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cpu风扇哪个牌子好

时间:2017-05-04 06: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cpu风扇参数与选购

无论Intel还是AMD的CPU都已经到了与散热器不可分割、甚至丝毫也不能马虎的程度。CPU的风扇和散热片可以说是目前最实效、最方便、最常 用的CPU降温的方法,因此选购一款好的CPU散热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空气散热三要素的原理,热源物体表面的面积、空气流动速度以及热源物体与外界的温 差是影响散热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所有CPU散热器的设计也都是围绕更好地解决这三个问题而进行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CPU散热器的性能参数,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扇功率

风扇功率是影响风扇散热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功率越大通常风扇的风力也越强劲,散热的效果也越好。而风扇的功率与转速又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也 就是说风扇的转速越高,风扇也就越强劲有力。目前一般电脑市场上出售的都是直流12V的,功率则从0.x瓦到

2.x瓦不等,购买时需要根据你的CPU发热 量来选择,理论上是功率略大一些的更好一些,不过,也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功率,如果功率过大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电源的工作负荷,从而对整体稳定性产生负面影 响。

风扇口径

该性能参数对风扇的出风量也有直接的影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风扇的口径越大出风量也就越大,风力作用面也就越大。通常在主机箱内预留位置是安装 8cm×8cm的轴流风扇。对于该指标,笔者认为应选择的风扇口径一定要与自己计算机中的机箱结构相协调,保证风扇不影响计算机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 保证计算机机箱中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方便拆卸其他配件。

风扇转速

风扇的转速与功率是密不可分的,转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风扇功率的大小。通常在一定的范围内,风扇的转速越高,它向CPU传送的进风量就越大,CPU 获得的冷却效果就会越好。但如果转速过高,风扇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时间长了还可能会缩短风扇寿命。因此,我们在选择风扇的转速时,应 该根据CPU的发热量决定,最好选择转速在3500转至5200转之间的风扇。

散热片材质

CPU散热器中的散热片的最大作用是扩展CPU表面积,从而提高CPU的热量散发速度。不过,这其中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散热片材质的热传导系 数——也就是材质传递热量的速度。目前导热性能最好的是金(黄金白金都不错),仅次于金的导热金属是铜。如果用铜来生产散热片,那散热效果会非常理想,价 格也较能接受一些。但铜质地较结实、加工难度较大、重量较大,所以我们目前很难见到使用铜来生产的散热片。再次于铜的便是很大众化的铁和铝,铁易锈、质地 坚硬、不易加工、重量大等,而铝却没有这些麻烦事,所以铝便成为生产散热片最常见的材料了。

散热片的形状

既然散热片是为了扩大CPU的表面积,那么如何使表面积最大化,就是在材质被决定之后最重要的设计重点了。普通的散热片是压铸成的,常见的形状只是 多了几个叶片的“韭”字形,这种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是最为普通的。较高档的散热片则使用铝模经过车床车削而成,车削后的形状呈多个齿状柱体。这种散热片常用 在高档显卡和一些国外原装机上,(有许多国外原装机根本就不使用风扇,只使用这种散热片)足见散热片形状对散热效果的巨大影响。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如果散热片拥有数目越多的鳍片或齿状柱体,那么其表面积肯定也越大。一些制作得比较极端的散热片,甚至采用在一块金属基板上密 密麻麻地排列着很薄的散热鳍片的设计,以此来最大化地拓展表面积。不过在重视散热面积的情况下,好的散热片也不会忽视底部的金属板基厚度。通常必须保证一 定的厚度,才能使热传导的效率更高。这里另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像Intel原装Pentium 4散热片,它的中心是一个“粗壮”的铜柱(直径约3cm),外面包围着一圈螺旋状的散热鳍片。

