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18-11-09 10:2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日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地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一下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千年流传积淀的熠熠生辉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梦要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P31)。

“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道理,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些精华不可丢。”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杰结合黄帝文化,谈人的品德、生活风气,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崇礼尚义、“百善孝为先”的道德风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理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今天,我们提及中国梦的实现,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底气和文化自尊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传统文化塑造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传统文化丰富人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有宽容仁爱的修养。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真正力量,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中国人的万年祖德,是承传之大根大本,我们中华儿女当知当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

根,是我们的魂。融会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建立信念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然而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这种极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而像儒家的追求仁义,道家的崇尚自然,墨家的主张兼爱互利,法家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实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将其继承和发扬。积极响应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要善于挖掘与传承。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自信和实力,眼光与气魄,这些都和她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

篇二: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文化传统充满了兴趣,然而在我们读大学之前根本很少在课堂上接触这些东西。所幸自己从小农村长大,接触了不少传统文化习俗。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丢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好的传统和有重要意义的习俗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流逝了。如今很高兴自己可以在大学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不仅是因为自己可以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而开心,更开心的是感觉大学有这门课程就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将不会出现断层。

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初中高中的课本上学习了不少文言文,也对传统的理论知识有所涉猎,其实光唐诗宋词已经给予了我们相当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读过《战国策》《左氏春秋》《国语》等先秦散文。来大学了后在图书馆也看过南怀谨先生评论的《周易》《论语》《孟子》,感触很深刻,大一选修了《诗经》导读课程。这都缘于我自己的兴趣。从小就是个历史迷,尤其是对自己祖国几千年的历史十分投入。当然回顾我国的历史有自豪也有义愤更有愤怒过。其实现在的社会来说,学习历史好象除了当老师做学者以外就没什么用途了,但自己感觉真正有能力的人历史知识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是经验是教训。而现在物欲横流,当代中国很少关注自己的历史了,就如莫个明星看了《满江红》词以后竟然对助理说,让他找岳飞给她写歌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有韩国将中国的端午节申请成为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事件都是对我泱泱华夏的当头棒喝!为什么自己的东西都让别人占为己有了?为什么自己的东西却是别人在世界发扬光大?为什么中国人自己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呢?我想这里还是有政府的责任和教育事业的拿来主义片面导致的。

现在我谈谈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当然我自己也属于片面的思想。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思想成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颠峰。个人最喜爱的是先秦时期,事实上中国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也在这里,无数朴素的思想交织出智慧的火花,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我们来说,比较有名点的孔孟,老庄,墨翟,荀况韩非李斯一脉,他们的思想既对立又有相容,真要研究要下工夫,篇幅就更不提了。孔孟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实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古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说的是孔子带大家从野蛮进入文明。他的落脚点,在于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温和上。这也是他的理论被后世推崇及统治阶级利用的最重要的原因。

老庄则为道家代表,这也是对中国人影响极其深远的思想,请原谅我使用相同的词语我实在找不到别的了。通常道家被认为是消极避世思想,从道德经到逍遥游,从无为而治到另眼看世界,为人们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归宿,解脱这也是道家被看做宗教的原因。庄子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法家代表荀况韩非李斯一脉,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以法行天下,约束人的思想行为。法家的观点是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的,认为人的恶行是先天的,只有靠后天的法来约束规范,所以这个理论在乱世是比较吃香的,也有效果的。而儒家的性本善论,从结果来看,似乎有点唯心。事实上,人的性格有一点先天的因素,但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环境。法家的思想似乎更切实际一点,是因为它不能肯定就否定掉了,以怀疑一切的眼光来处世是不是够冷?

