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蚕的生命周期ppt

时间:2018-11-09 11:2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记号笔一支、卡片每组十张。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出示蚕的生命周期流程图,介绍流程图。

2、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并介绍它们的流程图。

(二)不同的生命周期

1、利用PPT展示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流程图,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蟾蜍和熊猫的生命周期流程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引出变态发育和不变态发育。

4、让每个小组自由地写出十种动物,并且根据是否变态进行分类。

5、小组汇报并把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6、教师小结变态动物和不变态动物。

7、出示羊和鸡的生命周期图,引出胎生和卵生。

8、学生再次对黑板上的动物进行分类。

三、教师小结。

动物尽管具体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各不相同,生命周期的长短也各不相

同,但是它们的一生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但是最终都会死亡,虽然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使它们的物种得以延续。课后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然后给它们分一分,哪些经历了变态发育,哪些是不变态发育,哪些是胎生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 板书设计: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变态

动物

不变态

胎生

动物

卵生

篇二:桑蚕文化

基于桑蚕文化的APP可读性和趣闻性研究

所谓桑蚕文化,是指采桑、养蚕、缀丝、织绸与染织等先进技术及其物化而生成的文明。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在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发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蚕丝已深深地渗透到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蚕丝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对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桑蚕文化,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以桑蚕文化为主体的APP设计,立足本土文化,也借助这一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激发用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1. 桑蚕起源

1.1 马头娘

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相传很久以前,太湖边有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为谋生计,父亲终日漂泊在外,留下女儿与白马为伴。一日,女儿因思念家父,便对马儿说:“若能带父亲回家,我便嫁给你。”话毕,此马通人性,仰天长啸一声,飞驰而去。数日便驼回老父亲。

此后,每当白马见到女孩就高兴地嘶叫起来,跑到女孩身边温存地久久不肯离去。女孩的父亲见状后悄悄盘问女儿,方才得知女儿当初许过的承诺。父亲心中大惊,于是趁女儿不在家时一箭射死了白马,并将剥下的马皮晾在院中。女孩回到家中看到马皮,大悲。忽然,马皮裹住女孩,狂风大作,顺着风的盘旋。几天后,人们在树林里发现了从没见过的美丽的生灵:一个晶莹剔透的被雪白的马皮包裹着的酷似女孩模样的小动物,伏在树枝上,扭动着身子,嘴里不断地吐出银光闪闪的丝线。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种人们称之为“蚕”(缠)的生灵,它无私的奉献给人类温暖和光鲜。这便是江浙一带的蚕农都信奉和尊崇的蚕神——“蚕花娘娘”。

1.2 嫘祖缫丝

嫘祖是正史记载中的养蚕的发明人。元《通鉴纲目前编·外记》记载:“西

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皲裂之患,

后世祀为先蚕。”

1.3 亲蚕

谓季春之月皇后躬亲蚕事的典礼。汉族民间信奉司蚕桑之神。作为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古代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的汉族劳动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谓季春之月皇后躬亲蚕事的典礼。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韩诗外传》卷三:“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一》:“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彩缕出亲蚕。”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天下百物皆出于农,我皇上躬耕,皇后亲蚕,董劝至矣。”

2.桑蚕一生

神奇的变化

蚕桑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经历蚕卵、幼虫(桑蚕)、蚕蛹(茧里)和成虫(蛾)四个不同形态的阶段。

中国有着丰富的家蚕品种资源,无论是卵、幼虫,还有蛹蛾、蚕茧,都会有

不同的色彩,斑纹或形状等方面的差异。由于幼虫要经过蚕蛹阶段并最终变成成虫,致密的茧壳能为蚕蛹提供保护,同时,倘若熟蚕体内氨基酸过多会使蚕中毒,所以,蚕的吐丝结茧是一种适应获得生存的本能。一条家蚕要花约3天时间,连续吐出上千米的蚕丝,才能结成一个蚕茧。

APP中在不仅会体现蚕的生命周期,还会在其每个成长阶段表明它的生存环境,身体变化等。

3.讨论区

这款APP的目标用户是养蚕爱好者,他们可能是IT工程师、都市白领用养蚕来缓解压力,也可能是小学生的好奇和对自然的探索。从蚕卵到成虫的神奇变化,过程中的惊喜,他们希望和有共同爱好的人分享和讨论,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APP中建立讨论区功能。

讨论区对应用户的功能说明 :

