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武汉辩论队奇葩队名

时间:2018-11-09 10: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辩论队组建策划书

学 习 部 辩 论 队 组 建

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辩论队队名和口号:(队名) 青春队 (口号)1,以辩会友,其乐无穷。2, 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辩论队简介:

作为材冶学院第一支辩论队,将在xxx部长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迈向辉煌。这是一个全新的队伍,更是一支热爱辩论的队伍。十二月的此刻,我们收拾行囊,即刻出发。带着材冶人的沉稳,我们宠辱不惊;坐怀材冶人的胸襟,我们云淡风清。

我们不追求场面的热闹,不讲究华丽的辞藻,我们希望以最精准的表述传达出自己的思考,在心平气和的你来我往中实现对真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向往的是思想的直接碰撞,遇到任何一个对手都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是全力以赴的对话都会令我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

组建辩论队原因:

1、我院大一学生缺乏辩论方面的技巧和才能,需要学哥学姐出面指导,但是又没有适当的理由召集大一学生,故创建辩论队;

2、虽然学哥学姐们都很有能力,但是辩论赛的活动又不能总麻烦他们,再加上他们学业紧张等原因,组建辩论队可以让大一的去打辩论赛,学哥只在旁边指导,既能节省学哥时间又能锻炼大一学生,丰富课余生活;

3、为了使我院辩论赛以后更上一层楼,现在就应该为以后打好基础,锻炼人才;

4、大一学生缺乏活动意识,辩论赛时我部人员努力召集大一辩手,想锻炼大一学生,增长他们知识面增加课余活动,他们却对此没有意向。辩手缺乏,有时召集不到人手,创建辩论队可以缓解一时之需.;

5、一般临时选人组队参加辩论赛存在的问题在组辩论队后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临时辩论队成员没有经常性的有目的的训练,会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队员之间也没有很好的默契,不能达成优势互补;

6、辩论队能很好的培养一些高素质的全面性人才,同时也能影响更多的人向高素质全面性人才发展;

7、现在许多学院都有自己的辩论队,而如果我院能创建一个团队,那将成为我们材冶的另一道风景线; 8、不仅为学院在一些校级比赛筛选人才,更给这些人才全方面的培训,使其更好的发展。

组建时间: (待定)

组队流程 :

组队的二大阶段:

第一阶段: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组织人员报名,根据人数进行安排,可进行分组。

第二阶段:各组人员可在内部进行辩论、挑选以及淘汰。最终由部长确定辩论队成员,并选出队长。

辩论队面试:

1、外貌:辩论赛说白了其实是一种表演,所以队员的气质形象很重要,应服装得体干净,姿势动作适度。

2、心理素质:辩论赛要求很高的临场反应能力,所以对情商要求比

较高,面试时候最好表现的从容,表情,动作,语言不要有紧张的表现。3、思维能力:辩论要求思维灵活,对人对事都尽量要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不从俗,不落实。

4、知识面:辩论赛的题目比较广泛,所以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知识面来充实自己。

参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各参加人员需了解辩论赛方案,听从有关组织安排 】 辩论队宗旨:

以丰富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活跃学院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朝气蓬勃的校园学习氛围。让大学生走向辩论,让辩论走进大学生活。 帮助更多的同学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各种以辩论、演讲、答辩等为主题的比赛逐步培养逻辑缜密、完整完善、流畅自如的表达能力。 在校内开展各种以辩论、答辩、演讲、主持等为主题的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口才,提高思辨能力,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从而提高学校人文氛围,培养大学生思辨素养,让同学们在思辨中追求真理。

团队隶属: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团队制度:

1、由学习部部长选辩论队队长和副队长,并且都为经验丰富的学长。

2、大一学生先选取10---20名,最后再根据自己表现淘汰一些人。

3、我们需要有规律的进行比赛以锻炼会员的各方面能力,应每周日都聚在一起讨论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有时还可以抽空聚聚。 4、辩论队各成员认真听从部长及队长的安排。