墨家的鼻祖就是个手工业者,看问题自然有唯物的因素在里面,他强调的是眼见为实,人力论,这就是所谓认识论方面的成就。而治世,则有兼爱非攻思想,提倡平等互利,相与为善。按今天的观点,这是不是又有点唯心。再回到那个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思想流派,皆因一个问题人世间的纷争。那时候的中华大地,就是一个小的世界,现在存在的各种矛盾,国家、种族、地域、阶级、制度......那时候都有,产生如此多的思想名家不奇怪。

最终秦因势利导(秦的构成和历史就有野蛮传统),取法家之说,统一了天下。秦的成功还得益于很多客观的条件,不多说了,又是一篇。而仅仅过了一二十年,就被推翻了,这里面也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不多说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法制不被好老庄的楚人所接受认同,在他们眼里,这是暴政。但毕竟结束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焚书坑儒开了风气之先,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历史性地错过了一个发展自然科学的环境,曾经有多么接近的哲学基础,自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过。汉董仲舒以后,儒家号令天下,其间虽有 反复,甚至有异族的侵略,这棵大旗再也没倒过。

总结一下历史,乱世用重典,治世尊儒家。从结果上看,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来弱化人们的反抗精神,做顺民,有自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御用文人把儒家思想修修补补。汉唐盛世以后,自宋以来重文轻武(思想上升上升又上升,发挥到极至),国家积弱(政治经济文化却很强),每被乱世所扰,每被入侵,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儒家文化是那样的顽强,或能复兴,或能同化,总是屹立不倒,直到近代西方文明入侵。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黑暗,始有文艺复兴。在一个分裂的欧洲,竞争的世界,有机会形成一个务实的体制,并且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被移植到人类社会中来。这种优胜劣汰、强调个体的无情动物法则是很实用的,性本恶论在这里体现出来,但太野蛮不行,幸好有长期的宗教基础来构筑道德体系,于是一个移植了动物性现实性又带有宗教原罪忏悔色彩的思想体系终于孕育而出了,在不发达的社会,有多么大的优势。直接结果就是,席卷全球,对中华文明进行了一百多年的冲击,直到今天还在持续。有人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落后与先进的差异,冲突就是落后与先进的冲突,不存在民族性和特异差别,根据就是,落后的体制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古非洲文明拉美文明因为适应全球化的消失。这我实在不敢苟同。第一,中华文明是历史悠久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库里蕴藏着无数先哲智慧,包括被捧为天人的民主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已经很清楚地阐述了个人、国家、统治阶级的关系,再进一步,就是被视为西方民主进步的君主立宪,朴素的唯物论,人力论,再加以理性化理论化,就能直接导致自然科学的产生,并且,在中国还有一个优势,没有宗教,或者说不成为主流,换句话说,研究自然科学和统治阶级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冲突,不会有象西方那样的宗教统治下的黑暗。无奈的是,都被引导到一个歪路上,前者被用来愚民,安抚之意,并加以诱导;后者则被轻视,做学问的都被弄到引经据典的故纸堆中;概括来说,就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不管是想搞体制的和搞自然科学研究的。现在的落后,决不是文化上的。

第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渊源的,与西方文明本没有纵向的可比性。从上古时代的蛮荒,到周礼之不兴,先秦的诸子们正是在一个纷乱动荡的年代做出这样那样的思考。千古一帝秦始皇,有贡献,不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就没有中华的大一统局面,并且他还告诉七国曾存疑的人们,思想家

们,中国通过努力是可以统一的,从此这成为了一个封建帝王最大的政治追求,让中国历尽分裂劫难却仍合。但谁能说这不是抹杀了一个思想自由、竞争激烈的做法,也许我们早就发达了,但我们不成之为泱泱中华,如同现在的欧洲。那末,现在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欧洲一体化是干什么的,开历史的到车吗?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合则强大,则有国际话语权。其实这就是很矛盾的,合则和,则没有竞争,则进步不快乃至裹足不前,中国古代人治的社会遇到够昏的还可以开开倒车,如果分的话,压力大竞争激烈发展更务实,但没有历史没有传统,也没什么大力量。有人会说美国了,为什么说美国最民主,发展最快,他没有历史没有太多思想包袱没有传统势力土壤,在绕过了南方奴隶主这道槛后,一切就简单了,周围没有任何可以阻碍发展的敌人,就象澳洲引进一些在此没有天敌的物种结果泛滥成灾一样的道理。远离了传统的势力争夺的大陆版块,真是乐园,直到今天,美国敢于四处树敌的原因,也是他的领地别人轻易到不了的缘故。说白了机缘的巧合,成就了今日的美国,倘若他在欧洲,或者是亚洲,就做不了全球的领袖来指导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了。所以从社会的发达来证明别人文化的落后,这是很流氓的。

