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写景状物类散文

时间:2018-11-09 11:3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一、散文常识

特征:形散神不散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二、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

3、准确表达。 (1)摘关键词

(2)摘关键句

(3)自己的话概括

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

方法: 1、看标题

2、看注释

3、看过度句(段)

4、看开头结尾句

5、看抒情议论句

6、看反复出现句(段)

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

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

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

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

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2、分析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

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

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

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

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1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开头句或段内容上的作用常用词是:句子表达的句意或段意+落笔点题或交代写作背景。)

中间段内容上作用常用词是:承上的内容+启下的内容

结尾句或段内容上的作用常用词是:句子表达的句意或段意+点明主旨或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2、答结构上的作用:应考虑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句子在开头、在中间、在结尾;表达语不同。(有1点。)

开头句或段结构上的作用常用是: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中间段结构上作用常用词是: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结尾句或段结构上的作用常用词是:照应开头或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有时也有交代写作目的。

七、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点剖析六)

类型一:品味词语

1、 解释词语含义。

2、 品味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饰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的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类型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品析语句的含义:一般是文中的关键句子。

题型①:品析修饰句

运用的修饰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性格特点)。

题型②:品析哲理句的要点

要结合主旨回答,体会关键词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化含蓄的表达为直白的表达。

题型③:品析描写句。注意关键词

答题思路:什么描写手法(或某个动词、形容词)+作用词+什么对象的什么内容。有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人或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 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 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 描写句。哪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 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 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 类型三:语言赏析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答题方向: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表达效果。

常见答题形式:

(词语),写出了XX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或人物XXXX的性格特点)。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

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

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反问句增强语气;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形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方向: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XXXX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人物)XXXX的思想感情或(人物XXXX的性格特点)。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答题要点: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XXXX内容,表达了XXXX情感。

②排比:表现了XXXX内容,抒发了XXXX情感,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③反复、夸张:强调了XXX内容,突出了X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④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XXX内容,使文章跌宕起伏。

⑤反问:表达了XXX内容和XXXX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3、句式之美——入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些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八、线索(考点剖析七)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

的结构。

把握线索: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1)以物为线;

(2)以事为线;

(3)以人为线;

(4)以情为线;

(5)以时间为线;

(6)以地点为线。

九、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点剖析八)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

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

5、为下文作铺垫

十、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考点剖析九)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辈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十一、感受启示题(考点剖析十)

要求:

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

格式: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将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二、合理想象题(考点剖析十一)

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

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

(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

(3)环境描写:要人与物的心理相映衬。

篇二:写景状物散文阅读训练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训练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本文作者按照的特点。(4分)

2.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6分)

4.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4分)

夜晚

①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署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子(2 分)

仿写:

2、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5 分)

( l )第④ 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2 分)

( 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3)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3 分)

3、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4、文章结尾运用用了 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

2、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4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3、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6分)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

5、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4分)

答案:

《萧萧池塘暮》

1.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

2. 【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3.答案要点:

(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

(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

(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4.答案要点:

(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

(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

(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夜晚》

1、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以要求的词语为对象,句式吻合,比喻贴切即可)(2 分)

2、(5分)( 1)不能。“筛下”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阴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阴都写得鲜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这种特点。(2分) ( 2)在这句话中,作者化静为动,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表现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对月光的喜爱。(3 分)

3、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 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3 分)

4、以动写静。示例:①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分)

篇三:九年级语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故烧高烛照红妆》,完成第16—19题。(共8分)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 伟

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16期)

【注释】①〔讷(nè)〕(说话)迟钝。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16.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2分)

→议花

17.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2分)

18.文中李清照和苏轼的有关诗词,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19.本文最后一段话很富有哲理,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2分)

(一)(共8分)

16.(共2分)②盼花 ④惜花(意对即可)

17.(共2分)答案示例:朱顶红:好似故友如约相访,让“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浓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如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玲珑、小巧、幽微让“我”感到她①

