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16-10-31 14:01:4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谈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风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即校风。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置身其中却无法让人感受到其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怎样才能重建学校新文化?叶澜教授说过:当代,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更被关注的将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它在一定的意义上超越了原来只作为教育内容构成的定位,上升到目的层次。学校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要求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我们要使师生在跨入校园之前,内心已朝思暮想而且不可遏制地渴求,置身校园之中,内心会涌动几多难以割舍而徘徊瞻顾的依恋。可见,关注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赋予文化于时代气息,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这是良好教育的应有之义。许多研究资料显示:21世纪学校新文化应具有下面的特点:

1、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积极理性的研究态度,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要具有扎

根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创造现代文化的能力;2、文化交流开放与快捷,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3、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4、文化追求具有高层次、高品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5、有力地影响并引导社区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6、文化形态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到处充满文化气息,有选择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校外文化;7、有机地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形为、价值取向等,但要严格控制文化动作的市场形为,防止商业化趋势。下面从两方面谈学校的文化建设。

一 、创造生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包括校园的知识、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风尚和行为习惯、环境建筑等。我们应积极地物化学校的有形环境,对师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师生生命体验活动方式的改变,成为他们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在物化后的健康文化氛围中,师生的心灵会在无形中得到熏陶,生活行为方式会得到升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得以形成,师生的生活会得到建康发展。

1、静态物质环境的建设

校园是师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源。俗话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要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的潜隐机制,挖掘教育内容,如致力于校园的绿化、净化、香化建设,为师生建设“四季有花香,处处绿满园,时时有欢笑”的富有生命成长气息的整洁校园;设有班级公约,学习园地,作品角,读书角,光荣榜,

智慧树及校训,名人塑像,学校标志等文化教育项目,体现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营造充满“生命对话”的人文氛围,让每面墙壁,每一块草坪都会说话,布置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全面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文化环境质量。

2、动态精神文化的营造

动态精神文化主要指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言行习惯,主要表现在校风、班风、学习风气的形成和培养,它是学校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不同于社会成人文化,它既要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又要以引导和适应某年龄段学生的鲜活的文化形式出现,它生动活泼富有动感,是满足学生健康的精神生活的最有效的因素,良好的校风、班风能使处于集体生活中的师生个体,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学校应加强民主管理力度,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应平等交往,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拓宽教师参与学校,学生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渠道,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积极的班风、校风,拉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激发竞争意识和探索欲望,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发展师生的个性,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健康地成长。

1.学校领导要主动和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要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简单人际关系,着力营造让教师每天都有个好心态的宽松环境,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了解教师的疾苦,倾听他们

的意见,对待教职工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同群众的关系,从点点滴滴上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情感人,营造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大家庭氛围;在工作中该放手时要放手,使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体,大胆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在班集体建设、教研组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放手让各个部门或有关教师去做,使他们在获得信任中得到满足。这样,就会在学校构建起尊重、信任、理解、沟通的人文环境和允许“百花齐放”的文化环境,学校领导、教师之间就会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在充满人性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就会使学校成为领导实践教育理想,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学生得到健康成长的场所。

2.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整洁而富有个性化的班级环境布置,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通过改革班级教育活动模式,坚持教室环境个性化布置,增设班级岗位,施行岗位轮换制度,“相信你能行”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多侧面、多角度地体现“把班级还给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同时给学生提供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生活、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鼓励大家胸怀理想,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大家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成长。

二 、营造健康的社区文化。

21世纪的新型学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这个背

景下;学校也并非处在真空中,而是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影响。这种文化是多元性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然而校园文化在受到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构成和社区文化的发展,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比如教师的价值观念、工作态度会直接受到社会群众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学校的家教指导直接对家长的观念行为发生作用;学校开放式的环境布置、文化氛围直接让家长得到体验。因此,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要为学生们提供一块纯净的“天空”,让学生们呼吸新鲜的空气,健康的发展。学校应根据文化的时代特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关心、支持学校的各种工作,学校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与社区的有关部门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组织、共同参与,提高大家的文化品位,使学校文化有力地影响并引导社区文化,营造和谐、人文的社区氛围。

篇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位标志。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路径、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三)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四)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2、高校校园文化概论 作者:孙庆珠 主编 出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 作者:赵宝贵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篇三: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感悟

序:本人分别在公办学校从事了四年和民办学校从事了八年的教学管理和教育工作,汲取了其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及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论文、书籍,通过对我梁才学校建设文化的学习获得以下感悟,望能与各位同行获得共鸣!谢谢!

