验,所以,我们的朗读缺少一种人生沧桑感,显得单薄了一些。

师:是啊!写出《乡愁》这样诗句的人是至情至性的人,没有深切的体察,没有锥心泣血的经历很难有如此的情怀。余光中说,“乡愁,如果仅仅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简单,同乡的乡愁是人的基本常情。但是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一切文学皆人学。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作者杜鹃啼血式的悲鸣。“读诗要像演奏家那样把诗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的朗读才有震撼力。

[评:语文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建构上教学情境时,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常老师及时补充的相关材料和巧妙的分析点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从中受到感情的熏染,悟出表达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不着痕迹的渗透,达到了“大道无名”的境界。]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用自己的心灵探测器,细细品读诗歌的精妙之处,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表达了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

师:你抓住了理解诗歌的关键——意象!祝贺你!

生: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师: 你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很好!

生:“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精彩!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而且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师:了不起!分析的头头是道,老师钦佩你!(老师竖大拇指)

生:我认为这首诗的结构安排的很好,寓变化于对称统一中,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

[评:美在发现,美在感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审美的触角伸展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师: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他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诗节,但是每一个诗节都凝聚着作者一生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所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评:尊重、保护、捍卫学生的权利是“生本”思想的核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就是“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我选择的是一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给了你最好的评价。你的发言让老师想到一首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吧!(师生齐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扑扑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配乐创意很好!

生:我选择的是第3个诗节。到了后来,“我”终于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冰冷的坟墓。却看不见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我”跪在坟前痛哭:母亲呀母亲,你在哪里,不孝儿回来了!(学生哽咽,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情真正的投入进去了,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学生热烈鼓掌)

[评:“泡”出诗歌的韵味来。诗歌的语言简约凝练,诗歌的意境含蓄蕴藉,品味诗歌需要慢慢“浸泡”。精彩源于生成,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作品创设的意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演绎出一段段荡人心魄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师:在这四幅画面中,老师比较喜欢第四幅。每当读到第4个诗节时,我的脑海里还不时的涌现出台湾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画像。(课件出示于右任晚年图片)于右任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地流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

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课件出示,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他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课件播放余光中回乡图片)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之乡愁,我们必须在21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同学们,那么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首诗,共同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学生深情朗读)

[评:教师的顺势拓展于右任思乡和余光中回乡等例子,有力地升华了文本,也使学生得到启发、思考和文化熏陶,使本课凸现出情感的热度、审美的高度和文化的厚度。]

四、迁移拓展,感受诗歌的创造美

师: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思乡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体会一下创造的快乐?

(学生思考、写作)

生:乡愁是深秋的枫叶,飞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舞蹈着我的双眸壮烈着我的文字,超脱成寻根的红色感叹号。

师:非常富有诗意,意境很美!

生:乡愁是一轮明月,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师:能和古体诗词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不错!

生:乡愁是风霜刻下的皱纹,请让我为你擦去未干的泪痕!乡愁是岁月发出的请柬,请让我为你敲响心灵的琴音!

师:好凄美的思乡曲!富有音乐美啊!

生: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乡愁是串串驼铃,声声叩响游子的心扉;乡愁是一杯月色,斟满的是醉人的思念;乡愁是寄出尘封已久却依然炽烈的书信,每一次读来都澎湃起心潮阵阵……

(热烈鼓掌)

[评: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唤醒、激活、点燃,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以“乡愁是……”的形式,进行写诗的拓展迁移训练,构筑了一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靓丽的风景,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可以说,用足、用活了教材这个“例子”,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潜质的开发,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的诗人,把我又一次带入了思乡的愁绪。乡愁是音乐中柔美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凄美的恋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是余光中先生系列乡愁诗中的一首。他还有一首乡愁诗在整个华人世界也广为传诵,那就是《乡愁四韵》:“给我一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课件显示诗歌)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愿把它

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让我们用一生一世去品味一个游子地理的乡愁、历史的乡愁和文化的乡愁!(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同学们一起来唱,好吗?(师生同唱中下课)

[总评]

浓浓的乡愁 诗意的课堂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柳文生

常作印老师是初中语文教育界的一颗新星,2006年获得全国中语会优秀语文教师,2007年获得全国中语会十佳教改新星。他一直在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而他执教的《乡愁》,就是他诗意课堂的最佳展示,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如何执教现代诗歌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范例。

如果把课堂的美质和文化比作“飞翔课堂”的两翼,那么情感的真实就是“飞翔课堂”的内核。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在这节课上,贯穿始终的情感主线紧紧地连结着师生、诗人、作品。配乐、配画中,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性诵读将学生带进了诗中的情感境界里,师生共同感悟着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和恋国之思。同时,突出了诵读欣赏的课型的特点。在这节课上,从朗读开始,以朗读结束,读中悟,悟中读,层层深入,提示学生由读得流畅、舒缓到深沉到读处情感的“味”来。同时,老师别有情味的诵读,浑厚低沉的男中音在课堂这小小的空间里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也引起了学生更深更广的共鸣,让学生沉浸其中而不知返。