5、辩论队各成员需熟悉辩论赛方案及流程。

6、辩论队各成员必须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积极参加每一场比赛。

7、辩论队隶属于材料与冶金学院学习部,由学习部支持其日常活动。 辩论队成员奖励:

1、首先,凡是辩论队成员为辩论队出力的每学期在社会实践上加6个学分,而且若进入前八强,则每人多加1学分;进入前四强,每人多加2学分并且每人50元奖金;进入前两名,则每人多加3学分并且每人100元奖金;得到冠军,则每人多加4学分到达10学分并且每人150元奖金;

2、作为辩论队队长或副队长若进入前四强,则每学期加8学分;若学院进入前四,则直接加10学分,并且获得200元奖金。

团队资金来源

1.经学院批准的大型活动所需资金由学院提供 。

2.平时的小活动资金来源靠队里自己解决。

3.新成团队需要学校提供600元作为发展经费。

策划人:xxx

指导人:xxx

篇二:武汉大学公开课:辩论——说服的艺术

? 第1讲 前提 为什么和是什么 观点冲突无处不在,辩论是争端的唯一正解,而好的辩论又极其难得,因此有必要系统的学习辩论。通过词源分析以及对现象的归纳总结我们发现,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是争论而非争吵,论证而非论断,其基本特征是: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随时以理据支持论点,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

辩论两个误区:1、过于表现自己;2、力求压倒对方。

前提: 为什么要学习辩论?

?

?

? ? 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 2.辩论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正解 3.好的辩论极其难得 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

? 辩论的定义

辩——分别 (批判思维) 论——说明(有理有据)

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

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

? 随时以理据支持论点

? 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

? 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 ?

? 第2讲 态度: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

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而最有效的说服是从对方立场出发改变其观点,因此需要我们拒绝偏执,以包容精神和协商理性的态度来进行辩论。

1.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

2.说服 =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改变其观点

3.从两方面看问题才能产生说服力

包容性的来源:我们的立场由抽签来决定

? 自省才能稳固立论;包容才能有效辩论 ?

辩而不说者,争也

好的辩论需要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

发掘具有可辩性观点双方的合理性

? 在充分承认对方合理性的前提下构建本方论点

? 这种态度更有益也更有效 ?

? 第3讲 辩论的基本能力:思维与感悟 辩论的口才终究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而思维可以分为概念思维(理智)和非概念思维(感悟),所以说辩论的基本能力是条剖缕析的清晰思辨和体察人心的敏锐感悟。

思考:辩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演说家、文案、记者、段子手、分析师、各类速成专家......

学辩论的正确途径是思维→口才

概念思维(理智) VS 非理念思维(感悟)

头脑清晰与善解人意同样重要

? 感悟:同情之理解

艺术鉴赏

好的文学 好的作品 好的广告 (多比较)

思维:条剖缕析(苏格拉底vs游叙弗伦)

概念/描述、普遍/特殊

本质/现象、自洽/矛盾

总结:辩论的基本功是思维与感悟

? 思维训练:科学、哲学与逻辑

(普遍、本质、自洽、感悟—洞悉事理)

? 感悟训练:艺术鉴赏与生活历练

(个人、处境、直觉—体察人心)

? 第4讲 辩论的组织 无论是法庭辩论、政策辩论、竞选辩论、学术辩论还是辩论赛,都有一些共通的组织原则,其中辩题、流程、评判是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本讲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对问题的精确界定来设定真正有意义的辩题,如何理解奥瑞冈和新加坡赛制的异同,如何理解不同的评判标准。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1. 定义:批判性思维+有理有据+说服

2. 态度:包容精神+协商理性+辩而不说者争也

3. 能力:头脑清晰(思维)+善解人意(感悟)

组织方法:辩题、流程、评判

辩论的分类:法庭/政策/竞选/学术/辩论赛

(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

共通的组织原则:辩题、流程、评判

? 如何设定辩题?

