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从零开始学电工

时间:2018-11-09 10: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从零开始学PLC

从零开始学PLC

PLC好学吗?有的人说好学,更多的人说难学。我的看法是入门易,深造难。入门易,总有它易的方法。很多人都买了有关PLC的书,如果从头看起的话,我想八成学不成了。因为抽象与空洞占据了整个脑子,一句话晕!

学这东东要有可编程控制器和简易编程器才好,若无,一句话,学不会。因为无法验证对与错。如何学,我的做法是直奔主题。做法如下:

1、认识梯形图和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符号的区别:

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的元件符

号,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为了区别它们,在有关符号边上标注如KM、KA、KT等以示不同的器件,但其触头的数量是受到限制。而PLC梯形图中,也有常开、常闭触点,在其边上同样可标注X、Y、M、S、T、C以示不同的软器件。它最大的优点是:同一标记的触点在不同的梯级中,可以反复的出现。而继电器则无法达到这一目的。而线圈的使用是相同的,即不同的线圈只能出现一次。

2、编程元件的分类:编程元件分为八大类,X为输入继电器、Y为输出继电器、M为辅助继电器、S为状态继电器、T为定时器、C为计数器、D为数据寄存器和指针(P、I、N)。关于各类元件的功用,各种版本的PLC书籍均有介绍,故在此不介绍,但一定要清楚各类元件的功能。

编程元件的指令由二部分组成:如 LD(功能含意)X000(元件地址),即 LD X000,LDI Y000......。

3、熟识PLC基本指令:

(1)LD(取)、LDI取反)、OUT(输出)指令;LD(取)、LDI(取反)以电工的说法前者是常开、后者为常闭。这二条指令最常用于每条电路的第一个触点(即左母线第一个触点),当然它也可能在电路块与其它并联中的第一个触点中出现。

这是一张梯形图(不会运行)。左边的纵线称

为左母线,右母线可以不表示。该图有三个梯级;第1梯级;左边第一个触点为常开,上标为X000,X表示为输入继电器,其后的000数据,可以这样认为它使用的是输入继电器中的编号为第000的触点(下同)。其指令的正确表示应为(如右图程序所示):0、LD X000 (前头的0 即为从第0步开始,指令输入时无须理会,它会自动按顺序显示出)。 第2梯级;左边的第一个触点为常闭触点,上标为T0,T表示定时器(有时间长短不同,应注意),0则表示定时器中的编号为0的触点。其指令的正确表示应为:2、LDIT0(如程序所示)。第

3梯级;左边第一个触点为常闭,上标为M0, M为辅助继电器(该继电器有多种,注意类别),其指令的正确表示应为:4、LDI M0(如程序所示)。本梯级的第2行第一个触点为常开,上标为Y000,Y表示输出继电器,由于该触点与后面Y001触点呈串联关系,形成了所谓的电路"块",故而其触点的指令应为 5、LD Y000。总之LD与LDI指令从上面可以看出,它们均是左母线每一梯级第一触点所使用的指令。而梯级中的支路(即第3梯级的第2行)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触点呈串联关系,其第一触点同样按LD或LDI指令。可使用LD、LDI指令的元件有:输入继电器X、输出继电器Y、辅助继电器M、定时器T、计数器C、状态继电器S。可并联。同一驱动线圈只能出现一次,并安排在每一梯级的最后一位。如上图中的1、OUT Y000,3、OUT Y001,Y为输出继电器,其线圈一旦接获输出信号,可以这样认为,线圈将驱动其相应的触点而接通外部负载(外部负载多为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等)。而上图8、OUT T0 K40 为定时器驱动线圈指令,其中的K为常数40为设定值(类似电工对时间继电器的整定)。可使用OUT指令元件有:输出继电器Y、辅助继电器M、定时器T、计数器C、状态继电器S。

(2)触点的串联指令AND(与)ANI(与非);前者为常开,后者为常闭。二者均用于单个触点的串联。二指令可重复出现,不受限制,。如下图所示。

由第1梯级来看;X000、T0、Y001三触点成串联关系,即T0的常闭串接于X000的后端,而Y001的常闭则串接于T0常闭的后端。由于都是常闭故用ANI指令。现来看第2梯级;X000、M0、Y001,同样三触点也是串联关系,M0的常闭接点串接于X001的后端,而Y000的常开接点则串接于M0的后端。故M0的指令用ANI,而Y000的指令则用AND(具体编程详上图),一句话只要是串联后面是常开的用AND,是常闭的则用ANI。可使用AND、ANI指令元件有:输入继电器X、输出继电器Y、辅助继电器M、定时器T、计数器C、状态继电器S。

