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红杏枝头春意闹

时间:2016-08-29 07:58:2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红杏枝头春意闹

龙源期刊网 .cn

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郭辉

来源:《教育改革与实践》2013年第02期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这就要看教师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技艺了。教师要尽量留给学生充分时间、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才能引起学生心理追求自主的倾向,才能使课堂出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努力提高课堂上“导”的艺术,把学生的视、听、思等感官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就是王清华老师课堂合作学习让我所感悟的。有时候大胆的放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自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会逐步提高,创造性会日益加强。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完全放手,合作学习。

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 于漪 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一、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 + 中 + 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 33 %、 50 %、 17 %;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 2 、 3 、 1 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二、灵活安排小组代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 。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

篇二: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棹(zhào):船桨,此指船。 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白话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1.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2.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篇三: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

——小议语文课之“乱”象

胡国松

茶余饭后和不少年轻教师聊到“课堂中你最怕什么”的话题时,大部分年轻教师都会说最怕课堂中学生的乱,他们的乱说、插嘴等会让课堂变得“不可控”。

其心完全可以理解,但殊不知多少智慧的火花、多少心灵的碰撞就诞生在这“乱象”之中,规规矩矩的、秩序井然的课堂是结不出智慧的“果实”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或者突然插嘴而影响老师的课堂预设计划,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说“瞎捣乱”,其实此种做法是很不好的。

课堂乱不乱,不是看课堂的秩序,而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插几句嘴,讲几句好似不着边际的话都是好事,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各抒己见既有利于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培养,更有利于广开言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乱而有序”、“因势利导”,有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方能“乱中取胜”,本人就这方面有些许的体会:

一、 认清角色,恰当定位;与时俱进,补充能量。

韩愈早就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我们务必祛除“教师是课堂的权威”的想法,不搞“一言堂”,尊重学生,不把自己个人的理

解强加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王尚文在《语感论》也曾指出:“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听、说、读、写的言语主体,教师未必比学生高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书本提出挑战,向权威提出挑战,向教师提出挑战,可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建立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求实”的学习思想。当然,这样子还远远不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文化底蕴不厚,思想不深,视野不宽,读书不多,思维不广的语文老师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更难想象一个写字不成体,说话无趣味,想象力欠缺的语文老师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广泛涉猎,进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这样的老师对于课堂上的各种“乱象”必然会从容淡定、泰然处之;很多“插嘴”也会成为“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

二、 认清学科特点,利用好学生的“胡说”、“乱说”。

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思维的扩散性、广泛性以及答案的不唯一性,这就需要学生的思维无限拓展。因为学生的个性、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的想法和答案肯定是千奇百怪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错误的认识也就没有认识的正确,学生正是在相互的比较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所以,这个时候的老师既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学生的“胡说”、“乱说”,又要有一颗敏锐的心把这种“胡说”、“乱说”当作是一种课堂上的“意外资源”来因势利导,它一般不在计划之内,却往往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那种“发现式”

和“总结性”的插嘴。

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解“引号内外标点的用法”时,煞费苦心的举了很多例子,接连不断的说了诸如什么“引文内容独自成句,意思完整”标点该怎么打,“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该怎么打等等,累得我够呛。此时一个女同学插了一句:“那这样看来,说话人在前时是不是引号前面有冒号的标点就加在引号内,没冒号的就加在引号外?”我又带着全班同学回头看看前面举的那些例子,无不印证她说的这一点。你看,多么精彩的“插嘴”啊!多么善于总结规律的孩子啊!

有人说,课堂上学生就是一只被老师牵着的风筝。既然如此,只要风筝的线在老师的掌握之中,我们不妨把手中的“线”放得更长一些,学生飞翔的空间也就会大一些!


红杏枝头春意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10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