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为政以德的思想出自

时间:2018-11-09 11: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为政以德”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cn

“为政以德”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作者:周典典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9期

摘 要:面对全球化趋势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背景,“为政以德”思想对当下中国政治的启示有:执政要以民为本、执政者要修身立德、执政者需以身作则、要形成以德选官的用人导向;对社会建设的启示是:德法相济构建社会治理模式、以德为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为政以德;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治理;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062-02

一、“为政以德”的基本内涵

(一)“为政以德”的基本内涵

“为政以德”的本质是“民本”。《尚书·大禹谟》说:“德唯善政,正在养民”。从维护统治的目的出发,要实施德政,而德政的基础在于人民。《尚书·五子之歌》说“民可近,不可下;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再次证明人民在社会统治中的重要地位,统治者要认识到民众才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孔子总结前人的思想,提出“为政以德”,其本质就是将民众放在维护统治的基础地位上来看待。统治者在实施德政,维护爱护人民大众的同时,也获得了维护统治的目的,并且拉近了统治者与民众的距离,他说:“民之于仁,甚于水火”,民众本就期望获得统治者的重视和爱护,而统治者实行“德政”正好契合了民众的需求。“德政”就是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桥梁。

“为政以德”的核心是“仁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说文》曰:“仁,亲也,从人二”。“仁”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彼此之间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它要求人们将人作为人来对待,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其实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仁爱”要求不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都应从心底培养“仁爱”的修养,只有相互“仁爱”社会才得以治理,“为政以德”才能落到实处。

二、“为政以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一)“为政以德”思想与道家相比注重“入世有为”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主张用礼乐教化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他积极入世,并且身体力行,自己也做过小官,他的许多弟子也做过官。因而他的思想也体现出积极有为的倾向,他最终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中。

篇二: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社会思品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5 年浙江省嘉兴中考试题

社会思品(解析版)

卷Ⅰ(必考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 题,每题2 分,共4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 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 国、全面▲ 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A.反腐倡廉B.司法改革C.从严治党D.崇法尚德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时政题,答案为C。

2.2015 年4 月21 日, ▲ 、福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加上上海,我 国四大自贸区“连点成线”,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

A.山东B.浙江C.北京D.广东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时政题,答案为D。

图1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 题。

3.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经纬度可确定为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A。

4.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 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 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乙地为安第斯山脉地区,故选C。 图2 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5~6 题。

5.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多在2000 米以上 B.海拔低,地势比较平缓

C.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D.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根据分层设色地图的特点, 判断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故选D。6.到甲地旅游最有可能看到的地理景观是( )

A.平原上河网密布 B.高原上沟壑纵横 C.绿洲上瓜果飘香 D.林区中红松挺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由图判断甲地位于陕西省境内,为黄 土高原地形区,故选B。

7.“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A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3)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题中“仁”“礼”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故选 A。

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明、清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以达到的目的。题目要求找出 其“共同目的”,只有B 项符合,故选B。9.图3 是美国自由女神像,她左手紧握《独立宣言》。对这部宣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诞生于美国独立日 ②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 ④痛斥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美国的共和政体由1787 年宪法确立, 应排除③,故选B。

10.美国人伊罗生的《浮光掠影》一书指出,1937~1944 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 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中国( )

A.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独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D.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选项A、B 表述有误。此时抗 战还未结束,选项C 排除,故选D。11.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 于231 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时序。根据题中“231 年”,确定为三国吴时 期。

12.嘉兴有个大家族——沈家。其杰出代表沈钧儒为救亡图存,1911 年组织准备“浙 江起义”,1935 年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他的上述经历表明当时的中国( ) ①民族危机深重②社会变革此起彼伏

③民众不断觉醒④赢得了民族的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11 年至1935 年间的中国社会情况。④不符合当时社会情况, 应排除,故选A。

13.嘉兴有处好家园——老年公寓。老年人在此颐养天年,学生义工常来这里为老年 人服务。学生义工的行动反映了他们( )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追求高尚的道德目标

③解决了老龄化问题④具有竞争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A。题主要考查参与公益、承担责任。注意材料关键词“为老年人服务”属于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表明勇于担责,具有与人为善思想品德;选项①②符合题意; 选项③错误,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政策、基本设施等一系列的措施;选项④在材料中无体现, 故排除,答案为A。

“路怒”是近期媒体热词,“路怒”易引发不理智行为。回答14~15 题。

14.2015 年5 月,某市一男司机将某女司机打成轻伤。男司机的打人行为( ) ①是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②是不珍爱他人生命的表现

③创造了自己生命的价值④践踏了女司机的人格尊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男司机的打人行为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的行为,故选B。