(3)触点并联指令OR(或)、ORI(或反);触点并联时,不管梯级中有几条支路,只要是单个触点与上一支路并联,是常开的用OR,是常闭的则用ORI。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上图的X000、X001、M0三者处于并联关系。由于X000下面二条支路均为单个触点,因X001是常开触点,故用OR指令。而M0是常闭触点,则用ORI指令。三接点并联后又与M1串联,串联后又与Y000并联,而Y000也是单个触点,所以仍采用OR指令。可使用OR、ORI指令元件有:输入继电器X、输出继电器Y、辅助继电器M、定时器T、计数器C、状态继电器S。

(4)串联电路块的并联指令ORB(或);任一梯级中有多(或单支路)支路与上一级并联,只要是本支路中是二个以上的触点成串联关系(即所谓的:串联电路块),则应使用ORB指令。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第一支路X003的常开触点与M1的常开触点成串联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块的关系),它是与上一行的X000与M0串联后相并联,此时程序的编写,如步序号0、1、2、3、4所示。4所出现的第一个ORB指的是与上一行并。而第二支路,常闭Y001与M2同样是串联关系。也是一个块结构,其串联后再与第一支路并。故步序7再次出现ORB。ORB指令并无梯形图与数据的显示。可以这样认为;它是下一行形成电路块的情况下与上一行并联的一条垂直直线(如图中所示的二条粗线)。

(5)并联电路块与块之间的串联指令ANB;如左下图虚线框内所示的二电路块相串,各电路块先并好后再用ANB指令进行相串。左图的梯形图可以用右图进行简化。程序的编写如下图所示。ANB指令并无梯形图与数据的显示。可以这样认为;它是形成电路块与电路块之间的串联联接关系,是一条横直线。

(6)进栈指令MPS、读栈指令MRD、出栈指令MPP和程序结束指令END;MPS、MRD、MPP这是一组堆栈指令。如下图使用的二种堆栈形式;在堆栈形式下MPS应与MPP成对出现使用。如在第一堆栈形式下,则采用MPS、MPP指令。若在MPS、MPP指令中间还有支路出现,则增加MRD指令,如下图的第二堆栈所示。应知道MPS、MPP成对出现的次数应少于11次,而MRD的指令则可重复使用,但不得超过24次。要知道这一组指令,同样并无梯形图与数据的显示。可以这样认为;MPS是堆栈的起始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联接点作用,而支路的MRD、MPP则与之依次联接而已。而END指令则是结束指令,它在每一程序的结束的末端出现。

当然还有其它的指令,但只要熟织和应用以上的指令,我以为入个门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也够用了。入了门后再去研究其它的指令就不是很难了。故不再一一说明。

4、熟知简易编程器各键的功能:以下是FX-10P(手持式编程器)面板分布(当然少了晶液显示屏)及各键功能。各键下方标注的中文与元件符号均为我所增加(目的是为了输入时易找到对象),其余均与原键盘相同(即实线框内英文与数码)。

(1)液晶显示器;在编程时可显示指令(即指令、元件符号、数据)。在监控运行时,可显示元器件工作状态。

(2)键盘;由35个按键组成,有功能键、指令键、元件符号键和数据键,大多可切换。各键作用如下:

①功能键:RD/WR......读出/写入,若在左下角出现R为程序读出,若出现W则为写入,即程序输入时应出现W,否则无法输入程序。按第一下如为R,再按一下则为W。INS/DEL......插入/删除,若在程序输入过程中漏了一条程序,此时应按该键,显现I则可输入遗漏程序。若发现多输了一条程序,同样按该键,显现D则可删除多余或错误的程序。MNT/TEST......监视/测试,T为测试,M为监视,同样按该键,可相互切换。在初学时要学会使用监视键M,以监视程序的运行情况,以利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② 菜单键:OTHER, 显示方式菜单。

③清除键:CLEAR,按此键,可清除当前输入的数据。

④帮助键:HELP,显示应用指令一览表,在监视方式时进行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为转换。

篇二:从零开始 与学俱进

从零开始 与学俱进

余爱民

今年6月1日,我从监利县委办公室调到湖北省委政研室工作,报到的路上我诌了这么一首顺口溜:我辈本是蓬蒿人,未曾奢望进省城。寸草春晖何以谢,汗流浃背报党恩。来了两个多月,发现没有地方要我汗流浃背,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和写作,坐在空调房里,自然是不会出汗的。但新的领导和同事多是教授和博士,有些还是改革家和理论家,我这个天天走村串户汗出如浆的农村基层干部,一下子找不到感觉了。一阵惶恐之后,我回过神来——我不是“六·一”儿童节来的吗?我就是一个小学生,进了一所新学校,从零开始,从头学起吧。这么些年我不就是与学俱进走过来的吗?