精确确定,免生枝节,真正对立

辩题的四种类型:事实、政策、价值、哲理

事实与政策类辩题的辩论要点

事实:检视资料、衡量数据、评价理论 (在辩论赛中给出的佐证是否真实,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得出的观点或结论是否有可靠的依据,所基于的理论是否合理)

政策: 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

(我们为什么、是否需要这一政策;这个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这个政策是不是真的在针对这一问题;它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它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成本及其可能带来的新的问题与它所解决的这一问题带来的改善相比,能否接受)

? 怎么理解不同的赛制?

注重实用性:奥瑞刚赛制(强制交锋+资料检视)

正反方交替申论-质询,结辩,(抗议)讲评

注重观赏性:新加坡赛制

正反方1-3辩交替陈词,自由辩论交替发言,反-正方4辩总结陈词,评委评讲

? 怎么理解不同的评判标准?

评价辩论vs评价立场

白板原则vs自由心证

记分制 vs 投票制

专业裁判vs大众裁判

? 第5讲 立论: 战略与战术 立论是辩论的第一个环节。战略原则是注意对抗环境,注意论证成本,以受众为核心;具体的战术原则是利用切割、捆绑、处境化,以及发掘、整理、求合题的方法,建立一个论证效力最大化,清晰深刻 、令人信服,并且能够经得起对方反驳的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环节拆解

立论-质询-反驳-总结

事实问题:检视资料、衡量数据、评价理论

政策问题: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

价值问题:遵循常识、追求共鸣、指供指导

立论的战略方向

1. 注意对抗环境

2. 注意论证成本

3. 以受众为核心

立论的战术原则:“六式”

切割、捆绑、处境化

发掘、整理、求合题

篇三:武汉大学为什么参加不了国辩,兼评武大辩论

武汉大学为什么参加不了国辩,兼评武大辩论

关键词:实力 梦想 大环境 顺爽杯 责任 金秋辩论赛 社团运作

我为什么写这篇无聊不相干的文章呢?武大的辩论不干我p事,而我关于社团的运营的很多理念在离开校园之前是真的不适合拿出来的??嗯,是因为我在武大的论坛上被傻逼骂了,而且相当被骂得相当无辜。其实我对那个眼睛长在眉毛上面的武大辩手已经忍让很久了,无论我怎么平和地表达我的观点都会被他敏感地认为我怀有敌意、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过武大的部分辩手一向很敏感而我又坚持说话做事这么特立独行,产生误会也是不可避免了。

04年进校的时候我就决定了把辩论作为大学生活得第一选择,通过选拔加入了新成立的结芦辩论社。当时华师的辩论真的是一片白地。封帅给我们讲的第一课,他说湖北这里辩论是武大一家独霸:不仅实力超强、能够拿出8到16支和我们校队实力相当的院队,而且每次省内比赛都有评委鼎力襄助,战无不胜。我当时对此毫无概念,现在再回头作出评估,如果把邓哲拿掉,那04年华师辩论的水平能否比得上武大的十六分之一真的很难说了。于是从我走入辩论之门第一天开始,对武大辩论的向往和关注就成了辩论生活的重要部分。那年11月,许立阳——这胖子当时在武大学生会学习部混—— 问我有没有兴趣看他们的金秋。我得当然很感兴趣,并且汇报了老大们。于是邓哲封帅我们一大群人在学习部同学的放行下在混进了手机没有信号的人文馆免票观看了那年金秋的决赛。除了辩题,留给我的全部印象就是徐卓阳富有磁性的嗓音和李小宇在卫生间里紧张地梳着的头发。

直到次年春天,武大辩论给我的印象都很模糊。像一头珞珈山样沉睡的巨兽。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回忆或抒情,在那之后至今的三年里武大辩论经历了各种低谷和高峰,虽然并没有特别值得铭记的成绩,但是总体的积淀是惊人的。但是光有量的积累而再无质的突破,武大的辩论人自己也不会满意。

