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时间:2016-10-14 14:03:0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感知作品入手,抓住作品中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语句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并综合分析细节和环境描写,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再辅之以课本剧、续写等适当练习,使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分析

正文: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即从作品中的人物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作品中的人物美,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再创造来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 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对其再创造,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在多年的实践中与学生一起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 感知作品——分析描写。

1、通过阅读、体味,感知人物。人物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首先应从感知入手。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影视,具有直接性,它总是通过叙述语言、情节来完成形象。因此,我们感知人物形象应先从语言、情节等间接的方面入手。反复阅读语言材料使人物形象初步形成脑中的形象。

2、精当分析人物形象,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要抓住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全面分析,从而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深刻体会文章主旨。

我在教学中的基本指导方法即勾画描写语句——分析描写方法——总结归纳人物形象。

(1) 分析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分析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形象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对她三次不同时期的肖像描写进行分析。有初至鲁镇,有再至鲁镇,还有死前与“我”相遇。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出旧时社会底层妇女形象。

①“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很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②“她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再结合祥林嫂的经历总结出: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分析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都是 “言由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因此,只有知道学生把握住人物的典型语言才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如教学《邓稼先》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邓稼先的典型语言来感受他的伟大精神。文中写到:“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邓稼先的何种品质?学生们由这一典型语言“我不能走”展开讨论,积极思考,最后明确邓稼先是一个身先士卒、勇于奉献的科学家代表,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榜样。

只有让学生细细品味,教师一步步引导,直至深刻剖析出人物性格,才能让学生把握住人物形象。

(3)分析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行动描写可以解释、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神态。

如在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长妈妈的形象时,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找到描写她动作的语句进一步分析: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晃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句话就形象地刻画了长妈妈一个农村乡下妇女多事、切切察察的性格特征。“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的我没有余地翻地。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我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大”字,学生通过一个“大”字很容易体会出长妈妈粗俗、率直的性格特征。

鲁迅的《社戏》中,月夜行船处描写小伙伴们开船去看戏时,这样写到“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分析此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伙伴的形象,先让学生分析特点——用一系列动词描写

开船动作,再进一步体会小伙伴的性格特点——有熟练的驾船技巧,能干利落。

(4)分析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更有利于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指导学生在作品中找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而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中心。

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共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深切感受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是的悲愤、沉痛的心情,必须要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因为作品的一切内容都是由小弗郎士展现的。

文章开头“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吧。”学生读到此处描写,自然会想到小弗郎士想逃学,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我借机进一步追问:“小弗郎士为什么不爱上学呢?”学生进一步分析,原因有上学迟到怕被批评,怕考分词,这样理解就透彻了。

当小弗郎士知道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在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指导学生诵读此处,学生们会脱口而出小弗郎士为自己过去没能好好学习法语而懊悔自责,人物形象分析水到渠成。

3.抓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只作品中对人物某些典型的举止行动、典型的细微事物或现象的具体描写。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描述事件发展所起的作用。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作者精心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却起到了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重要作用。

又如魏巍《我的老师》:“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可以看出这一简单细节描写,就活画出了一个女教师疼爱学生的性格特征,虽是三两句话却抓住了对象的特征,活画了形象。

4.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人物首先离不开的是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体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教学中,先让学生把握两种描写,熟记作用,在具体作品中注意分析体会,使之为人物形象分析服务。

如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一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二是返回途中,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此处分

析要引导学生思考: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揭示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怎样迥然不同的心境?学生们思考后会明确之前轻松、愉快;之后沮丧、沉重,从而深刻体会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环境制约、影响着人,人也反作用于时空。环境与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作家都很重视设置特定环境来反衬人物。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环境,来分析人的境遇、地位、性格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形象。

以上孤立地谈了从单方面分析人物,而人物形象是复杂的,不能着眼一点去分析,而应综合环境、语言、心理等来分析,对人物进行全面认识。

(二) 引导学生再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内涵,指导学生编排了课本剧,重点排练表演“皇帝展新装”的高潮情节。通过学生精彩的展示,皇帝的昏庸无能、外强中干,大臣们的虚伪自私、自欺欺人,小孩子的敢于说真话,让学生们永生难忘!

