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世说新语,容止

时间:2016-09-27 08:30: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容止》综述

《容止》篇39则,概而分之,可分为两类:一为美姿容,一为妙神韵。

(一) 美姿容

美姿容者,顾名思义,美丽的姿态与容貌。《容止》篇中,有一部分条目是直接描写容貌举止,或概说其美,或着重写某一点,如眼睛、皮肤、身材等。有一些条目则不做具体描写,而是用侧面烘托法,表现人物姿容之美。

1.眼睛之美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第6);

“裴令公有俊容姿。??王出,语人日:‘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第10);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日:‘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第26);

“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第37)还有如夏侯玄“ 朗朗如日月入怀”、王羲之“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司马昱“ 轩轩如朝霞举”、王恭“濯濯如春月柳”等形神兼备者。

由此可见,一双黑白分明,明亮有神的眼睛,是美男子所不能或缺的。

2.皮肤之美

皮肤的颜色也是最直观地映人人们眼帘的部分。魏晋时对男性的审美是以白为美。皮肤白皙的代表,首推何晏。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第2)

另第8则中的王衍“ 捉白玉柄尘尾,与手无区别”;

第26则中的杜弘治“肤如凝脂”。这些面容自皙,仪容俊秀的男子,真如“玉山上行,光彩照人”。(第12)

3.容颜之美

在当时人看来,颜容之美者,莫过于潘安仁。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第7)

刘孝标注引《语林》亦云:“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盂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 后世貌若潘安,掷果盈车的典故,概由此出。

另外一个美男子是杜弘治。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日:‘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日:‘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第26) 有人称赞王漾的长相俊美,蔡谟说可惜他们没见过杜弘治,意即王潆虽美,但无法与杜弘治相比。神仙中人,真是无法想象其美。

至于绝色美男,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卫玢。《容止》篇第14、16、19三则都提到卫玠,这三则都未直述卫玢之美,但经过侧面的烘托对比,勾勒出一个俊美无匹而又身体赢弱的美男子形象。

第14则:“骠骑王武子是卫玢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日: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最初,通过与王武子对比,已知卫玢姿容,常人难及;

第16则:“王丞相见卫洗马,日:‘ 居然有赢形,虽复终 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既而,经王导之口,道出卫玢身体赢弱,为之后不寿埋下伏笔。

第19则:“卫玢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玢先有赢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时人谓看杀卫玢。” (最终,卫玠为出众的美姿容所累,由于潮水般的仰慕者的围观,以至劳累成疾而死,实在不能不让人感慨美色的魔力。 魏晋时人对男色的欣赏与追求,与今人疯狂的粉丝团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二)妙神韵

魏晋时期的审美是多元的,他们除对外貌形态欣赏外,也注重人物内在的精神气度之美。形神兼备向来是中国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至魏晋时期,玄学形而上的思辨,更进一步发展了形神思想,故品评人物时,特别讲究对神气、风韵的欣赏。正如汤用彤所说:“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

《容止》篇里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描述人物的神韵,其比重超过对姿容的刻画。“ 风朗气清”,“器朗神隽”,是对人物的最高期许。篇中既有形神兼备者如“朗朗如日月入怀” 的美男子夏侯玄一类 ,亦有形陋神朗者如“ 貌甚丑悴,土木形骸” 的刘伶一类。由此可见,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 ,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一个人即使容貌丑陋,但是如果他的精神气韵清爽明朗,那也是美的。因为完美的东西毕竟太少,“真”、“通”、“达”亦是美。

1. 形神兼备型。

《容止》篇里所写的妙神韵者,大部分都是形神兼备的美男子。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日:‘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第5)嵇康身材高大,风度姿度秀美出众,而他的气质则更引人人胜,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潇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 山涛评论他说: “ 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 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孤松的傲然独立,玉山的俊秀挺拔,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和神韵。

《世说新语·容止》篇仅寥寥数语,采用各种意象来比拟,勾勒出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如明人胡应麟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 ,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2. 形陋神朗型。

至于另一类形陋神朗者,虽为数不多,但有相当的代表性。形陋而神明者,首推曹操。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 ,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日:‘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日:‘魏王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第1)