教学过程中,常老师抓住了文本的特点,以诗一般的语言导入,引导学生步步走进作者、走进作品。像《乡愁》这样的课,很容易上成“煽情课”,但常作印老师每个环节都是点到恰如其分之时之处,很理智。语文课需要老师有激情,也更需要理智的处理。

这首诗很短,一节课上,如果只讲这首诗,那课堂就会显得单薄。常老师有意识安排了有节有度的相关链接与对比阅读,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对于没有背井离乡感受的初中生来说,浓浓的乡愁、深深的国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而常老师在和学生共同感悟了诗歌,学生读过后,他说:“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却没有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课件展示了诗人余光中的生平事迹等,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渐次明白。在第三个环节插入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结尾播放的歌曲《乡愁四韵》等,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使本课凸现出情感的热度、审美的高度和文化的厚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本课中,常老师特别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与肯定和表扬。这也是常老师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之,这节课,既激情又理性,既精彩又高效,既平实又富有诗意,走进了诗歌的内核,让学生珍藏了几片有意蕴的回忆,捡拾到几只有灵性的贝壳,不失为现代诗歌教学的一节典范的课堂。

篇三:2015福州市八中高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福州市八中高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州市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第六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兄弟不知, 。 (《诗经?氓》)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春江花朝秋月夜,。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本图宦达,。(李密《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③,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④,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⑤,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 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④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 ⑤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来源:学优高考网]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做法。

B.驴劳辱终生,但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里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的情怀。

C. 镇阳帅自言忧民,是急民所急的官吏,准备杀掉白驴祈禳,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

D.结尾含深意:大雨成灾,水涝伤害了庄稼,证明旱涝与白驴无关;进一步暗指真正的祸源。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3分)

(2)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鹧鸪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3分)

(2)词末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祸不单行,继元妃去世、宝玉失玉之后,王子腾在进京拜相的路上竟因风寒身亡。贾政又升了江西粮道。即将赴任之时,贾母郑重地和他说起宝玉的病只有娶一个金命的人为他冲喜才能好。袭人听说这件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幸亏王熙凤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红楼梦》)[来源:学优高考网]

B.琴应邀在报上发表了主张女子剪掉辫子的文章,得到女同学的赞同。一位女同学剪掉了辫子,她很羡慕,因为有顾虑而没有剪去。回家后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极力反对,她难过地哭了。(《家》)

C.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提升出卖姚金凤的

女工薛宝珠,女工们觉得姚金凤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天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子夜》)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 E.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突然,卡西莫多冲出来抱走了这个少女,把少女藏在圣母院里。流浪人为了惩罚少女,武装起来冲向圣母院。卡西莫多杀死了很多流浪人。副主教抓住了少女,把她送上了刑台。(《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次日,(张飞)帐下两员末将范睑、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 三国演义》

张飞为何事要求置办“白旗白甲”?对于范疆、张达的要求,张飞如何对待,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请简述。

(2)“永别了,哥哥。愿你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请简述葛朗台怎样对待这个委托的? (《欧也妮? 葛朗台》 )

(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

面对汤圆与玫瑰的选择题

李弘冰

月满冰轮,人约黄昏。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姗姗而来。2月14日,元宵节与情人节碰头。不少年轻人陷于甜蜜的烦恼,面对亲情与爱情选择题:当汤圆遇上玫瑰,陪“佳人”还是陪家人?

鲜红的玫瑰与雪白的元宵迎头撞上,这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一段东西方节日相互融合的佳话。细看古老的元宵节,两千年来正是在各种文化浸润下才渐渐圆润而璀璨。

元宵节从秦汉的祭太一神发端,佛教称其为参佛吉日,道教以燃灯来愉悦天官,民间信奉元宵节时能散百病,清代加入舞龙、跑旱船、踩高跷等“百戏”元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更是古已有之。平时不出闺门的大姑娘,借上元观灯之机与有缘人互通情愫。玫瑰与元宵,原本就佳偶天成。有网友戏言,今年的2月14日,是十九年一遇的绝佳上门节,何妨带着恋人见父母,捧着玫瑰吃元宵?

值得关注的,还不是洋节与传统节日的交融,而有节日中文化味道的探寻。不独元宵节,像端午节,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要挂菖蒲、赛龙舟、

祭屈原,如今却几乎只剩下吃粽子。再如七夕,有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也是姑娘们乞巧、展示女红作品的女儿节,而今成了商人的促销良机。中秋节在古代更像民间狂欢,深夜弦重鼎沸,儿童连宵游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何等兴奋热闹!