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两者的不同各1分。意对即可)

18. (共2分)答案示例:①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②促使“我”格外珍惜花开的日子,并不分白天黑夜地观花而沉醉其中;③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了古人的多情和浪漫。(答出其中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2分。意对即可)

19.(共2分)①指给自己带来过美好记忆的花朵;②也暗指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故友、知己、君子等;③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呵护、回味的那种心境(心态)。(答出其中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2分。意对即可)

(一)阅读《乡村的灯火》,完成第 13—15 题。(共12分)

乡村的灯火

杨国华

①灯火是乡村的眼睛。

②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③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

④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

⑤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

⑥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1986年冬天才通的电,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的人都站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晚。

⑦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钱啊?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 ⑧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

⑨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了熟悉霓虹灯、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

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

⑩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3分)

14.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答:

15.文章第⑤段再现了昔日“灵动的乡村灯火”渲染下的一个个极富乡村生活情趣的精彩场景,请你试举一例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答:

13.答案示例:

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共3分。每空1分)

14.答案示例:

(结构)引出作者对乡村灯火下快乐美妙生活的回忆;(内容)与多彩的城市霓虹灯火相比,乡村的灯火微弱“如豆”,然而它恒久的温暖、欢乐能将城市霓虹灯带给“游子”心中的惆怅转瞬消融,使他们的心重归纯净,感受温情。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共4分。结构1分,内容3分)

15.答案示例1:

例如:孩子们“捉迷藏”的场景。其中“丢”“跑”写出了孩子们急于嬉闹游戏的心情;“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从孩子们游戏时的动作、语言及地点三方面,写出了孩子们在月下捉迷藏时的热闹、欢快的场景,体现了孩子们月下游戏的欢乐心情。表现出乡村纯朴、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答案示例2:

例如:大人们月下“闲聊”“划拳行令”的场景。其中“闲聊”“划拳行令”“面红耳赤”“此起彼伏”等词语从大人们的行为、神态、声音三方面,写出了乡村大人们劳动之余在月下休息时的闲适、和谐、热闹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大人们月下休息时的欢乐心情,演绎着乡村生活的欢乐美妙,书写着作者心中的无限怀恋,热爱。

(共5分。有赏析的场面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语言表达1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野薄荷》,完成第15~17题。(12分)

野 薄 荷

刘心武

①佛寺旁院,是旅店最幽静的部分。团体包房,喜欢在寺外阳坡的新楼里;一般散客,也多嫌古老僧舍改造的客房有潮气。我却觉得那古院巨松、瓦房游廊别具魅力,选择了其中一间东厢房,住进去整理书稿。除了周末,那院里住客寥落,有时候就只有我一位。

②院里不仅有三株冲天油松,还有两棵西府海棠,枝叶垂地,初秋虽无花可赏,但点缀着玉黄色小果的茂密绿叶,风姿不让春葩。南墙两侧则是几丛翠竹。墙外有个套院,小小石桥跨过小小眼镜湖,湖里睡莲开紫花,有小小的锦鲤在绿波下摆尾游弋。湖边有多种树木,最显眼的是高高的柿树,结出的柿子太多,

啪嗒,会眼见着金黄的柿子落地,想是树枝不耐重负故意抖落。

 ③摆弄电脑里文稿累了,到院里散步,是最惬意的时光。翘起大尾巴的黑松鼠像表演杂技,瞬间就从油松枝上游梭到竹丛,又跃向另一株油松高处。野鸽子咕咕叫,觉得就在身边,但寻觅其身影却非易事,倒是黑白花和灰蓝色的喜鹊极其大方,时时在身边低飞,还喳喳不休。

 ④住到第三天,一大觉醒来,忽然窗外人声刺耳,出门观望,大惑不解——七八个师傅在蹲着铲地皮。院子里树木竹丛的地面,原来生长着自然地衣,大体是蛇莓和野薄荷,望去如茵,嗅有淡香,铲掉它们作什么?领工的沏瓶热茶坐在石桌边的石绣墩上,耐心地跟我解释,说是旅店新的规划,树下绿地一律要改成统一的冬不枯草皮。

