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

时间:2017-05-05 06: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小儿中耳炎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小儿中耳炎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这里所谓的小儿中耳炎主要指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临床早期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却很低,常发生漏诊或误诊,甚至发生中耳粘连,引起耳聋时仍未明确诊断。因此应尽量用声阻抗检查以明确诊断。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及时彻底清除鼓室积液,改善鼓室通气和预防鼓室粘膜粘连。有条件的在治疗期间可用声阻抗检查,以监视治疗效果。

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预防耳聋更为重要。

如何防治小儿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婴幼儿较为常见的耳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如果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的话,就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还会引起脓性乳突炎、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化脓性中耳炎大多数多发生在孩子的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由于上呼吸道与中耳之间有一管状结构(咽鼓管)相通,儿童时期这个管道短而低平,所以孩子在患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带菌的分泌物容易侵入中耳内,由此而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小孩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等病,全身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得这种病。

孩子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时,主要表现为发热、耳痛和耳道流脓。其中发热和耳痛同时最先发生。等到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体温会下降到正常,耳痛也会有所缓解。部分孩子可以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很象胃肠道疾病。婴幼儿不会诉说耳痛,常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或用手抓耳等症状。所以,在孩子感冒后,如果出现反复发热、耳痛现象,或婴幼儿发生不明原因的哭闹以及呕吐腹泻等情况时,应警惕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及时去医院诊治。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措施为控制感染,使鼓膜穿孔愈合,恢复孩子的听力。一般在给孩子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的同时,还须用各种消炎药水进行洗耳、滴耳治疗。目的在于保持耳部清洁,清洗外耳道脓液。洗耳时,把药水滴入耳内,2至3分钟后再将外耳道口朝下,倒出药水,如此反复2至3次后用干棉签擦拭干净,然后将消炎药水滴入耳内,滴药后,可用手按压耳屏数次,并将孩子的头向对侧倾斜片刻,以利药液进入中耳。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治疗鼻炎、咽炎、鼻窦炎等耳周围病灶,消除中耳炎的隐患,防止复发。

在孩子患中耳炎的过程中,如持续发热、耳流脓增多,耳痛加剧,并出现耳后红肿现象,应考虑继发化脓性乳突炎的可能。如孩子出现高烧、抽搐、颈部僵硬等症状时,则很可能继发了化脓性脑膜炎。这时候,应该让孩子住院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虽然是婴幼儿的常见耳病,但诊治不及时将后患无穷。所以,对这个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增强孩子体质,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十分重要。切不可认为孩子伤风感冒是小病而不认真对待。对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尤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在孩子患感冒时,不要频繁地用力揉鼻子,以免引起局部压力增高,使带菌分泌物进入中耳内。

篇二:中耳炎导致幼儿听力损伤

中耳炎导致幼儿听力损伤

正常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从鼻咽部到中耳之间的这条通道叫咽鼓管,与成年人比较,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的炎症。

中耳炎的基本症状可以有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反应,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其痛剧烈,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婴儿不愿吃奶,牵拉或摩擦单侧耳朵,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会加重。但是,在鼓膜发生化脓性穿孔,脓液流出外耳道后,耳痛会明显减轻、好转。在中耳化脓感染期间,听力可明显下降,伴耳鸣,在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会稍好转。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也可出现高热,但耳病等症状不明显,家长不容易发现,随着耳内积液加重听力可受到明显影响,对孩子的听力影响较大。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②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

③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

④家长应细心观察小儿的听觉及语言发育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

⑤家长应该戒烟,避免小儿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篇三: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些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耳堵塞感、耳痛。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呼吸道病毒感染

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这些疾病使咽鼓管肿胀,以至于中耳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这种液体在中耳内滞留,会引起这一区域的炎症和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们被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很多儿童患中耳炎之前多数是得过感冒或流感。

2擤鼻涕方法不正确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3婴幼儿仰卧吃奶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4 不干净的水池游泳

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一呛水,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另外,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中耳炎。这是因为水从口鼻进入咽鼓管,再进入耳朵,也可以引发急性中炎,这种急性中耳炎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用滴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改善中耳的通气功能,清除积液。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 除此之外,要做好耳朵的护理工作,耳道清洁液由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是广大耳病朋友用出来的专业品牌。耳道清洁液富含表皮活性因子和高效皮肤渗透剂,有效抑杀耳道表面致病菌,促进皮肤修复,是耳病朋友不可缺少的护理专家。经常用耳道清洁液清洁耳道能有效杀灭耳道表面致病菌,防止耳道内感染,从而有效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发生。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23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