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抽象概念具体化

时间:2017-05-03 06: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抽象问题具体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用例子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选择一个或两个好的例子是成功的关键70 74

"The arts (painting, music, literature, etc.) reveal the otherwise hidden ideas and impulses of a society."

The speaker asserts that the arts reveal society's hidden ideas and impulses. While this assertion has merit, I think it unfairly generalizes about art. Consider two particular art forms: architecture and painting. In more important architecture one consistently sees a refection of society's ideas and urges. However, in more important paintings of the most recent century one sees instead the artists' personal and idiosyncratic visions of an aesthetic ideal.

这道题是题库中闻名的难题,即使用汉语写,相信很多读者也会感到棘手。作者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十分巧妙。他避开了对艺术、社会、隐藏理念这类抽象概念的直接讨论,而是选择了艺术中的两个具体领域-建筑和绘画,通过对它们的讨论来立论。这种利用一、两个熟悉的例子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方法,在北美范文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应该学习掌握的一种策略。因为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在自己的生活和知识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例子来回答一些看起来无从下手的问题。

1. 指出命题过于泛化,并根据命题中的基本元素分别立论 76

"The function of science is to reassure; the purpose of art is to upset. Therein lies the value of each. "

The speaker maintains that the function of art is to "upset" while the function of science is to "reassure," and that it is in these functions that the value of each lies. In my view, the speaker unfairly generalizes about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art, while completely missing the point about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science.

2. 指出并分别讨论和命题相关的几个互相独立的问题 这样写尽管要点之间的连续性不够强 但文章的结构还是比较好把握 82 84

"There are two types of laws: just and unjust. 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According to this statement, each person has a duty to not only obey just laws but also disobey unjust ones. In my view this statement is too extreme, in two respects. First, it wrongly categorizes any law as either just or unjust; and secondly, it recommends an ineffective and potentially harmful means of legal reform.

篇二:如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诉诸形象具体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 抽象 具体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是意识

形态领域一种抽象的学科。对于如何上好政治理论课这个课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

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遵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原则,注重对理论具体的分析,把抽象理论具

体化,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思想政治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抽象的学科。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

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遵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

知识来源于人的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

能像一般学科教学那样借助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接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探索物质运动变化的

规律。但这绝不意味着感性经验可以忽视。一个感性认识十分贫乏的人,是很难掌握事物的

因果关系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

知创造条件。 在学习高中二年级《哲学常识》第一课“世界物质性的论证”以后,教师

必须帮助学生进一步搞清意识的现象和本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世界物质性的论证,

才能真正排除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列宁也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对物质作了科

学的界定。教学一开始,我紧握双拳让学生回答:我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只凭主观臆想,怎

么也猜不出来。接着,我摊开双手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学生立即回答:一块是石头,一块是

海绵。我问:你怎么知道?学生说:我摸出来了。这表明,感觉作为最基本的意识现象,是客

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这种教学形式具体、简单,但

它使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使教学内容有信度、有力度。然而,对更为

复杂的理论,不可能完全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不变。

例如:在讲价值规律前,应让学生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在讲国际关系前,

应先叫学生看几份报纸,了解一下国际形势的动态。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了掌握一些复杂的

概念,应当采用直见和词语的正确结合。词不仅能使直观材料更加鲜明和突出,而且能指引

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对概念和理论作出规定和解释。不少学者在其著作中论

证了这样一个思想:学生在特殊的对象活动的基础上,应当学会从所掌握的知识资料中区分

出基本关系来。在政治课教学中,这种基本关系首先应该是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质、内容

与形式的关系。讲商品的概念,必须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三者的概念;

讲民主,必须把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相区别;讲国际关系,必须把国

际现象与国际阶级斗争联系起来,等等。总之,只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只有感觉的材料

丰富并符合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总结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

二、注重对理论作具体的分析 任何理论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都有其自身形成、

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论,如果我们不把它产生的条件和发展的历史搞清楚,那就难以真

正理解。毛泽东曾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

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个重要概念的剖

析,来说明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

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

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议

会制,只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由无产阶级实行,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将民主总结为: 1 作为国家形态

的民主,必须同非国家形态的民主相区别,即国家形态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的

历史条件下产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 2 民主是一个阶级范畴。民主概念本身所

包含的各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作为国体,民主是相对于专政而言的;(2)权力主

体是民主阶级性最根本的表现,并通过政体的具体形式来体现;(3)原则离不开权力主体,“平

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只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才有意义。 3 民主就其实质而言,总

是属于统治阶级的。(见1991年高考题:“真正的民主意味着把实际的政治、经济权力割让给

大众。”——英国罗伯特·费默)民主也只能为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服务,而绝不会为其他

阶级服务。(见1995年高考题:“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4 从民

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可以看出,民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1)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这

是它的历史进步性;(2)资产阶级民主只是极少数统治者的民主,这又是它的历史局限性;(3)

