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村农民夜校授课内容

时间:2017-05-05 06: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在农民夜校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在农民夜校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很荣幸在今天这样一个庄重而喜庆的日子里和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太兴村农民夜校顺利开班。在这里我想与各位农民朋友就为什么要开办农民夜校和上夜校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下。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证。 一、为什么要开办农民夜校。夜校这词儿,很久没听到了。这种在业余时间授课的学校,可是历史课书里面的“高频词”。建党早期,革命者们在夜校的课堂上,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唤起工农千百万;新中国成立后,夜校又成了扫除文盲的主战场。听老辈人讲,那时村里动员,文盲遍地建设不了新国家,都上夜校去啊!他们学会了简单的认字、写字,告别了“睁眼瞎”。 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再办夜校,意义何在呢? 别看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同样存在出“睁眼瞎”的可能。传播学上,有个名词叫“知识沟”。由于人们利用知识的能力不同,知识和信息的大潮袭来,有些人大为受益,弄潮浪头;有的人看也看不懂,用也用不上,两种人群间形成了鸿沟,差别越来越大。数字技术使信息、知识传播更为快捷,“知识沟”于是升级为“数字沟”。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可以熟练地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资讯、找工

作、开网店……这些习以为常,对偏远山村的农民来说,可能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知识和信息汲取能力,决定着人的创富能力。多少贫困,源于民智未开。常见“端着金碗要饭”的新闻传出:丰收季节,站在村口苦苦等收苹果的来;人家没来,就只能让苹果烂地里。因为在果农的知识系统里,就这一种销售模式,不知道别的。

跟一般农户相比,贫困户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更弱。不要说眼界和技术,就连政府发布的扶贫政策和措施,都很难准确接收。帮扶到了,自身没有承接能力,只能吃现成的,按月领钱行,自我造血难。这样的话,即使脱贫,也很脆弱。

二、上农民夜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习主席说,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农民夜校就是一种扶智的体现形式。利用晚上、农闲等时间开展培训。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培训内容涵盖科技、政策法律、日常生活知识、文体娱乐等。通过培训一是可以更加了解扶贫政策、运用扶贫政策(比如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坚定脱贫信心,助推脱贫攻坚;二是学习先进种养殖技术、帮助我们提高劳动技能,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比如旱育秧、土鸡养殖);学习先进典型(如孝心少年,最美平昌人等),培育个人好品德好情操,也便育教育培养下一代;学习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好风气,树

立新风正气,帮助我们团结邻里,安居乐业。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份学不到。我希望我们的农民朋友在上课时要怀着“四心一用”的心态,方能有所收获。四心,一是要虚心,二是要有信心,三是要有决心,四是要有恒心。一用,是学以致用。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学习了知识不运用就等于零,学习了就要有所运用和转变。我相信只要你积极参与用心用力,那么您一定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也祝愿我们的农民夜校越办越好。

篇二:2016年农民夜校培训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加快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老书房村委会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为切实抓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训提高,转移输出,回引创业”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农民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用得着、能赚钱的适用技能培训,确保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2.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年龄、务工需求等分别进行摸底统计,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3.坚持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办班、发放学习资料、广播、板报等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就地就近方便群众。

4.坚持适应市场,注重引导的原则。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订单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跟踪维权等服务。

(三)工作目标。2016年,选择老书房村委会办公室作为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试点,实现每户农户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全村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计划培训800人次,其中,务工技能培训260人次,;务工引导性培训400人次,经营能人、种养业能手培训140人次。

二、培训时间、内容与方式

(一)培训时间。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1日。

(二)培训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年满16周岁至5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种植,养殖等各种技能培训。同时,着力抓好经营能人、种养业带头人的适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按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目的,

增强夜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就近组织农民集中在乡村夜校开展务工培训,培训后建立完善培训就业台帐。

(四)教材编写。培训教材由参与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按农民所需的技能培训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培训时做到培训人员人手1册。

(五)课程设置。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时,力争使每一位参学人员学懂、学会、能运用,其中,理论知识占1/3,实践操作占2/3;经营能手、种养业能人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三、资金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使用。培训经费按照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

(二)资金管理。夜校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培训资金要培训一期结算一期,确保让老百姓受益。夜校试点培训任务完成后,由镇上进行审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是镇政府承诺办理的惠民实事之一。各相关部门和马树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夜校培训的资金、师资、设备、人员到位,力求举办一期、成功一期,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镇、村两级要切实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不同工种、不同专业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转移输送等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责任。村委会办负责整个夜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包括培训方案的撰写、申报及师资的整合、引导性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培训工作的检查验收等。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参与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老书房村负责夜校培训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并做好培训场所的安排、布置;协助做好培训设备的询价、购置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培训基地负责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聘用教师的推荐、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工作;并负责按要求完成培训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三)严格检查考核。培训工作将列入镇政府2016年的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培训结束后,镇政府将组织检查组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要求务工培训的转移率、稳定就业率均必须达80%以上;经营能手、种养业带头人的培训,必须是本村组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的带头人。检查考核结果将纳入老书房村、相关部门“争先创优”考核内容。

篇三:河西村农民夜校汇报材料

旧城镇河西村农民夜校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河西村位于旧城芙蓉江西岸,东面与棕坪乡隔河相望,西与隆兴镇接壤,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涉及11个村民小组1184户4494人。村设总支1个,下设4个支部,共计党员79名。我村现有两委干部5人。我村农民夜校设固定讲堂1间,流动课题以组为单位,管理人员1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抓阵地,健全功能。以固定和流动课堂两种方式灵活开展。在村设置固定课堂,按时组织,统一集中授课;在村民小组成立流动课堂,以“送教下组”的方式,把培训办到农户家和田间地头。二是抓制度,强化机制。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农民夜校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制定学习计划表,按月按时授课,并要求专业人士、致富能手通过远程教育、道德讲堂示范基地实地授课。三是抓内容,点题授课。我们坚持群众想学啥就讲啥、缺啥就补啥的原则,先向农村群众公示学习题目,再征求群众意见发放“点题菜单”,把群众想“学什么”收集上来制成课程菜单,实施“菜单式”点课教学。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村开展固定夜校10次,流动夜校15次,共计培训650余人次。包括安全、法律、农业技术等方面学习内容164件。通过对土地流转方面、办理宅基地审批方面、种养殖技术方面进行培训,致富能力提升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讲解,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提升了,邻里间更加和谐了;对法律法规的培训讲解,群众法制观念增强了,进一步实现了村民自治。


村农民夜校授课内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14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