男儿策马从头起

我读书的那段时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在学校实际上以劳动为主,兼搞点学习。我记得在杨林中学读书那两年,我们经常挑担粪桶或扛把锄头上学。暑天里下洪湖帮生产队插秧,一插就是半个月,累得同学们晚上回校后常常在井台上洗澡时就睡着了。冬天里还要到洞庭湖边为学校砍割芦苇,每次二十来天,每天每个学生要完成砍割一百捆芦苇的任务,学生个个满手都是血泡。也搞点学习,语文课学写大字报和批判稿,物理课学开柴油拖拉机,化学课学用甘蔗熬糖,外语课压根儿就没开。

我14岁那年,大队党支部把正在上高二的我要了回去,让我担任联盟大队二小队队办小学老师,兼二小队出纳。队办小学设在一个废弃的猪棚里,分一、二两个年级,8块水泥板是课桌,16个拖着长鼻涕的小娃娃趴在上面望着我。第一堂课就把我给难住了,汉语拼音我没学过。看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黑板上熟练地写出“红小兵热爱党”的拼音,我真的傻了眼,新老师还不如小学生呢。

我的学习——叫自学吧,就从a、o、e这些拼音字母开始。

很快我就学会了拼写和朗读,还很有心计地把一些拼音容易混淆的字词,用大白纸抄下来,贴在房里,起早贪黑地背,编成歌曲背,倒过来背,后来索性把新华字典拿来背。嘿,那个暑期全区小学老师统考,我的汉语拼音成绩名列第一。

我那时年纪小,特别爱学习,就是不知道应该学什么。除了向老教师们学教书外,我几乎是乱学一通,或者叫乱背一通。汉语成语小词典我一条条地背,唐诗宋词我一首首地背,《古文观止》我一篇篇地背,就连乡里孝歌师傅唱的《十月怀胎》《薛仁贵征西》等民间演唱脚本我也一本本地背。我跟附近一些老先生们学做古体诗词,甚至还跟一些民间艺人们学打渔鼓等。

因为不断学习,我渐渐有了一点才气和名气。区里新来的文教组长看中了我,破格推荐我参加荆州师范专科学校首届函授招生考试。当时报考资格有三个“硬”条件:公办教师身份、中专以上学历、初高中教师。我是一条都不沾。我们区里去了四十多人参加考试,结果呢,中文和数学专业各录取一人,中文专业录取的是我。全县录取的八十多人中,我是唯一的小学民办教师。文教组的那个干事专门跑到我们小学祝贺我,

说我“麻雀有幸夹在雁行里飞”。

从此,我从饥不择食的盲目学习中走了出来,走进了虽是函授但也是正规的学堂,有人引导我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因为我是那批函授生中的特例,我经历了特别的艰辛——经济艰难:公办教师有工资,我是民办教师,拿的是工分。一年500个工,每个工两三毛,年底才结账。每次去参加面授,我的父母亲就忙着卖黄豆,卖芝麻,卖稻谷。有一次家里没有卖的东西了,就把刚买来的两只小猪娃卖了筹学费路费。有的同学夹在皮夹里的是一叠新崭崭、挺括括的大票子,我攥在手里的是一把汗渍渍、皱巴巴的角分儿。更紧张的是时间:我当时带毕业班的课,当班主任,还兼其他班的一门主课老师。我走了没人顶替。学校校长便有了充足的理由反对我学函授,后来竟使出一记狠招,把我的面授通知压下来,锁在抽屉里,不告诉我,致使我有两次面授未能参加。荆州师专按学籍管理条例把我开除了。当校长幸灾乐祸地告诉我这个坏消息时,我气得眼睛冒火。

后来,我们县进修学校的校长拿了我在荆州师专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和我几次考试的优秀成绩,领着我去找荆州师专的领导,陈述我学习的勤奋和艰难,恳请“法外开恩”。师专的领导不仅当场表态恢复了我的学籍,让我继续读下去,还号召同学们学习我刻苦求学的精神。区文教组长看我在联盟小学不好再呆下去了,就让我到中学去任教。