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扬弃”,它继承了“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

则,但其权力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第一次真正享有民主权利,

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以上仅是根据民主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民主概

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进行的具体分析。在民主的内涵和外延上,在民主概念的有关理论

的深度和广度上,这种分析的优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这种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分析,在

一定程度上也是概念形成历史的逻辑的再现。 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最终必须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是为了重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感

性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飞跃,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克服那种从理论到理论

的“唯理论”的教学模式。毛泽东说:“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

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上,更表现在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

的实践这一飞跃上。这一次飞跃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 当然,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都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并进入到科学储备中

的知识。但是,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实现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让学生对所得

结论的真理性进行检验。在国际上,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都一致认为,不论教学是在多

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上实现的,只要学生还没有把他们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那他

们的知识就必然带有抽象的性质。只有进行运用,才能达到在认识开始时被分割开来的主体

与客体的统一,才能克服知识对象的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

的最根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结论,因为这种结论对学生来讲才属于未知。对于

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已失去了它们在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毛泽东特别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

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这里所说的“运用”对学生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

“练”。这种“练”不仅仅是课外的作业练习,更主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练

习。如我们在讲解民主的概念后,让学生辨别“在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上,资

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有何异同”;在讲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而得出商品总价值

W=C+V+M的公式时,让学生辨析这个总价值的含量中C、V、M的不同内容,以及它们的不同

组合,即C+V与V+M的不同含义。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学过程中这种“练”解决好,才能有

助于其他所有“练”(包括考试在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益。

为此,不少教师提倡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讲有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 马

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断认识论和认识发展阶段论的统一。因此,

在教学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以下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完整运用的过

程,即“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具体-抽象-具体”,这是一条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路线,也是教学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

篇三:让抽象的数学变的具体化形象化

让抽象的数学变的具体化形象化

——谈小学数学的操作实验教学

大家知道,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自然科学。正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它具有了普遍存在性和广泛应用性,成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刚入学的小学儿童,大脑思维方式刚从具体思维进入形象思维时期,抽象思维才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先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由"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规律来认识掌握数学知识,并通过多次的这种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就是说,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教学小学数学知识,即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也是培养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把小学数学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如何在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研究抽象的数学知识,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成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 学改革所集中的一个焦点。

下面就如何运用我设计创做的教具、学具进行具体形象的操作实验教学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与设想。

一、让抽象的数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物

要让小学儿童从千差万别的自然物品中认识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抽象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的概念,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第一个大难点,也是小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把握好这第一教学关键,在教具学具制作上,我采用把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千差万别的自然物品(如:小兔、小鸟、苹果、汽车、红旗……)用同一大小的方格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由图片想象出实物。然后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这些物品图片按同种物品夹在同一个方格卡片上,并对这些物品所占的方格个数进行数数和比较个数多少。通过这种由"实物--图片--方格--数量"的由不同到相同转化,使学生从千差万别的实物中抽象出数量这一共性,从而正确地形成数的概念。在教学认识1、2、3、……9这些数字时,我采用分别把带有1、2、

3、……9个方格的9个不同长度的卡片,用1、2、3、……9这9个数字符号起名表示,使学生把1-9这9个数字看成是9个不同长度卡片的代号名称,学生在把这9个数具体到实物时,可以由某个数字想到有这个数字代表的方格卡片,再由方格卡片想象到各个方格内贴着某种实物的图片,

然后 再由图片想象出实物,从而把数量具体到实物上。运用方格卡片代表数字,不但可以使数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使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而且在认识数的大小、顺序,数的组成、分解时都能以进行实际操作和形象记忆。

在教学100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采用把有10个方格的卡片用一个画有10个方格卡片的图片来代表;同样用一个画有10个十个方格卡片的图片表示一百个方格,画有10个表示一百个方格的图片表示一千个方格。让学生用看着图片想象的方法,认识理解十、百、千这些方格数量的大小。然后让学生用图片和方格卡片来拼组认识 100以内和万以内的数,并进行具体形象地记忆这些数。如在认识325这个数时,学生可用3个代表一百的图片,2个代表十个的图片和有5个方格的卡片摆出这个数,并形象地认识这个数的组成和大小及这个数的数位表示法的实际意义。

运用这种用图片和卡片具体形象的表示数,既可以使学生容易地想象出数的大小、组成,又可以使学生形象地认识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计数单位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具体化、形象化。

二、让四则计算变成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计算

把数量变成具体形象的实物后,可以使数量间的四则计算变成能够动手操作的计算。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认识研究的实际物品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是同种物品间数量的合分和不同种物品间数量关系的比较。不同种物品间的数量关系比较经分析又可以转化成对同一种物品间数量的合分。因此通过运用教具、学具把"实物--图片--方格--数量"这一转化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研究实物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研究方格卡片间的数量关系。由同种物品间数量的合分可转化为方格卡片间的合分,由对方格卡片间的合分操作用符号式子表达便产生出四则计算算式。