祖先是在用怎样一种轻松的、活泼的、健康的心境,设计并享受节日带来的快意人生。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正在全球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如果将这样的美妙节日,拱手让给商家设计,让浩然的中国气派、丰富的文化信息精气神,被一个“吃”字填满、一个“钱”字主宰,甚至还成了一些人暗度陈仓的送礼佳期,把个月白风清的雅事,弄成了焚琴煮鹤的荒唐,岂不让人扼腕?

反思过节方式的单调、苍白甚至恶俗化倾向,媒体、商家及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健康生活理念,都需重新补课。过节,咱要吃美食,也要品味中国人那活泼昂扬奋发的文化气韵,品味那缕来自文化传统中的绵绵远香。我们过着没有线装书、没有长袍马褂的现代生活,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唐诗宋词、孔子屈原、京剧昆曲、长江长城……

汤圆与玫瑰,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民歌与交响乐,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类似的碰撞与选择层出不穷。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安然倚靠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稳住改革开放30年的浩荡底气,敞开纵横九万里的广阔胸怀,更借着互联网与掌上移动终端的普及,如此切近、全面、多元地感知世界的丰富、展示自己的独特。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节日。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我们,开始享受从容的闲暇时光和快乐节日。我们一方面向老祖宗求取文化薪火,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沐浴着欧风美雨,包括年轻人喜欢的圣诞夜礼物与情人节玫瑰。

上元、端午、中秋,近年来重新被国人仔细端详的这些中国节,承载的是融入国人骨血的天人合一、重情重义、锦绣文章、风流蕴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有对先人遗泽蹈厉发扬的自信,有对民族文化真正的鉴赏能力,也需有对时代潮流的感知和融入。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14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宵节是在融合古代祭祀、佛教、道教活动和民间习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包含“百戏”元素,也有与有缘人互通情愫的浪漫,这和西方的情人节有相通之处。

B. 端午节是除秽祛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如今却几乎只剩下吃粽子,这种将传统节日恶俗化的倾向值得反思。

C. 元宵节遇上情人节,不少年轻人陷入了亲情与爱情的艰难选择,似乎陪佳人就无法陪家人,这是一种人为的对立,其实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D. 我们向老祖宗求取文化薪火,汲取中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天人合一、重情重义、锦绣文章、风流蕴藉,同时也可以喜度洋节,敢于沐浴欧风美雨,感知和融入时代潮流。

11、文中说要“感知世界的丰富,展示自己的独特”,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2、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节日?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从母亲到妻子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我对朋友这么说过。

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不但是那片后土,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故事,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洪水成灾,却没有滴溅到我唇上。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的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魄散,被西潮淘空。

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台湾是妻子,因为我在这岛上从男友变成丈夫再变成父亲,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前辈”,已经度过了大半个人生。几乎是半世纪前,我从厦门经香港来到台湾,下跳棋一般连跳了三岛,就以台北为家定居了下来。其间虽然也去了美国五年,香港十年,但此生住得最久的城市仍是台北,而次久的正是高雄。我的《双城记》不在巴黎、伦敦,而在台北、高雄。

我以台北为家,在城南的厦门街一条小巷子里,“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蛰居了二十多年,喜获了不仅四个女儿,还有廿三本书。及至晚年海外归来,在这高雄港上、西子湾头一住又是悠悠十三载。厦门街一一三巷是一条幽深而陷秘的窄巷,在其中废过有如壶底的岁月。西子湾恰恰相反,虽与高雄的市声隔了一整座寿山,却海阔天空,坦然朝西开放。高雄在货柜的吞吐量上号称全世界第三大港,我窗下的浩淼接得通七海的风涛。诗人晚年,有这么一道海峡可供题书,竟比老杜的江峡还要阔了。

不幸失去了母亲,何幸又遇见了妻子。我的慈母生我育我,牵相我三十年才撒手,之事便由我的贤妻来接手了。没有这两位坚强的女性,怎会有今日的我?大陆与海岛更是如此。所以在感恩的心情下我写出《断奶》一诗,而以这么三句结束:

断奶的母亲依旧是母亲

断奶的孩子,我庆幸

断了嫘祖①,还有妈祖②

海峡虽然壮丽,却像一柄无情的蓝刀,把我的生命剖成两半,无论我写了多少怀乡的诗,也难将伤口缝合。母亲与妻子不断争辩,夹在中间的亦子亦夫最感到伤心。我究竟要做人子呢,还是人夫,真难两全。无论在大陆、香港、南洋或国际,久矣我已被称为“台湾作家”。我当然是台湾作家,也是广义的台湾人,台湾的祸福荣辱当然都有份。但是我同时也是,而且一早就是中国人了:华夏的文明是我与生俱来的“家当”,怎么当都当不掉的,


喊魂阅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29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