风扇噪声

衡量风扇质量高低的另一个外在表现是噪音大小,毕竟太大的噪音将极大影响我们操作电脑的心情。通常功率越大,转速也就越快,此时噪声也越大。因此, 我们在购买风扇时,一定要试听一下风扇的噪音,如果太大,那么最好不要购买。当然风扇噪音不一定都是风扇质量的问题,也有可能是风扇的转轴润滑效果不行, 或者是风扇没有被正确安装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最好能重新给风扇定位,或者给风扇的转轴加上一些润滑剂,以保证其润滑效果良好。此外,风扇本身的设计 也决定了噪音的大小。目前常见的风扇分为轴承式和滚珠式两种,滚珠式风扇拥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和更小的噪音,不过价格也略高。

风扇排风量

风扇排风量可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排风量是衡量一个风扇性能的最直接因素。如果一个风扇可以达到5000转/分,但其扇叶如 果是扁平的话,那就不会形成任何气流的,所以对散热风扇的排风量来说,扇叶的角度是决定性因素。通常质量好的风扇,即使我们在离它很远的位置,也仍然可以 感到风流,这就是散热效果上佳的表现。

风扇的选购

经常有朋友抱怨:“我的电脑声音怎么这么响!”其实,电脑机箱的噪音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配件和机箱之间的共振.散热风扇.硬盘和光驱.而风扇是重要的噪音制造者,所以先在这里谈谈风扇这个话题。

散热风扇是DIY和MOD的必须品,保障系统的散热。但是选择风扇,不是要求“会转就OK”,其中也包含着很多的细节,比如电路板,IC,轴承,硅钢片,框叶等。

我见过很多风扇,最让人失望的,就是劣质含油风扇。劣质含油风扇的轴承质量往往非常差,导致噪音偏高,且有异音现象,甚至会烧毁主板等相关配件(此种现象的几率虽然非常小,但后果却是最严重的:即由劣质风扇的内部电路问题引起的主板烧毁),而且,劣质含油风扇寿命非常短,很短的时间内就易发生停转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诸多麻烦。

首先,从最基本的风扇轴承说起:风扇轴承基本上的大类分为含油轴承、改良的含油轴承、单滚珠轴承、双滚珠轴承、磁浮轴承

含油轴承(Sleeve Bearing) 也叫油封、滑动摩擦的套筒轴承,是使用滑动摩擦的套筒轴承,使用润滑油作为润滑剂和减阻剂,初期使用时运行噪音低,制造成本也很低,可靠性低,但是这种轴承磨损严重,寿命较滚珠轴承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轴承使用时间一长,由于油封的原因,润滑油会逐渐挥发,而且灰尘也会进入轴承,从而引起风扇转速变慢,噪音增大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因为轴承磨损造成风扇偏心引发剧烈震动。

改良的含油轴承 也叫油封改良,是含油轴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将润滑油的轴承环境密封,尽量避免润滑油泄露。比如花样繁多的 液压轴承(Hydraulic Bearing) 、流体保护系统轴承(Hypro Bearing) 、来福轴承(Rifle Bearing) 、NIDEC的NBR轴承、SONY和和松下的液态轴承等。但是也存在连续工作寿命短,运行时间一长,改良的含油轴承也会出现也普通的含油轴承一样的尴尬。所以,改良的含油轴承也是属于含油轴承的范畴。

单滚珠轴承(1 Ball+1 Sleeve Bearing) 是对传统含油轴承的改进,采用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混合的形式,其实就是用一个滚珠轴承搭配一个含油轴承的方式来降低双滚珠轴承的成本,它的转子与定子之间用滚珠进行润滑,并配以润滑油。但是也包含了含油轴承,所以也是有严重的缺陷。

双滚珠轴承(2 Ball Bearing) 属于比较高档的轴承,采用滚动摩擦的形式,采用了两个滚珠轴承,轴承中有数颗微小钢珠围绕轴心,当扇页或轴心转动时,钢珠即跟着转动。因为都是球体,所以摩擦力较小,且不存在漏油的问题。双滚珠轴承的优点是寿命超长,大约在

