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学英语从哪里开始学

时间:2018-11-09 11:2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学英语从零开始只要三个步骤

学英语从零开始只需三个步骤

英语真的难学吗?其实英语是最好学的一个语言,很有规则。

它远比我们的母语中文好学。认真地起学习,用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我有一个学生,他小学学习英语的时候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到了初中以后,更是基本完全放弃了英语。因为他内心觉得英语太难学,压根学不进去。

但是看着自己的成绩就因为英语被拖累,他还是决心努力一把,争取攻克英语学习这个难关。

但是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结束后,他的英语成绩成功跃居班级前15,他都不敢相信从前他如此惧怕的英语居然有如此大的进步。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他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他做到了以下3个步骤:

第一步,学音标很多学生觉得老师会教音标,跟着老师学就行。但是这样你对音标的学习往往是很肤浅的。 我相信很少有人会仔细地注意舌位,唇位、牙位、喉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问题。

但是这些你如果没有学好,就会影响你的口语。你的发音会生硬,口齿不清,带甚至有地方方言的口音。

很多看似呆板,仔细对着音标,花个把月的时间,克服无聊,仔细照着音标发音的学生,才是以后真正掌握英语的人。

他就耗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靠着一个软件,仔细对着音标,一个个对着要求,仔细发音。绝对不要怕麻烦。这一关一过,英语一下子就能上手。往后,你一看单词,就能用音标把单词标出读音。第二步,学单词

他以前采用的记单词的方法就是死背,等把脑子背晕了休息。有时候状态一直不佳,几天都清醒不过来。等清醒后再来背,非常枯燥,而且效果一点不好。遇到字母多的长单词,更是觉得大脑容量不足。

到底需要掌握多少单词才能解决一般的英语问题?回答:最少5000个。

要多长时间能掌握?回答:正常水平3到4个月,每天半小时上下。

他才用的新方法是将5000单词分成50组左右。每组100左右。

最初先跟机器学读一下,没有必要去背。

只要让机器反复不停地放,你想听就听一下,不想听就玩游戏,只要让它老在你耳边响着就行,不用几天,你就能准确地听出它们,然后就能拼写它们了。可能记住第一组100单词可能要半个月的时间,但是渐渐地到了最后几组,你发现,几天就能搞定几百个。

听的时候,找点纸,拿个笔,进行听写。建议前几组要听写,后面的几组想听写就写,不写也不要紧,不会妨碍你对它们的牢固记忆。

基本掌握这5000个单词后,你会发现,你一下子能看一般简单的英语读物了。

他还采用的方法是找缀词。如果你注意单词,不管他有多长,不是合成词,就是缀词相加形成的〔或缀词占有大部分〕。他把这些缀词都记录下。因为他们在单词的构词中经常出现。看一些缀:tion,oun,ter,dis,com,ment,tun,zen,ion,ger,ain,,tage,into,pre,teen,for,tan,cul,tal等等,很多单词都有共通之处。

掌握了单词上课认真跟着老师学语法,英语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第三步,说英语

学好英语的另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说。不要去看那些什么美文,背句子了,没有多大的用处。他后来告诉我他报名了abc360在线英语学习,哪里有专业的外教一对一教学。外教会时时刻刻和他交流,所以对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升很大。

学生需要找那些口语化的剧本,不要找那些诗词化的剧本。最好是童话的或儿童剧本!

儿童作家的作品要生动,语意要明确,表达要直接。人物心理描写不能晦涩,语感又要好,英语深度又不是太高,很适合使用。

这种剧本对练就你的情态语言的表达很有帮助。你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头熊,用熊的粗声来说英语,还可以把自己变成羊,用细声来说英语,剧本可以让你在不同的角色中用不一样的声音说不同的英语,可以体会不同的语感。

学生们要相信,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

篇二:如何从头开始自学英语

如何从头开始自学英语

现在学英语显然越来越重要,就业学习甚至是生活旅游无处不在。对于很多人而言,英语相当于零基础,那如何开始学英语,能学的多快,有什么先后顺序,完全取决于你的语言基础。

一、前提:

如果你一门外语都不会,中文语法什么的也不太好,学起来会非常困难,语法,表达方式,单词,听说,都是全新的,挺悲催。

如果你会一门外语且说的还不错,但不是英语类似的语系(比如德法意葡俄),而是比如日韩语,在语法理解上会有点帮助,但比较有限。

如果你恰好会跟英语比较类似的语言,比如德法意葡俄,虽然类似度不同,但十分便于理解,无论听说读写都十分有利。

二、方法:

有的提倡全外语环境里面磨,泡,把嘴张开,耳朵磨出来,胆子炼出来。有的提倡先把语音和语法基础打好再进行飞速提高。我觉得这取决于学习外语的目的。要留学移民考试?要日常交流?要商务交流?或者无目的,就是想听听歌看看电影没事儿牛B几句?这些想好了,对应着找方法即可。(下文有述)