第三,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辅以老庄,在思想上,是没有问题的,至近代以来更是到了颠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早在两千多年前孙子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这样的战略思想,后人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理念,和儒家思想合二为一,试图以文的方法来解决纷争,结果有宋以来,每被外族入侵。但要想想,归根到底,这种和平、仁爱的世界,是人人都所向往的。碰到了磨练出来的强盗逻辑,就不行了,因为落后了,要挨打了,日子过得没别人好了。然后来反思,觉得是传统上的问题,于是一切都要翻过来,全面拷

贝美国。这现实吗???美国人占用的世界资源多少?他要夺取霸权的目的?维持美钞的硬通货地位,可以永久享受通过不对称掠夺而来的资源,亚洲的,非洲的,拉美的,甚至还有欧洲的。但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发展的结果只有一个,为争夺资源而战。别的说了没力度,防止核扩散只是一个良好愿望,总有大家都有毁灭世界能力的那天,何况还有个核捆绑理论在,客观上说只要一个引线就可以了,所以奉行单边主义总有走不通的那天。换句话,务实务到头,弱肉强食法则不再适用,那强者心里矛盾,弱者心里也忐忑不安。世界多元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新的国际准则,有人提到儒家文化里面的中庸之道,墨者的兼爱、非攻,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值得探讨的方向,否则大家就都去死吧。甚至说,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5项基本原则,也得益于此。美国人也曾经长期处于韬晦状态,中庸之道,任由大家闹,直到二战后才出来的,这是什么文化?他怎么不充当卫道士,还赚两边的钱。被某些人耻笑为所谓中国人小聪明的把戏(常看到中国人在国外耍小聪明的报道,言极素质问题文化底蕴)。

顺便还要提到一个问题,儒家文化思想,还有一个比较现代的朋友,共产主义,请注意是共产主义,决不是其他。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断,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期,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消除国别与种族,在全世界同时实现,相当精辟,也相当理想化。这是真正的思想上的革命。儒家追求的境界也似乎太理想化,至少以目前的眼光来看。但它决定应该在世界发展进程中有一席之地,因为从根本上这种中庸忍让仁爱的思想能起到对物欲社会激烈冲突的缓解,同时又不是很消极,不发展。所以中国人认为中国凭自己的历史文化可以对世界做出一些贡献,是有道理的。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将来中国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丢下我们几千年来宝贵的文化资源,未来是社会并不能屏弃前人的智慧,中国人也应该多从前人的经验中摄取智慧来强大我们的祖国。至今我还记得看过的一句话“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张弓、库页岛上赏雪;饮马恒河畔、碎叶城揽月;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气云天的壮语虽然有违中国的含蓄,但充满了激情,真希望汉唐时代的再次来临!!!

篇三: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

一、相关概念的综述

对于文化这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学术界也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现在被人们普遍比较接受和理解的认为: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那民族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民族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有华夏族的中原文化、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渔猎农耕民族的女真满洲文化、北方大漠草原的匈奴、突厥、回纥、契丹、蒙古族的游牧狩猎文化,西部与南部高原区的吐蕃、南诏、西夏、西藏的羌藏山岳文化等汇聚而成的。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地域、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都有彼此交叉、彼此相通的特点、从而形成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景。

文化是有民族性的,民族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个民族的特征在很大程度表现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之中。我们可以从各民族的大量的生活现象的比较中领略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各民族的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因为任何文化的形成主要是由各个民族与自然和社会的内在关系决定的,文化作为民族的一个特征,与特定的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正如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游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逐渐形成一样。可以说,除一些个别的文化现象以外,任何系统化的文化或者文明的产生,都是与特定的民族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应当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

