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8-11-09 11: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来年,某某市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速度、结构、规模、数量、品牌等几个方面。

1、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运而生的,目前某某地区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这与二次产业总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大部分镇(街)现代服务业不仅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信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还比较薄弱,服务业仍然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二是从产业内部企业规模看,某某地区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现有现代服务业中,除金融和部分软件业外,其他类型的小规模企业占绝大多数,大型龙头企业比较少,中等规模企业的实力不足,还不足以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以物流企业为例,虽然以福田、得利斯、泰润、中盛等为代表物流中心汇聚了许多物流企业,多大量物流中心仍未与企业剥离,其中不乏那些只有“一台车、三个人”的个体物流企业。

三是从经济结构上看,某某地区现代服务业总量偏少。某某地区现代服务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量上仍显偏少。据统计,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比据统计,

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比重为47.5%,拉动GDP增长8.1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仅占第三产业的43.2%,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25%,对GDP的拉动作用不足4%,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距离建设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要求相去甚远。

四是从发展程度和影响看,某某地区现代服务业知名品牌、支柱企业屈指可数。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无论某某地区引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还是某某地区本土企业当中,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企业屈指可数。

篇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

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

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4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

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

篇三:中国服务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章 服务市场营销理论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

服务业包括商业性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重要部门,涵盖150多个行业。

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进入调整阶段,企业内部的服务性部门从企业分离,并独立出去。企业活动开始集中于生产经营,与生产经营活动关联不大的服务活动逐渐成为社会化的服务,这就为商业性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需求。另外,生活服务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简单交易方式发展到现代社会化的市场交易方式。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强有力的推动,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有了迅速的提升,传统的服务和服务业的观念受到革命性的冲击,传统的生活消费性服务不再是主要的服务产品或服务主体。高技术含量、高知识积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服务成了服务的主要产品或服务主体。

今天在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需要外部服务已经比20年前提高了两倍以上,贯穿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的服务,其在产品增值链中,其增值量开始超过物质阶段所创造的增值量。也就是说,人类活动的发展已经显示,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非物质的生产即服务的生产已经占有了超过物质生产的比重或正在越来越扩大着它们的比重。美国是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在国际上服务贸易顺差达到719亿美元。对企业而言,服务已形成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是工业企业之间非价格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更是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关键。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服务业发展越来越趋向知识密集化、技术密集化,服务业越来越显示其代表先进生产力特征,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的服务流量产出和交易占国民经济价值流量的比重日益扩大,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在这些国家成了最大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新格局中处于领先位臵。总之,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的标志性经济结构。 ①

第二节 服务营销理论的发展

服务营销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1966年,美国的拉斯摩(John Ranthmall)教授首先对无形的

服务同有形的实体产品进行区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市场营销问题。 1974年由他所写的第一本论述服务市场营销的专著在美国出版。直到70年代中后期,美国、北欧才有一些市场营销学者正式开展服务营销理论的研究工作,其中北欧的诺迪克学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格隆鲁斯(Grooos)在服务的质量理论及服务营销管理方面提出了突破性观点。从此以后,服务营销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综观西方服务市场营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探讨服务与有形产品的异同,并试图界定大多数服务所共有的特征。

第二阶段为80年代前半期,在界定服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并提出了不同的服务营销策略技巧,从而把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营销区别开来。

第三阶段为80年代后半期,主要探讨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是否能有效地用于服务产品的推广。在确定了“人”(包括顾客和企业员工)在推广服务以及生产服务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基础上,衍生出两大领域的研究,即服务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和服务系统设计(Service System Design)。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开始,主要研究服务营销的战略和策略,并加强了对服务营销组织管理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服务在经济发展和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营销应当从产品导向转到服务导向。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是由布姆斯(Booms)和毕纳(Bitner)把服务业的营销组合在既有的产品、定价、地点或渠道和促销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有形展示和过程三项要素,从而形成七项要素的营销组合(7P),见图1—1:

