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行为习惯的养成

时间:2018-11-09 10: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由于我们学校短时间内学生人数迅猛增长,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所欠缺,工作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现在校园中形成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诸如乱丢果皮纸屑、课间活动秩序紊乱、追逐赶打现象严重、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全校掀起一股“好习惯伴我行”的风气,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本期花大力气开展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的主题活动,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现状,拟订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二、培养目标

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养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团结协作、辨别美丑

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直、坚强、热情向上的心理品质,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最终达到"知"与"行"的完整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学生文明影响,带动家长文明、社会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三、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为了使养成教育活动内容更贴切实际,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提出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礼仪习惯

A、升旗:

1、衣着整洁,队伍整齐。

2、脱帽肃立,不交头接耳。

3、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向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

4、唱国歌时,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B、课堂:

1、上下课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2、专心倾听他人发言。

3、自习课认真、自觉,不影响他人。

4、书包、课桌内外整洁、有序。

C活动:

1、出入教室不拥挤。

2、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校内提倡学生两人成排三人成列

3、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区保持安静。

4、有秩序地开展活动,听指挥服从安排,不追逐喧哗。

5、活动时,不妨碍其他同学,自觉遵守规则。

6、集合队列听从口令,做到快、静、齐,不做与集会无关的事。

7、做文明观(听)众。

D、交往:

1、讲普通话,会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

2、待人诚恳,见到来客,主动问好,热情指路。

3、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轻敲门,得到示意后再进入;离开时和老师说再见。

4、和别人谈话时坐姿、站姿正确,眼睛注视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5、和其他同学意见有分歧时,请求家长和老师帮助。

6、说话做事讲究诚信。

(二)学习习惯

A、课前:

1、提前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

2、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会预习。

B、课堂:

1、遵守纪律,专心听讲。

2、独立思考,主动发言、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表达有层次。

3、会记笔记。

4、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5、遇到不懂问题及时交流请教。

6、测试时遵守测试纪律。

C、课后:

1、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检查上交。

2、作业批改后错题及时订正,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3、自觉复习,提前预习。

4、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5、能通过读书报、上网、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

6、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

(三)生活习惯

A、仪表:

1、着装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女生不染发、烫发、染指。

2、不佩戴首饰、挂件,除参加演出外不化妆。

B、卫生与保健:

1、饭前便后洗手,手脸干净。

2、不喝生水,不贪吃冷饮。

3、学会识别食品保质期,不买、不食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

篇二: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一、 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

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课前要预习,上课有准备,课堂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勤于思考,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生活有序 ,早起床,不睡懒觉;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内务行动要快; 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及时回家,天天洗脚,经常洗澡,常剪指甲,穿戴整洁;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闹;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爱护公物、保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等等;这样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安全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意识,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在马路上不打闹,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安全。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

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

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

三、活动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行政值日、政工处、各处室、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原则。

四、实施内容: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主要内容

(一)抓好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

篇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杨巷小学 张红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生活中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

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比如我们职高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而不是一味给钱,其他不管。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赌博,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以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六、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七、鼓励上进, 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

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

阅读:5787 次 录入:杨巷小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

略研究”课题实验计划

发布时间: 2012-08-25 16:36: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67423 我要评论(0)

摘要:依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运用文献研究、观察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白依拉嘎乡小学 韩淑艳

一、指导思想:

依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运用文献研究、观察法及行动研究法,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以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科学规范开展课题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重点研究内容探索学生“规范写”、“倾心听”、“会预习”、“计算准”、 “阅读有法”五方面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实验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子课题侧重五项中一项)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通过课题研究,实验教师能掌握国内外一些关于学生习惯培养研究的理论和成果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实践中,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二)通过课题研究,课题实验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探索总结出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培养策略。

(三)通过课题研究,课题实验教师能边实践、边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标准。

(四)通过课题研究,课题实验教师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及专业素质。

四、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教师要认真调查,分析,研究,把握正确的标准后,才能进行研究,不能主观臆断和猜测。研究中要努力做到研究有目标、培养有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随研究的深入对计划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2.长效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教育过程,它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不间断的训练、强化才能形成。形成的策略、方法、经验措施,也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再在实践中反思深化。因此,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长效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本学期的研究侧重点是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所以,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去观察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找出有效的矫正及培养策略。

五、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听、说、读、写、算等习惯的要求。

(二)《叶圣陶教育文集》中关于习惯培养的力量及策略。

(三)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四)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学期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为辅。

(一)认真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实验教师每周学习笔记不少于200字。

(二)要在上学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制定好本学期课题实施计划,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措施要具体有效。


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3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