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0字(四)

时间:2016-09-21 15:47:5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想

《矛盾论》读后感想

再次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结合自己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理论体系,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甚为肤浅。再次拜读,使发现矛盾论中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在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的同时,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令人钦佩的伟人。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用“新陈代谢”比喻矛盾的转化:“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情况不是永久不变的,“危机”,有危险就有机遇,我们应该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信心到社会中去竞争,去搏奕,去接受新的东西。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金融危机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了现实,认识了自己。

在有幸拜读了这篇著作后我想到更多是我们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的启迪,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矛盾论中的很多观点和主张都很重要。

众所周知,自从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诱发了全球金融震动。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经济大鳄出现巨亏或濒临破产,银行、证券、房地产从高峰跌入低谷,危机风暴波及各行各业,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宣告到来。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700万人,而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看待的今天,同样纳入市场供需关系的范畴,在供需关系出现严重矛盾的情况下,使得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迷茫。很多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这势必会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市场的竞争。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毕业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大量员工被“裁”等现状凸显在我们面前。不少急于就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采取“自降薪酬”来博取优势,而更多的是自己仍有较高期许的人陷入“供求两难”的尴尬境地。其主要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

矛盾一:持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与不断减少的工作岗位数的矛盾

由于最近几年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大学文凭变得越来越普遍,大批量的毕业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冲击,需要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岗位来弥补,但事实情况确实经济危机造成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大量员工被“裁”。

矛盾二:就业与择业的矛盾

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如果先择业后就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恐怕就要失去很多就业机会,那么,吃饭和立足就成了问题;如果先就业后择业,那么,很可能与职业发展的主干线偏离,造成职业生涯紊乱,等再次回到主干线的时候,就走了一段弯路,这段弯路所用的时间成本,可以使一个人远远落后于当初同一起跑线的其他竞争者。在金钱上可能没有损失,在职业发展上却是损失了、落后了。

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不能被忽略的矛盾,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那么面对这些严峻的矛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想首先是要有准确的职业定位。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评估自己时,首先要弄清你一生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是想踏踏实实地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弄清什么对你最重要,是小家庭的幸福还是事业上的成功;弄清你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是希望自己腰缠万贯,名利双收还是怡然自得。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积极地规划并有目标地选择一种可以表现出自己价值的职业,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第二是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我们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然后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网络、外语、谈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最后想说的是,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应该有个好的心态。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诚然,由于受压力、焦虑、浮躁等情绪影响,仰或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甚至挤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绝不能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哎。矛盾的斗争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篇二: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

还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由“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得以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在旧中国,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这一席话真是太对了,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联系实际,想想现在,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

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篇三: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

毛泽东:《矛盾论》,选自《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一直以来便有着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论,一种是唯物辨证法。早在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欧洲便存在了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化论,这种宇宙观把世界里的一切事物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就算有变化,也仅仅是其数量和范围的更改,对其事物的本质却认为是没有任何的变化的。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都会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是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这种思想并不仅仅在存在于欧洲,在中国的封建时期也同样存在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论的思想,这种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并以此来麻痹着人们的思想,致使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了如此之久。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讲究着从事物的根本属性上去研究事物的变化,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世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其存在的本质都是由矛盾构成,正如亮与暗,善与恶,白与黑,丑与美,二者之间相互对立,却又彼此联系。正是有着亮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给暗下定义,没有亮便没有暗的意义所在,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二者却又相互对立,亮的反面便是暗,。双方彼此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矛盾的总体,推动了

事物的发展。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演变及存在的过程中,它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二者相互之间彼此斗争,使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之间的相互同一和斗争:兔吃草,狼吃兔,狼粪却又滋养着草,彼此之间缺一,则都会灭亡;然者狼吃兔,兔子在不断的奔跑中使的自己跑的越来越快,兔子变快了,狼吃不着了,狼也必须跑的越来越快,才能生存,所以彼此之间就这样跑的越来越快,推进了彼此的进化和发展。社会便是如此,只有矛盾的存在才能使的社会在不断的变化,使的新的事物在不断的同一和斗争中取代旧的事物并代替旧的事物所存在的意义。所以说,没有矛盾的存在,社会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更准确的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不管在他们共存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的特性。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对我们自己来说或好或坏。然者不管如何,不必为此太过于为之而开心和忧伤,正如矛盾的意义所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着其矛盾的一面,塞翁失马,焉知福祸,好坏相依,我们生活才能言之为生活。站在事物相互转化的关头,我们须得从相互对立的几个方面去考虑问题,不要只注意一个方面,如此方才能不失己心。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0字(四)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495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