再后来我就比较顺利地读完了师专函授,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专文凭,还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优秀青年。毕业时,师专专门约我写了一篇《奋斗万岁》的体会文章。20年后,荆州师专向教育部汇报函授成果的大会上,我作为特邀代表发了言。函授毕业后,监利县政府特别看重我这个自学成才的人,把我从民办教师特转为公办教师。多年以后,我在《监利报》任总编期间,兼任监利电大教师,忍不住和我的学生一道,参加湖北电大本科学习,拿到了本科文凭,全国电大成果展示文集中,收录了我写的《读书的感觉真好》一文,好像还评了个二等奖呢。

卒子大胆往前拱

我在白螺中学教书的时候,有感毕业生迎考学习的紧张和考场失利的痛苦,写了一首长诗《老师,我们应该去哪里》,没想到《中国青年报》给发表了。那真是不得了,全国各个省市的大学生、中学生还有解放军战士,纷纷给我写信,他们一个劲地夸我讲真话,说实话,是学生的代言人,是老师中的英雄。有个长沙的高中生搭火车,转汽车,一路问过来,找到白螺中学,找我为他“指点迷津”。真是一不小心便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

没过几天,学校校长被提拔到白螺镇当党办主任。当时党办缺一笔杆子,尤其是缺能到报纸上发文章的“硬笔杆子”。校长眼珠儿一转,很自然就转到我头上来了,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长诗啊。于是就把我从学校抽调过去了。从此,我告别了熟悉的讲台,走向了一个陌生的天地,我又一次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党办分给我两件事:一是写新闻报道,二是写材料讲话。这两样我都不会。记得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总是散文笔调,总喜欢用几个优美的词语,或

者来两个排比句,好像不如此就显摆不出“大专水平”来。写了一段时间,寄出了好几十篇稿件,篇篇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眼看快过年了,还不能出成果,主任急我更急。我找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王科长是个热心人,把我带到报社去当面请教编辑记者们。真是“学莫便乎近其人”,新闻入门的那张纸一捅就破了。回来后,我照着编辑老师说的写,果然就出成果了,上了一篇两篇三篇,我就琢磨着要提高一下,不光把消息写好,还要把通讯写好,把言论写好;不光只在地区报上发,还要在省里和中央的报上发。我那时口里经常哼唱一句自编的歌: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哪里有报纸我的稿子就往哪里发。真的是一发而不可收,那一年,我在全国的大报小报上发表了新闻稿一百多篇,成了多家报纸的特约撰稿人。

我的另一项工作也做得很出彩。我写的材料讲话比较生动,领导们都还认可,我还能将材料和讲话稍一修改,就让它们在报刊上登出来,领导们特别高兴。因为我在党办秘书的位置上成绩突出,镇党委书记让我兼任镇团委书记。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团的工作中去,没日没夜地工作,一村一村建班子,一周一周搞活动,一项一项抓落实。那一年,我们镇团委被评为全县先进团委,我在全县作了经验介绍。我把那份经验材料改成散文样式,取了一个标题《卒子你大胆往前拱》,以卒子为线,串联共青团工作,内容分三层:一写卒子的目标——为党服务,把棋拱活;二写卒子的职责——拱,既学猪八戒肯拱,又学诸葛亮会拱;三写卒子的精神——不怕牺牲,肯于奉献。文章寄给《中国青年报》,没过几天就发出来了,一大块,很醒目,标题下面赫然印着:湖北省监利县白螺镇团委书记余爱民。于是,天南海北的团干部们来信赞扬、交流或咨询,团地委和团省委也非常关注,来我们镇办点考察、指导,我也被安排到外面去培训、学习和参观。个人有提高,工作更上新台阶。第二年,我们团委被评为全区五个优秀团委之一,同时获得“湖北省基层团委十面红旗”称号。我个人也获得“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和“湖北省模范团干部”称号,出席全省共青团九大,并且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接着更大的荣誉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席卷过来,让我完全沉浸在幸福甜蜜的波峰浪谷中——我光荣出席全国共青团十三大,并作为全国6万个乡镇团委书记唯一的代表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我不会忘记那个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1993年5月3日,我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坐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我与奥运会飞碟射击冠军张山挨着坐,大会休息时间,许多代表涌上主席台,请张山签名,也请我签名,误把我也当成名人了,让我也沾光过了一把明星签字瘾。

