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研究

时间:2019-02-12 12:22: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研究 本文关键词:爱情观,矫正,偏离,大学生,爱情

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大学生的爱情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和爱情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出现偏离。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是各高校需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需紧密切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内容、方法及理念相关方面进行创新,

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大学生的爱情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和爱情教育的严重缺失, 导致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出现偏离。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是各高校需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需紧密切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内容、方法及理念相关方面进行创新, 提高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爱情观,爱情行为,偏离,矫正

  爱情是每个人本身就具有的健康情感, 恋爱是其必经阶段之一, 对待爱情的理解与态度对处理爱情中所存在问题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的飞速发展, 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 近98%的大学生有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经历,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谈恋爱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过, 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很是让人担忧, 部分大学生的爱情观和爱情行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各高校应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点, 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更应该发挥学科优势, 积极培养大学生爱情素质, 使其身心得到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1、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

  1.1 恋爱动机多元化, 爱情道德和责任缺失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所以恋爱的大学生中有将近60%的人是由于盲目从众他人恋爱而选择谈恋爱, 有将近25%的人是由于自身太寂寞而选择恋爱, 将近26%的学生是为了积累其恋爱经验, 只有37%的学生是为寻找真爱而选择恋爱。但是很多因爱而恋爱的情侣中均陷入以爱情至上的理念误区, 学习、生活、业余时间都相处在一起, 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研究发现,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普遍存在游戏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练习心理、功利心理、好奇心理和依赖心理等各种不良心理[1]。

  在外界的不良思想的影响下, 许多女大学生将“傍大款、做二奶、小三”作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的资本, 得以换取社会地位、经济相关方面的物质利益现象。由于大学爱情道德的责任感缺失, 许多女大学生谈恋爱均不以结婚为最终目的, 大多出现“闪恋、多角恋、一夜情”现象, 导致各类性疾病不断增加。

  1.2 性观念趋于开放, 性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 大学生的恋爱观也越来越开放, 由以前的遮遮掩掩, 到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拥抱、接吻、抚摸等, 甚至一些学生情侣不顾旁人所在, 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各种激情动作, 部分大学生将各种无视社会道德不文明的恋爱行为误解为是对个性, 是对真爱的追寻。当恋爱后双方存在行为偏差时, 部分大学生承受失恋的能力较差, 失恋后极度容易导致其失态、失志、失德、失责, 通常其行为表现于逃避现实、消极颓废、折磨自己、报复他人, 有些甚至做出更极端的不良事情, 从而对双方都造成严重的后果。据相关调查显示, 将近有85%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是因为在爱情方面受挫而引起的[2]。

  由于大学生性知识的严重缺乏, 导致大学生在性交时没有采取相关有效的避孕措施, 致使各种人流、妇科病以及艾滋病相关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据相关针对大学生的性交行为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2011占10.00%, 2012占17.00%, 而到2013年占30.00%, 且其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呈现逐年提前和性行为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3]。

  2、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下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其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享乐主义、“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想通过网络、影视作品等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加上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大众在审美文化和人文精神上的倾斜与失落, 致使各种拜金主义、腐败之风、包二奶、婚外情以及一夜情的丑恶现象有泛滥的趋势, 其种种不良社会因素均给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和思想带来负面的影响[4]。由于政府监管不力等因素, 一些游戏、影视作品等包含有恐怖、暴力、不健康的东西, 尤其是相关网站和运营商为自己的一己私利, 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来传播黄色文字、黄色视频、黄色图片、视频裸聊等, 给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道德伦理和理想信念带来严重的危害[5]。

  学生在大学里处于已发育成熟“性饥渴、性待业”时期, 对爱情的追求是其在特定年龄、特定环境下的自然心理需求。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教育指导的缺失, 加上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 致使大学生的爱情观和爱情行为产生一些问题, 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6]。

  对大学生爱情思想观念的教育缺失是导致大学生爱情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大学生爱情观教育、性健康教育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教学方法落后, 观念落后等问题, 结果降低了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实效性, 使他们没有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 以及家长对相关知识教育的能力不足, 最终使大学生爱情观和爱情行为产生偏差[7]。

  3、大学生爱情观教育以及爱情行为偏离矫正的对策思路

  3.1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要对我们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效性。我们要强调“以人为本”, 传达一些敬重生命、发展个性相关具有价值意义的正确思想。摒弃以说教、禁止和惩罚的强制性教育方法, 改正强调学生掌握其规章制度相关和对“以为为本”理念忽视的不当行为, 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 教学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 要确立科学合理的爱情观教育目标, 同时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做到以人为本, 多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念, 纠正失范的爱情行为[8]。

  3.2 创建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体系

  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如爱情心理教育;爱情道德教育;爱情情感教育;爱情和事业关系教育;失恋挫折的教育;爱情和性关系的教育;爱情和婚姻关系教育等, 并且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不断更新新的知识和内容, 让我们的教育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创新爱情观教学的基本方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对传统灌输式教学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的任课老师必选转变观念, 积极的去了解学生, 做到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实现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引导式的教育模式。例如针对“在校结婚、生育”和“婚前是否能发生性行为”等相关问题上, 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 从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在面临重大问题时, 学会如何去正确选择, 让大学生对爱情观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机械式的讲解和缺乏与学生间平等交流的教学模式,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因此, 教师应把大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意识、选择愿望和独立人格的教育主体,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应用讨论、游戏和采用其他较有趣的教学模具的方法或者学生利用纸条进行提问, 然后教师回答, 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育中, 实现师生间相互交流和互动, 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9]。

  3.4 营造有利于爱情观的教育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部环境对学生爱情观的影响十分重要, 良好的校园环境、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 不仅能够使学生受知识、人文和艺术的熏陶, 而且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载体。高校应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勇于增加对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相关元素, 改变校园的文化环境, 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 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校精神内涵, 而且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陶冶作用,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10]。

  4、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爱情观的偏差, 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 而且对其未来婚姻质量与社会安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为将来幸福的婚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文胜.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 (2) :147-148.
  [2]包天强.当代大学生爱情观途径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1 (24) :78-79.
  [3]罗青霞.加强爱情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 8 (10) :162-163.
  [4]卢洪信.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爱情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成功 (教育) , 2011, 15 (7) :115-116.
  [5]周小玲.大学生的爱情伦理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 2013, 1 (12) :167-168.
  [6]陈立慧.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 15 (4) :254-255.
  [7]李岩, 周广迪.浅析大学生恋爱观[J].商品与质量, 2011, 5 (6) :62-63.
  [8]周育林, 肖海雁, 武义.论转型期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2) :214-215.
  [9]费圆圆.浅谈大学生恋爱责任缺失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3, 5 (20) :157-158.
  [10]米霞.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 16 (5) :324-325.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爱情观及爱情行为偏离与矫正研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84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