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亚急性湿疹

时间:2017-05-04 06:0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观察(修)

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山东省中医院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德州市人民医院

亚急性湿疹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主要由于急性湿疹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而发生。临床多使用激素,抗生素,及两者复方制剂等,容易复发且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中药制剂治疗湿疹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我们于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治疗亚急性湿疹60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当地皮肤科门诊,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0-58岁,平均35.7岁。

1.2病例选择

①年龄在18-60岁之间。

②入选患者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的亚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③局部皮损处有不同程度的红斑、肥厚、苔癣化及瘙痒,皮损小于体表面积4%。 ④病期超过3周。

1.3排除标准

①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②对本药或药物成分过敏者。

③不能及时复诊或配合观察治疗者。

④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⑤皮损大于体表面积4%以上。

1.4方法

1.4.1治疗用药方法 60例患者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直接将浸

有复方黄柏液涂剂的纱布2-4层敷于肿胀皮损处, 10-15分钟,每日4次。对照组(30例):患处涂擦中药苦豆子油搽剂,每日4次给予治疗。以上两组同服西替利嗪10mg,qd;维生素C 0.2g,tid。

1.4.2治疗周期及观察例数 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4周。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5.1 观察指标 于治疗首日,第1、2、3、4周分别记录受试者的病情变化,临床皮损评分以及可能的副反应,观察患者皮损面积、红斑肿胀、渗出、瘙痒情况。

1.5.2评分标准 参考近年来相关著作拟订如下评分标准:

①皮损面积:皮损消退为原皮损2/3记为0分;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1%记为1分;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2%记为2分;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3%记为3分;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4%记为4分。

②红斑肿胀:无红斑记为0分;有红斑无肿胀记为1分;有红斑伴轻度肿胀记为2分;有红斑及中度肿胀记为3分;患处有对称红斑及肿胀明显记为4分。 ③渗出:无渗出记为0分;隐见渗出记为1分;点状渗出记为2分;小片状渗出记为3分;有红肿渗出明显记为4分。

④瘙痒:无瘙痒记为0分;偶有瘙痒记为1分;有瘙痒记为2分;瘙痒明显记为3分;瘙痒不可忍记为4分。

1.5.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消退率≥90%

②显效:消退率≥70%,<90%,

③有效:消退率≥30%,<70%

④无效:消退率<30%

治疗前后均评价患者得分,消退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6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资料输入SPSS13.0数据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均数、标准差、构成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对照表

组别 例数 症状评分x±S t p 治疗组

对照组

30 30 11.63±2.37 11.97±2.13 0.573 0.569

结果:经t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积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x±S)对照表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结果:治疗1周后经t检验,t=2.988,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经t检验,t=5.771,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经t检验,t=7.657,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经例数 30 30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3周后 治疗4周后 8.37±1.70 5.37±1.79 3.17±1.53 1.53±1.48 9.70±1.76 7.90±1.60 6.57±1.89 4.70±2.34 t检验,t=6.272,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后疗效判定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

100 86.67 治疗组 对照组 30 30 15 2 12 12 3 12 0 4

结果:经X2检验,X2 =4.286,p=0.038 ,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亚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瘙痒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当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急性期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可发生亚急性湿疹。皮损以红斑、鳞屑和结痂为主,少数出现点状渗出及糜烂,部分患者亦可有轻度浸润伴剧烈瘙痒。

多年来临床治疗常规以各种糖皮质激素给予抗炎、抗过敏局部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无论是强、中效应用后停药时均会出现反跳现象,患者不得不反复应用,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1],尤其停药后易复发。另外,长期使用激素还可造成多种副反应[2],如红斑、干燥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尤其对面部疾患,更需要慎用激素。

复方黄柏液涂剂配方中黄柏、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物,其功能除余热,驱湿邪,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痒作用,能有效控制瘙痒,减轻红肿渗出的作用。文献报导用复方黄柏液涂剂3 g/(kg·d)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抗炎作用,还可显著提高小鼠碳粒廓清率,并有增加小鼠脾脏质量趋势,提示复方黄柏液涂剂可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3]。黄柏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4]。黄柏能明显促进小鼠的抗体生成[5],连翘亦有抗菌消炎,抗过敏、抗毒物作用,其含有的化学成分能调节和提高皮肤的免疫功能[6]。