匿名用户:只可浏览讨论区

注册用户:可在讨论区的主题下发表回复和删除自己发表的回复,可发表主题和编辑个人发表的主题

圈子管理员:可对主题进行管理(置顶、锁定、推荐、删除)

均可对帖子进行分享。

4.古风界面和音乐

此APP重点表现桑蚕文化,界面风格传达一种中国特色文化,音乐也尽量采用空灵古朴的琴声。

《杭州丝绸--中国地理标志大典浙江卷》

《漫游山海经》

5.人机交互在此APP中的应用

在这样一个“信息就在指尖”的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阅读类APP鳞次栉比、参差不齐,并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各种阅读素材集成的QQ阅读、网易云阅读、多看阅读、豆瓣等,也有针对某一本书的APP,比如山海经、道德经、上下五千年等,而阅读形式又有各种各样,有微漫画、喜马拉雅听书等以漫画或声音展现,以上这些都缺乏交互性,人机互动比较差,近期的漫游

山海经、故宫祥瑞给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交互体验,视觉效果和背景音乐都很精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APP的可读性,但用户阅读体验还是有些缺陷,缺乏后期的交流和分享。

1)中国风的视听觉呈现,桑蚕文化本属中国传统文化,古色古香的界面加上悠远空灵的古琴,给用户带来别样的交互体验!

2)互动方式的创新,这一款APP除了考虑层次顺序、界面一致性、功能性、频率性以及重要性原则外,又从以用户为中心原则增设讨论区功能,可以使用户线上了解中国传统桑蚕文化,线下结合自己曾经或正在的养蚕经历,阐述自己的读书、养蚕体会等,有一个和其他用户互动的机会。

6.电子类书籍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输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大强化了受众作为传播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确实引诱着人们进行碎片化阅读。而且环保理念和立法的未来发展,也极大地节约了电子阅读的成本。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4中国电子书产业研究报告》,将电子书分为

篇三:家蚕的一生

单元4 家蚕的一生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在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家蚕为例,探究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规律,从而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初步的感受。

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饲养家蚕并进行持续观察,初步了解家蚕一生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继续学习如何饲养小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课外饲养与观察活动,单元的设计又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为此,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综合考虑家蚕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均衡性,尽量做到学生在课堂上有活动可做,同时课时安排基本反映家蚕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把整个单元切分为以下四课时:孵化(包括产卵、孵化)、蚕宝宝在长大(幼虫期)、结茧(包括结茧、蛹)和破茧而出的蚕蛾(包括成虫、交配、产卵)。如果教师可以直接获得蚕卵,那么可以从第1课开始教学;如果得到的是蚕宝宝,那么可以从第2课开始教学,将第1课观察蚕卵和孵化的活动移至蚕蛾产卵后再进行。

从教学的总体安排来说,由于蚕的孵化、蜕皮、结茧等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从着手孵化蚕卵到蚕蛾产卵,整个周期长达约两个月),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环境条件及蚕的实际生长情况灵活安排本单元各课的上课时间。在等待的日子里,可以穿插教学单元五或单元七,也可以采用与其他学科教师换课的方法。同时,教师应比学生提前从事孵化和饲养(分批进行),以保证每课时都能给学生提供相应阶段的蚕进行观察,同时给予必要的饲养指导,学生随后从事饲养以及有关的观察和探究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知道家蚕一生中的不同生长阶段,初步了解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初步培养长期观察的能力。

3. 进一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4. 初步学习长期饲养小动物,培养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5. 培养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第1课 孵化

(对应教材第24—26页)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供蚕种纸,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观察蚕卵并在课后带回家孵化,进行相关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已经提前孵化出一批蚁蚕,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观察蚁蚕并学习有关饲养方法。

本课通过活动一,要求学生通过肉眼及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猜测哪一种颜色的蚕卵先孵化,课后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观察和验证;通过活动二,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或教师提供的录像,了解蚕卵孵化的过程,还要使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提前准备的蚁蚕,了解蚁蚕的外形;通过活动三,探究影响孵化快慢的条件,首先讨论可能有哪些条件会影响蚕卵

的孵化快慢、如何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然后在课后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通过活动四,按照教材的图片以及教师的演示,准备饲养蚁蚕的工具和食物,课后饲养蚁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卵和蚁蚕,了解其形态;教学难点是自行探究影响孵化快慢的因素。

