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时间:2018-11-09 11: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的复杂环境,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二是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及时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坚持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大胆探索,务求实效。五是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

篇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汪瀚

金融硕士 S14500597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GDP总量已经世界排名第二,增长速度一直排在世界首位,即使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劣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我国GDP增速仍然在7.5%以上。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有效性,但是最近两年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也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的上台,经济转型一直是强调的重点。当前我国的发展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GDP的增速,更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1、粗放式发展模式仍占较大比重

所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是指在不考虑对环境等方面影响的情况下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不可持续的低产出、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以粗犷式发展的模式虽然会短期的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必然会长期对资源环境造成一系列的不可逆转的损害。例如北京愈发严重的雾霾天气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周边城市的高污染企业的排放造成的,在2014APEC期间工厂的停产很明显的给北京带来所谓的“APEC蓝”。

2、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目前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GDP总值达到568,8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GDP10%,第二产业占比43.9%,第三产业占比46.1%。虽然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为48.3%,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6.8%,略低于第二产业。1虽然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与欧美发达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美国第三产业占美国GDP的77.9%。

同时我国区域发展结构不合理,东西部差距过大。由于改革开放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之良好的交通自然环境的作用,我国东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发展迅速,

人均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虽然目前政策有所倾斜但是发展依然缓慢。

3、就业难、用工难两个问题并存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然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这样的“人口红利”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中国目前现状是老龄化加剧,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随着“民工荒”的出现,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日子越发难过。珠三角、长三角的“民工荒”是一个用工供需的表层现象,更深层次的还是印证了中国的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正在迎来转折点。到2010年,刘易斯拐点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两会期间“民工荒”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民工荒 、工资上涨只是一个表面的经济现象,从本质上说,我们可以看到刘易斯拐点出现,中国的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城市里参与基础建设,家政服务的五十年代的人群逐渐退休。80后和90后逐渐参加工作,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大,加上国家对大学生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现在80后90后很大一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加之教育水平比较高不愿意去参加一些比较低级的生产劳动,因此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表示工作很难找,而许多企业主表示企业招不到工。

4、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我国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虽然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同时我国拥有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竞争环境,而研究机构的创新又缺乏企业车间的实践。很多专利技术没能投入到实际生产活动带来相应的价值。

我国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如今资源逐渐匮乏,生活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必然。此时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如何转变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根据上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经济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

应该鼓励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减小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资源管理。加强对资源消耗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对于技术成熟的行业,可以有序的关停同行业消耗严重的企业或者督促其进行技术革新,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对开采行业的监管要加强,减少对资源的无度的开发。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有三废派排除企业要求其做到对其废弃物做到处理后再排放,对违规企业加强处罚力度。对已经被污染的区域要加强治理,对没有被污染的地区可以通过建成自然保护区等形式加以保护。

2、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虽然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是由于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明显显得疲软乏力。出口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明显下滑,出口顺差锐减。消费方面,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增加较快,然而由于保守思想等原因,居民的消费率一直不是很高,并有降低的趋势,居民收入大多存放在银行,高储蓄率导致高投资率,所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高投资。但是相对的消费不足也直接导致了服务业的发展不足,服务业占比与发达国家比明显偏低。“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而这一经济转型的过程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出相当大的空间。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是消费率的提升和服务业的发展。而从我国居民支出结构看,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商品消费,这表明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预估未来服务消费占比仍有20%以上的提升空间。快速打开的服务业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主引擎。3

3、降低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老龄化的加剧。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在应对老龄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投入,目前我国基本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少年文盲目标。我国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义务教育普及到高中,实施灵活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方式,鼓励多种方式形成全民终生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提倡到高中的义务教育并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的学校收费,减轻家庭负担,扩大受教育人口的范围,真正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从而提高全国人口素质。 企业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革力度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对人力的过多依赖。同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4、加强人才培养,防止人才流失

在推广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应对各领域稀缺的人才,应着重培养,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防止人才流失,增加对人才的引进。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应该为人才营造发展空间,提供广阔的市场,在管理上给予优秀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加人才的薪金和福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待人才公平,公正。改革中国教育制度,使其适应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列举一下外国防止人才流失的政策:美国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把三分之一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都给了外国留学生,并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择其优才挽留成为“新美国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