《玉楸药解》记载蜈蚣能“攻毒散结,通络逐瘀”,使毒去腐脱,经脉疏通,新肉自生。现代药理研究连翘甲醇提取物和蜈蚣水提物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7、8]。因另外,本品为外用水剂,接近机体内环境,吸收快,作用强,无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应,并经高温灭菌制剂,安全性高。本研究对照组所用药品为苦豆子油搽剂,据随访苦豆子油搽剂疗效较好。但制剂有异味且质稠易污染衣物,故患者顺应性差。

复方黄柏液涂剂是由连翘、黄柏、蜈蚣等中药加工提炼而成,经临床观察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满意,无激素应用后的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天民.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J].医护论坛.2009,6(5):165-166.

[2] 台永红. 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副作用280例分析[J]. 实用医技杂

志.2004,11(11):2266-2267.

[3]. 郭鸣放,宋建徽,谢彦华,等.复方黄柏液涂剂促进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

[4]. 李仪奎,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157

[5]. 杨济,季绍良,冀春如,主编.临床用药配伍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1996.139

[6].刘晓,周曙明,吴金平.中草药应用于职业性皮肤病的研究.中草药,1994,

25(4):274

[7].李小莉,陈红琳,甘民.不同品种蜈蚣的抗炎、镇痛作用.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8):498

[8]芮菁,尾崎幸绂,唐元泰.连翘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中草药,1999,30

(1):43

篇二:湿疹1号

.湿疹1号

功能:清热利湿,用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渗液多者

生地30 黄芩10 木通5 车前子10 赤芍10 龙胆草10 泽泻10 六一散10

2.湿疹2号

同风2号。

功能:祛风胜湿,丘疹型荨麻疹,湿疹,痒疹

荆芥10 防风10 羌活6 蝉衣5 茯苓10 陈皮6 连翘6 甘草3

3.湿疹3号

功能:滋阴除湿,用于亚急性湿疹;用于慢性湿疹,渗液少者,舌苔光剥

①生地30 玄参10 丹参10 当归10 茯苓10 泽泻10 地肤子10 舌床子10 甘草5

②生地30 玄参10 麦冬10 玉竹10 石斛10 冬瓜皮10 大腹皮10

4.湿疹4号

功能:芳香化湿,舌苔白腻

藿香10 佩兰10 苍术10 陈皮10 茯苓10 泽泻10 地肤子10 苍耳子10

5.化湿汤

功能:健脾利湿,婴儿湿疹,消化不良

苍术6 陈皮6 茯苓6 泽泻6 炒麦芽10 六一散6

6.消风1号

功能:疏风清热,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舌红苔白

生地30 当归10 赤芍12 苦参10 荆芥10 白蒺藜10 生石膏30 甘草10

7.消风2号

功能:养血消风,慢性脂溢性皮炎,舌质淡

熟地15 当归10 荆芥10 白蒺藜10 苍术10 苦参10 火麻仁10 丹参10

甘草6

8.风1号

功能:风热型荨麻疹

荆芥10 防风10 浮萍10 蝉衣6 白蒺藜10 当归10 赤芍10 大青叶10

黄芩10 连翘10

9.风2号

功能:祛风胜湿,丘疹型荨麻疹,湿疹,痒疹

荆芥10 防风10 羌活6 蝉衣5 茯苓10 陈皮6 连翘6 甘草3

10.风3号

功能:固卫疏风,寒冷型荨麻疹

黄芪10 防风10 炒白术10 桂枝10 赤芍10 白芍10 生姜3 大枣7枚

11.风4号

功能:健脾祛风,胃肠型荨麻疹。

苍术10 陈皮6 茯苓10 泽泻10 荆芥10 防风10 羌活6 乌药10 木香3

12.消风3号

功能:活血消风,治疗血瘀

当归10 丹参10 赤芍10 桃仁10 红花10 荆芥10 蝉衣6 白芨藜10

甘草6

13.止痒1号

功能:养血熄风,止痒,瘙痒症

生地30 玄参12 当归10 丹参12 白蒺藜10 煅龙牡各15 炙甘草6

14.止痒2号

功能:养血熄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黄芪15 当归10 白芍10 熟地15 红花10 玄参10 丹参10 荆芥10