本课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孵化需要的温度,初步了解不同颜色的蚕卵孵化有先后。

2. 知道蚕卵会孵化成蚁蚕,初步了解蚕卵的孵化过程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3. 关注影响蚕卵孵化的外在条件,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乐于进行探究。

4. 使用放大镜,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5. 初步学习蚁蚕的收集与饲养。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蚕卵的放大图片、蚕种纸、放大镜、蚕卵孵化的图片、蚁蚕、桑树的图片、桑叶的图片或实物、纸盒、蚁蚕、羽毛或干毛笔、剪刀。

活动一 观察蚕卵(p.24)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孵化需要的温度。

2. 初步了解不同颜色的蚕卵孵化有先后。

3. 通过肉眼及放大镜进行观察,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

1. 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再次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蚕卵。

3. 讨论:蚕卵的相同与不同。

4. 猜测:哪种颜色的蚕卵先孵化?

指导要点

* 提示学生可以用尺测量蚕卵的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等,并提醒学生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

* 可以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蚕卵。

活动二 观察孵化与蚁蚕(p.25)

活动目标

1. 知道蚕卵会孵化成蚁蚕。

2. 初步了解蚕卵的孵化过程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学生活动流程

1. 分组观察:蚕卵孵化过程的图片。

2. 观看:蚕卵孵化过程的影像资料。

3. 比较:不同颜色的蚕卵哪一种先孵化,把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1页上。

4. 观察:蚁蚕的身体特征。

指导要点

* 启发学生通过比较蚕卵的颜色,发现蚕卵色深就意味着即将孵化。

活动三 影响孵化快慢的因素(p.25)

活动目标

1. 关注影响蚕卵孵化的外在条件并进行探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知道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学生活动流程

1. 讨论:为什么有的蚕卵孵化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有哪些因素影响孵化的快慢?

2. 设想:影响孵化快慢的因素。

3. 设计:验证自己设想的实验方案。

4. 实验:课后从事探究影响蚕卵孵化快慢的因素的对比实验(为蚕卵设置不同的孵化环境),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1页上。

5. 交流:各自的结论。

指导要点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目标设置环境条件,探究其对孵化快慢的影响。提醒学生尽量用简单的办法来设置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具有可比性。例如,研究温度对孵化快慢的影响,光照、湿度等其他环境因素应该恒定。

* 学生要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某环境因素对孵化快慢有无影响,如有影响,是怎样的影响。

活动四 饲养蚁蚕(p.26)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蚁蚕的收集与饲养。

学生活动流程

1. 阅读:教材第26页资料,认识养蚕工具、蚕的食物和怎样收集蚁蚕。

2. 观察:桑叶的特征,辨认桑叶。

3.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饲养工具,课后开始饲养工作。

指导要点

* 教师可演示如何准备养蚕的纸盒,如何用羽毛或干毛笔收集蚁蚕。

* 可从叶脉的深浅、叶缘有无锯齿、叶表面的触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辨认桑叶。

* 教材中提供了一份记录的范例,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记录项和记录的格式。

其他教学建议

教师在课前先孵化部分蚕卵(孵化方法见本单元课程资源)后即可进行本课的教学。 在活动一中,观察蚕卵的大小时可以与芝麻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蚕卵有哪几种颜色,讨论颜色与孵化先后的关系。在活动二中,观察蚕卵的孵化,最好能找到动态的录像,更为直观生动。观察蚁蚕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大小、身体的颜色、体表是否有毛。在活动三中,通过教材图片的启发,学生应该能够想到一些环境条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简单的办法来设置对比条件,探究环境因素对孵化快慢的影响,比如探究温度的影响时,可以把两小张蚕种纸分别放在朝南房间和朝北房间。由于时间关系,建议活动四由教师演示,只要交代清楚容器的准备、收集工具与方法、食物的准备即可,学生在课后根据教师的课堂指导开展饲养活动。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一下课后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是准备饲养的容器;二是根据自己的关注目标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探究其对孵化快慢的影响,探究结果在下节课交流;三是观察记录不同颜色的蚕卵孵化的先后次序,观察结果也在下节课交流。必须提醒学生在采摘桑叶时一定要爱护桑树,只采叶不折枝,采摘的叶要适量。另外要注意安全,不上树,不到太远和危险的地方采桑叶。未经别人允许,不采摘私人住宅和公

