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事迹

时间:2016-09-04 18:03: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敬老爱老助老事迹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

某某小学 六年级 江某某

江某某的母亲今年43岁,前年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从此再也没能站立起来。在这几年里,她一直细心的照顾母亲,母亲瘫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房子里却没有任何的异味,空气清新。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不能想像,这样干净的房子是一个瘫痪的病人居住的。在这几年里,她每天都坚持早晚两次给母亲用热水和消毒液擦身子,以免在长期躺着的情况下孳生细菌。她给母亲翻翻身,陪母亲说会话,就在这样的照料下,她的母亲一次褥疮都没有患过。屋漏偏逢连阴雨, 2011年她的母亲患上了脉管炎,脚部严重溃烂,她带着母亲几乎转变了阜城的大小医院,但依然未能治愈,其中一只脚已完全溃烂,医生建议截肢。在母亲回家后,她多方打听,尤其是向患过这种病的家庭讨教经验,在长时间的照料中,她已然成为了半个医生。在她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母亲的病情终于稳住了,连医生都对此表惊讶。

那还是在放国庆七天长假的时候,她正在写作业,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她听见隔壁的胡奶奶发出了“啊啊”的呻吟,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向胡奶奶家跑去。她急切却又很有礼貌地敲着门:“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么啦?快开门呀!”过了好一会儿,胡奶奶才出来开门,只见胡奶奶平时那张红光满面的脸现在苍白得像一张纸,她双手捂着肚子,脸上却还是装出一副慈祥的笑脸,困难地说:“是莎莎啊”她焦急地问胡奶奶:“您怎么了,郑叔叔和王阿姨呢?哦,

他们啊,吃喜酒去啦,我这把老骨头?..走不动了,就待在家里了。”“哦,是这样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没有没有。”胡奶奶一边摇摇手,一边还是忍不住地捂着肚子。“您别装了,我都看见了。”我有点不高兴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为什么要撒谎呀!听到我已经识破她的借口,便又笑着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碍事的。”她听了,心里才算舒了一口气,还好,不算什么大毛病。于是,她连忙扶胡奶奶到沙发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缓解胃疼的药,便小心翼翼地拿给胡奶奶,热情地对她说:“胡奶奶,这是缓解胃疼的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会好一点的。”没等胡奶奶说话,她又跑回家找出一只热水袋,烧了一锅热水灌了进去,一摸,嘿,还真暖和!她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帮她把热水袋塞进衣服里。胡奶奶感激地看着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在学校里读书,就是好啊!”她被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说:“没有啦,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您不用这么感谢我。”说完,她又陪胡奶奶一起看电视,还给她讲笑话呢!直到郑叔叔他们回来,她才回家。

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想以后不仅要关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她衷心地祝愿全天下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篇二:敬老爱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1月2日)

尊老敬老爱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记XXX村村委会主任XXX同志

XXX同志,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XX区XXX村委会主任。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敬老爱老的人也一直被人们视为榜样眼学习。XXX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尊老爱老的好领导、好干部。她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做好村委会工作的同时,更是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从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从工作中上认真落实敬老爱老政策,从生活中真正地践行敬老爱老的美德,同时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敬老意识,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敬老爱老工作。她常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人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村里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她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只要她听说村里有老人家庭不和的情况,她都会找到出现矛盾的家庭,和他们促膝长谈,解决矛盾,改善关系,教育他们的子女要敬老、爱老,畅通了老年和年轻人之间的沟通渠道, 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好转。

从工作中上认真落实敬老爱老政策。她作为村委会主任,发展村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把集体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她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更为老年人着想,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为保障老人在退休后的生活,她多次提议村委会调整老人退休金制度。 2011年开始,全村老人退休生活金标准从每人每个劳动年限15元提高到20元,年退休金发放额将达到660万元,减轻了退休老人的生活负担,让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她还提议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长寿奖的决议案,自2010年开始起,凡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的村民,每月将分别获得村集体奖励的200元、300元和500元三个档次的长寿奖奖金。

为了满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要,她还组织成立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配齐了服装、乐器。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人配套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器材等服务休闲设施。

从生活中积极地践行敬老爱老美德。每到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她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走访老干部、老党员、退休老人,祝老人们节日愉快,并和他们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五保户的老人,她更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关怀。

我村的老干部XXX,退休后得了脑血栓,不能正常行走,生活不便。XXX同志经常去看望他,和他聊天询问他生活上还存在什么困难等。老人总说:“王主任,您这么忙,还总是来看望我,真是让您费心了,谢谢您还总惦记着我。”XXX总说:“您作为老干部,为XXX村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我关心您是应该的,有什么难处就直接和我说,村里一定尽力解决。”