 ⑤地表绿化也非要公式化吗?那新楼外面的绿地铺冬不枯草皮,与不锈钢的抽象派雕塑倒是般配,这幽僻古院,就任蛇莓野薄荷春绿冬枯有何不可呢?我正慨叹间,师傅们铲下的植物已经堆成一垛,而运进来的以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的草皮,也一卷卷地堆成了垛,他们是流水作业,这边铲那边铺,里外院的绿地改造,一天就完工了。

 ⑥我从就要当做垃圾扔掉的杂草里,挑出了几茎还颇完好的野薄荷,布满细绒毛的多齿叶片,还有茎端那爆裂为无数鳞片的淡蓝泛粉的小小柱形花,仿佛都在微微喘息。我从卫生间取出一只闲置的玻璃杯,插上那野薄荷,搁在了电脑边。

⑦又过了两天,敲着电脑,一瞥之中,忽然奇怪,那野薄荷怎么竟不枯萎呢?细观察,发现眼前的,已经不是那天拾来的——恍然大悟,原来是收拾客房的服务员代为插入的!旅店打扫客房,一般都是我出院去新楼餐厅吃饭时,回来屋子就清理好了。那天我故意回来得早些,于是遇上了还没清理完房间的女服务员。我问:“野薄荷是您每天为我换的 吗?”她点头。“院里的都铲掉了呀,您从哪儿采来的呢?”她答:“外院墙角太湖石边还有不少,他们网开一面。”我跟她道谢,这才看清她的面貌,眼睛细长,牙齿不齐,难称美丽,但嘴角的微笑很真诚。我跟她说:“我是不赞成铲掉自然地衣的。何必全弄成一个样子呢?”她就说:“是呀。有差别才有意思啊!”顺便指指给我换上的两个外表一样的热水瓶:“这个到明天早上还热,那个到晚上就温了,它们性格不同,您要热要温,可以区别对待。”不多的话语,令我心里一震。

⑧她每天为我电脑旁的玻璃杯里换野薄荷——这应该算一项额外的服务,我觉得她似乎知道我是谁,但她绝不问我什么。我呢,心里泛起许多揣测:但也坚持绝不向她打探。

⑨预定住一个月,到二十天的时候因故离开,退房前我去那间悬挂着“服务台”牌子的屋里,想跟她一总地道个谢,她不在。我发现,柜台上扣放着一本显然是她抽空就读几页的书——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①??我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

⑩回到家里,打开电脑,有股野薄荷的气息,刷新着我的思维。

________________ (有改动)①《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它记录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对心灵的追索,内容深奥,文风别具一格,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15.文章第④~⑥段,作者围绕“野薄荷”写了两件事,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17.文中第②~③段中的环境描写很精彩,请你从中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100~150字)(4分)

(一)记叙文阅读(共12分)

15.答案示例: ①反对②“我”捡回野薄荷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

16. 答案要点:①女服务员认为事物是有差别的,要区别对待,这和我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②女服务员工作之余努力读书,从中可以看出她有很高的精神追求。

(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点2分。若学生仅答出“女服务员为‘我’更换野薄荷、与‘我’谈话、看《追忆似水年华》”这三件事,扣1分)

17.答案示例:

“野鸽子咕咕叫,觉得就在身边,但寻觅其身影却非易事,倒是黑白花和灰蓝色的喜鹊极其大方,时时在身边低飞,还喳喳不休。”这句话形象地写出院子里鸟儿们自由欢快的生活。“咕咕”“喳喳”写出声音的悦耳,“黑白”“灰蓝”写色彩的缤纷,“就在身边”又难觅身影,写出了鸟儿的活泼可爱,表达作者对自然之趣的喜爱。

(共4分。有赏析的句子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

(一)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qù)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


写景状物类散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89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