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稳增长突出“新常态”:消费多样化、探索新产业、新技术,应对老年化问题,控制风险,积极走出去。在增长中依靠新三驾马车:新城镇化、消费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新增长点和发展格局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5政府弱化经济增速数量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强调经济4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只有正确的转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篇三:关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关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

思考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在这30多年中,我们解放了思想,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桎梏,推进了市场经济改革,这使得我国经济在这30年中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在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是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这么多年经济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只有这样不断地思考与反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问题以及成因

纵观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快速的发展往往都会带来一些“后遗症”。因此,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并不可怕,但是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我认为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经济发展逐渐放缓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GDP的增速几乎都保持在8%以上,个别一些年份甚至超过了10%,这一成就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都堪称奇迹。然而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开始逐渐放缓,2013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为7.7%,已经跌破8%,2014年有可能会出现继续的下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低迷对我国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减少了我国的出口;另一方面,我国整体产业水平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整体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再加之我国第三产业的不发达等等因素,造成了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多年的强劲增长之后,开始出现疲软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经济增速的放缓,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国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2.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起来。无论是一些地区

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也好,还是近年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都经常发生的雾霾也好,这些自然环境问题的发生,都与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密不可分。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对环境的伤害不言而喻。不过,当时为了优先发展经济,这种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现在,随着我国劳动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粗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非但不矛盾,而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为保护环境带来需要的资金与技术,而更好的环境基础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试想想,我们的后代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城市,喝着重金属超标的水源,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保护环境是多么的迫在眉睫。

3.贫富差距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吃的都是“大锅饭”,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十分显著的贫富差距。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部分的人先富起来,贫富差距也就随之产生了。允许贫富差距的存在,固然能够调动起广大人民的工作积极性来,不过过大的贫富差距会造成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最近几年,我们的社会中充斥着炫富、仇富等情况。我们看到,有些先富起来的人非但没有带动还没富起来的人,反而是鄙视他们;而那些还没富起来的人也看不到已经富起来人的努力,仅仅只一概仇视他们。这种畸形的心态正是贫富差距问题带来的。古语有云“人不患穷而患不公”,我们国家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应该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更加兼顾公平。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大层面上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是靠着努力富起来的,而是依靠“不公”富起来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难以接受的。因此,如何能够注重公平问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统一的改善,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4.经济制度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优先发展国有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须坚持且符合国情的策略。但是,原有的一些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陈旧而冗杂的计划经济和集体经济的遗留制度,对于解放我国生产力,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以及有效

地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都有所掣肘。不仅如此,这些陈旧色经济制度还会滋生的腐败、垄断现象,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拖累了经济健康发展的步伐。同时极具经济活力的私营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受限程度大,融资渠道狭小,发展规模难以拓展,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活力,对经济的发展贡献有限。而这些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中极具活力的一部分。他们的发展对于拉动就业,提高创新水平以及实现产业升级都有着积极地意义。

5.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发展得重中之重。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难以与世界水平竞争。首先是我国对于创新不够重视,对于研发的投入相对于发达国家严重不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他们更在乎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对研发进行更多的投入。其次是人才的缺乏,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培养的人才存在着同质化的趋势,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企业在对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培训培养的机会少。正因为如此,我国自主创新的企业少,这与我国大型企业和国企没有做好榜样的作用也存在着一些关系。

二、如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文,我们看到,虽然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不过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我们需要通过如下的途径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改善经济制度,提高经济活力

我国应该坚持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多种所有至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为了便于国家对于整体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人们资源分配上的公正公平。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应当是如今的重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活力,增强人们创新的动力。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更加地注重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通过市场调节经济活动,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为调节带来的“瞎指挥,乱指挥”,从而使资源配置能够最为合理,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

层次性,所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新产业、新型服务业都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和需要。最主要的是协调各产业的均衡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注意产业布局,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继力低的问题。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应当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产业,特别是金融行业。金融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发达的金融有利于资本的流动与配置,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好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才能是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活力,做到持续健康发展。

3.提高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与重点,而人才培养是创新能力的保证。缺乏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隐患,虽然我国现在在许多高精尖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突破,但与欧美等技术强国比起来,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有着比较显著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加强我国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63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