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县人大七五普法决议

时间:2018-11-09 10: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最新最全2016年全国七五普法试题附答案1

最新最全2016年全国七五普法试题附答案

(共14套)

题型:选择题

分值:2分/题

试题一

1、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立法主体是()。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参考答案:A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了当前执法司法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包括()。

A、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B、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C、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D、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参考答案:ABCD

3、我国的()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行政机关

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

D、人民团体

参考答案:ABC

4、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违约

B、连带

C、刑事

D、行政

参考答案:B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A、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

B、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任命

C、党委组织部门任命

D、人事部门正式录用

参考答案:AB

6、()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A、五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七分之一

D、八分之一

参考答案:A

7、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欠费单位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缴费,用人单位逾期仍未执行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采取下列哪些手段强制征缴社会保险费()。

A、直接对欠费单位进行罚

B、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

C、申请县级以上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欠费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D、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参考答案:BCD

8、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人选,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参考答案:C

9、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县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地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考答案:B

10、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

A、继续有效

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

D、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决定是否有效

参考答案:A

11、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参考答案:A

12、下列哪个机关有权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A、市人民代表大会

B、市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县人大常委会

参考答案:D

13、老年人婚姻关系的变化()引起赡养人赡养义务的变化。

A、能

B、不能

C、视老年人情况能

D、视赡养人情况能

参考答案:B

14、()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A、省高级法院

B、省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CD

15、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次修改。

A、一

B、两

C、三

D、四

参考答案:D

16、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

A、国家行政机关职务

B、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

C、国家审判机关的职务

D、国家检察机关的职务

参考答案:ACD

17、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年满18周岁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参考答案:D

18、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B

19、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根据选举法,该委员会受下列哪一机构的领导?()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

C、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

参考答案:B

20、根据省政府制定的地方规章,省质监部门对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某公司予以行政处罚。被处罚人认为,该省政府规章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不能作为处罚依据,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关于对该省政府规章是否违法的认定及其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由审理案件的法院进行审查并宣告其是否有效

B、由该省人大审查是否违法并作出是否改变或者撤销的决定

C、由国务院将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撤销的决定

D、由该省人大常委会审查其是否违法并作出是否撤销的决定

参考答案:D

21、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人格尊严?()

A、公民的姓名权

B、公民的肖像权

C、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D、公民的荣誉权

参考答案:ABCD

22、我国所要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以()。

A、居家为基础

B、社区为依托

C、社会为主导

D、机构为支撑

参考答案:ABCD

23、代表名额区间不正确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在三百五十至一千名

B、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代表名额在二百四十至六百五十名

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代表名额在一百二十至四百五十名或者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

D、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在三十至一百八十名

参考答案:D

24、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A、违约金

B、赔偿金

C、补偿金

D、损失费

参考答案:A

25、代表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应当包括()。

A、案由

B、案据

C、方案

D、措施

参考答案:ABC

26、下面哪项表述错误()。

A、接受人大代表辞职的决议,须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公告

B、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C、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终止,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D、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其当选无效

参考答案:A

27、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参考答案:A

28、下列有关直接选举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

A、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B、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C、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D、代表候选人须获得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

参考答案:ABC

29、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是()。

A、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

B、国务委员

C、副总理

D、各部部长

参考答案:A

3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权利。

A、 申诉

B、上诉

C、控告

D、检举

参考答案:ACD

31、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侵权责任形式的有:()。

A、赔偿损失

B、修理、重作、更换

C、止侵害

D、消除危险

参考答案:ACD

3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决定的主要内容是()。

A、坚决依法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惩治邪教组织的各种犯罪活动

B、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团结、教育绝大多数被蒙骗的群众

C、在全体公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D、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答案:ABC

篇二:2016年七五普法活动教案

别斯沙拉小学“七五”普法教案

第1课 依法治国总章程[授课时间] 第( 1 )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的表现;明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能力目标: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规定和修改程序三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的日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 12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生:全国法制宣传日。师:对,全国法制宣传日(加重语气) (多媒体展示闪烁、由小到大的“全国法制宣 传日”)

国法制宣传日”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指出在我们的学习中,就应该像这些同学一样,要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这同时也说明同学们的法制意识都很强。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下面请

学生依次回答。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全

一排的同学依次说出两个以上的法律名称。师:对于同学们的精彩回答,大家掌声鼓励。通过前面的问答,我知道大家的法律知识和环保法等都是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规范,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一部与前面大家所学的有所不同的法律,这就是宪

意识都有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我们知道刑法、

法。 讲授新课:

教师简介宪法的相关知识,指出,宪法不仅在我国是根本大法,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

教师指出,在这里,总统也要宣誓效忠于宪法。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共颁布过几部宪法,分别是什么时候,现行宪法是哪一部?