我村五保户XXX,无儿无女,年老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XXX同志对他的生活更是特别关心,特地以村里的名义给他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每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大家团圆之际,为了使老人不孤单,能感受家庭的温暖,她总是抽空到老人家,陪老人多聊一会,给老人包饺子,陪老人一起过节。老人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每当老人生病时,她总是安排车辆接送他去医院检查,并买水果等亲自探望。老人由于长时间呆在家里,很少有机会能够出去游玩,她为了怕老人闷,特意安排村民小组的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陪同老人前往香山植物园、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地方走走看看,调整心情,同时感受北京的发展变化。XXX同志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人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挚爱亲情。

XXX同志就是这样,无论是思想上、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心系老人、尊敬老人,为老人着想。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惠老政策,在发展经济后,多为全村的老人办实事、谋福利。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全村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安享晚年幸福,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的敬老、爱老之心在全村营造出良好

XXX村委会

2011年11月2日 的关爱老年人的氛围,推进了全村尊老爱老工作,树立了敬老、爱老之风。

篇三:全国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上报材料

敬爱桑榆健、为霞尚满天

——奇台一中“敬老爱老助老”工作汇报

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奇台一中党政工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爱老同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始终把“敬老爱老助老”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做了大量深入人心的细致工作,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健全机构、编织纽带

学校于1998年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奇台一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同时在学校工会委员会下设立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和离退休老教师共同组成的“奇台县第一中学离退休教职工管理中心”,简称“退管中心”,专门负责做好离退休老教师的服务工作。“退管中心”所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离退休教职工共计137人。其中,居住在奇台县城的约有90多人,居住在昌吉市、乌鲁木齐市以及全国其他省区的近40人。

“奇台一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和 “退管中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全面履行组织、维护、管理、服务职能,始终把关心、帮助老同志实现健康幸福生活作为大事来抓,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和 “退管中心”以热情、爱心、责任为离退休老教师搭建起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树”的服务平台,凝聚离退休教职工之心、维护离退休教职工利益、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发挥余热,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赢得了老教师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广泛赞扬。

二、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2003年奇台一中出资20余万元,为学校“退管中心”的老教师们修建了一所近300平方米的老年“康乐宫”,配齐了桌椅、沙发、电视机、音响设备及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给退休老人们构建起一个活动健身交流的温馨大家庭,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之余,随时感受集体生活的愉悦,远

离老年阶段的孤独和寂寞。

多年来,在财力并不宽余的情况下,奇台一中坚持每年给“退管中心”离退休老教师拨付资金10.6万元,定期给老人们体检,组织老年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改善老人们生活条件,使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仍能享受到组织的帮助和关照。

由于退管中心有很多老教师年龄比较大、退休比较早,在职期间没有参加过外出旅游活动,为了使老人们真切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近几年学校每年都要分批次组织离退休教师外出旅游,帮助他们实现多年来未了的心愿。

奇台一中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对离退休老教师的“送温暖”活动,每逢元旦、春节、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学校党政工领导都要亲自看望慰问各族离退休老同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近年来共计探望家住外地的老教师50多人次。除此而外,学校每年还专门开展为年满80岁的退休老教师祝寿活动,并在祝寿宴会上为老寿星们敬献花篮,祝愿他们幸福安康。

每当老人们因病住院或年迈过世时,学校党政领导及工会组织都会及时看望并帮助解决困难。家住乌鲁木齐的王景元老师年迈多病,学校领导每逢节日都要去看望,去年王老师因病去世,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工会主席以及退管中心领导第一时间前去吊唁,帮助料理丧事,并送去3000元以表达对王老师的敬意。学校原后勤职工陈家贵因病去世后,由于家庭困难,学校全力为其老伴解决了住房问题,并至今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这一份份浓浓的关怀,是奇台一中长期以来形成并不断发扬的优良传统,从组织角度全心全意为老年人送去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努力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晚年,这也正是奇台一中构建和谐校园的真实写照。

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奇台一中“退管中心”利用老同志时间充裕、文化素质高、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条件优越的特点,把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紧密团结起来,努

力创建学习型老年组织,使老人们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退管中心”规定:每逢单月十五日为全体成员集中学习日,每逢双月十五日为党员老干部学习日。“中心”为此专门征订了《人民日报》、《新疆日报》、《昌吉日报》、《支部生活》、《老年之友》以及一些保健养生刊物。使老人们通过平时阅读和集中学习,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倾听党的声音、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十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都能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精神昂扬、乐观开朗,并且学以致用,他们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积极做好学校的参谋和顾问,以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给学校各项工作以热忱的指导和帮助。