甘草10 白蒺藜10

15.乌蛇方

功能:搜风清热,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痒疹

乌蛇10 荆芥10 蝉衣6 防风10 羌活10 白芷6 马尾连10 黄芩10

连翘10 甘草10

16.皮炎1号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过敏性皮炎

生地30 丹皮10 赤芍10 生石膏30 黄芩10 玉竹6 双花10 连翘10

甘草6

17.消炎方1号

功能:清热解毒,毛囊炎,丹毒,脚气感染

马尾连10 黄芩10 丹皮6 赤勺10 蚤休10 双花10 连翘10 龙葵10

三棵针10

18.消炎方2号

功能:清热解毒,掌趾脓庖病

地丁30 野菊花10 半支莲10 蒲公英15 蚤休10 双花10 连翘10

龙葵10 甘草6

19.清方

功能:天疱疮

生地30 麦冬10 苍白术各10 黄芩10 泽泻10 赤勺10 茵陈10 连翘10

生甘草10

20.皮藓方

功能:凉血清热,祛风胜湿,神经性皮炎

生地30 当归10 赤勺10 苦参10 黄芩10 苍耳子6 地肤子10 丹参10

甘草6

21.风藓汤

功能: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神经性皮炎,舌淡苔净

生地30 玄参12 当归10 白芍10 茜草10 红花10 苍耳子10 苦参10

地肤子10 甘草10

22.熄风方

功能:养血熄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

代赭石15 生龙牡各15 珍珠母30 灵磁石10 白蒺藜15 白芍15 丹参10

当归15

23。痤疮1号

功能:清肺胃经热,座疮,酒糟鼻

生地30 丹皮10 赤勺10 生石膏30 黄芩10 枇杷叶10 桑白皮10 甘草10

24.痤疮2号

功能:活血凉血,座疮经期加重,舌红苔黄腻

当归10 川芎10 赤勺10 生地15 陈皮10 红花10 黄芩10 甘草10

25.疣2方

功能:清热解毒,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马齿苋60 蜂房10 紫草15 苡仁30 大青叶15

26.疣3方

功能:清热解毒,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马齿苋60 紫草15 苡仁60 大青叶15 败酱草15

27.疣4方

功能:活血软坚,寻常疣,跖疣

当归10 赤勺10 白芍10 桃仁10 熟地15 牛膝10 赤小豆10 穿山甲12

28 通络方

功能:通络活血,结节性红斑

归尾10 赤勺10 桃仁10 红花10 香附10 王不留行10 牛膝10 丹参10 泽兰10

29.温经方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多行红斑,雷诺氏病

当归10 赤勺10 桂枝10 细辛3 甘草10 路路通10 大枣10 赤小豆10 川芎10

30.红斑汤

功能:清热消风,多形红斑,丘疹性湿疹

升麻10 羌活6 防风10 白芷6 当归10 赤勺10 红花10 连翘10 甘草6

31.生发1号

功能:养血消风,脂溢性皮炎,脱发

生地60 熟地60 当归10 女贞子6 菟丝子6 羌活30 木瓜30 丹参60

32.生发2号

功能:养血消风,斑秃

生地60 山药60 枸杞子60 女贞子60 桑葚子60 蚕沙30 丹参60 神曲60

33.生发3号(乌发丸)

功能:凉血清热,青年人发秃

生地60 女贞子30 侧柏叶60 旱连草30 女贞子30 黑芝麻60 丹参60

34疣洗方.