《魏氏春秋》也记载:“ 魏武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可见,曹操虽然外表长得丑,但是神清气朗,英姿勃发。因此匈奴使者不称赞美姿容的崔季琏 ,反而赞魏武英雄,此乃曹操形陋而神朗之明证也。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第13) 刘伶形陋而风神放达,他虽矮小,貌甚丑,乱头粗服,不加修饰,但他那如土木一般自然放达的气韵,是形陋无法掩盖的风神。他的这种“ 悠悠忽忽” “ 兀然而醉” 的神韵,是与他高深的玄学造

诣分不开的,故而能达到超然物外、 外物不萦于心的境界。

庾子嵩也可归人刘伶一类。

“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第18) 庾子嵩身材矮小,但是腰围很宽,比例很不协调。虽然形陋,但表现出一种通脱放达的精神气韵,所以仍得到时人的好评。

如庾亮评价庾子嵩“ 神气融散,差如得上。”(《赏誉》第42)

刘恢说他:“虽言不情情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品藻》第58)也就是说庾子嵩的言谈虽然不像道那样寂静无为,但是其中突出之处大体能和道相比拟。

“ 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 ,守门人遽启之日:‘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日:‘此必林公。’”(第31)

《语林》日:“诸人共要阮光禄共诣林公。阮日:‘欲闻其声,恶见其面。’”支道林虽形陋,但他的眼睛黑白分明,炯炯有神,体现了他内在的神韵。“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容止》第37)

而且他的玄学造诣深邃,王羲之亦赞他“ 气朗神俊”。(《赏誉》第88)

探求男色审美的成因

通篇读来,可见魏晋时人对人物审美,尤其是男性之美的欣赏与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世说新语》中《贤媛》专写女子,通篇所述之女子,基本上都是以德才兼备为主,甚少提及女子容貌。而《容止》则通篇写男子,所述之男子,或为美姿容,或为妙神韵,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帅哥如云的画册。

《世说新语》 颠倒了传统的“男才女貌”的观点 ,而变之以“ 女才男貌” ,这也就使士人们更加注重形貌仪容举止,使男色审美成了新的审美时尚,这种独特的审美现象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玄学的兴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魏晋士人身处极端动荡的社会之中,“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 《 晋书· 阮籍传》 ) ,黑暗的政治,动荡的社会 ,频繁的战乱 ,人的生命在这动荡的环境里显得极其脆弱,而且儒家札法的繁文缛节也如层层枷锁,束缚了士人们精神的自由。于是,人生无常、 生命苦短的悲情在整个社会弥漫。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残酷现实的哀伤,成为整个魏晋时代的一种基本情绪。由此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开始发生变化。

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和思考 ,引发了人们开始思考生命本身的意义,人的生命是外在价值追求的载体,如果生命不复存在,那么所有外在的东西也都会荡然无存。于是,人的容颜、服饰、举止也都重新成为被重视、被审视的对象。因而魏晋士人对容止的欣赏及追求,相比以前个体被淹没在社会等级礼法重压之下的漠然,可以说是自我觉醒的表现,是个性和情感的张扬,是个体生命意义的重建。

(二) 玄学的兴起

社会现实的残酷,使士人们遁心玄学,崇尚老庄。玄学也直接影响了士人的心态、 审美 意识和思维方式。他们在玄学思辨中追寻生命的本体意义和价值 ,追寻个体生命的自由、任情、通脱,将生命中的情感、个性、气质,以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道家所追求的“ 真人”、“ 至人”、“ 神人” 无不美好飘逸,既有美之仪容,亦有风华气韵 ,是一种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传达出一种清俊淡远的自然神韵。“ 在庄子那里,人的美是一种将人格精神和身体形式统一而溶为生命价值的完整实现的美,是一种实现了生命 自由无限的广度和深度的美。”

(三)人物品评标准的转变

对人物的品评,两汉时期侧重实用性,多以人物的伦理道德来衡定。随着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以及门阀制度的形成,人物品评的政治作用逐渐减弱,此时品评人物的重点已着眼于个体本身。士人的德行、 功绩、 才能已不是品评的唯一风向标,而风姿仪容、 神韵气度成为又一品评重点。“人在这里不再如西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人物品评标准的变化也导致了那个时代审美观念的改变。

(四)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审美行为产生影响。由于男子的容貌美在魏晋时代受到推崇,于是修饰仪容也就成为一项 日常活动。当时男性也如女子一般敷粉、 着华服。

“男子傅粉之习,起自汉魏,至南北朝犹然也。”

用《史记· 佞幸传》卷一百二十五载:“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鹅鹱、贝带,傅脂粉”;曹魏时,曹植、何晏等皆好傅粉,何晏还特别爱穿艳丽的服装,