参加团的十三大会议回来,党团组织又给了我三个“很实在”的关怀:一是县委书记亲自发话,一周之内解决了我拖了四年的教师身份转行政身份的难事;二是提名选举我当了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也就是“官升一级”吧;三是借调我到团地委工作。

从乡镇机关一下子到了地委机关,中间跨了好大一坎,我又不适应了,我又一次需要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团地委安排我的工作是管宣传。这方面我有点优势。除了组织发动新闻媒体和团的宣传机构开展宣传外,我带头写新闻稿件。那时刚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我单身汉一个,这两天时间就用来学习和写稿。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一周一小稿,半月一中稿,一月一大稿。我把全国所有的知名报刊,全部标在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我把那张地图贴在房间的墙上,在哪个报刊发表了一篇稿子,我就在哪里贴上一面小红旗,以示“拿下”。我经常对着这张地图举掌宣誓:一定要像解放全中国那样“占领”所有的大报大刊。当时,我着力主攻的是三个堡垒:《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知音》杂志。不出

半年就全“拿下”了。很快,小红旗就几乎把大地图插满了。共同努力下的团地委宣传工作,成绩也很显著。我借调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推出了7个国家级典型,其中,全国十佳少年何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先进个人徐永富的影响特别大,中央电视台投了一大笔钱为这两个人物拍系列片,在黄金强档播放。团委的宣传工作得到了地委和团省委的充分肯定。我个人在收获一叠奖状、证书的同时,还收获了一叠稿费单,这对我当时两地分居的艰难生活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补贴。

勤为农民写文章

两年借调期满,我回到了监利。刚好那时县委要创办《监利报》,于是,我走上了人生又一个新的岗位。

创办《监利报》,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原来写点新闻稿,也算是给报纸送过一点农家小菜,而今却是要做厨子了,要办出一桌桌酒席。种菜和做菜——也就是菜农和厨师是不同的,何况是要我出任厨师长呢(我任总编缉,社长是由宣传部副部长兼的)。我又一次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报纸开办的前两个月,我带了一帮人到邻近的《洪湖日报》社去跟班学习,从收稿、改稿到校稿、定稿,从一版、二版到三版、四版,从征订、发行到广告、印刷,什么都从头学。学了7天。回家后,用了15天,出了第一期试刊号。我们捧着试刊号向县委汇报,就如同捧着刚出生的孩子那样高兴、那样激动。

1998年,长江发洪水,百万监利人民和十万解放军战士一齐上阵,坚守了88个日日夜夜,刚满一周岁的《监利报》也积极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战役,在第一时间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其中我撰写的抗洪英烈杨书祥的事迹报道《队长倒在团旗下》,《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发了一个整版,并加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青春方阵看头雁》。接着,《人民日报》发了我写的后续报道《接过丈夫那面旗》,也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永远飘扬的旗帜》。后来杨书祥夫赴妻继的英雄事迹,写进了江泽民同志的抗洪总结报告,成为一个时代的先进典范。

2004年3月,《监利报》停办后,我调到县委政研室当副主任,兼税改办主任,后又兼土地延包办主任,继而又兼乡村化债办主任、新农村建设办主任,反正涉及农村那档子事都是我的。

从办报纸转行搞农村工作,我又进入一个新领域,又一次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先要学政策吧。我从事的那几方面农村工作,涉及的政策性很强。政策不熟,无以立足。一如古人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熟悉政策跟农民是讲不好话的。另一方面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这还好,我兼任四个办公室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下乡进村入户,宣传检查督促。一年365天,我总有300天在村里转。我把政策和实际结合起来学,写出了10多篇关于农村政策的讲稿。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下来后,我都要写一篇生动详细的解读。至今在监利有些农民家的大门上还贴有我写的政策解读读物。我在土地政策方面的学习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写有上十万字的讲稿和体会文章。在监利,我很快成了农村政策方面的“土博士”,经常有基层干部和农民上门来找。大凡是农民来县里上访,大都是我接待,我的同事总要这么向他们介绍说:“老余是国家级的政策专家,找到老余了,就不要再往上找了。”这话多少还起点作用。

农村工作有我学不完的东西。在学习和实践如何把工作落实到位、如何做得更优秀的同时,我也学着写一些农村调查报告,因为我手头摸到的情况太丰富太鲜活了,而农民包括基层干部又迫切需要我们去为他们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指标:一个月研究一个课题,写出一篇报告,解决一点问题。怎么样把调查报告写好,我首先向毛主席学习。我把《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重新通读了一遍,所有关于调查报告的文章更是一遍遍细读。这一读,就学到了一点写文章的方法。我把新闻写法和材料写法结合起来,用材料的框架,用新闻的笔法,多写典型事例,掺以生动细节。我把它叫通讯式的材料写法,因为我写得比较散漫自由,不大合乎一般规则。有朋友套用现在流行说法,叫做“原生态材料写法”。实践证明,这种改进还比较受欢迎。

