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山路梅花冯山

时间:2018-11-09 11: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略论古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及其他文化内涵

略论古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及其他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

享有“花之魁”之誉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因此,梅花历来为许多诗人所咏叹,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梅花的自然习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诗梅花意象自然内涵

一、梅花的贞士情操

(一) 脱俗高洁的形象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 自评。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

“梅花之通体清澄、内外俱净,引发了文人洁身净心的自觉意识,映衬了他们冰清玉洁的品格,于是净土信仰、净土意识就以梅花意象为载体,渗透于诗词之中。”1吴藻的借梅花意象来寄托逃禅心迹,就是因之而来的。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洁、孤芳自赏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的。

(二) 凌寒不屈的形象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可见,雪与梅常常是不可分开的,卢梅坡的《雪梅》诗更是将两者的关系写得形象极至:“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镇《南吕.金字经梅边》:“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南信,翠禽啼问人。”在冰天雪地里,作者巡寻着,突然间耳目一新,小檐下的“芳树”即梅树,预报着春天,傲雪凌霜便是梅的性格。

冯山《山路梅花》:“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梅花不仅在冬天含香开放,而且还带回了春回人间的消息。纵使是开放在山路旁,无人赏识,但她却给行人带来了温慰之情!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二、梅花的隐者风标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张可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周密《疏影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

三、梅花的美人姿态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

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诗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诗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诗经.曹风.蜉蝣》中的句子,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可谓传神。

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其实,本词共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此处仅以二者为例)

四、梅花传情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2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张舜民:“为岭北客飘

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似寄愁绝。”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长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操。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视为“媒合之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3传说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读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侣。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享,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五、“梅妻鹤子”与《山园小梅》

林逋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风韵写尽写绝,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于是成为千古绝唱,而《山园小梅》整首诗亦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也便因此,林逋与梅花就不可分了。

杨朝英《双调.水仙子失题七首(之一)》:“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诗中“老逋”其实就是指梅花。

陈与义《和张钜臣水墨梅(其五)》:“自读西湖处子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说自从读了林和靖“疏影”“暗香”名句之后,便爱上梅花。可见逋老的影响。

吴淑姬《长相思令》:“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借用林老的名句,不止使词语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却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叶燮《梅花开到九分》:“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留一分保持九分,就可以长久与人为伴了。至于留作谁伴,那是语出有典的。而此典便是“梅妻鹤子”之典。晁冲之《汉宫春梅》:“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在人知。”这里写的便是林逋逝后,梅失去了知

音,而只能孤芳自赏了。

六、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杨亿《少年游》:“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此处“翠岭”亦是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

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中便是如此。

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5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梅花的耐旱力相当强,畏涝,喜日晒,忘荫蔽。所以梅花永远站在高处,面向太阳,迎接光明。6《红梅赞》便是因之而来。

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7

七、结语

历来咏梅诗众多,而且梅又被推为国花有争议,所以,姑且浅论些许以明梅之志及其文化内涵。而其意象的发生亦是有其历史、社会原因在其中的。

[注释]

1 阮玲《从梅花意象看吴藻的逃禅心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增刊,P1

2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11月版,P1043~1050

3 《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P294

4 张孝岳(主编)《梅与梅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2月版,P79~80

5 6 7陈峻愉《梅花漫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2月版,P38,P66,P67

[参考资料]

1.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2.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3.贺新辉、张厚余(主编)《宋词精品鉴赏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篇二:古诗中梅的意蕴

百花丛中梅以它独有的品质,赢得了千古诗人的吟咏赞叹,可谓百花魁首。

古人早就有折梅寄远的故事,成为长期流传的佳话。南朝杂曲歌辞《西洲曲》中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诗句。写一个女子看到梅,想到曾经在梅下和心爱的人嬉戏的美好时光,想到远在江北的他,不由折梅寄于远方,来表达自己对恋人的思念。南朝刘宋时陆凯与范晔相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南朝的鲍照,在《梅花落》中吟道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中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美,表现了诗人不随流俗、坚贞不拔的品格。