例如:把两个卡片的方格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操作,叫做加法操作,加法操作用符号式子表达出来就是加法算式。把一卡片上的方格数量按某一要求分成两个数量的操作叫做减法操作,减法操作用符号式子表达出来就是减法算式。把加法操作和减法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发现加减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引入乘法时,通过让学生操作把多个相同个数方格卡片进行合并时,如何把这些合并起来的相同个数方格卡片摆放更好,这种摆放能否用一个简单摆法表示,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形成乘法概念的情境。然后教师稍加点拨,便可使学生认识理解了乘法操作的意义和这一操作的表达式--乘法算式的意义。例如:在把4条有6个方格的卡片合并起来时,根据加法拼接,拼起来卡片太长,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讨论:这4条卡片可以怎样排放更好?这种排放能否用一个简单摆放表示?从而使学生想到:这

4条卡片可以并排摆放,这种摆法可以用横放一条6个方格的卡片表示每行有6个方格,纵放一条4个方格的卡片表示有4行。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把两卡片交叉摆放的操作,叫做乘法操作,这一操作用式子表示就是6×4=24。

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乘法操作的意义后,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想把乘法操作表示出的方格数量能不用数,一看表示法就知道是多少个方格。这时教师可应学生所急,告诉学生用乘法口诀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从而激起学生编记乘法口诀的自觉积极性。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根据乘法操作的意义,用加法计算法自己编记住九九乘法口诀。

在教学认识除法时,教师通过把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用实物图片代表实物进行平均分的实际操作。然后通过让学生把对实物图片的平均分转化成对方格卡片的方格数平均分操作,并把这种平均分操作叫做除法操作;除法操作的表达式就是除法算式。在让学生认识除法操作的两种平均分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分法的操作对比,发现两种分法虽分时摆法不同(平均分是先摆份数,包含分是先摆每份数),但分时每次的取法是相同的,都是每次按一个已知的相同数(即除数)来取,取的次数是所求的数。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为什么两种分法可以用同样的操作式子表示的原因。在学生对除法操作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把除法操作和乘法操作进行联系对比,可以使学生发现:用乘法操作表示出的方格数,能直接看出平均分成几份后每份是多少个方格。例如上面的用乘法操作表示出的24(6×4)个方格,可以看出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个 方格,每份是6个方格可以平均分成4份。从而使学生形象地认识理解乘、除之间的关系,发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方法;并且能形象地认识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运用方格卡片、图片进行四则计算的实际操作,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四则计算的实际意义,理解四则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规律的产生由来,又可以使学生对四则计算的笔算结果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正确性、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还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进位、退位、简算的特点规律。例如:学生在操作计算325+287时可以让学生先用方格图片和卡片摆出325和287这两个数,然后让学生把两数合并在一起看是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学生在数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时,自然的就把百和百、十和十、个和个分别合在了一起。当学生在读写合并起来的数时,发现10个十、12个一没法用一个数字表示时,教师用提问式稍加点拨,学生自然就想到了进位。通过这一实际操作学生既理解了加法的计算法则的含义,又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凑十法"进位等规律,看到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等。

运用学具卡片的多种长度和容易等分等特点,可以方便地进行分数意义和分数四则 计算的教学。例如:根据用线段图表示单位1时,线段长度可以任

意选定这一特点,若选用6个方格的卡片作为单位1,让学生找出与它的 1/2 、1/3 、1/6 同样长的卡片。学生在找出这些卡片后,很容易地就会发现1/2 = 3/6 ,1/3 = 2/6

1/2 + 1/3 = 3/6 + 2/6 = 5/6 1/2 - 1/3 = 3/6 - 2/6 = 1/61/2+1/3 +1/6 = 3/6 +2/6 +1/6 =1

1又 1/6 -2/3 = 7/6 - 4/6 = 3/6 =1/2 ……

再如:若选用10个方格的卡片作为单位1,让学生找出与它的 1/2 、4/5 、3/10 同样长的卡片,可直观地操作比较1/2、4/5、3/10 三个分数的大小。根据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可直接操作计算

1/2 + 4/5 、 1/2- 3/10、 1/2 + 3/10 - 4/5 ……

根据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可操作计算3/10×3(把3个 3/10 合并后看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3× 3/10 (把3个单位1并排在一起,取它的3/10后,再把取下的部分合并看是单位1的几分之

几)、 1/2 × 4/5 (把与单位1的 1/2 同样长的卡片再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然后看取下的4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4/5 ×1/2 (把与单位1的 4/5 同样长的卡片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然后看取下的1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些操作学生不但正确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和计算法则,而且还可以从中发现分数四则计算的一些运算定律、性质和简算方法,领悟到分数四则计算与整数四则计算的相通性。


抽象概念具体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96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