师:在了解了这些相关的知识后,我们来具体的学习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漫画“众法开会”)教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使大家对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多媒体展示自学思考题):(伴随着电脑小博士的声音动画,屏幕上出现思考题)

1、 我国哪些问题属于根本性问题?3、 为什么宪法制度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表现在何处?好吗?

学生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教师巡视其间。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圈点、勾、划的方法对自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予以展开。师:除了我们教材上所举的有关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的例子外,我们同学还能再举出一到两个例子吗?

(多媒体展示:宪法与几部普通法律在规定

(请一个同学模仿电视上所看到的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的情景。)

(学生看书,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并予以回答)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幅漫画或是给它配上合适的台词。并据此分析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学生回答)

(你能尝试着对这一个问题换一种方法提问吗?) 学生回答

进一步的明确了解,我们来学习第一框题:

2、 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 请针对这部分内容再设计一到两个问题,

己已经掌握或是未曾掌握的问题进行区分。

内容上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可称其为——根本法。

(多媒体展示电脑动画: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师:同学们认为在这棵大树中,哪一个部分是最重要的?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回答,要有向学生承认不足的勇气。指出同学们在刚才的回答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并都能言之有理,很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要不唯师、不唯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怕出错。说老实话,老师我刚才就没有想到那么多的答案,这说明我在思考问题是思路不够开阔,这一点我向同学们学习。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肯定这一棵大树的每一部分都有着自己的作用,都是不可少的。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就如同这棵大树,各个组成部分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最为根本的还是这棵树的根部,因为它输送着养料,我国的宪法也是如此,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多媒体展示:树的根部出现宪法,叶部出现了兵役法、刑法、环保法等字样,在最下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生:相抵触的部分。

(学生回答略)

面出现了宪法第28条、第55条的相关条文 和兵役法、刑法的第一条中“依据宪法制定本 法“。伴随着读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法律是宪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它们的立法依据就是宪法。从(多媒体展示:请你当回小律师)(某县为了发展乡镇经济,决定公开招聘乡镇长,并由县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公开这个条例无效,须立即废除。他们觉得想不

生:树的根部,因为根部提供足够的养料,同时从图上看,根部比较大,象征着我国的宪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而充分说明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生:树的最上面,因为它代表着我国的宪法

招聘的方案条例开始实施。但很快接到通知,

开,找你咨询。请你帮助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充分肯定并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

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乡长、镇长,须由乡人民代表大会或是镇人民代表大会选

生: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生:否。只不过同宪法相比,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

举产生,其他任何机关都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一律无效。师:这里的抵触无效是仅指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还是全部无效?

师:同学们,综合我们刚才所学的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不得和宪法相抵触,你认为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教师及时点评。

(多媒体展示:法律效力示意树)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过程,同学们认为这里的哪一个部分应该是宪法的位置?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就是要学会、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

鉴于宪法效力的最高性,我们这里称其为最高法。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将其进行分解,降低难度,在我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一点。

(多媒体展示:宪法修改程序示意图。)师:宪法制定和修改如此严格是为什么?生:为了保证其权威性、稳定性。师: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它进行修改呢?

师:是否普通法律修改就可以随便?

师:鉴于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我们称之为“最严的法”。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板书)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提问:(1)什么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确认才是合法权利,才能得到保护。宪法是根本大法,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24项条款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有18条,规定了公民20多项自由和权利,涉及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劳动、休息、养老、抚恤、保护妇女儿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2.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板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非写进宪法就完事大吉了。相反,必须有相应配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法律既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人自下而上在广泛和环境和复杂的系统中,使至高无上的法律每日面临着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一面。在司法保障方面,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机构宪法定

我们主要的国家机构包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生浏览课本学习各个机构及其它的权利。总结:江主席提出了依法治国,其核心是“依宪治国”,指出了宪法具有核心地位,并不是指只要宪法就可以了,应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体系。

篇三:关于对县七五普法的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背景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决定》着眼于“全面”二字,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重大决定,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纲领性文件,为**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15年是“六五”普法的收官之年,为认真总结“六五”普法的先进经验,全面规划“七五”普法工作,找准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确保工作成效,做好“六五”普法和“七五”普法的顺利衔接,特广泛收集各乡(镇)、各单位、各群体对即将启动的“七五”普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开展调查研究,为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奠定基础。

二、“六五”普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六五”普法过程中,形式主义的现象依然明显,部分部门、部分单位认为普法教育是软任务、软指标,没有将其重视起来,“重形式、轻效果”等走过场现象不在少数;职责不落实,协调配合不够,普法资源运用不充分,对普法工作积极性不高,措施不够有力,为了考核而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甚至时有厌倦情绪产生。