当前学校走内修发展道路是实践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修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校园基础建设和“三支队伍”两项基础工程。

一、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修发展的显著特征 内修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关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我校提出“十讲”和“十个转变”,归纳起来就是科学发展,其核心要素是教师、课程、课堂和学生。内修发展体现一个学校的软实力,而不是硬件的建设。 走内修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修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

二、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是学校内修发展的应有之义

学校内修发展的着眼点首先应定位在教师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办学中的第一要素,是学校最大的硬件工程。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对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传达给社会以明确的信息,引起社会积极的评价,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名牌教师在校内外都会产生一种“晕轮效应”,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和民族的振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教师的发展对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作用就更值得重视了。

当前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过分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稳妥的课程改革才能解决。

三、以“学部管理为主,学校统筹管理为辅”为指导谋划学校的内修发展

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人财物事,信息时空,要素结构,规模效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运筹决策,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要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一切从整体出发,优化要素,完善结构,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最佳效益。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应在以下方面持之以恒地推进学校的内修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让思想引领学校的内修发展。

学校的内修发展首先取决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学校确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彰显,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文化树人,制度律人,目标引人,奖惩催人”的管理理念;“学前小学规范奠基,初中高中质量扬名”的发展方略。我们就可以提升学校的品位,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实施系统科学管理,构建科学管理系统工程,让管理保证学校的内修发展。

学校管理是学校办学思想得以实现和一切办学举措得以落实的保证,学校质量、办学层次、教育品位的高低,都可以在管理上找到结论。要实现学校的内修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系统论作为学校管理的方法论,推行“两化三全四线”,追求工作过程的最优化。不断优化系统要素的配置,完善系统结构,加强系统调控,实行民主治校。在管理思想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特色。以“十讲十个转变”为抓手: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核心思想为指导,逐步完善管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根据毕节市发展的新形势,针对生源结构发生的变化,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努力将管理思想转化为操作流程,实现管理理念的科学化。

——创新管理体制,降低管理重心,优化管理效益,激发办学活力。实施分管校长领导、年级部主任负责的年级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年级部主任的职责,实现行政管理的扁平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积极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目督办的职能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制、收费公示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形象,保证学校事业稳步健康的发展,实现制度管理的规范化。

——加强民主监督,推进民主治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共谋发展,卓越报国”的思想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民主管理的人本化。

——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管理领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过程管理的精细化。

(三)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以师德铸师魂,以聘任树团队,以研培促提高,以団帮构和谐。”让教师成就学校的内修发展,同时成就教师自身的发展。初中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即研究者”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角色定位,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这些问题,离开了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都是难以收到效果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好多学校仍然对教育科研持排斥的态度,很多教师视科研为额外负担,或把科研看得很神秘并敬而远之。我们有责任启发诱导,铺路搭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学历补偿教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教师不断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丰富教师涵养。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

实施“学术沙龙,名师工作室,命题研究,师徒绑带,教坛新秀评选”等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尽快成熟,促使中年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派老师到外地听课交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与名师接触,感受大师风采,寻找成长的灵感。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乐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发展线,没有教育的高质量,也就失去了学校存在的根基。我们必须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在努力拓展学生的发展领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发面做出不懈的探索。我的构想是:

1、争取让学生掌握三个必备的学习工具:(1)学会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2)学会运用网络搜集信息,(3)学会运用图书馆查阅资料。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让学生知道,凭一纸文凭或两个证书就可以终身无忧,

坐享其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3、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他们终身与书籍为友,朝夕与书籍相伴,让知识的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

4、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对自然界的奇妙充满好奇,时常有进入实验室研究一番的冲动,有解开某种谜团的强烈的渴望。

5、让学生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向大自然,享受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愉悦、激情和活力。

6、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五)着力打造校园文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让校园文化润泽学校的内修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文明幽雅的物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争创一流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应当成为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把校园环境作为“第二支教师队伍”来建设。校园景点设置力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从而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

整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坚持学习与反思、创新与实践相统一,搞活学校观念文化;坚持知识与能力、智慧与道德相结合,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规范学校制度文化。打造校园精神,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血脉,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不仅是某一所学校的传统,也是很多历史悠久的学校共同的文化积淀。凭着这种精神,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不断提升,一流的标准也会不断提高,由此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凭着这种精神,老师们就会走上一条永不满足、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治学从教之路;凭着这种精神,学子们会满怀理想与憧憬、希望与追求,不断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构建简单、和谐、融洽、便于沟通、利于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办学的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深层次的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学校的内修发展就是要使办学的各要素协调有序,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最后,让我祝愿我们的梁才学校成为乌蒙高原上的一朵奇葩——灿烂而辉煌!

——————韩志敏

二O一三年十二月一日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52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