老教师詹兴起、王任之经常为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现身说法,为问题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为全校学生作爱国主义讲座;詹兴起老师还为学校“毓秀苑”起名,并参加了 “毓秀苑序”的文字草拟工作。王任之、荀通逵、邓富元、段宽仁等老教师历时三年共同为学校“毓秀苑”和“鹤林园”的大大小小几十块石头和石板挥毫泼墨、题写刊刻了几千字的精美书法作品。

近年来,“退管中心”每年都有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有益老同志健康的活动,坚持组织老教职工们学习太极拳、太极剑、二十四步舞、保健操等;组织开展台球、乒乓球、棋类、牌类、郊游等比赛和趣味运动。每逢节假日“中心”都会精心编排各类文艺节目,参加学校、社区以及县上各部门组织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老人们增进了健康,活跃了身心,保持了年轻的情怀,更增进了老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退管中心”曾专门组织老教师们先后为我校四批十二位外籍教师传授太极拳、太极剑,这些外籍教师回到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后,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奇台一中、对“退管中心”、特别是对老教师们的崇高敬意。

“最美不过夕阳红”,奇台一中“退管中心”的老教职工们就是一团

团炙热暖人的炉火,就是秋日里那一片片最动人的红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他们的精神深入诠释了“桑榆未晚”的内涵,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心在学和乐中弘扬了中国文化,为学校也为自身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海外友人的赞扬和肯定。

四、老有所为、老有所树

虽然奇台一中党委、行政以及“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和 “退管中心”为离退休教职工的幸福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使老龄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扬时代精神、永葆活力,一直是一中领导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终于形成了一条新思路,那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树,让老人们从心灵深处树立自信心和价值感。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近年来奇台一中不断完善退休人员管理制度,发掘、培养有工作热情和能力的离退休工作管理者,热情帮助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利用一切机会为离退休教职工搭建老有所为、老有所树的平台,使老人们在自我价值的成就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学校的鼓励、支持和协调下,老教师们老有所为、老有所树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

奇台一中计划开展《奇台一中志》的编撰工作,“退管中心”及时征求老教师们的意见,委婉提出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参与规划和设计,并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由詹兴起老师带领的张海金、职金田、高桂珍、白寿本、张国荣、王任之、刘振江等老教师,历经一年完成了《奇台一中志》初稿二十二万字的编撰工作。詹兴起与张海金、王任之等老师合作,共同编写了《奇台一中发展纪实》一文,共计45000字,刊登在《奇台文史》上。2011年,由老教师王玉魁负责,聘请白寿本、王任之老师为顾问,历时一年多,66万字的《奇台一中志》最终编纂并出版。

奇台一中面向全国开展的“学子杯”征联活动也是在“退管中心”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的,活动最终收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

及马来西亚共计四千余幅对联,由荀通逵、王任之等老教师精选、书写并刊刻,最后出版了《佳联集粹》一书,成为奇台一中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教材编纂中的精品,受到各届师生的广泛赞誉。

老教师们曾以《历时的见证》为主题,举办了自奇台一中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的摄影展200余幅,其中有一张1957年左齐将军在一中作红军长征报告时的珍贵照片。

他们还创办了《图片新闻》展,宣传报导奇台一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黄桂英老师的一堂体育课》、《一中老人真幸福,结伴畅游喀纳斯》等,到目前为止,共计展出了二十多期。

他们还参与创建了《奇台一中校史馆》工作,老同志们在收集整理学校有关文史资料及实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也积极参与依法维护教职工们的合法权益工作,前“退管中心” 主任王德鸿老师由于在这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被评为奇台县“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后又被评为昌吉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王任之老人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创办了“奇台县青少年摄影基地”,为广大青少年义务传授摄影技术,十年来,共计培养出优秀学子700多人。他们的摄影作品,曾受到邵华将军的高度评价。

作为奇台一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作为奇台第三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王任之老人几十年来始终热情关怀少年儿童成长,并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多次被奇台县、昌吉州、自治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校外辅导员”。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提名奖。2009年7月1日,王任之老师80岁高龄时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

老教师们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也曾多次被奇台县电视台播出,如:《心愿》、《不老人生》、《奥运情怀》等,专题片《四季花开金奇台》还被拍成了歌舞短片。

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集体,这是一群值得书写的老人。有这样一大批乐观向上、勇挑重担、与时俱进、热心公益、古道热肠的离退休教职


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事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52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