15.王某因路况纠纷,用螺丝刀将对方戳成重伤,被判刑三年。王某的行为是(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正当防卫行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题中“被判刑三年”,确定属于刑事违法行 为。

16.蒙田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启发我们要( ) ①真实不欺,表里如一②尊重人格,维护尊严

③恃才自傲,特立独行④包容差异,平等待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平等待人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确定主题为尊重、平等,故选D。

17.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12 月4 日为我国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 ) ①保证宪法的实施②消除社会上的违宪行为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④提高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和权威。②④表述有误,应排除,故选B。

18.“广场舞”能健身,也可能会影响居民休息而引起纠纷。为避免纠纷,“舞者” 应该( )

A.放弃跳“广场舞”的权利,迁就居民的休息权

B.坚持跳“广场舞”的权利,理直气壮毫不让步

C.行使好自己跳舞的权利,尊重居民娱乐自己

D.责令居民先放弃休息权,等跳舞散场后休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舞者享有跳舞的权利,但在行使权利的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故选C。

19.漫画(图4)告诉我们( )

A.立法一定要全民投票B.立法是立法机关的事

C.公民可以直接制定法律 D.公民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答案】D

【考点直击】思想品德(考点35)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A、B、C 表述都有误,故选D。

20.在某校“新疆班”里,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友好相处,周末还常邀请他们到 家里做客。这体现该班学生( )

A.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B.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C.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D.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答案】C

【考点直击】思想品德(考点34)

【解析】材料体现了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睦,故选C。

二、非选择题Ⅰ(本大题有4 题,共40 分)

21.(10 分)西藏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色农牧业。阅读图表, 回答问题。

(1)据图5 说出给甲地农林区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海域及季风。(2 分)

(2)依据图5、表1 分析在乙地建设特色牧业基地的自然条件。(6 分)

(3)甲、乙两地为确保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 分)

【参考答案】

(1)印度洋。夏季风(或:西南季风)。

(2)海拔高,冬冷夏凉,年降水量少,适合牧草生长;光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 温差大,牧草营养成分高;独特畜种能适应特殊高原环境。

篇三:“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探析

“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探析

摘要:“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最为核心的范畴之一,而其中天心之德是无差别的,具有普遍性的,也是“为政”的本原根据。“天”是非实体化、非对象化的,只能依靠个体的信仰或感怀去体知。但是,“知天”之后孔子仍然以个体所处的人伦社会作为最终的归宿点,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正是这种意向性的超拨与实质性的返回,使得儒家的信仰或感怀是伦理性的,而不是宗教性的。

关键词:为政以德 天心 伦理 信仰 宗教

“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最为核心的范畴之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居其所”明显是指居于天地之正位,“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德”的概念意义就比较广泛了,其内容也很复杂,然而“德”的根据却是天。换言之,只有把天作为“德”的本根,才能把这个“德”讲通,进而“德政”才有可能。不难发现,“为政以德”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本体论基础,这就是“天”。但是,“天”又是非实体化、非对象化的,只能依靠个体的信仰或感怀去体知,这当然与西方通过理性去探寻的世界本原之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

1 “为政以德”的逻辑进路

德施万物其实是无差别的,也就是具有普遍性的,它主要是依据了这样的逻辑: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当中,天心之爱是无差别普遍的,它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与扩充就是无限的爱。众所周知,“天心”一语出自《尚书·咸有一德》,其中有“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孔安国作传,谓“一德”乃“纯一之德”,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所征无敌,谓之受天命”。因此,万物的自然发展之外,找不到有特殊性的天命。爱本身就要求统一性,使不同的部分得以结合而达到美满。在天命中,天心之爱就是万物的统一性的达成,“小德川流,大德教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礼记·中庸》)。天的他德就是天的自德,天的他爱就是天的自爱,天之利生就是在说这样的统一性。天之德物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必然性的,因为非如此不足以为天。

爱与恶是对抗性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礼记·大学》),但任何恶却需要以一种爱为基础,没有爱,恶就失去定义的根据。产生“恶”感的前提是对一种价值行为意向性予以否定。我厌恶严寒酷暑是因为喜爱温暖舒适,我们的本心始终以爱为第一指归,爱之为本,当然也包括厌恶了。这样说来,“恶”是本心对爱之秩序被破坏后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抗。社会充满仇恨的关键就在于爱之秩序的混乱。

在宇宙空间这个大范围里,天命缔造了一个有秩序的存在,但是人心在这个存在秩序中既可与天命一致,也可不一致,甚至破坏这个秩序。换句话说,物也有物之性就和人有人之性一样。当人之性改变了世界,侵害物之性的自性时,这对天命秩序就是一种破坏了。从天心的角度看,一个事情之所以是好的,并不因


为政以德的思想出自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70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