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时间:2016-09-09 12:16: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大学生《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读完了《共产党宣言》一文,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对于这篇语言算是通俗易懂的文章居然有种“晦涩”的感觉,着实让人惭愧。反思得出两点原因,一是长时间沉浸于现代网络世界,周围充满了各种快餐型文章,而且篇幅都不长,现在骤然阅读这篇带着辩证思想、有着深入思考的文章,便充满了不适应感;二是自己对文中所提诸多名词、现象的认识非常有限,致使理解起来倍感吃力。所幸,坚持将文章再通读一遍,虽然很多地方仍不求甚解,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浅知拙见。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通过四章内容,《共产党宣言》对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行文也非常优美,甚至有人说这是一篇几句文采的散文。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一章使我对阶级斗争的认识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了解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阶级演变,认识到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原理。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在这一章中,作者以理论加实际的辩证方法推翻了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曲解,印象最深的是“你们共产党人是要实行公妻制的啊,——整个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向我们这样叫喊。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他们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对这种资本主义刻意而为的曲解,做表面文章的行为,文章给予了直接的否定,说法也令人信服。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其实,个人觉得文中提到的种种真假社会主义的斗争不止发生在作者生时的时代,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的问题,即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屡见不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纵观当今中国,这一类新闻可以说是每日必有。有多少戴着共产党员高帽的贪官污吏,仍然在台上冠冕堂皇地大谈道德自律,在台下却恣意挥霍着公共财产,这种贪污和浪费在客观上就是剥削了劳动者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而剥削的凶狠程度常常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家!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怎样的,以我目前的能力无法进行阐述,但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着不少明显的缺陷,这点值得我们去反

思去探讨。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文中有一句话甚是有名“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是极具战略目光的人才会说的话啊,在但是资本主义实力雄厚,无产阶级革命刚刚起步的时候,作者能发出这样的号召,单看其中自信就极具号召力,可以想象当时的无产阶级会受到多大的鼓舞。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喙的。它是一份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纲领,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宣战书,其受众是普罗大众(主要是工人阶级),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强的号召性、实践性。它展现出了较强的感情色彩,毫不掩饰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批判。整部宣言兼具了学术的准确性、行文的逻辑性和语言的鼓动性。因此,它是无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的行动指导,现实性非常强。

我们是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击的一代,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电影、书籍、商品等途径的全方位精神文化入侵下,很多人对资本主义有着盲目的向往,特别是当身处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目睹或听闻种种社会的负面消息,便很容易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并对资本主义社会有更神化的想象。其实这些都源于我们的认识不足,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未健全,有些人甚至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了解都没有,就整天夸夸其谈,,愤世嫉俗地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对周遭的人事物指手画脚。所以想《共产党宣言》此类的书其实应该加大他的推广力度,让更多人能够去阅读去思考,等对事物有了深入了解后自然

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那时即使你仍支持资本主义,那也是带着理智和自己思考。

篇二: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终结版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跟随时代的脚步,我们进入了21世纪,世界迎来了它的新时代,中国也迎来了它的新时代。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生更是即将面对自己的使命,走上社会,投入到现时代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之中去。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态,我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并写下了这篇读后笔记。但同时,必须承认一点:阅读时感觉到《宣言》里所提出的如具体革命措施等部分内容已经距离我们所处时代太过遥远了,不免在读的过程中略微闻出泛黄的味道,同时也因为其中部分语句的晦涩而没有办法通透的理解全文,然而这丝毫不能掩盖它的历史光辉以及其带来的深远意义,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

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政治上更是处于无权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如1836年-1948年,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了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人民宪章>,部分地区还展开了武装起义,由于在理论上搞不清楚,所以实践中比较混乱,容易失败,所以无产阶级正迫切需要一个理论来指导。于是《共产党宣言》在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成, 它是科学共产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从此指引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在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分为三个部分:1.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思想: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方式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发展到现阶段,主要

表现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2. 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即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宗旨。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是期短期目标,其长期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当前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同时代表工人运动的未来。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

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宣言》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做了生动的论述,对其发展的规律做了深刻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做了科学的评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具有历史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实现现代化尚需很长的一个历史过程,在这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先行者,因此作为后发型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也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进样的生产力呢?”[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比以前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都要快。人类社会正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社会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使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大解放,创造出使资本主义