50000-100000小时;抗老化性能好,可靠性高。双滚珠轴承被整个嵌在风扇中,转动部分没有与外界直接接触。在密封的环境中,轴承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

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 的马达有磁悬浮(Magnetic System,MS)设计,其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故轴芯与磁浮线是平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因此,磁悬浮事实上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并非是独立的轴承形式,具体应用还得配合其它的轴承形式,例如磁悬浮+滚珠轴承、磁悬浮+含油轴承、磁悬浮+汽化轴承等等。当然,磁悬浮+含油轴承的,是不可取的,因为也是存在了含油轴承的弊端。磁悬浮+汽化轴承的,才是磁悬浮中最理想的。

然后谈谈风扇声音的来源。

一是风切声。就是风扇的扇叶旋转时划过空气而产生的声音,转速越高,风切声就越响。这是无法避免的,除非在700转以下的转速才可以忽略风切声,当然风量也会很弱小,散热效果大为降低。1000转,就是个临界线,敏感的临界线。我认为,1500转,是可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风量和声音的搭配效果,25分贝以下的噪音,55以上的风量。

市场上所谓的静音风扇,比如800转的,失去了散热需要的风量和风压。风扇的主要价值在于产生风量,而主要的性能体现也是在于风量和噪音的平衡,不在于转速越低越好。 当然,一般来说风扇的电流越小,转速就越小。还有例子就是:NIDEC 12厘米 0.1A的风扇,却和NMB 0.17A的转速一样,说明NIDEC作为日系风扇的一个代表,比较注重节能。但是12厘米的NIDEC却在轴声上表现不好。

二是轴承的声音。经常有人抱怨,我的OC3的12厘米得到风扇转速调到很低了,为什么还是有轴承的哒哒声?这是因为风扇的电路板缺少了几个加强的电子元件。哒哒声的原因,是因为风扇的电路板里阉割了两个电子元件,就是两个电容。这两个电容的作用是消除风扇两极切换时产生的哒 哒 哒 哒 的磁极切换声。所以,风扇内部的电路板做工和用料的非常重要的。风扇内部做工和用料和生产企业有关系,风扇的通路品牌,比如TT、OC3、CM、GT都是寻找报价低的风扇工厂来加工,成本被严重压缩。虽然,风扇的通路品牌是非常重视外观、包装、销售渠道、宣传的。但是他们的品质根本达不到如 NMB、NIDEC、SANYO、ADDA、SUNON、DELTA等这样的一流工厂的水准。遗憾的是,上述几大工厂对DIY市场比较忽略,所以零售渠道很小。

轴承的声音,还有就是轴承机械摩擦产生的噪音,含油轴承因为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机械作用下、在高温下,润滑油必定会自然挥发,造成轴承的声音变大,时间越长,噪音情况越突出。当然,在全新的时候,含油轴承风扇听上去是比较安静的。

市场上零售的TT、OC3、CM、GT大都是油轴风扇,甚至包括昂贵的猫头鹰Noctua、Scythe等市场上有名的高贵风扇。

三是风扇的震动。这和风扇平衡度、框架、转速、做工有着关系。这个可以用风扇减震钉的固定方式来适当的消除。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风扇?

一、热度高的CPU散热器和显卡散热器上,就不要拿低成本且不耐热的油封和油封改良上去开自己玩笑。

二、机箱前面低温的地方可以省钱买油封的风扇、CPU还是选择一点的双滚珠风扇,比较保险。

三、不买二手风扇,包括PAPST,从国外流到内地的基本上都是05年以前的成色,05年份的都算是很难得了。工业级别的设备运用场所,是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运行的,滚珠轴承虽然使用寿命在8万小时,也已经到了临界。国外电子设备仪器的外设产品有标准,风扇之类的外设都有建立档案,到了一定的工作时间就必须更换,以保障主要部件的性能。所以,三年左右的疲劳工作,滚珠也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影响到平衡,进一步影响到扇页的绕轴旋转稳定性。同时,轴承出现的磨损造成摩擦的增加,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就会马上急剧恶化。加上二手风扇在“拆机”后,因为是弃品,遭受的待遇很差,运输和接待没有包装和照顾,野蛮堆放,暴力处置。如此,就谈不上什么性能和品质了。