功能:扁平疣

马齿苋60 蜂房10 苍术10 陈皮10 苦参10 蛇床子10 白芷10 细辛3

35.祛斑汤

功能:黄褐斑

红花10 樟脑6 大风子10 核桃仁10

36.克银1号

功能:清热解毒,急性进展期

土茯苓30 忍冬藤10 北豆根10 草河车15 白鲜皮15 威灵仙10 板蓝根15 生甘草6

37.克银2号

功能:凉血解毒。

生地20 麻仁10 连翘10玄参15 丹参15 北豆根10 草河车15 白鲜皮15

大青叶15

38.克银3号

功能:进展期,凉血解毒,疏风润燥

土茯苓15 忍冬藤15 北豆根6 白鲜皮15 威灵仙10 黄芩10 生槐花10白花蛇舌草10 39克银4号

功能:静止期,消退期

生地30 麻仁10 玄参10 丹参10 北豆根10 桃仁10 杏仁10 天冬10

麦冬10 当归10 苦参10

40.痤疮3号

功能:结节囊肿

丹参30 益母草15 白花蛇舌草15 炙大黄6 连翘10 黄芩10 生山查30

莪术10 夏枯草10 蒲公英10 白蒺藜10

41.风热痤疮

双花20 连翘10 菊花10 薄荷6 丹参10 蝉衣6 牛蒡子10 桑叶10

紫草3

42.囊肿痤疮

生地30 赤勺10 丹皮10 丹参15 蒲公英10 三棱6 莪术6 夏枯草10

生牡蛎30 昆布10

43.皮炎汤

生地30 生石膏30 知母10 赤勺10 丹皮10 双花15 连翘10 竹叶6

生甘草6

篇三: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 其特点为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多型性、对称分布。为规范湿疹的诊治,专家组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指南,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内容将会不断予以修订,以满足集团皮肤科医师的需求。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也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湿疹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湿疹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定义

是病因不确定的过敏性炎症,在急性阶段中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皮疹,在亚急性阶段时渗液较少。在慢性阶段时,患处皮肤干燥,有色素沉着、鳞屑及苔藓样化等。湿疹容易复发,有时加重或减轻。病人一般觉痒。

二、症状

1、皮损特点 : 皮疹多形性、对称分布、瘙痒剧烈、界限不清、易见渗出、反复发作可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1急性湿疹 : 为原发性、多形性皮疹;

在红斑基础上有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经搔抓可形成糜烂面、渗出及结痂;

皮损边缘弥漫境界不清;

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疱;

常对称发生。

1.2亚急性湿疹 : 介于急性和慢性湿疹之间,红肿及渗出减轻,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轻度糜烂、鳞屑、结痂,瘙痒可减轻;

若再次接触致敏原、处理不当或刺激可再次转为急性湿疹,若经久不愈

可转为慢性湿疹。

1.3慢性湿疹 :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期迁延而成, 皮损为散在红斑及丘疹、抓痕, 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明显;

时轻时重,可延续数月、数年之久;

若饮食不当、搔抓、刺激、用药不当可引发急性或亚急性湿疹。

2、好发部位:任何部位 ;以屈侧多见。

3、自觉症状:剧烈瘙痒

4、病程: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5、特殊类型 :

5.1婴儿湿疹: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5.1.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5.1.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5.2儿童湿疹:是一种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儿童皮肤发育尚不健全,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毛细血管网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丰富,故容易发生过敏湿疹反应。

5.3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乳晕湿润、糜烂、结痂,时间稍久可增厚,发生皲裂,喂奶时疼痛。长期不愈。皮下有硬结者,应考虑并发湿疹样癌的可能。所以,对乳房湿疹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5.4阴囊湿疹:急性者有肿胀、流水、结痂。慢性者则增厚、苔癣化,甚痒并易复发。常与局部多汗,外阴刺激、神经内分泌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有关。

5.5女阴湿疹:多见大小阴唇及附近皮肤红肿、糜烂及慢性增厚,甚痒。常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5.6肛门湿疹:肛门周围湿疹急性期红肿、糜烂,慢性期呈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奇痒且痛,特别是在便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搔抓,皮肤可变厚或变薄,萎缩发亮。儿童肛门湿疹多与蛲虫有关,成人多与痔疮、多汗有关。

5.7手部湿疹:发生于手掌部易浸润增厚,过度角化形成皲裂。手指端湿疹常反复发生水疱、结痂、增厚、脱屑,累及甲床部可影响指甲发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触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湿疹加重。

5.8腿部脚部湿疹:好发胫前及踝部,常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或外伤引起。结痴、增厚、苔藓化,也可呈糜烂、流水,易继发感染或形成溃疡,顽固难治。

5.9皲裂性湿疹:与过敏有关,由日常生活中接触清洁剂、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过程中,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5.10钱币状湿疹:多发生于四肢伸侧,如手背、指背、前臂。皮损为境界清楚的圆形红斑,一般为1~3cm大小,其上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慢性病程,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6、症状详解