今年,我调到省委政研室工作,县里的同事和朋友们都羡慕我有这个进步,特别是像我这样一小把年纪已经不指望提拔的人。也有人问我跟省里哪个领导熟,找了谁。可我从来没进过省委大院的门,一个领导都不认识,我想,应该是“学习”带我进门的吧。

抚今追昔,感慨良多。我从一个农民,先后转为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再转到行政,最终成为省委机关的一名秘书工作者,我靠的就是不断学习。可以说,学习让我既快乐又痛苦,让我既甜蜜又苦涩,让我既充实又空虚,让我既有为又无为,让我既自豪又自卑。这么多年,学习既是我工作中的帮手,又是我生活中的伴侣;既是我拥抱世界的会客厅,又是我品茗孤独的后花园;既是我投入最大的一项工程,又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块土地。我会终生敬重学习,感谢学习。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政研室)

篇三:从零开始学安规

从零开始学安规

学做测试的时候要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1. 测试目的 防止产品什么地方的什么危险,什么情况下要做,什么情况下不用做。

2. 测试原理 以什么方式来防止危险的产生,对于深入理解标准有很大帮助

3. 测试仪器设备 所有可用的设备以及必要时的替代方式。提高测试效率以及

4. 测试方法 标准所讲的步骤,严格把关是对自己负责。否则遇上目击或者审核之类的事情时就知道麻烦了。(我现在对偷工减料者深恶痛绝!)

5. 测试结果的判定 标准所讲的判定方式。安全,或者是在允许加标志或者可以免于考核,或者可以以其它方式来避开。

6. 测试的特殊点 不同产品或者不同标准中的差异。

做测试的时候可以多接触一些类别的产品,可以开阔一下视野,确定自己对哪一些特别有兴趣,而单一类别的测试会显得十分无聊。

测试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熟悉了一个产品测试之后,尽量一个人系统的完成所有测试,由自己来合理的安排测试和样品,其好处以后自会明白。

2. 在做完一个产品之后请认真填写测试结果,因为在填写测试结果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请自行领悟。

3. 请认真总结思考。否则接触的产品类别一旦多起来,一定会互相混淆。

4. 请非常了解你所用的仪器,它的操作使用,量程是否足够,精确度是否满足要求,怎么合理配置仪器,怎么校验,如何检查是否正常,甚至如果要你去买仪器,你会按什么规格去购买。我碰上过有一整个公司就只有一个人会用WT210的,只有一个人会配置DS600, 34970A之类的。还有买仪器永远只为眼前,以后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买低了一档,再买个高档的,低档就永远闲置了。

5.请养成良好的测试习惯。在很多公司可能都没有强调这一点。自行领悟吧,这个说起来我就要先吐槽一千字了,改天忍得住了再来详说。

6. 永远不要觉得你测试做得够多了。或许你有一天高升了,不用亲自做测试了,但是偶尔请参与其中。

第一部分就这么多吧,第二部分什么时候看心情。

如何快速的记住安全标准

第一,给所有人的建议.如何读标准, 建议一定要读英文版的标准.

IEC的标准有英文和法文版的,通过翻译会产生歧义. 国家标准通常比IEC的标准晚一版, 最新的IEC60335-1标准是第4版的, 而国标才是第三版的,我没有其他的国标,所以没有办法比较,想来也差不多.如果知道的网友给个回复.大公司的产品设计通常都是考虑最新要求的,所以读国标对你的学习用处不大,这个就像有人在用3G的手机了你还在用黑白屏的或是那种大块头的大哥大,落伍了.