园、单位的桑叶。应该让学生把养蚕的事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教学活动准备一览表

第2课 蚕宝宝在长大

(对应教材第27—28页)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教师提前饲养的至少三龄以上的蚕宝宝,然后学生通过课外饲养回顾课堂所学,同时开展一些持续时间较长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观察活动。此外,逐渐成长的蚕宝宝在饲养中有别于蚁蚕,因此本课还要继续学习饲养方法。

本课通过活动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的主要结构,同时注意观察蚕宝宝的运动方式和进食方式;通过活动二,观看图片或录像,了解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课外观察蚕宝宝蜕皮前后的表现,并且对蜕下的皮进行观察,猜测蜕皮的原因,使学生体会到蚕宝宝必须蜕皮才能长大;通过活动三,继续饲养蚕宝宝,了解后续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蚕宝宝的外形以及了解蚕宝宝需要蜕皮才能长大,本课的难点是通过观察蚕宝宝蜕皮前后的表现以及蜕下的皮,猜测蚕宝宝蜕皮的原因。

本课教学目标

1. 了解蚕宝宝的外形和身体结构,知道蚕宝宝是蚕的幼虫。

2. 初步了解蚕宝宝的运动方式与进食方式。

3. 初步了解蚕宝宝的蜕皮过程,知道蚕宝宝需要蜕皮才能长大。

4. 继续学习饲养蚕,进一步培养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蚕宝宝的图片、蚕宝宝、桑叶、蚕宝宝蜕皮的图片或录像、蚕宝宝蜕下的皮、关于饲养蚕宝宝的图片。

活动一 观察蚕宝宝的外形、运动与进食(p.27)

活动目标

1. 了解蚕宝宝的外形和身体结构,知道蚕宝宝是蚕的幼虫。

2. 初步了解蚕宝宝的运动方式与进食方式。

学生活动流程

1. 观察:饲养大的蚕宝宝。

2. 画一画:蚕宝宝的外形。

3. 模仿:蚕宝宝的运动。

4. 观察:蚕宝宝的进食过程。

指导要点

* 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身体的长短、结构及颜色。可让学生数一数蚕宝宝的身体分多少节,足有几对,还可以观察口器及气孔等(详见参考资料)。

* 引导学生关注蚕宝宝的身体各部分是怎样配合的。

*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蚕宝宝的进食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头部动作。

活动二 观察蜕皮(p.27)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蚕宝宝的蜕皮过程,知道蚕宝宝需要蜕皮才能长大。

2. 培养观察蚕宝宝蜕皮过程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学生活动流程

1. 观察:蚕宝宝蜕皮的图片。

2. 交流:蚕宝宝的蜕皮过程。

3. 观察:课后观察自己饲养的蚕宝宝的蜕皮过

程,搜集蚕宝宝蜕下的皮,把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2页上。

4. 交流:蚁蚕养到现在蜕过几次皮?

5. 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指导要点

* 观察时可以结合活动作业上的要求进行。

*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发现蚕宝宝要长大必须蜕皮。

活动三 继续饲养蚕宝宝(p.28)

活动目标

继续学习饲养蚕宝宝,进一步培养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学生活动流程

1. 交流:蚁蚕饲养到现在的经验。

2. 阅读:教材第28页的内容。

3. 为蚕宝宝的生长继续设计成长记录册。

指导要点

* 重点交流蚕宝宝的生活规律,尤其进食时对食物的要求。

* 提示学生每天观察并做记录。

其他教学建议

根据蚕的生长特点,本课可在蚕卵孵化后约半个月,蚕宝宝第三次蜕皮时教学。 如前所述,教师孵化、饲养的蚕比学生饲养的蚕大,可以带到课堂供学生观察,所以本课的活动一以活体观察为主,其中观察蚕宝宝的外形还需要结合图片。在观察蚕宝宝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蚕宝宝身体各部分是怎样配合的;在观察蚕宝宝吃桑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头部动作。由于蚕宝宝完成蜕皮的时间较长,而且上课时间不一定正好有蚕宝宝蜕皮,所以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以观察图片为主,如果能让学生观看录像,效果更好,但是教师应通过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的饲养中注意观察蚕宝宝蜕皮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蚕在生命周期中一般的蜕皮次数,通过收集蜕下的皮并观察其有无弹性,了解蜕皮对于蚕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提醒学生,收集蜕下的皮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完整(头部的皮掉落在一旁勿遗漏),二是尽快整理、粘贴在活动作业上(干燥后易碎,无法粘贴)。活动三仍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


蚕的生命周期ppt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52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