文明黯然失色的辉煌成就。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所以《宣言》指出:元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在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改造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在《宣言》作者的预想中,社会主义国家最先应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而事实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发展生产力就成了这些国家极其迫切的任务。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他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4」我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宣言》还指出: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教育是由资产阶级“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1〕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社会主义和以前社会的区别在于人们能够认识这个规律,自觉地按照这个规律行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贯方针。从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篇三:《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1848年,30岁的卡尔?马克思和28岁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开端,以这句神秘而又如磁石般地话语,向世界传播了一个信息:“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163年过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解体、东欧异帜,共产主义已经不再是“一个幽灵”,它曾经红遍了大半个世界,又经受了严重的挫折。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在中央强调加强理论学习的大背景下,重温这一划时代的纲领性文献,令人感慨,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宣言》是颠扑不破的革命真理

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根本的问题就是为了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要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必须用共产主义的理论来武装我们自己的头脑。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会有实践中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会有实践中的坚定。

《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一部魅力永恒的经典名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奠基之作。宣言的观点和框架经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讨论,由马克思执笔写成。至今已用200多种文字多次印刷发行,成为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最具国际性的著作。很多革命战士走上革命道路,接触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浓缩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他是前人全部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三项重大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定律,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批判性的吸收,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框架。

马克思捍卫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扬弃了他的形而上学观点,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观察解剖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为共产党人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论证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性。

马克思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将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任何社会形态都只是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过程,资产阶级社会也概莫能外。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共产党宣言》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精辟分析后庄严宣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63年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宣言》的这些基本论断。有谁能够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来推翻这些基本结论吗?没有!就连马恩的不少敌人也不得不多次承认这一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百多年的社会发展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事物发展有它不可抗拒的规律,尽管它永远是走着迂回曲折的道路,但是根本方向不可逆转,人类历史也是如此。《宣言》是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

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中的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这一先进的阶级特性,共产党人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产党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变化面前,能不能继续保持先进性,是对每位共产党员的一场严峻的考验。

胡锦涛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共产党宣言》对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做了全面分析,对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做了精辟的阐述。《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就是要实行这两个决裂,不但要和旧社会彻底决裂,还要和旧思想彻底决裂,从根本上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发人深省,令人警醒。社会发展总的进程虽然不可逆转,但并不是不会出现曲折与反复。苏共在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却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丧失了政权。

罗马尼亚1989年在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剧变前,党员人数占全国人数的1/6,是共产党执政中比例最高的。这两个政党的迅速解体,共同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党员已不具备党员的先进性,甚至成为反党分子,在党生死存亡之际,自然不会站出来为真理作斗争,维护党的生命。

《宣言》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的基本立场。就是说,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世界观和立场的转变是马恩“两个转变”的关键,马恩创作《宣言》时,都是不满30岁的年轻人。在那个时代,马恩凭着他们的家庭地位、社会关系和本人才学,完全有可能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可是,他们抛弃了社会世俗的功利观念,选择了一条无私奉献的风雨人生之路。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就要改变由私有制衍生出来的私有观念。但是这个改变是痛苦的、漫长的、充满斗争和博弈。《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千百年来的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绝不会随着剥削制度的灭亡而很快灭亡。它们总是要顽强的表现自己,甚至企图卷土重来,把复辟的想法变为复辟的行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证明,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共产党人将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腐败导致党衰国亡是重要的原因。我们要在把握“两个必然”的复杂性、曲折性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想是灯塔,是人生航标;信念是动力,是精神支撑。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就

要做到宗旨不忘、忠诚不减,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宣言》是指引继续革命的灯塔

胡锦涛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共产党宣言》是真理,但任何真理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纯粹的绝对真理是没有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与各国发展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在中国革命处于紧急关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重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要进一步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认真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做到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马思主义随实践发展而发展不动摇。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倾向;另一方面也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死抱住一些具体结论不放的本本主义倾向。

岁月的云烟,遮不住真理的光辉;科学的思想,指引着历史的航向。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灯塔指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探索。几经曲折坎坷,几经飞跃发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跌宕起伏中走过了160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勇气直面挑战、破解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多年的伟大实践,则是这段历程中激荡人心的雄浑乐章――它不仅让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兴旺,让人们重新看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力量。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鲜的时代和民族的特色。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这一科学真理历久弥新、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继续解放思想,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这一实践有力地证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管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在坚持基本原理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岁月洗礼,《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和实践的光辉仍然照耀着全世界共产党人的革命征程。让我们再一次向世界宣告:“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93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