六朝以来,不断增加诗人的吟咏,使梅花的内涵意蕴日益丰富。

梅以韵胜。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的气质风韵征服了西湖隐士林和靖,一曲《山园小梅》抒写了诗人情怀,朦胧的月色下,清清的浅水旁,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无意的横斜,清秀飘逸,高洁端庄,简直把梅的风韵写绝写尽了,也把自己爱梅之心赞梅之情陶醉之意处世情怀写活了。他自称梅妻鹤子,可见一斑。疏梅风韵,处士风流相得益彰。

梅以格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严寒挡不住它的开放,也挡不住它的幽香,寒风中,尽显它的风骨。寒梅傲立和诗人的不畏险阻的傲骨融在一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黄昏默默,凄风冷雨,无人常识,但是,它丝毫没有动摇意志,化为泥,化为尘,清香依然,傲然不屈。这不正是诗人坚贞自守的傲骨写照吗?作者托物言志,

以梅自喻自比,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境梅香依旧,爱国之心依旧。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花绝句》)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前都有一

个放翁呢?奇特的设想,表达了诗人对梅的无限喜爱。

寒梅寄托着乡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诗人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寒梅上。寒梅也许蕴涵了当年许多有趣的情事,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被诗意化。南宋诗人葛起耕有《楼上》诗楼上何人吹玉萧,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这里的江南指其故乡,诗人羁旅在外,听到悠扬箫声,百感交集,想借酒浇愁,但是,一见到寒梅,酒已半销,无奈愁何。飘零之感,思乡之情,尽在这愁绝寒梅酒半销中。

早梅有报春之意。前夜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朝齐己《早梅》)一枝梅开传来了春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惊喜: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朝张谓《早梅》)让人心动不已,给人以无限温馨。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宋朝冯山《山路梅花》)梅带回了春

到人间的消息。也是这早梅,开在岁末春初前,又让壮志未酬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将至,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发。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杜甫《逢早梅相忆见寄》)

梅的冷艳冰肌,梅的凌寒傲骨,梅的风情万种,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篇三:语A006—2014年最新诗歌阅读训练(学生版)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代诗词鉴赏

1.【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 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6分)

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

2.【2014·绵阳二诊】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答: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3.【2014·眉山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4分)

答:

4.【2014·新余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答:

(2)本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5.【2014·吉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答:

(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之。

答:

6.【2014·赣州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①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答:

7.【2014·宜春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①书一纸?

注:①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

8.(一)2014·马鞍山市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请分别指出一、二两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2)作者写“南溪早春”抒发了哪些情感?(4分)

答:

9.[201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山路梅花

冯山①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注:①冯山,字允南,四川安岳龙台人,北宋中期诗人。此诗为作者旅途即兴之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2)指出本诗描绘梅花的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10.[2014·安徽安庆、宿州、亳州三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钟山①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

(1)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4分)

答:

(2)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你怎么看? (4分)

答:

11.【2014·邵阳联考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①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②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③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阳羡词派领袖,江南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官至榆林院检讨,并参修《明史》。此词应是康熙七年(1668),作者自北京南游汴、洛途中所作。②酸风:吹得人眼睛酸疼的冷风。③豫让桥:春秋时义士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

(1)首句写景,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与词的内容有何关系?(3分)

答:

(2)有人说“忆昨车声寒易水”一句是本篇的词眼,你认为呢?(3分)

答:

12. 【2014·益阳重点中学联考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 【2014·湘潭联考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8分)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游钟山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注:这两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1)在第一首诗的诗眼是“幽”,试做分析。(2分)

答: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6分)

答:

14.【2014杭州第一次质量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自 叙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分析诗中暗示的社会背景。(2分)

答:

(2).赏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5分)

答:

15.【2014年武汉二月调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

刘克庄

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

宁委涧,嫌金屋;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

(1)这首词上阕写“梅”,却不着一“梅”字。请简要分析这一写法。(4分)

答:

(2)前人评词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请联系下阕对此作简要赏析。(4分)

答:


山路梅花冯山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80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