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学科课程标准分析

时间:2017-05-04 06:1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一作业

问题一、将全日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2011年颁布的修订稿进行比较,参考本课程“模块一”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其中主要的五点变化。

全日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稿的五点变化:

(1)“前言”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述有重要的补充;“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路”也有较多的修改。

(2)“课程目标与内容”“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在内容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较多修改。

(3)“实施建议”“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评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

(4)“附录”“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比“实验稿”增加16篇,在具体篇目上略有调整;“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例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5)结构体例与标题

课程标准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尽可能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取得一致,如,“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比较:实验稿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

问题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举例说明“三维目标”的内涵,并指出其实践要领。

“知识与技能”

内涵:是指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关于知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认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

识,策略性知识。在这三类知识中,陈述性知识属于认知的、静止的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限的,而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作用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类知识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甚至几乎没有,策略性知识是最高境界的知识,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养成。

实践要领: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如何读文章、如何写文章,如何有效交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等方面来开发语文知识,重新审查整理传统意义上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或者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分析出那些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属于程序性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并作为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然后依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标对语文能力的规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课文特点确定出课堂培养的“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

内涵: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应用。“知识能力目标”确定后,要实现目标,就需要一个过程,在具体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能力产生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体验。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也是外在于学生不被学生完全理解并应用的。

实践要领:,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根据选文功能(王荣生教授的分类)运用不同的“过程与方法”。比如,对“定篇”,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是“形式———内容———形式”,也可以是“整体———局部———整体”; 对“例文”可以采用“阅读感知———理性分析———原型定向———原型操练———原型内化”的过程;对“样本”可以像“非指示性教学”的

流程那样来进行:激趣(一导) ———自读———定向———引导(二导) ———研读———交流———引导(三导) ———反省———拓展;对“用件”,教学过程只需进行筛选性阅读即可,即把要“用”的东西重点读一下,然后据此进行其他语文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分丰富。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实践要领: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他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问题三、根据模块一的教学内容,简要说明国外语文课程内容与我国的不同之处。

国外语文课程内容与我国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知识的系统性 国外的课程标准往往有一个比较具体详细、能级循环、科学实用的语文知识体系。拥有完善系统的知识系统和技能训练体系是优秀课程内容的重要指标。

(二)文学与语言文字学习分列并重 许多国家的母语课程标准都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评价提出了详细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有解释性的、创造性的评价反应证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要求从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角度阅读文学作品

(三)强调语言学习必须与不同领域的内容相结合 “语言是沟通各种学科的桥梁,学生必须学会在不同领域内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所有的教师都必须适时地传授和加强与学生语言交流的技巧”

(四)重视技术环境下的语言学习 加拿大安大略省英语标准提出“要掌握利用相关技术搜集和分析信息的技能”。美国密苏里州语言标准里的九大指导原则里的第八条是:“语言学习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而得到加强”,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无所不在。科技可以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进行交流。学生应响应科技的发展,因为它融合了语言、画面、音响和动作,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问题四、写出你认为可以促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3条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问题五、就你本学期所执教的语文教材而言,你觉得最难处理的选文是哪一篇?你为之采取了哪些努力的措施?谈谈克服困难的整个过过程。

问题六、课外阅读5-8篇有关新课标(2011版)解读的学术论文。写出篇目、作者、文献出处和大概内容。

1、陈晴.高中语文新课标伦理内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梳理语文伦理教育发展史,揭示语文课程与生俱来的伦理属性。第二章从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性质定位,探索两种性质分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两者相互融汇,形成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整体伦理导向,即高中语文课程必以培养学生以真、善、美为基本内容的健康伦理人格为最高责任。第三章结合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三维课程目标理念的伦理分析,得出三维课程目标理念分别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伦理职责。第四章整合地挖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中所蕴含的培养学生内在伦理精神和践行伦理行为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应该如何通过语文教材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把从教材中感悟到的伦理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最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达成知与行的统一。

2、耿珊珊.关于2011年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第6期)

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开发语文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教育打好基础。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2011年语文新课标对于之前语文教学的许多误区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使语文阅读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具有的一些比如教学方法、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等明显优势进行简要论述。

3、刘丹.试析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J].中国校外教育.201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必然将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而掀起一场范式革命,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学科教学以及学科课程等五个方面对其革命变化进行分析。

4、于志强.研读新课标 解读新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体会[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调整变化,文字修改200余处。其中,体例、内容方面的变化。

5、窦绘敏.正确把握内涵,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新课标解读[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应该引起每位语文教师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中有关语文课程特点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初中语文课程人文性、实践性、重感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带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的重要启示。

篇二:关于“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思考

关于“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思

考省研修“一师一优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积极参与其中,备课,上课,录课,观课,评课……在这个忙碌而充实的过程中,我有收获,有困惑,有反思,有思考。我观看的六节优课,执教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提交了具体详实的教学资料,但部分老师对“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课标分析”定位不准

课标分析应该是对本学段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对此准确把握后才能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从提交的“课标分析”来看,部分老师并不知道“课标分析”分析什么,造成了答非所问、拔高课堂要求的现象。

如优课《走进鲁迅》的“课标分析”表述如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决定采用“主题教学”的理念。所谓“主题教学”,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主题教学有利于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这

种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主题教学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今在更大的空间 ,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情感熏陶,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本段内容的表述,是对“主题教学”进行介绍,与“课标分析”没有丝毫联系。

优课《我要的是葫芦》的“课标分析”如下:

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共六篇(其中有一个识字),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四”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该“课标分析”与“单元分析”和“教材分析”混为一谈。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课标内容的话,就不会出现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可以为教师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为科学评价教学成效提供相关依据。而有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太多太大无法落实,或者表述不正确、脱离课标要求,造成课堂低效。