四、轴承声音要安静的。当然,风扇的启动电压越低越好,4V可以启动是很好的,在低转速下,可以去听轴承的声音,要没有嗒嗒的声音或者杂音。

时间有限,一下子写不完,先写到这里,每过几天就增加新的内容和补充,比如风道等话题。也欢迎朋友在回复中添加和补充内容。

篇二:五、CPU风扇的分类及型号

CPU风扇的分类及型号

CPU散热风扇的种类:

1、安装尺寸:

目前CPU散热器所使用的风扇主要是60、70和80三种型号。

这个型号是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CPU风扇的外框形状是呈正方形的,而一般它的边长就做为该风扇的型号。比如一个风扇的外框边长为60mm,则型号就为60。此外风扇还有厚型和薄型之分,而CPU用的风扇全都是薄型的。

同样尺寸的风扇是可以互换的,比如Tt火山9、火山10A和

Coolermaster HV81、R81的风扇都为80型,你可以把火山9的风扇拆下来装到HV81的散热片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有些特殊设计的风扇是无法与其他风扇互换的,比如Intel原装散热器的风扇。

2、轴承种类:

大致可分为滑动轴承、滚珠+滑动轴承与双滚珠轴承三大类。

三种轴承中滑动轴承的噪音最小,但寿命最短,受环境影响也较大;双滚珠轴承噪音较大,但寿命较长,制作工艺也较简单,成为现在的

主流。市面上大部分价格便宜的风扇轴承都是采用属于滑动轴承类的油封轴承,容易磨损,在长时间使用后扇轴的润滑度降低,风扇噪音也会逐渐增大。因而有不少名牌散热器厂商都开始采用双滚珠风扇,现在还有一些经过改良的滑动轴承,在保持低噪音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它的寿命,成为一些高档散热器上的宠儿。其中比较优秀的改良型有Sunon(建准)的磁浮式轴承和AVC的磁浮液压轴承。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风扇上标有“BS”字样的只是

1Ball+1Sleeve,即单滚珠轴承,而双滚珠轴承的标识应该是“Two Balls”。

3、叶片形状:

常见的有镰刀型、梯形和AVC专利的折缘型等。

相对来说,镰刀型扇叶运转时比较安静,但产生的风压也较小;梯形扇叶容易产生较大风压,但噪音相对也较大。折缘型是最优秀的设计,在保持低噪音的同时能产生较大的风压,但目前仅用于AVC自己的产品中。

4、叶片数量:

CPU风扇的叶片通常在6片到12片之间。

一般说来,叶片数量较少的容易产生较大的风压,但运转噪音也较大;而叶片数量较多的则恰好相反。

5、出风的方向:主要分为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种。

顾名思义,轴流式的出风方向是沿风扇轴的方向,即垂直于叶片旋转面的方向出风;离心式的出风方向则是沿叶片旋转面的径向往四面八方出风,这种风扇也叫涡轮式风扇。

目前CPU散热器基本上都采用轴流式风扇,采用离心式风扇的一般只见于Coolermaster的“龙卷风”系列。而从实用效果来看,离心式风扇工作时出的风得不到充分利用,反而会增加工作噪音,所以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但采用离心式风扇的散热器比较容易做到很薄的形状,所以现在常用于大型显卡的散热系统。

6、电源针脚数:

要让风扇转起来,只要两根线,可是两根线的风扇无法实现智能控制,风扇的转速不能根据CPU的实际温度智能调整,只知道卖力工作,不能向主板的BIOS提供风扇正常工作信号,无法接受主板BIOS的管理。这样,一旦风扇工作不正常,或者罢工,后果可就严重了,轻则当机重启,重则烧坏CPU。于是就有了3针的风扇,多出来的针脚,就是风扇专门向BIOS传送风扇正常工作信号,一旦风扇工作异常, BIOS就会检测不到正常信号,从而立即报警、降电压

或直接切断CPU的供电达到保护目的。

可是这样还不完美,随着CPU发热量越来越高,风扇转速加快,噪音也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可大多时候,CPU并不会满负荷工作,也不需要风扇全力的工作,于是又出现了4针,从而更加智能。多出来的那个针脚,就是为了随时接受转速调整信息的。

风扇调速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一种是直接改变输入电流/电压的大小,可以调速的3针风扇或外置调速器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另一种则是改变输入电信号的脉冲带宽(实际上等于改变输入电机的“有效”电压/电流),也就是4针智能风扇的实现方式。首先CPU内部的温度感应器会收集当前的温度和功耗信息,通过风扇控制回路中加入的相关芯片及PWM脉宽调节电子开关电路对风扇供电的脉冲频率进行调节,最后通过场效应管就可以实现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

3针风扇也可以实现转速控制:主板上的温控电路会感知CPU附近区域(注意!是附近)的温度,当温度达到一定范围时,主板芯片组会根据设定好的参数改变供给风扇的电压,从而改变转速。但这种方式比较被动,首先它的信息来自于主板上的温控电路,在信号来源上不能反映实时、准确的信息,其次,这种方式要预先在BIOS中设置相关的参数,实现起来比较繁琐,且不能做到精确控制,只能在若干个大档位之间切换,最后主板相应的调压电路设计比较复杂,而且

还会受到芯片组的影响。

两者的不同:

1、 3针的温度采集点在CPU附近,主板上。4针的采集点在CPU内部

2 、3针只能按照BIOS中几个设定的温度档位调整,且多数不可手动设定,与温度不同步。4针通过脉宽控制电路实时调整,无极变速,与温度同步

3 、3针控制需依赖及主板芯片组。4针不需要,不受芯片组状态影响

二者可以通用吗?可以

4针接口的定义如下:1 地线 2 12V供电 3 转速检测 4 转速调节。3针接口与4针前三个完全相同,所以4针接口向下兼容,一般有防呆设计也不会差错位置,而且BIOS会自动探测风扇类型,选择适合的速度控制方式,有些BIOS则需要手动调整是脉宽控制(PWM)还是电压/电流控制,这点需要注意。

有的效果好,是因为CPU发热与BIOS温度档位设定,主板温控电路设计,芯片组状态配合的都较好。有人说不能调速,其实是因为BIOS温度档位设定太宽泛,即使温度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大,转速也不变。有人认为温度合理,但噪音大,也是同理。总之,可调速风扇

篇三:十大cpu塔式散热器

十大cpu塔式散热器 soulless

1.变形金刚

关键词:堕落

采融的最初推出变形金刚散热器(简称变a),的确性能让人眼前一亮.但随后其停产,变形金刚b却被炒上了天,还有后来的变c,性能却大大不如前辈,虽然价格也下降了不少.但变形金刚之名堕落了.

2.v8

关键词:遗憾

双塔式还方兴未艾,网上银箭和d14人为的厮杀,但四塔早已经出现.不过令人遗憾的v8只能装一个风扇,限制了其在极限状态下性能的发挥.

3.世界末日

关键词:妥协

在性能,体积,噪音取得完美的折中,对梳子内存完美的兼容.嗯,妥协是一种艺术啊.

4.true copper ultra-120

关键词:沉重

真正全铜散热器有多重,拿过这款u120就知道了,我是不敢把它装在主板上.

5.Z600

关键词:默默无闻

装了风扇性能没有提升,嗯,就是z600了.有多少人懂呢.

6.Cn9700

关键词:花


cpu风扇哪个牌子好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12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