不再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让我们的视线直接跳到现在,2007年国辩。代表大陆参赛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大2007年的金秋刚刚结束,贺捷写了一篇文章回味武大辩论,中间提到

“ 2004年4月,武大校辩论队重新组建,归校团委直属。在新的一届校队中,03级的辩手占据了大多数席位。这一届辩手,在各个位置上都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他们在后来,也被称之为“零三黄金一代”。但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同样曲折。在学校决心参加04年全国大专辩论赛之前,湖北省的“顺爽杯”电视大专辩论赛也开始举办第二届,走向正轨。武大辩手必须首先证明其在省内的冠军地位,才有资格走向全国。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武大辩手在半决赛中不敌刚刚获得“海峡杯”季军的华中师范代表队,未能进入决赛。这次失败也是武大自国辩以来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失利。失败,使武大辩论再次远离全国舞台。武大辩手只能目睹昔日的老对手电子科大获得全国冠军既然进军新加坡,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

显然此回忆有讹误,他想说的是因为05年武大省赛的失利导致了校团委拒绝出战06年全国大专辩论赛。ok,这是在论坛上引起争论的导火线,也是我这篇文章想要说明的重点——我当然不会再在博客里继续和老乡找茬抠字眼,因为“06

年全辩”根本就因主办方没有举办而不存在,和武大校方可谓是毫无关系——我想证明,即使“06全辩”这个东西确实存在并且武大校团委也确实拒绝出战,那么武大的辩手们应该埋怨谁?

贺捷又解释道,

“ 团委当时的意见是,先拿省冠军,再进军全国,当时国辩是05年。团委预计参加06年?存疑。不过当时是这么说的。

省赛冠军之于参加全辩,对华师不必然,但对武大必然。不具有可比性。”

好的,到这里按住。再提一条线索,辩论队是不是社团。在辩论武大的另一个帖子里,我“但是,辩论队是社团么?”的发问中,CoHuBridge却读出了我敌意强烈的潜台词。可是当时我却没有发觉这一点,因为我真的无心挑衅,我觉得自己对社团的认识要比武大的辩手多得多。注意,是社团。然而CoHuBridge的发言极其鲜明地代表了武大辩手的态度和信心:“对 有的人,对有些事永远不会明白 而另一些人,他们从来都明白”

我本人是华师辩论社的技术教练和运作决策者,深知结芦社在华师社团界有今天的地位绝不仅依靠为校队提供了所有的辩手那么单纯。在华师辩论毕竟是个小众的游戏,圈子很小、辩论社做出了什么业绩只有圈内人知道;无论取得了多好的成绩、做了多少踏实的事情,如果没有宣传和汇报,就等于白做。我大二开始担任技术教练,那一年结芦社没有参加任何校社联的会议,对所谓优秀社团的荣誉也并无兴趣。一年里我们坚持辩论社的精英路线,对于社团经营的其它要素完全忽略:这个做法的代价是沉重的,在06年顺爽来临时校团委完全无视结芦的存在、重新组建校队。虽然那个校队仍然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结芦社员,但性质的变化已经让社团遭受元气大伤,校队也在随后的省赛里丢尽了前一年的辉煌和颜面。