如优课《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尴尬”、 “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简单概括课文的两个具体事例。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并初步体会林肯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3、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从课堂实录来看,这三个目标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也就是本课的重难点,却没有突破——课堂比较拖沓,教师缺乏具体的指导策略从而避重就轻地处理旁枝末节的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那么第二个和第三个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优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抓住文章语言朗读体会,理解文章内容。 知识目标:会认六个字,会写八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并不说明教学目标要从这三个维度表述。李海林教授认为,“维”是指维度,是看一个事物的不同角度,三维不是指三个,语文课到底该有几个目标随便你,那是你的专业决断,但是每个目标你都必须要同时从三个维度得到解释,换句话说:你这个老师设计这个目标的时候,每一个目标都同时从三个角度去考虑。如上文“知识目

标”里的“会认六个字,会写八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包含了知识的目标,又有能力目标,所以说,本课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不够正确的。

优课《小松树与大松树》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第一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本课要求会读的字有五个:棵、喂、摸、惭、愧、低,要求会写的字有九个:松、多、呢、回、答、伯、孩、爷 托,新出现的偏旁有三个:大口框,父字头、子字旁。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主,识字教学非常简单,出示了三组词语一读

篇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

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

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

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

4、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适用于一定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属第四层次。

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P17)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3、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七、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结构(P18)

(一)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

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类目标。1、课程总目标是从宏观层面规定的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对比较抽象、概括,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行为活动的宗旨或方针,

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细化和体现。2、课程分类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在对构成课程目标基本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课程目标进行恰当定位。

(二)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务并服从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含义(P28)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就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具体来看:

1、从性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

2、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3、从行为指向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4、从作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分析(P40)

(一)分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1、分析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

2、分析课程标准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保证。

3、分析课程标准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二)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

2、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

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解析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P4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是一致的,都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构成。

1、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研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2、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又由三维目标组成。

3、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它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4、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主要为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P46)

(一)总目标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略,P47)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标准(P50)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思想品德的内容标准从初中学生出发,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内容有机整合。整个内容标准大体由内容目标、内容标准、活动建议三方面构成。

第九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含义(P181)

教材分析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置于特定背景下的、对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因素的整体分析。同时明确以下三点:1、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是一种整体分析。2、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立足于学生发展。3、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要置于一定的背景下。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特点(P182)

1、教材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2、教材分析是一种连接性的活动

3、教材分析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

4、教材分析是一种反复上升性的活动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重要性(P183)

1、教材分析是完整、准确把握教材的必经之路

2、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

3、教材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4、教材分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5、教材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P184)

(一)做好教材分析的准备(P184)

1、明确教材分析的目的

2、把握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应当是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学科知识体系。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3)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3、熟悉教材分析的对象

4、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

(二)进行教材分析活动(P186)

1、从上到下

(1)既要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基础。

(2)既要分析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也要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

2、瞻前顾后

(1)从教材本身来看,要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

(2)从学生来说,要分析学生学习该教材内容之前学过些什么、在这之后又要学些什么。

(3)从教学来说,要分析教材的承上启下作业。

3、左顾右盼

(1)关注相关学科及其教材。

(2)关注学校有关的德育工作安排。

4、动静兼顾

(1)静态分析指把教材作为一种现存的教学材料,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

(2)动态分析指把教材看做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育目的、社会实际等因素相互作用,从这种相互作用中对教材进行分析。

5、宏观微观结合

(1)所谓教材的宏观把握,是指把教材视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从教材与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分析。具体来说:

第一,要了解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时代背景。

第二,分析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第三,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分析学生学习相关教材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

第四,分析与教材相关的各种储备资料。

(2)所谓教材的微观分析,是指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来说:

第一,划分教学因子

第二,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包括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教材表述方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分析教材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方面的功能。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地位分析、教材功能分析、教材结构分析、教材内容分析、重难点分析。

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两种不同思路(P188)

1、从教材本身出发,对教材本身的要素构成进行逐一分析,明确各个构成要素的实质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完成教材分析的任务。

2、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按照教学设计所需要了解的项目去研究教材,进行教材分析。

七、教材地位分析(P189)

教材地位分析可从两个角度进行:1、分析所研究的教材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地位。2、分析该教材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

八、教材结构分析(P190)

(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

(二)教材单元结构分析

(三)教材课时内容结构分析

教材课时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就是指每一课时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各框、目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类:递进关系、相似关系、辩证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

九、教材内容分析(P193)

(一)学科知识分析

学科知识分析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知识的圈定

2、知识的整理

3、知识的延伸

值得延伸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知识和观点。(2)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知识和观点。

4、知识的运用

(二)学科能力分析

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能力的培养,另一类是学科特殊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就是分析教材中隐含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并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十、重难点分析(P195)

(一)重点(P195)

1、重点的含义: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材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确定和分析教材重难点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虑:

(1)从课程标准角度看,教材的重点应该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特别的课程目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的部分。

(2)从学生角度看,教材重点是教材中能够满足当下学生生活需求和学习成长的需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内容。

(3)从社会角度看,在教材中用于认识和解决当下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紧迫问题的内容是教材的重难点。

(二)难点(P196)

1、难点的含义: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

2、具体看来,形成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复杂。

(2)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3)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

(4)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十一、教材分析的具体方法(P199)

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

十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P202)

1、教材分析要明确明确目的

2、教材分析要回归教材

3、教材分析要系统全面

4、教材分析学习与创新

第十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教材处理

一、依据新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P212)

1、尊重教学实际


学科课程标准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12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