课前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人物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认识。

(三)在作品续写中深化人物形象。

学生们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文章的续写呢?除了解人物活动环境、弄清故事情节外,更要明确人物性格特点。续写的部分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要与原文一致。最后加上对人物的议论或抒情。由此看来,学生只有在“吃透”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一个好续篇。可见,在教学实践中,选择适当篇目、适当人物形象,让学生续写,对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会起到画龙点睛,无限升华的效果。

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曾让学生续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教室里的情景,并要求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学生们有的重点刻画韩麦尔先生、有的重点写小弗郎士 、更有描写教室中学生们群像的。值得一说的是,学生们不仅能适当地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且有不少学生将重要人物升华了,更突出地表现其性格特征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我敢说如果没有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把握就不会有精彩的续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教师讲解后同学们会对人物有共性认识。但通过续写练习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不断完善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

三、农村语文教学中人物分析存在的困难。

就目前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来说,除前文中提到的方法比较符合教学实际外,因为受到远程教育、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普遍使用、学生课外阅读量相对较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全面语文素养的提高。

结语:纵使资源有限,自身能力有待提高,作为工作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也甘愿与学生们一起努力,不断探求更好的人物分析分析方法,在实践中累积经验,逐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义国、苏纪国,《简析中的长妈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

2. 王景山,《祝福,难忘的长妈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

3. 段嵩轩,《阿长,一个艺术形象》,《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

4. 薛金星,《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

5. 魏巍,《我的老师》,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年。

6. 杨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审美》,中国教育网,2009年。

7. 王明,《细节刻画,个性鲜明》,《中学生学习报》,2010年。

8. 钱勒来、姚承宪,《美学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9. 张国风,《漫说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篇二: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 说学情

透过考练,学生们在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当中呈现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知道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正面描写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小说中环境烘托、情节烘托、周围人物衬托等方面信息捕捉不够敏锐,另外,能理解形象特征,但语言概括不够准确,答题不够规范。

三、说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四、说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五、说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不断更新的玄幻、言情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旧知 :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明确:(一)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2.神态描写 3.行动描写(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二)侧面描写:(1)故事情节的烘托 (2)周围人物的衬托 (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五、反思:我们解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这类题,最大的失分原因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

篇三:《孔乙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形象?

《孔乙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形象?

小说《孔乙己》通过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揭露了封建社会本质。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欣赏能力。而小说阅读,关键在于分析情节、环境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其存在的社会意义,把握主题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中心,根据中学生偏爱故事、热情好动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发表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索中掌握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欣赏能力。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一演、二论、三悟”,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欣赏人物形象。

一演,即表演。表演之前将小说情节分为七个片断:1。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争辩“窃书不算偷”。2.孔乙己过去的生活。3。酒店客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4。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5。孔乙己分茴香豆。6。孔乙己因偷书遭丁举人毒打。7。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然后将学生分为七组,每组选取一个片断,咏其文,思其义,对主要人物进行深人研究,把握住人物在此情节中的特点。指导学生从环境中来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从孔乙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来把握人物性格,从人物的服饰、语言、动作、神态来演好人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在充满情趣中再现小说情节,在情境中领会人物特点。演后让学生进行自评、他评,畅谈他们抓住人物形象的哪几点,把握住哪一性格特征来演孔乙己的,并说出理由。比如第一个情节,就要引导学生演后讲出作者是如何通过孔乙己“穿长衫”、“排大钱”、“急争辩”等服饰、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塑造形象的,并归纳出孔乙己穷困潦倒、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的下层知识分子的特点。

这一步骤设计理由有三:1。表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全身心的满足,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2。学生要

演好每一片断,势必抓住人物的肖像、服饰、语言、动作等细节,并积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3。学生表演后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能激起学生往下探索的欲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轻松地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论,即讨论。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孔乙己本性善良,热衷科举却屡遭失败,不愿劳动,不会营生,穷困潦倒、迂腐不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的意义,并由此归纳出小说的主题思想。这一步骤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我讨论引出答案。但初中生阅历较浅,生活经验欠缺,往往会从表面上看问题。教师应进行点拨性设疑。设疑要从人物形象存在的意义与主题的联系出发,问题宜少而精。如:孔乙己走向死亡是其自身性格所至还是另有其因?丁举人为何能够肆意毒打孔乙己?你如果见到孔乙己,也会嘲讽他吗?为什么?而后引发学生讨论。

这些问题讨论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进一步认识,使他们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塑造孔乙己进个形象的意义及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明白鲁迅塑造孔乙己这个形象是在控诉和批判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共识,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认识到小说欣赏应抓住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悟,即领悟。学生获得《孔乙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再次阅读重点句段,结合讨论所见,引导学生概括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特点,并由此悟出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这一过程可布置学生写心得文章。写前稍做启发:可从人物性格分析来写;可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来写;可从人物存在的意义来写;可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来写;可从语言表达分析来写;可从情节结构分析来写;可从主题思想分析来写。如此能使学生获得对小说这一文学作品的认识。之后教师可概括

学生的意见加以肯定和总结:1。阅读小说要把握故事情节,明白情节对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2。阅读小说要分析人物形象,懂得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3,阅读小说要领会典型环境,了解环境表现时代风貌,展示风土人情、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的作用。阅读小说要理解主题,铭记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深入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

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从感知到领悟,全力以赴,读其文,辨其言,析其理,知其法,动其情,达到教学之真讳!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11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