沉重的代价为我们买来了宝贵的教训,我到那时才大概明白社团应该怎么做。06年省赛以后的华师辩论已成了一片丘墟,辩论社仅存着留下的人忍受着屈辱和痛苦开始了艰辛的重建。在辩论社的第三年里,我总算发现辩论人在经营上也完全能够游刃有余,而同上级部门以及其他机构的交流沟通是运作的重点。是的,不仅社团以外的人难以理解,很多为社团付出了几年的心血的老社团人都不能彻底体会与上级部门沟通的重要性。这么说吧,无论做什么事业,都是领导的因素最为重要,如果不让领导知道成绩,就比什么都不做更为糟糕。无论是辩论社、话剧社还是文学社,如果只醉心于技术上的钻研而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就永远得不到发展,搞辩论社和搞辩论的区别太大了,可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邓哲在华师戏剧界是偶像级的人物,他经营晨雨剧社时不仅在做话剧上有特点,对领导的揣摩和迎合也是很有技巧。无论什么演出活动,都要恭恭敬敬地给领导预报、送票,事后再全面圆滑地向领导汇报、听取教导。这样领导老师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也确实感受到下属剧社的优秀和实干,于是相应的优惠和照顾就顺理成章了。这是一个双赢的互利,可后来的华师话剧人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像结芦初期的辩手一样,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清高而神圣,对于领导的作用很是不屑。做剧的人依然众多,可做社的人就从此不再。邓哲和我谈及剧社的经营时就说,“当大型演出时坐在第一排的不再是领导书记们而是兄弟剧社的社长时,就可以断定这个剧社再不会有什么发展了”??07年,在武汉高校话剧界都久负盛名的华师三大剧社晨雨、勾沉、未名被华师校团委强行

合并为“华大剧团”,滑稽地“同年同月同日死”。唏嘘嗟叹之余我俩又回顾了结芦社的衰与兴,结论是完全符合这个规律。

就是说社团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完全为了主管部门的需要而存在——如果这个社团想要获得质的提高,那么充分了解上级部门的态度和需要就是更要紧的事情——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很令人沮丧的结论,在辩论社的身上它又体现得尤为明显。辩论社的核心部门辩手部亦即校队是为了比赛而存在,如果没有大型的的赛事,辩手部的存在就毫无意义。而大型比赛的数目有限且可遇不可求,守株待兔般地靠天收是极其危险的。

好的,靠天收。在校园社团界,大家都把团委之类上级部门看成老天,团委的政策和待遇就是年成,有了政策年成好了就大家欢喜,没有团委的重视反正也饿不死,毕竟社团不是学业,少了它也不会怎么样。可是老天究竟是怎样一幅尊容,有着什么样的脾气?又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很多社团很多人的梦想其实就在团委某个毫不相关的外行老师手里笔下,他或她一时心情不爽,一群人的梦想就会因之破灭。上级的心血来潮就成了下面英雄们的宿命,这就算不是个悲哀也够滑稽的了。我相信人定胜天,如果和主管老师之间互不了解甚少交流,那就是对自己的社团对自己的理想不负责;另一方面老师也不是毒蛇猛兽、大多数都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你能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大多数活动都是能得到充分支持的。至少在华师,结芦社这一年的发展是顺水顺风,就深得各级领导之助。我觉得在武大搞辩论应该是件更容易的事情,毕竟土壤那么深厚氛围那么浓郁,武大校队的实力那么强劲,为什么不敢走出湖北参加个大赛呢?02年缺席,04年又缺席,06年推三阻四借口种种到了07年还是不敢出战。真的是团委不同意么?团委为什么不同意?团委的老师懂辩论、了解武大的辩论队么?不懂不了解么?不懂为什么没有人去教他们?看起来问题是越问越离谱,但一个一个解答其实并不难。团委老师若是不了解辩论队,那就是武大辩手的责任。武大的辩论队的实力比之6年前如何、在国内横向比较地位又如何,团委的老师有概念么?有目共睹武大05年校队实力之强几不亚于01年国辩的队伍,0304级明星辩手层出不穷、肖函更在武汉圈内有“华语辩论史上第一女辩手”的传奇口碑——手握这样的队伍,就算想赢怕输也都不能成为借口吧?这么多年,有没有哪怕一个辩手和能负责的老师说哪怕一句,“我们很强,肯定能赢”?我估计武大没有辩手这么做了,因为他们没有哪一个觉得自己能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去做这个保证。袁丁余磊周玄毅的光环还占据着校方的视线还笼罩着每一个人

