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孔子拜项橐为师

时间:2018-11-09 11: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孔子 项橐

不看经验,不问资历

人们做事情的时候,都需要用以往的经验和理论作为参考,否则就失去了做事的依据。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已有的经验和常识,那么就会很难走出突破性的一步,也会失去一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拓展空间。做事就是这样,用人也是这样。 孔子与项橐

孔子是中国史上的文化巨人,被后代称为“万世师表”。但是,孔子曾经拜一个七岁的小孩为老师,这个孩子就是神童项橐。

孔子在鲁国讲学时,第一次遇到了项橐。当时,项橐在马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石板盖了间小屋。项橐玩得正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一辆马车,上面坐着孔子,后面跟着一些弟子。驾车便是那个“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嘴里不断地喊:“驾!驾!”猛然看见项橐蹲在马路中间玩,就大声吆喝:“闪开!闪开!”

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子路满脸怒气,下车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制止。孔子下车问:“你这小孩怎么不让路?”项橐说:“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一时语塞,弟子们

也哑口无言。最后,孔子他们只好绕“城”而过。

在路边,孔子遇到项橐的父亲在种地。子路就问项父:“你

的锄一天到底能锄多少下?”项父答:“你的马蹄一天能抬

多少下,我的锄就锄多少下。”孔子听后很惊讶,便问:“是

谁教你的?”项父是个厚道人,不会说谎,便对孔子说是儿

子项橐教的。

孔子便吩咐弟子们在当地找店住下,打算进一步找项橐交

谈交谈。这地方无论是民宅还是店家,都种荆棘当院墙。孔

子进店没注意,袍子被荆棘挂破了。一个弟子很恼火,便对

外观的人说:“这个地方这么多荆棘,这么小就长刺长大了

岂不是更可恶,这哪是什么‘有用之才’!”

项橐也在人群中,一听便知弦外有音,就问:“先生们,

什么是‘有用之才’?”孔子说:“树木之中,只有四季常

青的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才,你能

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常青吗?”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

无孔、心红。”项橐接着又问:“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为

什么也四季常青?”孔子无言以对。

第二天一早,孔子便跟弟子去找项橐。这时,有群鹅掌

池塘嘎嘎叫着戏水。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么

大?”孔子说:“因为他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青蛙

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又支支语语了。项橐诚恳的

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论钢常,是

无所不知道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我讲清楚呢?”

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

我当拜你为师。”他又回头对弟子们讲问啊》”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久州。

高士咏·项橐

太项冥虚极,微远不可究。禀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

孔父惭至理,颜生赖真授。泛然同万流,无迹世莫觏。

篇二:项橐拜师

项橐(拓),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出生在岚山办事处碑廓镇北7公里圣公山下的竹河崖,并有“钢铁不入,用茅草叶劙”的超凡故事。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师。《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山因而得其名。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还是不动。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项橐三难孔子 的故事。

篇三:神童项橐的智慧故事

神童项橐的智慧故事

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眉清目秀,非常可爱,无师自通,聪明无比。从小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人物、自然,与生俱来有一种钻研的精神,后人把项橐尊称为“圣公”,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故事是这样的,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他听说莒国的东南沿海边,百信非常淳朴,但都很有学问,孔子是那里有学问,就要到那里去的,于是和弟子去那里体察民情,感受智慧,到那里后孔子看到风景非常好,正在他看风景和庄稼的时候,忽然前面的大路上有一群孩子在玩,当马车走过去时,别的孩子“噌”全躲了,唯独一个孩子站在路当中一动不动,是项橐。当时给孔子赶车的是子路,子路比较勇武,脾气急,就大声呵斥“老夫子在此,你为什么站在路中间不走”,那小孩听了子路的话后还是不动,就是叉开双腿拤着个腰在路当中不动,孔子于是在马车上探出头问,小顽童你拦在路中不走什么意思啊?,项橐一听老人叫他小顽童心里不爽,下决心要捉弄老先生,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问城在何处,项橐指一指下面,城在足下,孔子看这孩子不卑不亢,气质非凡,孔子下车去看,一看小孩叉着的腿下面放了一些石子,搭了一道城墙,孔子问这道城墙有什么作用啊,项橐答道“御车马军兵”,孔子说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有待何如?项橐说那不行,孔子说那我如何过去,项橐说

是城躲车马呢,还是车马应绕城走呢,孔子只好赶着马车从旁边过去。

孔子一到这地方就输给一个小孩,心里难免不爽,一路怏怏不乐,忽然看见路边一农夫,正在那里锄地,孔子一下来了兴致,便下车问农夫,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农夫一下憋在那儿答不上来,孔子和弟子窃喜,突然看见远处赶过来一个小孩子——项橐赶来了,说:我爸爸年年种地,当然知道手中的东西每天抬起来几次,你老夫子“行必乘车马”,那你一定知道每天马蹄要抬起来几次了,孔子当场蹶倒。

孔子看孩子实在是聪明,下车仔细打量后说,孩子你出一题,我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回答“不可戏我”,孔子讲“童叟无欺”。接着孔子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本应无解。但项橐答:“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就是说每一天有一晚上全是星辰,一年总归一茬五谷。孔子当时几乎要晕倒,孔子输。项橐接着说“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答不上来,没办法只得拜师,只见项橐一下跳进水里,孔子问何故,答:“沐浴之后方可行大礼。”请夫子也下来沐浴,孔子说:“吾不曾学游,恐沉

而不浮”,项橐说不对,“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不沉”;孔子说:“鸭子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项橐又说不对:“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孔子说:“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项橐又说:“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于腮,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项橐上岸后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在东游。

——钱文忠《百家讲坛·三字经》


孔子拜项橐为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87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