三、一般的步骤:

这个步骤也是参考小孩学语言的步骤来的。由于个人兴趣,我也很关注我孩

子学说话的步骤~

语音阶段(小孩学发音)。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特殊的发音和记录发音的方式。这个必须要搞定,否则怎么说都不地道,而且直接影响听力。

词汇阶段(小孩单个蹦词儿)。尤其是动词,涉及到各种格的变化等,与汉语不同的地方(好在英语没有性的变化~),时态的变化。

自己成句阶段(小孩开始说整句话)。就是自己能够准确的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简单意思,并能在听力上有所提高。

自己成段阶段(小孩开始唠叨,讲故事)。自己能够准确的表达一整段意思,逻辑清楚。且能准确回答对方问题。

提问阶段。自己能够针对感兴趣的地方,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提问阶段很重要,是主动处理知识的一个提高。

长篇对话阶段。面对面的对话,对听力和口语,还有词汇量,语法都有很高要求。

电话对话阶段。这个是我在日本时感觉出来的。电话对话与面对面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么说吧,比如小宝宝已经会说话了,但是当他对着电话那头的提问时,对话的能力迅速倒退。不过如果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快可以克服。

正式演讲。即脱离日常环境,到正式的,或者特定的环境中。涉及到复杂的遣词造句,清晰的逻辑。之所以把这个提出来,是因为很多语言(包括英语和汉语),正式用语与口语不尽相同(日语的话,基本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呵呵。。。),如果不克服这一关,在这种场合的听说都会成问题。

四、一些技巧:个人感悟

如果没有语言环境,就强迫自己用这门外语进行思考,比如,走路的时候,就跟自己用外语念叨:我正走在大街上,我边上有绿色的树,书上有叶子,我一直走,然后右拐,,,我想去xxx,我看到两个人在说话,,,等等,用这种方式强迫自己的思维进行转换,并且可以熟悉刚刚学习过的知识。

唱歌/电影/新闻。根据个人爱好来。一定要复述出来,如果是电影的话,也要在练习的时候将自己放在当时的环境中。这对适应英语的连读,省音等十分重要,对对话也很重要。

背!而且特殊背诵典型的语法句子,万能应用句子等。

听!如果你没适应一门外语的话,大脑会将这门外语的频率处理成噪音而被过滤掉!(这对学外语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外语犯困,很累,就好像从一对杂音中获取信息一样。而我们听熟悉的语言,则即使心不在焉,各种信息也会从耳朵奔进大脑。这就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不同造成的。所以就像练肌肉一样,练习我们的大脑(俗话说就是磨耳朵),不断的听听听,走坐睡觉都听,听不进去也听,假以时日就会突然开窍:哎呀,我听懂了!我一个朋友在日本一开始说日语不好。每天睡觉都开着新闻,他现在说日语的语调和语速,跟新闻都差不多。所以,选择听的材料也很重要,呵呵~~~

外部力量推动:还有一种可以加速的途径就是参加一些外语补习班。累死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因为想要出国帮忙带小孩,课时都五六十的人了,自然是零基础,老人家不可能去一些机构上课,首先老人家会不自在,再者跑来跑去也累。后来我同学说他在一家在线的外教真人一对一的英语口语机构,ABC360来着,每天老人家上课都很有劲,因为有目标嘛。效果还不错,基本生活用语应该可以了。光靠自学,老人家或者小孩或者中青年都是很吃力的,多少还是需要一些外

部力量推动一下。

篇三:英语学习到底从学什么开始?始于口语,止于口语

洛基提醒:英语学习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过度传播的时代,一提到英语学习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人说英语应该从语法和阅读学起,有的人说要从练习口语开始,甚至不乏一些无稽之谈。

学英语到底从学什么开始?这个问题在语言研究领域已经被人反复争论了多年,问题的答案早就已经比较清晰了――语言的学习,是从听力口语开始的,并最终结束于口语。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四个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而且也知道在公立学校通行的英语教学理念中也都承认“听说读写”就代表了英语学习的顺序。但是其中的原委往往是众说纷纭,每个人都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语言学基础知识,为了读者的方便,本文就从相对简单的角度来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从语言教学的历史中抽出四个时期来审视人们对语言学习顺序的认知过程:

一、 第一个时期:中世纪――先学语法

众所周知,语言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要决定哪种语言是全世界的主导语言,往往是要看哪个国家的文明给当时的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五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虽然罗马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希腊也难逃被侵略的厄运,但代表西方文明的语言仍然是拉丁语和希腊语。重要的原因是罗马和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这两种语言代表了政治、经济、哲学等上层建筑,还有那些令人向往的辉煌时代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我们能追溯的较早时期关于语言教学的资料,很多都来自这个时期。在那个时代,人们学习这两种语言的方式就是影响至今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雏形。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语法的学习,学生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进行枯燥的语法练习,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几乎是零,比如:

Example: The chair is under the table / Det sabla nmabro kin maldi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1) The book is under the chair.

