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社区关爱空巢老人

时间:2018-11-09 10: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社区关爱空巢老人活动简报

社区活动简报

关爱残疾人,春节慰问送温暖

时间:2015年2月15日

为关爱和帮助辖区残疾人,2月15日,杨古老社区向残疾人分发慰问品和慰问金,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使他们更好地度过春节。

此次发放的慰问品有大米、食用油和日用品,共计10份。残疾人员表示:社区逢年过节都记得我们,我们会好好地面对,积极向上。通过此次慰问活动,使我社区残疾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他们困难之时社区及时伸出了温暖的手,鼓励了残疾人士积极向上地生活。

篇二:XX社区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方案

XX社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推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黄丛岭社区开展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关注社会养老事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为目的,构筑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为老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自愿。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为重点,解决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对已雇用人员照料而不愿意结对帮扶的空巢老人,或者要求挑选志愿者结对的空巢老人,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2.就近结对,帮扶有力。尽量选择离“空巢老人”就近

就熟和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结对,开展志愿关爱帮扶活动。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帮扶活动,真正实现了解心声、排解忧虑、解决困难的帮扶目标,为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4.突出重点,优先服务。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服务形式,优先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关爱志愿服务。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1.服务范围

社区高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子女在外地、丧偶又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三无”老人(“三无”指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均属于服务对象。

2.服务模式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即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依托,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签订帮扶协议,为老人提供包户、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

3.服务机制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实行“四个一”的运行机制:(1)一个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组织、监督对所在社区的老人开展服务活动。 (2)一个服务圈:由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社会青年志

愿者、社区居委会构成志愿服务圈。

4.服务要求

(1)社会志愿者(邻里低龄老人志愿者以外的志愿者):至少每月到老人家探望一次;重大节日期间须进行探亲服务;在老人需要时帮助其购物、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看病;根据需要和可能,陪老人散步、游览等。

(2)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至少每月到老人家探望一次;重大节日期间必须进行探亲服务,为老人捐助必要的生活用品或资金。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因素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摆上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加强宣传。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努力营造关注、支持、参与志愿帮扶空巢老人的氛围。

3.制定具体制度。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职责等,努力形成较完善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年人的要求,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XXX社区

2014年1月18日

篇三:关于如何有效关爱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关于如何有效关爱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以沂水镇为例

姓名:李雨薇学号:20132542 专业班级:环工1302

【摘要】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我省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我省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人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空巢老人”问题尤其突出。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而社会在这时候就应给予我们的“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与关怀。就此问题,我们做出一系列的调查,调查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问题,如何去帮助空巢老人。

【关键字】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原因 解决办法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什么是空巢老人,它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而在农村,许多老人虽和子女同村而居,却也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及有关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对我镇范围内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我镇范围内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多数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亲朋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通过此次对空巢老人的问卷调查,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现状,包括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状态、生活照料状态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让这些空巢老人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注。

二、空巢老人现象出现的原因

据了解,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1]通过一些走访调查、上网了解我们从中得到,我们镇上存在大量的空巢老人,这些老人生活十分艰苦,通过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决定的,不仅仅是他们生活的家庭情况所致,还与这些老人生活经历和受到的政府帮助有关。从这些方面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子女入城务工,无法回家与老人相处

由于生活在农村,经济上得不到很大的满足,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进入城市,通过打工赚取工资补贴家用,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因为他们不愿意在农村以务农赚取较低的收入,于是选择进入城市,才获得高额的报酬,但是他们在进入城市以后,离家远了,无法及时回家。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

(二)计划生育影响,几代同堂情况减少

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使得人们对老

人的关注越来越少,有些独生子女在结婚之后不会选择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很少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使得一些老人只能自己生活在一起。

(三)重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孝

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转变,人们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对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他们会十分的重视。而在以前,传统的家庭文化,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父母,因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的很多东西,他们必须依靠父母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在那个年代,万事以孝为先。但是在现在,人们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抉择时他们往往会放弃孝。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使得老人们得不到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是他们的处境更加恶化,使得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大多数农村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

三、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但由于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务农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二)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佳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很空巢老人多病缠身。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 57.1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还是无法支付高额的看病费用。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三)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

养老保障在农村的很多地方都无法很好地体现,并且有很多老人无法领到养老金,虽然有些地方可以领到一些养老金,但是养老金太少,无法满足老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很多地方还出现了克扣老人养老金的情况。目前,在有些地方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还不完善。虽然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

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四、空巢老人问题应对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减少老人的生活负担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减少老人的劳动量,主动帮助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关心老人生活

一方面,各地可以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减少他们看病的负担。让他们有病及时看。

(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

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进一步完善医疗及养老问题,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结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然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却越来越高,空巢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一直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空巢老人排忧解难和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为空巢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也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参考文献】:

[1]“空巢老人”呼唤关爱 大众日报, 2008

[2] 陈宇秦 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挑战,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龚文君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西北人口, 2007

[4]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5]李迎生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过渡模式”设计社会保障制度, 2009

[ 6 ]全国老龄办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 天津老年时报, 2009


社区关爱空巢老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5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