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乡镇人民政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意见

时间:2016-10-19 17:03: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西安教育局:有“四证”才会收。 西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西安现有小学的规模,是当初根据西安学生发展趋势进行设计的。伴随着外来人员增加,就学儿童数量增加,而学校的资源有限,要想全部都能满足,肯定是存在困难的。记者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要提前办理“四证”:身份证和户口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暂住证;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在本地的纳税证明;原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流出就学的证明。但许多家长并不知“四证”。

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各公办小学、初中在容量许可的条件下,肯定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有四证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有困难的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协调解决。如果外来务工者遇到子女上学难问题,可先到区教育局进行登记,教育局会根据各学校的招生情况实行统筹安排。

为更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2010年,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湖北5省市纷纷出台新措,采取多种形式,有效保障流动儿童能够顺利就学入学。

上海市加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上海市教委于8月2日下发的《2010年下半年上海教育工作补充意见》指出,将加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新增50所幼儿园,加快民办三级幼儿园的建设与审批工作,颁布学前农民工同住子女看护工作管理要求和标准,规范农民工同住子女学前教育工作。

浙江省启动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项目。今年浙江省教育厅遴选了50个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作为重点指导和监督项目,涉及规划新建(包括迁建和改扩建)校舍11.7万平方米,投资2.1亿元。截止目前,浙江省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达114.4万人,其中72%的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

安徽省便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手续。安徽省教育厅出台政策规定,凡进城务工农民持有户籍证明、暂住证明、务工证明,其随迁子女可以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近划片入学。必要时可先入学、后办手续,也可中途申请办理转学手续。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坚持“免试、免费”的原则,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或测试,统一收费标准,与城区学生实行统一编班,在学生管理、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考试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与城市儿童少年享受同等待遇。省教育厅还将各地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情况纳入对各地的工作考核和日常的工作检查中,对执行政策不力的地区进行全省通报,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奖励的依据之一,同时对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截至去年底,全省有34万农民工子女进城(包括县城)上学,实现了90%以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福建省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福建省教育厅于8月23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与当地公安

户籍管理部门和社区居委会联系,掌握辖区内已办理暂住证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和分布特点,根据本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位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确定各片区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并公布其联系方式、入学办理流程和报名时间。通知还要求,学校不得对申请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收取或变相收取借读费,不得进行摸底考试,更不得将摸底考试成绩与入学与否挂钩。

湖北省实施关爱工程确保流动儿童就近入学。湖北省教育厅今年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和关爱工程三方面发布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全面推进“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其中关爱工程实施对象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意见要求,各地要逐步扩大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数量,促进流动人口子女相对就近入学,简化入学程序,并在收费补助、评优表彰、入队入团及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成都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做好2012年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按照该《意见》要求,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今年欲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可在5月14日―6月15日期间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填表申请。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市)县及成都高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对就近、划片指定、统筹协调”的原则,负责各自区域内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组织、实施、管理、督导,并负责审查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申请子女就学的有关材料。012年《成都市居住证》持证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细则》文件执行。

篇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7〕241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以下简称“两个为主”)原则,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甬党〔2007〕15号)精神,结合实际,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进一步做好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引导,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

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推进全市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国务院“两个为主”的原则,力争到2010年,公办中小学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比例达到70%以上。切实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到2010年,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具体办学标准另行制定)的学校达到90%以上,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9%以上,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均达到90%以上,努力

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读上书,读好书”。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适龄儿童少年共同成长行动计划。要发挥公办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公办学校资源潜力,扩大办学规模,吸纳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暂住地已取得暂住证且暂住一年以上、并依法交纳社会保险

或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其他证明材料齐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对布局结构调整出来的学校可继续保留,专门用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

(二)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环境改善行动计划。各类学校在学生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营造一个良好人文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购置基本教学设备、改善食堂卫生设施和学校安全保障设施等提供一定的经费补助。深入开展公办学校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平等、关爱、互助、融合”为主题,开展当地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生结对”、“手拉手”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开展捐助活动,逐步改善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注册登记制度。督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为教师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校长应当持证上岗,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将其校长、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体系,安排相应的培训经费。继续推广校长公派、教师支教、双向

挂职、跟师培养等做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行动计划。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帮扶体系,拓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助学途径。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基金,对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缓收、减收或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充分

发挥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各界作用,积极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

划”、慈善机构“一助一结对”等助学活动。

(五)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采取“四纳入、一加强”措施,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化管理和服务。一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纳入当地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布局规划,修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准入标准;二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学教研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管理指导体系,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三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财务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专户管理体系,学校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必须报主管的教育和物价行政部门批准并公示;四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纳入当地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对学校师资配备、教师待遇、教学质量、教学设备、财务收支、安全设施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督导,对达不到督导评估标准的学校要求限期整改,对办学成绩显著的学校要给予表彰奖励;五要加强学校安全、公共卫生等综合管理,建立校园安全工作

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多种模式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工作机制。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登记、疫苗接种、学校收费、学校安全设施配备、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教育、公安、卫生、劳动、物价、城建、综治等部门应履行职责,加强配合,并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系统,形成健全有序的协作

机制。

(二)强化经费保障。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县(市)、区政府统筹承担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管理责任。各县(市)、区要逐步加大对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专项经费,对达

到政府督导评估要求的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在教育设施建设、生均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经费补助。从2007年起,市本级每年安排800万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引导性专项经费,在各县(市)、区落实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对学校安全、师资培训、帮困助学等方面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性补助,对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

教育工作实绩突出的县(市)、区进行专项奖励。

(三)加强督导评估。各县(市)、区要建立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绩效考评制度,督促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强化对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使用补助经费情况的监控管理,定期进行财务审

计,确保政府补助经费专款专用、落到实处。

(四)加大宣传力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各地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宣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努力为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学环境。

二○○七年十一月四日

篇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工作总结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工作总结

“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趋势,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目前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从而使得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我荥阳市的近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我县,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校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的意见精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努力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召开会议,统一认识。无论是就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专题会议,还是平时的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都经常讨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目的是统一认识。目前,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是我校的应尽职责;挖掘潜力是我校解决外来务工员子女就学的基本途径;人文关怀是我校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要求;共同进步是我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终极目标。这些共识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暑假招生,开辟专道。早在2008年6月,我们便成立以一

把手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学处主任等为成员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招生小组”,为他们开辟专道。在每年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假期中,我校每天都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外来务工人员的咨询,登记其子女的入学信息。新学期开学,凡是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必须一一落实。有些曾经登记过但开学时却没有来入学的学生,我们也通过事先家长留给的电话,问清去向,方肯罢休。

三是活动跟进,加强融合。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我校的大家庭,我们先后举办了一些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如学校各年级的家委会都增添了外来务工人员为新成员,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再如学校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设置“新主人”奖,表彰那些学习、品德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如去年上学期期末,我们举办了“夸夸我家乡”的演讲比赛,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与当地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四是学法指导,规范行为。与当地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学法不够科学。为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教学处、教科室采取师生结队、集体教育、个别辅导等措施,以期他们尽快步入优胜行列。各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都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讲座、课堂教学和个别谈

话来指导他们如何学习。

五是扶贫济困,给予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亲多数都是靠打工挣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有些家庭生活甚至很贫困。为了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上学,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凡是符合我校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条件的,一律免收择校费;②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减免作业本费、社会实践活动费;③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除了减免一些应收的费用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由于我校给予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特别的关爱,从而使得他们能在我校安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使他们享受到了与我们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较好的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为稳定社会的安定、创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豫龙镇第一小学

12.30


乡镇人民政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意见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54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