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丹阳大麦粥作文

时间:2017-03-28 18:33: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大麦粥的来历

大麦粥的来历

四二班王海涛

丹阳是江苏镇江境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到过这里的人都知道,南朝石刻与黄酒是它远近闻名的两样特色。然而,只有熟悉它的人才知道,这里还有一种虽然普通却不寻常的食物:大麦粥。只要你尝过,就无法忘记那黄澄澄的米粥带给你的无尽回味。

说起这大麦粥的不寻常,历史上还有一段典故。丹阳是座江南小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因此这里早年的水运颇为发达。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带着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乘着龙船浩浩荡荡地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巡。一路经过各个大小州县,各级抚台县官们无不拿出当地最奢华的美味佳肴来迎驾,生怕有半点怠慢。巡着巡着,船队来到了丹阳境内。这可急坏了这里的县太爷。因为当地的贫困,县太爷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拿什么好饭好菜来招待皇帝一行。实在没有办法,他灵机一动,派人烧了一大锅当地百姓家中的主食:大麦粥。希望能给皇帝图个新鲜。没想到,乾隆一尝,果真龙颜大悦,此粥不但麦香浓浓,而且十分可口,于是下令赏赐百官,并破例在这个江南小城多停留三日。

吃多了大鱼大肉,偶尔尝到这样清香爽口的大麦粥当然是惊为天物。但要是三天顿顿都以此为食,乾隆可就受不了。到了第二日,一干人等就已是饥肠辘辘。只是皇帝金口玉言要在此地停留三日,总不能出尔反尔,于是,乾隆与嫔妃大臣们只能喝了三天三夜的大麦粥。临走,乾隆颇为感慨地发出一句话:丹阳,可真难过啊!这句话后来传到民间,传来传去,竟成了:丹阳人可都是大麦粥命啊!

且不论这传说的真假,大麦粥倒的确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家每户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这大麦粥的熬制还颇为讲究。大麦粉是用大麦或元麦磨成,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伴,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练香味,当粥色微微泛黄时,便可食用了。开锅后,那叫一个香啊,真是令人食欲大增。若是再配上当地香甜爽脆的萝卜干,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只是现如今,人们的早餐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谁也不愿意在熬粥上花费那么多功夫了,大麦粥也渐渐成为了历史。

篇二:丹阳古今

丹阳古今

《丹阳古今》,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求实存真”的原则,旨在“补县志之缺,拾各方之遗,取他书之精,集古今之成”,继往开来,进一步弘扬丹阳的历史文化。使一方乡情,展卷可得;鉴往知来,抚今思昔。让史志知识更趋大众化、普及化,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起到“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

丹阳,且不说考古论证6000年之前已有人类居住,仅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史,亦已有3000余年之久。在这历史长河中,几度命名易名,曰朱方、曰云阳、曰曲阿、曰风美、曰兰陵、曰延陵、曰简州、曰云州、曰丹杨。至宋代,改丹杨之杨“从木为从阜”,定名丹阳而延用至今,诚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丹阳,自秦代实行郡县制始设云阳、旋改曲阿以来,乡镇就是基层的政权单位。随着历朝历代对县境区域的分分合合,乡镇的命名和区划几多变更。至宋代县境基本固定以后,乡镇仍在不断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曾多次进行调整。到如今,撤乡并镇,全市现设23个镇,村域撤并正在进行之中。这是形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便于为政和科学管理的必然。

