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木匣子图片

时间:2020-11-12 18:16: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神秘的木匣子有感

读《神秘的木匣子》有感

我读了《神秘的木匣子》这篇文章,里面的小胖熊爱说谎,他妈妈找了山羊博士帮忙,让小胖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不能说谎,不诚实,最后会害人害己,那个 样子是不好。我今天就做了一件不诚实的事。晚上,妈妈出去了,我就在家里玩手机游戏,妈妈回来后,问我玩游戏了没有,我说没有,妈妈进房间以后,发现我玩过游戏,因为手机是热的。妈妈发现了我说谎了,就惩罚我这个周末不许看电视和玩游戏。

说谎是不好的行为,我不能说谎了。我们说得每一个谎话,做的每一件不诚实的事,都会被大人识破,我还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之所以说谎,是因为我不敢说出事情的真相。

篇二: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埋木匣部分讲了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木匣及木匣里有哪些东西,为什么埋木匣和怎样埋木匣的。挖木匣部分讲4年后,妈妈顺利挖出了自己埋的木匣,开始科利亚按原来的步数没有挖出木匣,经过认真思考后改变了步数,挖出了木匣。最后一段讲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的道理。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过程时,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他从妈妈的大木匣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结论:他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必在原地。为什么没有挖出来,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经过认真思考,他明白了:时间过去4年,妈妈是成年人,步伐的大小一般不会改变。自己的步子却比那时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5步。他按这样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从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中,科利亚懂得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

设计意图:

《科利亚的木匣》叙述顺序十分清晰,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发”这样的顺序来讲的。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他顺利挖出木匣以及悟出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围绕重、难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更好地理解随着年龄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在学法上,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学设计:

篇三: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子》第一课时

22、可利亚的木匣子(1)

科目: 语文 班级: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PPT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木匣子图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86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