《晋书· 五行志》卷二十七日:“尚书何晏,好服妇人之服。”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南朝。

《 颜氏家训· 勉学》 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薰衣剃面 ,敷粉施朱。从容出入 ,望若神仙。”

也就是因为有贵族的引领,男子敷粉施朱,以此为美,所以时人更加欣赏男子白皙的皮肤,女性化的装扮。这种审美风尚自然会对文学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因素,也与当时男色受宠的现象有一定关联。龙阳之癖,古已有之。到了汉代,更是大大的发展了。汉朝几乎每个皇帝都有一个至几个男宠。 如汉哀帝与董贤,所谓“断袖之癖” 即源于此。 到了魏晋六朝 ,这种风气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君主和贵族阶层中,如魏齐王芳的郭怀、袁信,秦苻坚的慕容冲等,都是公开的男宠;而且此时期男风也扩展到了民间 ,成为社会上某些民众的一般性嗜好。

如《晋书·五行志》 卷二十九载: “自咸宁、太康之后 ,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皆相仿效。或有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

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男风是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既然男风大盛,那么时人对男色的高度赞美,就更是容易理解了。

篇二:从《世说新语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玄学对魏晋士人的审美趋向的影响

【摘要】《世说新语·容止》描述的是男子的美姿容与妙神韵, 塑造了一批卓尔不群的美男子形象。魏晋士人的审美趋向主要表现为:自然传神之美、放达自适之美以及超逸脱俗之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玄学的兴起等现象与魏晋士人形成特定的审美趋向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旨在论述玄学对魏晋士人审美趋向的影响。

【关键词】世说新语容止 玄学 魏晋士人 审美

引言

众所周知,魏晋士人爱美至极。在魏晋时,选举官吏,注意容止,文士进行诗文书画的创作,也追求美的形象。无论是在容貌的修饰还是行为举止的展示方面,魏晋士人都有共同或相近的审美取向。人物品评重风姿仪容这种特定的审美时尚在《世说新语·容止》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而玄学对晋人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言:“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怀,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比较分析,笔者从自然传神之美、放达自适之美以及超逸脱俗之美三个方面来阐述玄学对魏晋士人审美趋向的影响。

一、 自然传神之美

魏晋玄学兴起,而玄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崇本息末:自然是本,人为是末。当崇尚自然进一步成为士人的心理追求和人生态度的思想基础,并深入到人们的审美意识时,便形成了美在自然传神的审美趋向。魏晋名士由于脱离不了释道的习气,容貌仪表亦以自然天成为高,人们常常用自然事物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因此在《世说新语·容止》描写名士风姿的时候便显露出一种无形无声。意在言外的传神美。但各自传神的方式却略有不同。

(一) 以眼传神

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最能反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当然这与玄学言意理论的兴起有关,当时人们认为要鉴识神情,必须不为外在形貌所拘,得意忘形,得意忘象。当时人对外貌的赞美主要力求体现某种精神风貌,尤其注重眼睛的传神。《容止》六记“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容止》十同样记载了裴楷眼如“岩下电”,当时裴楷病得严重,只得勉强回头见客,王衍“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可见东晋人更精于通过眼睛来品评人物的风貌,透过眼睛不仅可以看出名士的身体状况,还可以看出名士的精神气质、个性心灵。《容止》二十六就记载了王羲之见杜弘治,不禁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容止》也三十记载谢安“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由此可见,明亮有神的眼睛是魏晋士人评价美男的重要标准。

(二)借物象传神

魏晋时期,山林作为士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怡情自然游赏山水,聚宴谈玄则是名士们高雅情趣的表现。人们常常用山水风光形容一个人的外貌,欣赏一个人的仪表美,有如欣赏自然景观一般,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因此生动的喻象是用来赞美魏晋名士的重要表现手段。

1人与自然的融合

自然风物在《容止》篇中可谓是屡见不见,山林间常见的景物尤其是松、云、柳、电等比比皆是,在作品中形成一个特定鲜明的意象群。上述内容提过“岩下电”多用于形容眼睛。另有《容止》五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还有如夏侯玄“朗朗如日月入怀”、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司马昱“轩轩如朝霞举”、王恭“濯濯如春月柳”等形神兼备者,《世说新语·容止》篇仅寥寥数语,采用各种意象来比拟,勾勒出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见,魏晋名士对人与自然融合的提倡,这些鲜明秀美,光彩照人的喻象让读者对魏晋士人的绰约风姿有了更深的印象。