丹阳,由于历史久远、地利人和,要事、大事犹若繁星。古时就有“洵七省之咽喉、吴越之门户”和“地据要冲、兵家必争”之说。东汉末,这里是孙策、孙权称雄江东、建立吴国的摇篮。南北朝,又是南朝齐梁帝王的故里。清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至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太平军与清军在丹阳争战达8年之久,双方投入的兵力各达10余万人。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向荣因屡战屡败气死于丹阳,总兵张国梁因兵败壅阻溺死于东门城河之中。至于明嘉靖年间,后巷、埤城、吕城等地民众奋起抗击倭寇侵犯;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五月,丹阳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传教士残害婴儿奋起毁烧了县城天主教堂,发生震惊全国的“辛卯教案”;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西乡3000多农民为反对县衙粮柜巧取豪夺,毁县署粮柜,烧漕总住宅。所有这些,都说明丹阳人民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于民国14年(1925年)4月就建立了中共丹阳支部,民国16年成立中共丹阳县委,成为江苏省建立中共县委组织最早的县份之一。在此期间,中共丹阳组织所领导的胡家桥、里庄桥两次农民暴动和城乡群众反霸减息斗争,以及吕城人民反抗典当主侵吞当户实物与土豪劣绅垄断运河水利的斗争,分别受到毛泽东和《布尔什维克》党刊的高度赞扬。抗日战争爆发后,丹阳人民高举“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大旗,纷纷组织抗日自卫团和地方武装,其中以管文蔚所领导的抗日自卫总团最为强大,在陈毅和新四军的扶持下,成为丹阳乃至苏南地区抗击日伪军、开辟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初,丹阳是总前委、中共华东中央局、华东军区的驻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党政军领导人,以及接管上海的党、政、军、财、文等各界精英3万余人云集丹阳。《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一号命令》就是陈毅在丹阳签发的。获得解放了的丹阳人民精神焕发,为支援全国解放和接管上海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变物质,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的丹阳人民勤劳勇敢,不断开拓进取,在漫长道路上历经无数次的曲折,在斗争中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其经济建设成就使丹阳成为镇江市、江苏省榜上有名的强者。在《史事辑要》这一章里,我们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体育、卫生等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意在使我们及子孙后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丹阳,为人文荟萃之地。古代名人辈出,近现代也代不乏人。三国吴大帝孙权与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均出自丹阳。自三国以来,丹阳曾出过宰相27人,皇太后、皇后5人;唐至清代出状元2人,进士231人。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有萧道度、萧景、桓彦范、权德舆、王存;军事家有洪经纶、沈固、葛麟;教育家有萧颖士、束恒;医学家有慈济、神济、魏祖清;理学家有尹 B156 、窦从周、张存;经学家有包咸、洪兴祖、姜兆锡;文学家有萧统、东易霖、吴淑;诗词家有蔡肇、许浑、葛胜仲、贺懋燧、於震、贺双卿;音乐家有萧子云、虞玉、张镳;书画家有潘风、丁皋等。至近现代,还有教育家马相伯,美术教育家吕凤子,佛学家吕澂,语言学家吕叔湘,史学家唐邦治,民族学家秋浦,教育家、孔学家匡亚明,以及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管文蔚、梅嘉生、韦永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一部“人物春秋”。

丹阳,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古有云阳八景、延陵八景、经山崇教寺八景、练湖二十四

景、七峰山房等。享有“江南文物之邦”盛誉。今遗存的南朝齐梁帝王陵墓共有12座,三国吴帝王陵墓1座。其中南朝齐梁帝王陵墓的永安陵石刻、景安陵石刻、修安陵石刻、兴安陵石刻、金王陈佚名陵石刻、郁林王陵石刻、海陵王陵石刻、建陵石刻、修陵石刻、庄陵石刻、陵口石刻11处、26件,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唐中和铜钟、延陵季子碑、总前委旧址、华东局与华东军区旧址4处(件)。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三国吴孙坚墓高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与中共京(宁)沪线路北特委旧址、近月轩惨案旧址、贺甲战斗旧址、新丰战斗旧址5处。被列为丹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陀罗尼经幢、石曼卿神道碑、开泰桥、通泰桥、万善塔等55处。其文物古迹级别之高,数量之多,为全省乃至全国县邑所罕见。

丹阳,风俗民情有其独特之处。邑人俗崇俭朴,加之泰伯之遗风,所以吴季札慕民风之韵而隐居于斯。由于丹阳处于吴方言和北方方言两大方言区的交界地,历来有“吴头楚尾”之称。就全市而言,本地人称“四门十八腔”,东乡人也往往听不懂西乡人的话,其方言之奇特在全国亦不多见。在那漫长的封建社会,“听天由命、福自天来”在人们思想中占有地位,所以在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岁时与祭祀上形成不少传统习俗。如今,符合人情者,还有所保留,但多数已为崇尚科学所替代。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精神文明正在进一步提高。

丹阳,据2000年底统计,全市有人口80余万人,姓氏约有300多个。其中,李、张、王、陈、朱、吴、林、徐、刘、周姓为全市十大姓氏,其次为蒋、孙、杨姓等。所以形成大姓者,主要居住丹阳年代久远,人丁兴旺。在西南乡和中部大姓大村居多。这里我们也只能将主要姓氏追根溯源,使有关家族能大体上知道其来龙去脉。

丹阳,由于文化发达,民间异闻传说颇多。有的可歌可泣,有的可叹可笑,有精华亦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前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古老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丹阳,水秀山明,风光旖旎,景点较多,许多文人墨客以此挥毫题咏。诗人酬和,百姓歌谣,成就了“艺文集萃”,使之情韵流长。