2) The boy puts the book on the table.

3) The boy puts the book on the floor.

4) The boy throws the book against the ceiling.

5) The boy throws the books against the ceiling

你会发现,这五个句子基本上没有任何实用的功能,它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练习拉丁语法中复杂的动词和格的变化。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生的变化也仅仅是语法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翻译的内容越来越难。

直到16世纪,拉丁语还是一门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的语言。时至今日,口语的拉丁语却基本上已经消亡了,只有梵蒂冈和少部分学院在使用。复杂的拉丁语逐渐被其它拉丁语的衍生语取代,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逐渐代替了它口语交流语言的地位,我不得不猜想语法翻译教学很可能推动了拉丁语这门美丽语言的消亡过程。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学口语呢?原因现在看来也显得很幼稚,在古代,人们认为文字比口语更高等,很多人都不识字,识字的人往往位高权重。罗马帝国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语法的学习成为逻辑严谨和思维缜密的代表,其它语言的教学纷纷效仿,语法翻译教学就代代相传了。

人类的习惯十分可怕,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在接受上一代的思想,但是从来就没能,或者是没有意识到可以与之抗争。你会发现,这个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古老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子,至今仍然在全世界的教室里出现。当然,中国是重灾区,很多过早接触语法翻译学习的学生,最终几乎无一例外的变成了“哑巴”。

二、 第二个时期:拉丁语的衰退和经典思潮的时期――还是先学语法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这段时间里,应该说是经典思潮是主流的时期,这个时期语法翻译教学法反而得到了强化。这段时期欧洲各种语言变化较大较频繁,主流的语言教学则提倡“净化”,而标准自然是那些经典著作。一说欧洲各国为显示自己的语言有如同拉丁语一样的优雅文笔和严密逻辑,纷纷采用古代拉丁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方式来推广自己的语言。比如English Grammar(18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法书籍之一)的作者Lindley Murray在该书中提到这样三个单词:purity, propriety, precision。这三个词很有代表性,代表了当时的教育和语言学家的一个不太切实际的梦想――净化语言,让语言永生。

可惜无论是法国的,西班牙的,还是英美的一些经院派,都没能阻止本国语言的“腐化和堕落”,语言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断改变着。以下这段文字写于15世纪,作者William Caxton.当时正是英语的剧变时期:它失去很多盎格鲁-萨克森特征,语音变化也很大,同时有大量的法语词汇进入。

And certaynly our language now used varyeth ferre from that whiche was used and spoken whan I was borne? and that comyn Englysshe that is spoken in one shyre varyeth from a nother. In so moche that in my dayes happened that certayne marchauntes were in a shippe in Tamyse for to have sayled over the see into Zeland ?

你会发现这段文字和现代英语有如此大的不同,当然,你可能还是能够读懂这篇文字,前提是你能用字母把每个字的发音发出来。比如shyre相当于现代英语的shire;marchauntes相当于merchants,发音有相似点。如果你口语不好,对不起,很可能读不懂。不管书面语的地位有多么权威,语言的变迁却往往是从日常的交流开始,每个时代语言的发音都不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经典的流行语和新出现的词汇。

三、 第三个时期:行为主义的盛行――从口语开始学 采集者退散

语言学家们真正开始认识到口语重要性的时间非常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世纪4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听说法”(audiolingualism)。这个方法是基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简单的应激反应这样一个论断,或者叫做S-R(stimulation and response)。简单来说,训练学生的方法就是:反复的听和反复的重复;语言学习的单位往往是句子,或者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句型”;学习目标强调语音的正确性,还有回答的正确性;语法基本被忽略。基于这种方法编写并颇具代表性的教材就是English 900,即《英语900句》。应该说这个方法起到了它的历史作用,据说当年美军用这种方法成功培训了大量间谍和后勤人员。不过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课堂一样很枯燥;学生学到的往往只是一些零散的句子,超出这些句子之外的仍然不会。考试大论坛

而此时的英国语言学界也在试图打破机械的语法学习的枷锁,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ituational Approach,所谓“情景法”。但是这个名字和我们现在的情景交际法有本质上的不同。早期的“情景”,基本指代的是实现一个语法或语用功能的情景,比如:老师先说一句this is a desk,然后指着门,学生们就被拉进了一个situation,这个时候学生就应该说this is a door。虽然学习方法改变了,目的改变了,学习的内容仍然没能完全逃脱语法翻译时代的影子——语法和句子结构。进步的地方是语法实现了系统的难度分级,语言有了实际可操作的测评系统,语言的内容被划进了学习的范围。1967年出版的《新概念英语》系列,基本上就体现了情景法的特点,遗憾的是该教材没能完全逃脱出传统语法翻译的影响,对于语言的学习目标也只是停留在行为主义的habit formation(习惯的养成)这个阶段。但对于学习语法、阅读和写作来说,这仍然是至今为止编写的最好的教材之一,目前国内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新概念”式的教学。考试大论坛