湿疹常有多种形态,容易减轻、加重或复发,边界一般不太清楚。皮疹容易发生于两侧并或多或少的对称,根据急性或慢性程度而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痂、色素增加或减少、皲裂或苔藓样化等不同的表现,其中数种表现往往混杂在一起,有时先后发生。如有继发性感染,还可有脓疱等皮损。

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在亚急性状态,渗液减少及结痂,患处由鲜红变暗红,没有大片的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患处颜色更暗或是发十色素沉着,有时色素减少,在皮纹尤其运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裂口,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著的苔藓样化,和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苔藓)不易区别。 慢性湿疹往往是由急性湿疹经过亚急性阶段转变而成,但这种变化过程没有明显的界线,可同时存在着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表现。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经是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散布或成群的红色丘疹、肉眼难见的水疱,有继发感染时可起脓疱,严重时渗液较多,露出红润潮湿的糜烂面。

急性湿疹可以长久不愈而成亚急性,或是皮损消退后复发。亚急性湿疹的渗出液减少,表面结痂,且鳞屑较多。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变成,渗液已消失,但有苔藓样化及鳞屑痂及色素性变化,剧痒引起强烈搔抓可以以继发化脓性感染。

皮损的部位不定,可为局限性,也可弥漫散布于全身各处,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头皮湿疹常因化脓性感染而有脓疱疮样厚痂,而部湿疹往往是成片红斑或分散的水疱丘疹,成年男人的胡须处湿疹可像须疮,躯干湿疹常是红斑鳞屑性;乳房湿疹最常见于妇女尤其喂乳母亲,奶头容易皲裂而疼痛;手掌及足底的慢性湿疹因角化过度而像胼胝,皮纹处容易裂开而成皲裂性湿疹;发生于肘窝及腘窝的肢体湿疹常是慢性湿疹,而发生于小腿的坠积性湿疹常是静脉曲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肌门、阴囊及女阴湿疹往往肥厚湿烂,肛门周围易有辐射状皲裂,病人律往因剧痒而难安眠。甲床温疹可以妨碍甲生长而使甲板变厚混浊,表面不平并失去光泽,可以伴有化脓性甲沟炎,严重时甲板脱失。 钱币形湿疹是边界较清楚的成片湿疹,由钱币到手掌大或更大,又称盘形湿疹,红斑,

水疱或丘疱疹聚成斑块,或是结蛳脱屑而为局限的亚急性湿疹,引起剧痒,通常发生于手背及于指背侧,也可出现于四肢伸侧、足背、肩部或臀部等处,往往屡次减轻或加重,特别在寒冷季节中容易复发。

三、病因

湿疹的发病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3.1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3.2环境因素: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人造织物、人造革品、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光亮剂、防蛀剂、防霉剂、坚挺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

3、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

4、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

5、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

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3.3感染因素: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某些湿疹患者的皮损微生物检出率较高。

2、皮肤微生物对某些湿疹有致病作用。国内有学者报道在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

损中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1.6%,总的细菌检出率为70.6%,在金黄色葡萄球以外的细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链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杆菌占

5.1%。在临床上无可疑细菌感染的湿疹患者中,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6.1%,76.9%;均高于慢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盘状湿疹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最高,分别为52.9%,100%;均高于其他类型的湿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81.3%;花斑癣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96.3%;湿疹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9.7%;而急性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6.3%;手部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47.6%。某些皮肤微生物对湿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链孢霉、杂色曲霉、枸橼青霉等气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复发或加重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结果皮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特应性皮炎患者最高,为68.2%,而皮内试验迟发型反应(72小时观察)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及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以湿疹样皮炎最高为40%。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也在一部分患者中获阳性,结果说明,湿疹性皮炎与气源性真菌有关,真菌局部接触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产生。

3、抗微生物治疗对某些湿疹皮炎有效。有广泛渗出皮损的特应性皮炎系统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患处局部产生了细菌感染。现已明确,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有关;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盘状湿疹有关,感染皮炎是发生在原发皮肤感染灶周围的湿疹样损害,皮损常继发于原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发性皮肤癣菌感染,在新发皮损处查不到真菌,皮损随原发皮肤皮肤癣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3.4饮食因素

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柠檬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


亚急性湿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07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