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尊老爱幼的故事

时间:2017-05-03 06: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名人尊老爱幼故事 (精选范文)

名人尊老爱幼故事

名人尊老爱幼故事

1、主席敬酒

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他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立即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2、《祭母文》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患腮腺炎。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去省城治病。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从这两幅联中,看到毛泽东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外交部长洗尿裤

那是1962年的春天,陈毅随总理出访回到四川,途经成都去看望80岁的母亲,正逢刚把失禁后的尿裤换。陈毅拿起尿裤:“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尿裤,今天就让我也给您老洗一件”。洗啊洗,洗得春花把头点:外交部长洗尿裤,传统美德传千年。

4、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5、朱老总孝敬双亲

朱德总司令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老顺。乡亲们常对他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克尽孝道。参加革命后,当了总台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6、为老人奉献爱心

西安市民王曾吾夫妇无儿无女,年老力衰生活上有许多不便。卫生学校六百多名女生,轮流担负起照料老两口的责任,她们决心: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使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无独有偶,北京空军电讯工程学院七队第七团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义务照顾王承华老年夫妇16年。

16年来,第七团小组的学员虽然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为老人献爱心的接力棒一直往下传:老人住的房子漏雨,学员们出钱出力修;老人寂寞,学员为他们组装了电视机和收音机;老人病了,学员们送医,喂药,端屎端尿;买米,买煤,担水等活全部由学员们包下。

篇二:尊老爱幼典型事迹

尊老爱幼典型事迹

我叫XX,现年43岁,家住铁门镇庙头村,是XXX一名工人。我上有近八旬的残疾的婆婆公公,兄妹四人,排行老三,大姐和二姐嫁的比较远,老公和弟弟都在外地上班,赡养老人的重担就毫无疑问的落在我的肩上。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祖国到处呈现出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平日里,我时刻关心家公家婆的身心健康,陪老人聊天、散步。家公家婆大小感冒,我都要亲自带老人上医院看病。对待两位年迈八旬的家公家婆,不怕脏不怕累,悉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尤其注意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卫生,从一日三餐的食谱到每日端水给老人洗澡,及时替他们换洗衣服,一件都没落下过。休假在家时,也闲不下来,总要摸索些家务活儿,清洗这儿,整理那儿,院前屋后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全家人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去年婆婆得了肝癌从开始检查到化疗放疗每一次都是我亲自领着婆婆到医院就诊,住院陪护,接屎倒尿,伺候用餐,就这样一日三餐从未间断。婆婆看到我每天都要上班,定时还要回来照顾他,家里还有很工作要做,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找茬发牢骚,不让照顾自己,说:“不如我死了算了。”殊不知是疼爱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坚持照顾婆婆一日三餐和起居,也对在外工作的兄妹无一句怨言,而且还写

信、打电话让他们安心工作,妈妈有我,你们放心。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婆婆度过了危险期。

点滴勾勒尊老心,倾注尽现敬老情

我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搭建心灵的桥梁,与老人沟通共鸣,做老人的精神支柱。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做为一名儿媳,我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公公婆婆。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

老年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会唠唠叨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我都要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就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时我的看法会和老人发生分岐,每到这时,都会坐下来和老人商量,征求老人的意见,并将老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老人开心满意。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

优良传统。尽管家庭的困难、挫折很多,但并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此她们夫妻间常常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共度难关。平时教育孩子方面他们讲的最多的话题也是“尊老爱幼”,让孩子懂规矩。

就是这样,我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

篇三:尊老爱幼典型事迹

尊老爱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夫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祖国到处呈现出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我今年10岁,生长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从小父母就很疼爱我。而我一直等待回报他们的机会,这不,机会来了。

今天,妈妈一洗完衣服,就累得坐在了沙发上,不停地喘着气。我见此情景,心想:妈妈这么累,不如给她捶捶背。嗯,这倒是个好机会。想到这儿,我便走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帮你捶捶背吧!”妈妈听了,对我说:“真乖!”

妈妈坐在小板凳上,我也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妈妈背后。我用小手“嗒吧嗒吧”地在妈妈肩上“跳跃”起来。过了一会儿,只见妈妈时皱眉,时叹气。还不停的说着:“对,就是这里”我时而用力,时而轻轻砸,几分钟后,我的手有些发软了,“坚持住!”我对自己说。又过了一会儿,我的手臂开始酸了,只好放慢了速度,看着妈妈舒服的样子,我咬咬呀,继续坚持。 妈妈担心地问:“手很酸吧?这样就可以了,我的腰已经好多了,你去休息吧??”“没关系!”

我低下头,继续往妈妈背上砸,向妈妈证明我还很有力气,可是这样捶了几下,双手就不听话了,好酸好酸,再也没有使不完的劲儿了。我只好把绷得紧紧的手放下来,轻轻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原来捶背还是挺难的啊!我一向认为它是再简单不过的??看着我的样子,妈妈不禁笑了起来。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只要帮父母做事,就能使他们开心。同时,我也要传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田家庵十六小

五(10)班

陈子航


尊老爱幼的故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03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