英文版的标准对于新人,是比较难读的,但是看了下面我说的一下情况你就会有信心了

如果从标准中挑一段文字让一个大学刚毕业过了六级的人翻译,翻译的东西会让你根本看不懂,因为他连live part可能也翻译不对.一本标准就那些单词反复看用不了多久就看懂了,我见过一个工程师,原来是做测试的,刚开始那个会,满本的标准中写的都是单词的中文翻译,可后来他也可以独立做案子了.对于英语,你的单词量可以不够,反正现在有很多电子词典帮你忙但是你的语法一定要好,因为标准中经常是一句话写三四行的,如果语法不好即使你单词全认识你也不知道标准的要求是什么,建议语法不好的如果要看标准要好好补一补这个部分.另外读标准不要欧标的和美标的一起读, (不建议读CSA的标准,写得不好,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写得不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看完欧标再看美标,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grounding, grounded和ungrouded 是什么意思, 还要逐步摸索.其实这个就是接地,N/L.如果有机会从IEC 60335开始, 因为第一家电的产品比较好理解,天天在用冰箱,空调,风扇,看看就知道了,没有样品,回家看看就知道了.第二这个标准写得比较系统,看了-1 部分,可以很快上手-2部分的产品, 相关产品通用要求比较一致,如果是美标的家电就比较困难了,一个产品一个标准,相互之间要求差异较大.而且看完这个标准,如果你理解得透彻的话你会对安规的理念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安规理念其实是很重要的(这个我后面会解释的).

对于标准我建议新手上来做产品认证,先做一个产品把它做熟了做透了,既标准每个适合它的条款都知道怎么做(how to do), 这是新手第一步必须掌握的,把一本标准研究深了.然后才去研究why? 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 如果知道了这个(你是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原因的,有些是没

有原因的,稍后我会解释标准是怎么制定的), 你才容易去理解其他的标准;

对于标准,即使是同样使用英语为母语的在理解上也会差异,这就产生了CTL decision(这个是针对IEC标准的) 和OSM(这个是针对EN标准)分别对标准有歧义的地方进行解释.这个可以到上去下载,是免费的,不过都是英文版的.

有很多网友提到做国标的看GB比较好,这个我同意, 毕竟做认证要严格按照标准做, 是什么标准就按照什么标准做. 但是对于美标和加拿大的标准一定要看英文版的. 我没有做过GB的标准, 只是想问一下,如果对标准有歧义的话,怎么解决的? 有类似的technical decision吗?

第二,安全和标准关系.

首先要说的是符合标准并不等于一定安全,反过来也一样,不符合标准也不等于一定就会出问题.,但是不符合标准会有很大的概率出问题的, 人品好算你走运, 人品不好算你倒霉.

所有的标准中都一次只模拟一个故障(标准一般不考虑两个故障同事发生), 但是故障之后要能够可靠保护(如果是电子线路保护的(PEC)则要做double fault.) 那也就是说标准并没有考虑实际使用中说有的问题, 符合了标准可以说防止了99.9%的问题, 但是对于那0.1%, 从整个市场来说也是很大的了, 所以就有了不同的工程师有不同的观点,一类工程师认为既然我是按照标准做的,那我只要符合标准做就可以了,其他的我是不用考虑的, 因为发的证书和报告上也只说是符合标准和指令不会说是安全的, 因为现在还没有绝对的安全(你想想坐在办公室里也会被飞机撞就知道了,小概率事件也是会发生的), 另一类工程师认为我签字的报告我就要负责, 不管怎么样产品出了问题我都会有事的, 他们则是考虑安全比较多(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会有一些过分的要求),对于标准没有讲的和讲的比较模糊的地方会考虑得比较多.这一点IEC的标准写得比较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 UL250, 这个标准既没有考虑电子线路非正常也没有考虑接地的问题(根据UL250只有接地端子是通过非金属连接的才需要做接地电阻测试),所以如果有工程师根据UL250来测试的话,多考虑这两个方面也是很正常的.这两种观点不仅在工程师中很明显,有一些标准委员会的人员分歧也很大.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GS认证的, GS号称他们的产品是安全的,而且有时候会有很多decision(都列在EK decision 中了), 并声称这些是根据指令来的, UL也有类是的PAG, 这个PAG是UL自己的decision,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美

国的国家标准并不是UL,而是ANSI/UL, 因为UL的标准比较有影响力,所以国家标准做了很少的修改就采用了UL标准, 所以CSA和一些其他认证机构进行出口美国的认证时并不需要符合PAG的decision. 另外我奇怪的是UL的CRG, 这些CRG声称是UL标准和CAS标准的差异,其实仔细分析这些CRG的版本比较老和最新版的CSA标准差异比较大.UL测试完这些CRG的条款就cUL的证书了, (严格来说这个是有问题的.有熟悉的网友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出口加拿大的时候CSA和UL的做法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关于标准的制定