图1-1 服务业的营销组合

瑞查德(Riochheld)和塞斯(Sasser)在研究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关系中发现,顾客的忠诚度比市场份额对利润的影响更大,提出了“4P+3R”的新的营销组合,即在4P的基础上更加保留顾客(Retention)、相关销售(Related Sales)和顾客推荐(Referrals),如图1—2所示:

1-2

第三节 服务营销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无形的服务同有形的产品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它们都是产品,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利益和满足感,因此,传统的营销理论、原则和方法在服务营销领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完全地被照搬过来。由于服务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征,因此服务营销也有不同于传统产品营销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服务的特征决定了服务营销同产品营销具有很大的不同。

一、服务的特点

尽管服务业包罗万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内容多种多样,但对大多数服务产品而言,服务产品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产品形态的无形性

产品形态的无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服务产品与有形的消费品和工业用品比较,组成服务产品的物理要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无形的,让人不可触摸的,品尝的,如咨询业。②服务产品有许多产品使消费者在享用这种产品时其利益往往在当时不能马上显现,如企业管理咨询给企业能否带来利益在当时是看不见的。③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购后评估很难像实体产品所给予的客观、量化的评价。如空调产品,消费者使用后能清晰说明对产品的评价。而服务产品则不然,由于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不同,消费者对同一服务产品的消费感受(利益)可能大大不同。如同是去黄山旅游,有的因服务态度及服务项目周全而让消费者兴高采烈,而糟糕的服务则让消费者的游兴殆尽,甚至气急败坏。

2.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产品消费过程的相联性:

有形的产业用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在空间、时间上是有一定的间隔的。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则具有不可分离的特征,也就是说,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就是顾客消费的过程。二者在时间上是不可分离的,这种特征的形成是因为服务本身不是一件实体产品而是一个活动过程。只有消费者参加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产品才能形成;否则,一些风光旅游点只有地理意义。又如,咨询者只有向咨询机构提供自己的情况,咨询机构才能做正确的咨询意见等等。

3.服务产品质量的主观感受差异性:

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是指消费者对服务产品利益带来的不同感觉。相对于实体产品而言,实体产品给消费者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如空调的制冷程度。而服务产品满足的对象是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消费者,而且由于消费者参与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于是顾客本身的因

素,如知识水平,兴趣,经济,人生价值观等等,也直接影响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利益的产出。尽管航空服务业在尽量提供标准化服务,但不同消费者对同一服务仍然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所谓”买卖两心知”。

4.服务产品的时间性:

由于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服务不可能像有形消费品和工业品在供过于求时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而大多情况下,服务产品都是即时消费。

5.服务产品交易过程不存在像实体所有权的转移:

既然服务产品是非实体性,又是不能贮存的,服务在交易完成后便消失,消费者没有得到任何实体性的物质。消费者旅游活动结束了,消费者所享受的服务也就消失了。由于缺乏所有权转移及实物感,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的风险感较大。

二、服务营销的概念

服务营销,是指企业围绕着服务产品而开展的一系列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营销活动过程。

前面已经指出,服务具有无形性、相连性、主观感受差异性、时间性、所有权缺失等五个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服务市场营销同产品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

美国著名营销学专家李维特在务营销的意义:

(1) 提高投资回报率,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客户是花费成本才得到服务的。

(2) 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满意的客户往往愿意为自己所接受满意的服务而付出较高的价格。

(3) 客户有选择权,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加客户对该公司的依靠和忠诚度,从而使公司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4) 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自豪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对公司的依靠和忠诚度。

(5) 减少公司的成本浪费,由于服务质量高,所以会经常得到客户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少走弯路。

IBM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件制造商,原来只专注于制造,20世纪90年代初,这家公司首次出现经营亏损,后来重心转向服务领域,在网络服务、教育、系统集成等方面大展身手,获得巨额收益。


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45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