在和华科、中南的同事交流的时候,场上意气风发的辩论高手却都一致表示对恶劣的大环境无能为力,封帅张珺玮也觉得一切活动要听从组织安排——对于这些论调我十分之恼火,难道辩手就是你们的唯一身份么?除了上场比赛之外你们就不会尝试着做点别的努力么?一切都听天由命,对于自己的权利和梦想没有哪怕一点争取和捍卫,还抱怨环境不好运气不好,饿死了也只是活该!很多很多事情,因为惰性和胆怯你们不敢去做没关系,但你们不要说那“不可能”,坏了后来人的斗志和热情!

07年4月,南京大学辩论队来访武汉,希望能和武大、华师、中南、地大打四场友谊赛,但成行的前提是武汉有一所高校能提供交通和住宿的接待。当时南大的同学和武汉四校的辩手都联系了可是哪个学校的团委都没法提供这个接待。当时结芦社的社长还是甘萍萍请示我该怎么才能把这个活动接下来,我说团委穷得很,不可能拿这几千块钱给我们做人情的。

是的,团委很穷,每年经费只有30万,按例在研究生和本科生身上各分一

半,那么每年15万的经费要支持学生会、社联,每年的挑战杯据说要花将近十万、顺爽杯省赛每年也得两三万;学校好大喜功要搞管弦乐团来充实本就很庞大的艺术团,还要重点发展网络电视台和机器人小组?就不用再提大大小小的70个学生社团和每年至少三五次的大型晚会,即使有赞助有专款专项,校团委都已经是很拮据了:所以说不提供经费支持不是校团委的错——团委真的没钱,而每次为了报销百八十块小钱的社团人的愁眉苦脸我们也是见惯了——我们没理由也没能耐再从团委拮据的口袋里掏出三四千块接待远道而来的南京大学十几位辩手。相信在武大也是一样的情况,就算武大团委比较有钱、一年能有150万的经费、是华师团委的5倍,推己及人也应该想到武大团委也有5倍需要花钱的地方——所以武大团委也没法接待有95国辩冠军。

这个例子只能单纯地说明,团委也有很大的经费困难因此无法支持辩论。毕竟南大来访只是个友谊赛、和政绩等等关系不大。而参加国辩、全辩甚至省赛,都远不止是几万几千块人民币那么简单了:参加大型锦标赛,关系到武大百年名校的面子。这是个系统工程,不是领导书记们不愿意辩论队出去争光,而是因为这个事情太过重大一旦决定投入,就要一下启动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宣传部等等几乎所有部门同时运作——这已经不算教练和辩手本身的学业和心血——比赛结果直接影响参与备战的各级机关部门的政绩,而在全国的背景是武大辩论在华语辩坛上地位太高,经不起哪怕一点闪失——遑论是失败了。只能赢不能输,这不是领导的胆子小要面子,而是现实残酷风险大亏本多的买卖没有谁会愿意做。学校会不会动用巨大的成本只换来队伍一趟公费旅游,“重在参与”只有傻子才相信。在各个行政部门里又是团委地位最低却又处在和辩论队最近的位置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校团委只好委屈求全下,这样看来05年做出的承诺已经是很伟大了。说到这里,附带赞叹下出战00全辩的西交,够男人!