行为主义语言学显然过于机械,而且把语言学习的过程想象的太简单。这个流派后来遭

到学术界的普遍抨击,其中最严重的打击应该来自于Chomsky,他提出语言并不是简单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它更像是人类的本能,如同走路一样。一个小孩子只要双腿不受限制,他必然会在某个时期学会走路,不需要去阅读《跟我学走路》这样的教材,他只需要一块地方来练习走路。另外一个从生物学中引来的理论是关键时期假说。比如猫在幼年的某个特定的时期会学会识别纹理,如果在这个时期只让猫见到横条纹,那么在这只猫成年以后就只能识别横条纹,竖条纹它无法认识。有一位语言学家也提出了人类语言的关键时期假说:人在幼年的某个阶段可能会对语言产生敏感,在这个阶段只要对着小孩子讲话,他们必然会学会语言;如果在这个阶段小孩子没有接触到人类语言,那么后果可能是他再也学不会任何语言。当然,这个目前还只是假说,谁也不能把别人的孩子拿来做试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简单的学习句型,外加一遍一遍的复读,对于语言学习的意义可能十分有限。

四、 第四个时期:认知科学的进步――进一步的确定要从口语开始学习

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的研究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有很多全新的观点出现。比如,语言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功能而存在的。例一:apple这个字可能代表的认知经验是图形(颜色,形状等)、气味、质感、和苹果相关的知识(如在书本上读到过苹果含果酸)、经历(记得的几次吃苹果的经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等)等等。你在想到这些体验的同时会想到apple这个字,也可以在看到apple这个字之后联想到其他所有的体验。语言功能不能脱离其他的认知功能而独立存在,相反,语言应该是和其他的感官认知伴生。

认知和语言同步,这能解释很多现象,例二:a)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件,一岁的小孩子不能分辨出足球和排球的区别,所以在他的语汇中没有football和volley ball,而是只有ball这个字。当有一天他弄明白这两种球区别的时候才能记得两种球的单词。或者是一个小孩子把所有像桔子的水果都叫桔子,直到有一天他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的时候才能学会柚子之类的说法。b)当我们要求一个普通美国人造一个限定定语从句,他会立刻愣住,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他如果在讲一堂物理课,就会很自然的说出:Heat is a form of energy, which has been widely exploited through out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械的学习语法结构对于语言学习初期几乎无用,人的语法知识很多都是在完成实际沟通和学习生活需要的时候发现并适应的。

简单来说,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基于认知体验。我们学习中文的过程就是如此:没有中国人是从读书开始学中文的,我们都是在家人的言语和同家人的沟通中学会讲汉语,而不需要学语法。原因也很简单,说错了别人听不懂,没有回应,于是在不断的尝试和改变之后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语法。在能够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开始上学,这个时候做两件事:一是把本来就会的语法规范化;二是通过阅读积累知识,读到的东西就可以立刻说给别人听了。考试大论坛

现代的很多英语教学流派和方法都体现了这些新学说,目前最流行的方法论之一就是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应该说CLT是一个大家族,我们听说过的任务型教学法、社区英语学习法、甚至沉默法等都属于这个大家庭。这个方法强调的是在体验中学习英语,学生通过自身不断使用英语,在试验和改正中得到全方位的语言使用体验;教材中的材料都来自于真实的英语,而不是像一些老教材中的“教师英语”。目前,在国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机构并不多见,体现这种理念的比较典型的教材有广州新东方听力口语部使用的Touchstone,和Cambridge Real English等。

应该说这个理念反映了正常的社会人学习语言的全过程:

第一步,先从听说开始,掌握熟练的听力和口语,在学听说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法,能够生存和表达。

第二步,学习阅读、写作。多读规范的文字,并在写作中训练精确和复杂的语法。第三步,学习各种知识,如数理化、历史政治、大学专业课等等。

第四步,与他人进行生活的或知识的讨论,应付工作和社交,丰富生活阅历。第五步,发表言论,进行演讲和展示,写点随笔。

第六部,少数人成为名人,站在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说。

对于普通学员来说,如果是想做外贸或者在外企工作,英语学到第二步就够了。想做教师的学员,或者想做外企高管的学员,需要学到第五步。如果有更高的目标,你知道该怎么走??

一句话,英语学习始于口语,止于口语。


学英语从哪里开始学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71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