对于IEC标准的制定, 每一个标准都有自己的标准委员会, 称之为technical committee(后面我们会称为技术委员会), 各个委员会都有自己的编号,比如开关的IEC 61058的就是TC 23. 各个委员会会有人负责起草标准,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参与起超标准,标准不会是一个人写成的,当中还有很多讨论,等到最终定稿之后还有拿到委员会去投票的,委员会的组成有各大认证机构,NCB成员和著名的制造商, (其实各大认证机构背后至少都有一个NCB支持或他的CBTL实验室是属于某个NCB的), 其实NCB是代表各个成员国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的.中国应该是CCC,就只有一个, 德国的VDE和TUV应该都是的, 不少国家有几个NCB的.对于著名的制造商参与技术委员会,首先他的技术实力要强,其实很多制造商的技术实力会强于不少的NCB,因为他站在研发的最前沿,有先进的测试设备,详细的技术数据,这些制造商可能会参与标准的起草.委员会里大多数会对99.9%的要求没有意见, (我开始提到的, 这个百分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比例,不是很准确),但是对于那0.1%, 如果技术和成本都没有问题厂家也不有问题, 如果技术难度大成本要求高厂家就会有意见,如果一定要通过市场上就不会有人生产这种产品,那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认证了, 反过来如果这确实是个问题, 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老是出问题,那么认证公司的无论如果都会对次有限制的, 厂家看到这点最终也会接受的, 所以可以说标准是一个厂家和认证结构妥协的结果.我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制造商是参加各种技术委员会的,想来应该不多的.当标准的草案被全体通过之后会称为IEC的标准,如果有部分成员没有通过(我想主要是NCB,具体的规定我不是很清楚, 还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就会称为协调文件. 在这之后欧共体电工委员会会对新的IEC标准进行讨论。

如果通过了会以EN6XXXX命名,如果是欧洲单独的标准会以EN5XXXX命名.同时加上各国的差异性.在这之后各个成员国会讨论并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英国的就是BS EN 6XXXX, 德国的就是DIN EN 6XXXX, 其实这些标准也是有一点差异的, 不过VDE和TUV一般会用DIN EN的标准.标准制定好后还会有修改,修改的主要原因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市场

的反馈, 比如现在很多都是用软件来控制和保护的于是就增加了软件评估. 如果市场反馈有严重问题的也会在标准中添加相应的要求.总得来说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风险评估的原理, 所以一般是不会考虑小概率事件的和一些恶意事件的 比如客户不断电打开产品的外壳等.另外网友也不要问些诸如为什么这里是要求5mm的距离呀之类的问题. 很多限值其实在当初就是根据一下经验数据进行评估之后就出来的,在市场上一直没有问题就一直沿用下来了.UL的标准的制定想来也差不多,有知道的网友可以补充一下

关于CSA的标准,他的标准体系视乎不是很清楚,有标准直接引用IEC的 标准,有的这是根据UL的标准来的, 不知道那些标准委员会的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同一个产品可以用IEC体系的标准测试也可以用和美标相似的标准测试,但是情况是通过一个标准的产品通常会在另一个标准上出现严重的不符合项.

再说一个就是IEC的标准是没有有效期的,EN的标准有效期是根据DOP和DOW来的, 一般在标准的前言中会有的.

第四,如何考虑你的产品的安全性

我看到有很多人在说先把测试搞熟了再看标准就简单多了, 这种方法通常适合刚进入认证的新手, 在UL 和TUV测试工程师和认证工程师是分开的,测试做得好了才会逐渐升为认证工程师.但是考虑产品安全的是不会把测试作为优先的, 一个好的工程师考虑安全的时候应该是结构第一,试验次之,说明书最后.也就说安全应该最先从结构上保证, 结构不行的才做实验考核,实在没有办法才在说明书中加警告语句.比如说产品有一个危险的运动部件,首先要考虑的是需要有一个外壳完全把它罩住, 如果不行那就要用试验指去测量安全距离是不是够, 对于一些功能部件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在说明书中加警告语句.(对于通常的产品这种方式是不会被接受的). 好的工程师通常在看完结构后就知道这个产品能不能通过试验,或则那些试验容易不合格., 另外,安全问题的考虑必须从设计之初就开始, 不要等产品做好了才来做认证.

大公司通常在设计时是要分阶段测试,就是设计出一部分测试一部分考核一部分的. 我见过有的小公司原来的产品是室内用的,因为买家要用在室外,就必须通过淋雨试验,经常就是这里漏水补上一块,那里漏水贴上一块,淋雨试验反复做好几次. 对于这种情况,认证公司的


从零开始学电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04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