二、察布察尔县锡伯族文化

察布查尔锡伯语为粮仓之意,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辽阔的河谷盆地。整个县境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由南向北展开,美丽的伊犁河宛如镶在扇边的玉带,环绕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北面。

锡伯族的文化拥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在伦理道德方面锡伯族提倡尊老爱幼;互助合作;重视教育,爱好学习;勤劳勇敢、忠于职守;崇尚整洁。在语言文字方面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族的文学艺术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锡伯族文学在在本民族文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满、汉民族的文学精华,并且口头传诵的民间文学在锡伯族文学中占据主要地位。锡伯族的民族体育方面,由于锡伯族自古是打牲部落,所以好骑射。察布查尔县就称之为弓箭之乡。在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里,无论我是去锡伯族家庭中做客还是去当地政府调研,我都能感受到锡伯族人热情、开放。通过对锡伯族人们交流我知道,锡伯族是非常愿意和其他民族交流的,也非常愿意其他民族的人们来到这里学习锡伯族的文化。在调研过程中,我对锡伯族农民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和民间艺人家庭都进行了调研了解。在这些家庭中,在民间艺人家庭中我了解到,他们虽然很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是他们不会强迫自己孩子们也必须学习,他们说:我们的孩子愿意学习我就会教他们,如果不愿意不会强迫的,如果有别的民族的人想来我这里学习锡伯族的民间艺术我也会认真的教他们学习,我这里就曾经来过外地的人和国外的一些学者来了解和学习。

在饮食文化方面,我在这里的几天发现,这里的锡伯族在早餐的时候都会吃锡伯族大饼、奶茶、凉拌小菜(小菜喜欢吃茄子和韭菜),中午一般吃的比较随意,到了下午一般都会吃的比较好,如韭菜盒子、抓饭、面条等。他们说一般锡伯族中午吃的不会很丰富,到了晚餐的时候会好好的吃一顿。在服饰方面,虽然锡伯族现在穿的和汉族差不多,但是自己观察可以发现,好多锡伯族人们还是喜欢穿锡伯族刺绣的布鞋,在县城里还是有很多的锡伯族服饰店,在店里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人来购买或者订做锡伯族服饰和布鞋。跟店家交谈后知道,这里大

部分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如果你想订做一套锡伯族服饰最好是提前两三个月预定。在语言文字方面,在这里的锡伯族基本上都是会讲锡伯语和汉语的,并且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非常好。无论我走到哪里,如果是都会讲锡伯语就会用锡伯语进行交谈,如果一方不会就会使用汉语交流。由于这里还居住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所以一些锡伯族还会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在这里的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一部分人们还会使用锡伯族语言。所以在这里交流你不会觉得语言不通。在居住的环境中,我发现我去的家庭中,家居布置大部分已经汉化了,但是这些家庭中依然会保留锡伯族独有的炕,炕的一边会与烟道互通,当冬天的时候会烧火,以便取暖。在房子上方会有一个横梁,当家里有小孩的时候就会帮一个摇床来让孩子在上面睡觉。

三、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我感受到了锡伯族的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有一些体会。首先,虽然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锡伯族的生活可能会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生活习惯也会逐渐的汉化,但是还会保留着锡伯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如上述以外,在婚丧嫁娶、清明节和锡伯族节日期间还是会按照锡伯族的风俗习惯来进行。我认为这样很好,既能保留着传统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在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居住的锡伯族,我发现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随着长时间的交流,每个民族之间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例如锡伯族也会吃维吾尔族的抓饭、拌面,按照哈萨克族的方式冲泡奶茶,一些锡伯族也会使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我认为这是民族融合的一种表现。不仅仅在这里,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会相互的学习和吸收对方的文化。这是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促进民族间的关系。

最后,我认为不仅仅是锡伯族,其他的民族也应该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本民族以外的文化,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除了本民族自己的力量以外也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力量,让中国各民族都共同来保护、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5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