二是法治意识淡薄,社会法治氛围不浓。部分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本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想法,发生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信访,使一些本该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的问题涌向信访部门;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解决问题时用情不用法,治标不治本,容易导致群众的不满,从而引发新的矛盾;一些私营企业业主急于发展经济,对费时费力又费钱的普法工作重视不够,不愿投入,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导致劳动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存在薄弱环节,普法效果不够明显。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矛盾层叠交织,普法教育工作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因而出现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工作盲点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如,法制副校长、法制班主任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学生学法积极性不高。农村人口分散、流动性大,群众素质低等因素,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度大、实施效果不明显。

三、“七五”普法面临的新形势

1.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调解、诉讼等社会矛盾解决主渠道的挑战。社会治安压力增大,安全维稳形势错综复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尤为重要。

2.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已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最大驱动力,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越显迫切,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日益重大。

四、“七五”普法的内容、载体和方法创新

(一)“两个转变”实现普法内容的更新。一是从普法工作要求向受众需求转变,突出针对性。不同的普法对象对法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普法内容只有根据受众需要、紧密联系实际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在普法教育工作中要变“我宣讲什么,群众就学什么”为“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宣讲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村(社区)发放调查问卷,对群众的法律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婚姻家庭、社会治安、征地拆迁等),致力于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将普法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群众切身体会到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处,提高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增强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从“灌输式”教育向“服务式”教育转变,突出创新性。法律知识浩如烟海,其博大精深、义理精微,即使是专业的法学人士,穷尽白首也不能尽一经之感。因此,普通民众误读或者片面理

解法条的内涵也实属正常。为避免群众走入法律解读的误区,就需要我们在普法教育中加强对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方式和渠道的引导,突出对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宣传,确保其在纠纷发生时总能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在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群众的法律认知水平。

(二)“两大载体”突出普法方式的创新。一是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村(社区)的民间文化资源,鼓励乡(镇)、村(社区)现有业余演出队自编自导自演法制文艺节目, 通过文艺宣传形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生动化、形象化,易于群众接受,更好地提升普法实效。二是广播载体。广播作为一种传播面广、表现力强的法制宣传方法,充分利用村、社区小广播,按时并结合特殊节日循环播放有针对性的节目,让老百姓即便在田间地头也能受到法制教育,从无形之中将遵纪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植根心中。

(三)“四个结合”力求普法教育取得实效。一是将普法教育与难点工作相结合。针对城镇建设征地拆迁、电站建设移民搬迁等矛盾比较突出的重点工程、重要领域,适时加强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二是将普法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将法制宣传工作与精神文明、党建的建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抓紧党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普法宣传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是将普法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机关、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放心消费、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寻找普法契机,以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服务“三农”工作。四是将普法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在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中,结合调解个案、援助实例,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让群众在受援过程中知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程序,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达到法律服务、普法教育双丰收。

(五)进一步深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将其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在以往的普法中,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等问题。“七五”普法中,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国家公职人员学法、农村基层干部学法等重点对象学法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二要深入开展“读法律书、做守法人”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采取“家长学生同学法”、“青少年学法心得交流”、“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多种有效形式,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引导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法治实践中树立起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意识。三要继续做好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民工、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工学法维权月”活动,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突出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六)打造普法工作新亮点。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县直学校、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及中学打造具有示范借鉴作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班主任的作用,利用学校已有的书画长廊、漫画墙、图书室、微机房、小剧场等硬件设备,广泛开展校园法制短剧、法制小报制作、法制漫画比赛等活动,将法治文化与书香文化相结合,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律知识以“法律维权篇”、“案例警示篇”、“犯罪矫治篇”、“名人榜样篇”等不同的篇章展示出来,营造学校浓厚的法治氛围,让学生们再潜移默化中提高知法懂法、明辨是非的能力。二要加强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随着村(社区)文化广场及活动场所的修建,要以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阵地载体,广泛开展

法制讲座、法律宣传咨询、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崇尚法治的理念。

(七)建立完善普法教育机制。一是构建普法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的领导机制,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地区和部门的总体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督促、统一检查,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构建普法工作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普法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其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这就不仅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教育机构,更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普法教育机构履行其相应的职能,不能成为摆设。三是构建普法工作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制度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因此,必须通过制度来明确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职责,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四是构建普法工作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相通的,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在普法教育中,我们要克服部门、乡镇、单位之间工作不沟通、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整合资源,使普法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渗透,在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我们必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


县人大七五普法决议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56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