2人与玉的融合

玉在魏晋名士的眼中象征着男性容止的高贵优雅,以此喻人显示士人晶莹透亮的精神境界。在《世说新语·容止》的三十九篇中共有九处直接用“玉”来形容魏晋士人,并且不断地变换形式:《容止》三记魏明帝使毛曾与夏侯玄共坐,人们称之“蒹葭倚玉树”;《容止》十二记人称裴楷为“玉人”,“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容止》十四记卫玠之舅王济,“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 ‘珠玉在侧,觉我形骸秽’”;《容止》十七记王敦称王衍“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淳美玉象在描绘男子形象时的多次使用,可见魏晋士人在容止上光鲜亮丽的审美爱好,体现出玄学对男性审美中女性化倾向的影响。

二、 放达自适之美

谈到魏晋士风,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放达自适,个性不羁。魏晋士人通过自身的容貌举止把自己最真实,不加修饰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当然与玄学任情自然的思想有关。

《世说新语·容止》中也不乏士人在生活中有很多特立独行,不拘礼法、细节的故事。《容止》十三记载“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容止》十八记载“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无论是刘伶还是庾凱,虽然二者容貌都不尽如人意,但行为上的放浪形骸与不加修饰却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神姿貌。摆脱了儒家教义和礼俗的束缚,魏晋士人表现出来的是对“自我”更为强烈的肯定,而这正是对放达自适的个性美与人格美的追求。但这种与众不同并不是总能得到世俗之人或礼法之士的理解,《容止》二十记载“周伯仁道桓茂论:‘嵚崎历落,可笑人。’”即便自己不合时俗的怪诞见笑于人,但周顗仍坚持自己特异的品格和作风,其放达自适之美因此显露无遗,其对自由、潇洒的追崇程度可见一般。

三、 超逸脱俗之美

清谈玄理是魏晋名士的一种风尚,玄学的另一个基本品格则是尚超脱,因此名士形成了对美的第三种追求,即超逸脱俗,飘逸、清雅犹如世外仙人一般。李

泽厚在《美的历程》曾说到魏晋这个时代“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要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我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

玄风盛行,而谈玄的名士则给人们超逸高雅的感觉。《容止》八记载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美姿容加上善清谈,更有白玉的拂尘做衬托,王衍如此超凡脱俗的形象,正是魏晋风度的写照。不需白玉拂尘作衬,亦有人似天上仙人不染尘俗,《容止》三十二记桓温评价谢尚“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也许谢尚真正被桓温赞赏之处并不在于容貌,但其弹奏琵琶时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忘我境界却深深吸引了在旁的桓温。另有《容止》三十三记载王濛身穿朝服走在雪地上因此被王洽赞叹说:“此不复似世中人。”《容止》三十六记载谢玄称道谢安“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玄妙之容止加以玄妙的赞美便形成了魏晋士人如此超逸脱俗的美。

结束语

即便儒家道德修养的成分在魏晋名士身上仍有残留,但玄学对魏晋名士审美趋向的影响却是最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名士们身上的独特的神秀风姿使得他们具有了恒久不褪的人格魅力。无论散发的是自然传神之美、放达自适之美抑或是超逸脱俗之美,都充分展示了魏晋名士最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卢盛江.《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2] 周纪彬.《世说新语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岳希仁.《世说新语译注》[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4] 谭 玉.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的男色审美》[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29(11) .

[4] 刘 婷. 《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论 <世说新语>在魏晋士人容止赏誉上的审美趋向》[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7 (04) .

篇三: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

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译文:步兵校尉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阮籍刚喝醉了,腋头散发、伸开两腿坐在坐床上,没有哭。裴楷到后,退下来垫个坐席坐在地上,哭泣尽哀;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裴楷:“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准则。”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认为对双方都照顾得很恰当。

【简傲】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痛饮放纵,不改常态。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假谲】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译文: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译文: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

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所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译文: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就杀人,自己也不知道。身边的人应该十分小心这点。”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熟了,有个亲信偷偷地拿条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趁机把他杀死了。从此以后,每次睡觉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

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揍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

译文:袁绍年轻时候,曾经派人在夜里投剑刺曹操,稍微偏低了一些,没有刺中。曹操考虑一下,第二次投来的剑一定偏高,就紧贴床躺着。剑投来果然偏高了。


世说新语,容止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63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