这么全面的解释并不是为武大团委开脱什么,因为我始终坚持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作为辩手既然愿意为辩论付出愿意为辩论牺牲,为什么不为辩论多开动点脑筋呢?再回到南大今年春天的来访,最后是华师教务处提供了经费条件安排了南大辩手的住宿和交通,连团委都很捧场地赞助了一顿宴席。怎么搞来的?当然还是自己要来的。我考虑了下,就跑去找了一位相对熟悉的副校长,然后是教务处主任——只是稍加花言巧语——就把这个经费问题解决了。实在很简单,校长和主任都是那么的慈眉善目通情达理,听我说明情况就大笔一挥说这个算到学校素质教育工程的开销里吧——但是你们要把活动的照片资料保留上交来啊。南大辩论队受到的接待很实惠:按他们说比浙大复旦的接待要高档多了。我事后经常拿这个案例训教社里主事的孩子,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说不是老大我自吹自擂而是事情往往就这么简单!然而事情真的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这次经费的申请就是直接越级上报越了好几级,而在事后与团委的汇报当然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绝不要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不论简单或者复杂,这样的事从来就没有人去想也没有人试着做过?参加国辩的事当然更不止这么简单,不过我认为只要辩手全身心地去推动,绝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情况。

行政上的决策和辩论本身关系不大,但更微妙难以捉摸的是辩手的心态。武大辩手的心态在整个大陆辩坛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谈武大辩手就不得不说金秋。从2006年11月25日我给贺捷的一段qq留言开始。

“到看了决赛我才意识到这么久以来原来武大的辩手们也是哑巴吃黄连 只不过辩论氛围的浓厚使这种评委意识形态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的程度 但还是可以发现 武大校赛水平很像有个滑坡 至少在决赛水平的差异已经体现出来

我沉迷于辩论至今 头破血流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最痛苦的还是发现为之疯狂努力的不是自己原本的理想:比如顺爽 有强大的外部阻力让我们根本没法为自己的信仰而战

不能太多地归罪于制度 功利这些因素 但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辩论真的在堕落 一心一意背稿子扣帽子推战场 无视对手的反应自说自话 海量的模拟赛 把思辩与语言的博弈变成了比赛普通话和仪表的话剧比赛 并且专业评委的欠缺让这个趋势进一步加剧

我在渴望寻找的是原生态的辩论 通过辩论我们能学会思考和求知 通过思考和求知我们能学会处世和为人 武大浓厚自由的辩论氛围让我无限向往 然而我们尊敬的只是武大人的辩论热情 水平多高大家心照不宣

张掌然老师在湖北辩论界算是权威 华师校队也多次请他指点 他和我们的总教练张大松老师交情甚好 观点也比较一致 应该说是在主宰湖北省辩论评委的意识形态 单就“肖函的辩风要在湖北省推广”这一言我也未觉有何错讹 然后结合华师的状况才发现和我们官方的辩论主旨同出一辙 要“雅辩”

常自讥华师校队的雅辩应该是哑辩 什么都不敢说 辩手的水平限制也说不出什么 武大的辩手基础要好的多 搞辩论的人也多得多 个别老师的思想也主导不了整体的辩风 这是武大辩论兴盛存活的基础 可是随着代代的更迭 再也看不到袁丁的渊博余磊的睿智 大家能模仿的只是蒋舸四平八稳的推战场背稿子 然而背稿子也算辩论么 连自由辩论都一句一句准备在册 比赛还有什么意义

金秋之运作 放眼全国恐也无出其右 而如今除此之外 也没有太多值得外校辩手艳羡之处了

处境遭遇各有不同 看法当然不同 不知道师兄对武大辩论这个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 万幸也能和我说下”

我觉得那时候我的观念还没有经历最后的蜕变,关于比赛和比赛的胜负。这段留言是看了那年金秋的决赛后我对评委及大环境的感想。那年的金秋我看了6场,8进4历史输给文学我就觉得不应该,半决赛法学大胜计科更是几近颠倒黑白;第二场半决赛政管赢文学也让我很不舒服?后来的决赛比起05年可以说是索然无味,要不是肖函出场我真的不愿意跑那么远去一趟武大人文馆。然而对于评委武大辩手似乎是逆来顺受已经惯了,从来没有

相当难驾驭 现在心烦 等我全写完了或者至少多写很多再转载?谢谢配合?


武汉辩论队奇葩队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66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