今日之丹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犹如“丹凤朝阳”,光彩夺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拓外向型经济,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谓是“东方风来满园春。”在昔日辉煌的基础上,增添了“今日风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丹阳古今》将丹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如今

所取得的经济建设巨大成就融为一体,以期引起人们珍惜过去、奋发未来,热爱和建设美好的故乡,这是作者们的心愿。值此党的80华诞之际,谨以此书献给丹阳各级干部、各界人士、在外游子和父老乡亲。

篇三:乾隆皇帝与大麦粥

乾隆皇帝与大麦粥

乾隆皇帝南巡时候,有一天,打前站的人马到了丹阳县衙门,宣县官接旨:“皇帝大驾要乘船路过丹阳。”县官又惊、又喜、又怕,不过这个县官老爷清正廉洁、为人耿直,并不是那号专门想着如何用吃喝玩乐来讨好皇帝,趁机升官发财的。他想,当今皇帝既巡视到这里,做臣下的一定要如实向皇上禀报民情,才算是不负皇恩。

县官老爷带领随从守在城河边上,整整等了三天三夜,皇上的龙舟才慢慢地驶来,县官连忙叩拜万岁,可是皇上坐在龙舟里,龙颜一丝也未露出。太监就命县官献上丹阳出名的土特名产。

是年,丹阳正遭水灾,田地荒芜,贫民百姓只能用大麦米见掺米煮成粥充饥。这粥喝起来倒也香喷喷的,很爽口。可是吃下去并不熬饥。县官灵机一动,就叫人满满地盛了一大盆,当作丹阳的土特产献给皇帝去了。

大麦粥一端上去,因乾隆从来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端过来闻闻,还挺香的。乾隆就伸出舌头舔舔,嘿!这一舔倒舔出味道来了。他捧起粥碗“咕噜、咕噜”拼命地喝起来,还连声称赞:“好东西,好东西!”吩咐丹阳县官多多进贡这东西来。旁边一个太监看了发笑,对皇帝说:“丹阳百姓顿顿都吃这东西。”谁知皇帝一听,便摇头说:“嗨!百姓吃的竟比我在京城里吃的东西还有味道呀!”

县官听了传旨,不禁傻了眼。他本想把百姓荒年的饭食送给皇帝尝尝,让皇帝体察民间的疾苦。谁知??他想了半天,才悟出一个道理来。原来皇帝在京城里天天吃的是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现在喝点大麦粥,正好比是尝鲜,难怪他连声叫“好吃”。县官想,只有让你连吃几天,才会知道百姓的疾苦,于是他一边张罗着为皇帝烧大麦粥,一边暗暗吩咐为皇上拉纤的船工放慢脚步。

那乾隆皇帝美滋滋的坐在龙舟里,边喝着大麦粥、边欣赏运河两岸的景色,竟毫不知觉船在慢行。不过,县官心里还是很着急,拉得再慢,丹阳也只不过这么大地方,过了丹阳,纤绳就要换给别县的船工了。可是巧得很,龙舟行至丹阳东门城外宝塔湾边,河水大涨,不断冒出一个个大旋涡,把龙舟整整堵了三天。

这一下,可苦了乾隆皇帝了,本来沿途进贡的各种美味多得吃不了。可是,皇帝有皇帝的派头,当天吃不掉的就统统倒入河里,反正第二天又有新鲜食物进贡来的。这几天,丹阳县令遵皇上的旨意,顿顿招待几大锅大麦粥,三天喝下来,把皇帝老爷肚里的老油都刮光了。皇帝也不想再喝了,让丹阳县令换换旁的食品,可是,又实在改不了口。

三天后,河里的旋涡消失了,乾隆乘着龙舟才慢慢地驶出丹阳。他回头望着渐渐模糊的丹阳东门宝塔,不禁叹道:“唉!丹阳县真难过啊!”旁边一个太监同皇帝一样喝了三天大麦粥,肚子饿得咕咕叫,随口接道:“幸亏有点大麦粥度命。”

后来,这话被人们传错了,变成了皇帝金口玉言,成了丹阳人真难过,是大麦粥命,只配喝大麦粥充饥。其实,丹阳人的命并不薄,特别是现在,谁还靠大麦粥当饱?而是到暑天夏日之时,人热得吃不下饭,用糯米、乌豇豆煮点大麦粥,吃起来既充饥又解渴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丹阳大麦粥作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75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